藏区八大山神之外的著名山神、神山、圣湖传说(三)
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西藏人民认为,每一座山、每一个湖,都有神灵居住。这些神灵有时有形有时无形,它们时刻关注着生灵的一举一动,掌管着风云变幻、人间疾苦甚至灵魂超度。对它们最好的礼敬方式,就是朝拜,用双脚或全身(五体)投地的方式围绕这些神灵栖居的山或湖进行绕转。可以说,西藏男女老少大都有过朝山拜湖的经历。有些人还在襁褓中,就已经在母亲的背上转过神山圣湖了,而且往往朝拜的不止一山一湖。至于爬到神山山顶,将神山踩在脚下,那是想都不曾想过的。
西藏人的神灵意识,源自佛教传入西藏以前久远的苯教观念。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将世界分为天、地和地下三界,信奉万物有灵,认为天地万物皆有神性,神鬼主宰世间一切。由于西藏高原严酷的生存环境,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极富想象地将各路神灵具像化。在他们的生存意识里,无时无刻不晃动着它们雄伟凶悍的形象,从而产生敬畏。佛教进入西藏,遇到的最大阻力和挑战首先是苯教,二者纷争数百年,书写出充满腥风血雨的藏传佛教史。藏传佛教吸取了苯教的大量精髓,实际上已是西藏本土化宗教,正是这种本土屙l生使它能在取得统治地位后对苯教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而与此同时,苯教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它的根深深扎在雪域大地,直到今天,在藏区的各个地方,少量的苯教寺院仍然耸立并拥有信众,影响依然存在。所以,在西藏就形成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对同样的一座山、一个湖、一条江河,苯教有苯教的说法,佛教有佛教的说法。
在西藏,山神和神山两个概念往往重叠在一起,统称为神山。但通过对山神和神山的了解,还是可以将它们剥离的:
山神是山体本身的神化,在对山神化时,人类是拿自身作为参照的,山神们不仅有夸张的人形,还有人的七情六欲,他们几乎都有配偶,配偶有的同样是神山,也有的是圣湖。他们有喜怒哀乐,甚至有性格特点,他们是一个庞大且独立的神祗系统。
而神山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某位特定的个体的神,而是因为有神灵居住,也可以说是神的道场,不仅神灵众多,而且可能是不同宗教、不同教派的神灵汇居一处,因此自然成了神山。
在西藏,最有代表性的神山有两座,一座是冈底斯神山脉中的冈仁波齐,一座是杂日神山。特别是冈底斯山脉次高峰冈仁波齐峰(海拔6638米),最为神圣,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不准任何人攀登的山峰(梅里雪山现在亦然)由此可见其崇高的地位。杂日山又叫“扎日莎巴山”、“杂日沙尔巴”、“杂惹绒果山”、“杂日神山”,意为“新圣山”,在朗县境内,位于金东马及墩山沟之西,与印度杂日圣山齐名。
▲西藏境内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其中,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有778个,占全国2305个中的33.8%;超过5平方公里的有345个;超过50平方公里的有104个;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47个;超过200平方公里的有24个;超过500平方公里的有7个;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3个。全区湖泊总面积达24183平方公里,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以上。海拔超过5000米的有17个,而且面积都在50平方公里以上。
青海境内有大小湖泊458个,湖水总面积达12855平方公里。淡水湖和微咸水湖300个,占全国17%,全省56%的水资源。
▲藏北人常以“上部的冈底和玛旁雍错,中部的达果雪山和当惹雍错,下部的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错”相称,并列为西藏三大神山圣湖。
西藏历来有“马年转冈底斯山,猴年转杂日山,羊年转纳木湖”之说。
▲对于三大神山圣湖的另一说法是:
三大圣湖——纳木错、玛旁雍错、羊卓雍错。三大神山——冈仁波齐,马年朝拜;扎日,猴年朝拜;珠穆朗玛峰,羊年朝拜(纳木错也是羊年朝拜,其知名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
▲世界八大名山——康日甲波康孜(阿里);念青唐古拉(当雄);马不错本诺(青海果洛):雅拉香波拉康(山南);康龙桑波乃吉康(帕里);绒布曲瓦擦云康(珠穆朗玛峰);普力噶衣瓦鲁依康(在加错拉可以看到);达过章巴占居康(珠穆朗玛峰西北)。
根据藏族民间的传统信仰,认为藏地有四大神山:卫藏地区的神山雅拉香波;北方羌塘的神山念青唐拉(即念青唐古拉);南方神山库拉日杰;东方神山沃德巩甲。这四座神山是藏区神山的代表,是佛教传入以前藏族原始信仰中崇拜的山神。四大山神与其它五座著名山神组合在一起,组成山神体系的核心,称为“世界形成之九神”,九位山神是:沃德巩甲(沃德贡杰)、雅隆之地雅拉香波雪山、北方千里羌塘的念青唐拉雪山、上部的交娃觉卿(蛟卿顿日)雪山,东方的玛卿伯姆热(即阿尼玛卿山),以及觉卧月甲(觉沃月甲)雪山,西希乌喀日雪山(西乌卡日),吉雪肖拉(雪拉居保)雪山,诺吉康娃桑布(冈巴拉杰)雪山。
▲沃德贡杰神山:位于娘布地方,是该地方土地神的首领,这位居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雪山是世界形成之九之一,据说是雅隆之地雅拉香波雪山、北方千里羌塘的念青唐拉雪山、上部的交娃觉卿(蛟卿顿日)雪山,东方的玛卿伯姆热(即阿尼玛卿山),以及觉卧月甲(觉沃月甲)雪山,西希乌喀日雪山(西乌卡日),吉雪肖拉(雪拉居保)雪山,诺吉康娃桑布(冈巴拉杰)雪山等八位雪山之父。关于这座神山,有一个特别的故事:
传说一:从前有一个叫沃德巩甲的老人,为了使藏区百姓解除灾难,让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便派他的八个儿子去帮助他们,七个儿子去了藏北和康巴,老四被派到安多去。临别时,老人对老四说:“儿呵,这次出远门,任重道远,一定要多多保重。千万记住对头上有辫子的人要有慈父一般的感情;对背上有装饰品的人要有慈母一般的感情;对与你同龄的年轻人要有兄弟一般的感情,只有具备这三样,你才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只有得到安多人的信任和帮助,你的事业才会成功。”并相约在藏历马年父子在安多相会。拜别父亲后,小伙子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翻过九十九座大山,涉过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九十九个大草滩,风尘朴朴,来到了安多。安多地区由于妖魔作怪,连年受灾。夏日里洪水泛滥,山中猛兽出没无常,坏人伺机残害百姓。妖魔所到之处,鬼哭神嚎,秃鹰低旋,尸骨遍地,惨不忍睹。小伙子牢记阿爸临行嘱托,尊老爱幼,团结民众,用他非凡的智慧和魄力,很快消灭了妖魔,降服了猛兽,惩办了坏人,从而使安多地区的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被推举为安多首领。由于他的业绩感动了天神,还被天神封为护法神,授权由他掌管安多地区的山河沉浮和沧桑之变。
光阴荏苒,不觉已到了藏历马年,父子相会的时间。这一天,风和日暖,万里无云,由一千五百名骑着降伏的各种猛兽,手持大刀、长矛的人身兽头的骑士组成的队伍,迎接沃德巩甲来到黄河源头时。安多各地百姓早已汇聚在宫殿四周迎候。见过大礼。沃德巩甲举目望去,一座九层白玉琼楼屹立在面前,水晶的墙壁,金银的屋顶,玉石的台阶,珊瑚的房脊,玛瑙的房梁,雕梁画栋,豪华无比。下得楼来,沃德巩甲父子依次就座,略事休息,即来到殿外与百姓相见,众百姓拿出新鲜的糌粑,刚打出来的酥油茶,刚出锅的羊肉、血肠、热气腾腾的煮蕨麻,香喷喷的青稞酒献给沃德巩甲父子。这时鼓声大作,歌声四起,小伙子和姑娘们跳起“玛多果卓”,歌手们唱起赞美的颂歌。人们尽情地跳,尽情地唱,也唱不完沃德巩甲父子的恩情。山上的五采经幡是向山神祈愿吉祥平安,忽然间,雷声大作,云雾四起,白玉琼楼宝殿在云雾中冉冉上升,转眼间一座冰雕玉砌的雪山拔地而起。
为了纪念英雄,以黄河为姓的当地百姓,把这座雪山叫“阿尼玛卿”,藏语,即大玛氏先祖老翁神山。每逢藏历马年,人们怀着无限虔诚的心情,来到这里参加由沃德巩甲父子化身组成的“斯巴其合县拉沟”(藏语,即开天辟地大神山)的聚会。
传说二:沃德贡杰雪山居住在陡峭的雪峰上的用各种奇异宝石镶嵌的宫殿里,他载着白色丝巾和白色丝织成的斗蓬,手腕上带着镶嵌松耳石的手镯。一手挥舞着长矛,一手执着藤鞭,乘着一匹比风还要快的白马。沃德贡杰雪山为了拯救藏区百姓,使他们解脱各种灾难,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便派他的八个儿子到雪域藏乡各地保护众百姓。七个儿子去了藏北和康巴两区,特别是第四个儿子到了安多地区后,用他非凡的智能和魄力,很快便消灭了妖魔鬼怪,降伏了吃人的猛兽,惩办了坏人,使安多地区的众生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日子。他精心地建造了九层水晶之宫殿。后来,沃德贡杰神山视察到安多时就住在水晶宫殿之中,他非常的高兴,就命令九层水晶之宫殿变成阿尼玛卿雪山,并命老四为阿尼玛卿雪山之主,千百年来,他仍然遵循父王之命,忠心耿耿地保护着安多地区的山河沈浮和百姓之安乐。至今阿尼玛卿雪山背靠东方,面向西方的沃德贡杰雪山等待着回归故乡的父命……。
传说三:根据敦煌文献,沃德贡杰被视为是天神恰氏之正统,在聂赤赞普白天空降世后,沃德贡杰同妻子巴拉娥桑生下9个神子。在《山神沃德贡杰》的故事中,这9个神子之所以变成地域保护神,是因为“在世间各个地方都没有任何神和保护神,所以雨水不及时,种的庄稼和树木不长,人们被病魔缠身,灾害不断,惶惶不可终日”,于是请求沃德贡杰派其9个子女作为西藏各地方的地域神,这样才消除了“四种灾害”。沃德贡杰的子女作为山神,分布于西藏各地。按照民间故事的说法:
1、派往藏北地区的山神是一位公子,叫念青唐古拉;
2、派往贡布地区的山神是一位小姐,名叫贡赞德母;
(注:这个女神是第穆地区的地域神之主,第穆主要是指工布地区的苯日山旁边一座山以及其邻近地区。)
3、派往门隅地区的山神也是小姐,叫门隅德母;
4、派往洛札地区的公子,称古拉嘎日;
5、派往雅隆地区的公子,称雅拉香波;
6、派往后藏地区的公子,称后藏觉母卡热;
7、派往拨拉山附近墨竹地区的小姐,称堆泽门母;
8、最小的公子被派往曲科杰,担任魂湖的保护神,称达果辛江。
▲四大山神——
西藏的山神大致分为四个系统:雅拉香波山神、廓拉卡日山神、罗杰康娃桑布山神和念青唐古拉山神。这四大山神分别位于西藏的东、南、西、北四方,各有自己的领地和众多的伴神和侍神,但他们的职责和权限并不局限于各自的属地。
1、雅拉香波神山,居住在西藏山南地区雅鲁藏布江南岸的琼结县,海拔6647米,其方圆几百里均是冰川,亦是雅隆河的源头,就在雅拉香波雪山的山脚下。“雅拉香波”其意为“上部守护之神”,在世界形成之九雪山中排列第二,仅次于神山之父沃德贡杰雪山,故又称之为“斯巴大神雅拉香波”。是吐蕃王室的保护神,最著名的苯教大神之一,后被莲花生大师收服为佛教护法神。
据敦煌古藏文记载,“雅拉香波乃吐蕃王国众山神中地位仅次于冈仁波齐神山”,因雅拉香波雪山位于藏人先民繁衍之发祥地之一的雅隆河谷,这里的藏人先民们依靠雅拉香波雪山的雪水修渠引水浇灌农田,使雅隆河谷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所以,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南岸的雅隆河流域的人们感激雅拉香波雪山的护佑之恩,将雅拉香波雪山崇奉为整个吐蕃统治区域内地位很高的神山。
据藏文史料记载,吐蕃第一位赞普止贡王时期,大臣罗昂篡位,役使王妃去牧马,有一日,王妃牧马处,假装睡眠中得梦,是雅拉香波神山化作一头白牦牛。当她醒目时只见一头白牦牛在站立面前,忽而飞逝不见。后来王妃怀孕生子,王子长大成人后,带领人马打败了罗昂,恢复了王位。藏人把雅拉香波雪山形容为白牦牛的化身的神山,进而又把雅拉香波雪山演变成为一位身穿白色衣服的神人,左手持一把带有五色彩丝旗的短矛,右手拿一把光芒四射的水晶制作的利剑,骑一头巨大的白色牦牛,嘴里和鼻孔中不断地喷射出雪雹。统率着十亿战神,忠实地守护着雅隆地方的安危。雅拉香波雪山的妻子称之为朗敏托吉普玉,是天界女神的首领,身着淡红色的服装,右手持闪电,左手握冰雹,骑着闪电之云彩飞腾。公元7世纪,印度密宗大师莲花生到吐蕃传播佛教时,将雅拉香波雪山降服后成为佛教的护法神。
说明:雅拉香波山神(海拔6647米)和雅拉神山(海拔5820米)不同——前者位于西藏,后者在四川。
2、廓拉卡日(或译为库拉岗日)山神,海拔7538米。居住在“南方之岩”的洛扎境内,被认为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主人公格萨尔王的精魂。他也是一身洁白,右手握短矛,左手提狼头,坐骑是一批能飞翔的白马,10万个手持盾牌和兵器的巨人维护在他那用宝石和水晶砌成的宫殿周围。
3、罗杰康娃桑布山神居住在住在雅鲁藏布江上游,他日夜镇守着河湖里的宝藏,他手持黑旗和宝剑,幻化成绿色的身形巡弋在辽阔的江河之上。
4、念青唐拉神山:藏文意为“大亲眷光明之神”,它是藏区最着名的雪山,为长江与怒江的水分岭,山体宽约180公里,海拔多在5000~6000米,其主峰琼姆岗的高度为7048米,昂首注视着唐古拉山与茫茫昆仑两大山脉之间的众多雪山,在两座大山脉之东面有蜿蜒峻峭的巴颜喀拉雪主峰,西方与可可西里西端的玉龙塔格(海拔为7167米)等雪山相呼应,众多的雪山之间银堆玉砌的千古冰川纵横分布,养江育河。在群山环抱中,大小江河,滋原润野。最为著名的长江源流诸水,组成扇形水系,横卧其间,构成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源流流域面积,形成地球第三极间罕见的高原源流三角洲,凡长江和怒江等江河流经之地域,养育了居住在各江河流域的数亿民众。
藏文文献记载,念青唐古拉山神居住在藏北草原念青唐古拉山脉海拔7111米的珠峰念青唐古拉峰,是绵延千里的整个念青唐古拉山脉的统治神。他不仅承担着吐蕃王朝统治下的“卫藏四茹”广阔领地的地方保护任务,还护佑着锡金王国的生灵,同时也是西藏最早的寺庙桑耶寺和拉萨城内布达拉宫所在地红山的之保护神和财宝守护神。念青唐拉雪山掌管着冰雹的十八冰雹神之一,它的父亲是沃德贡杰,母亲名称章智王娘,居住在当雄地方。年青唐拉雪山的化身是一位穿着一身白色衣服的英俊男子,头饰有五个绿松石的发髻;骑着一匹腾空飞翔的白马,马眼如同玛瑙,马鬃如同绿松石。巡视卫藏的山山水水,360位唐拉神围绕在他的周围,右手执藤条鞭,左手握水晶剑,显得十分潇洒英俊。如果年青唐拉雪山发怒吼时,他便带有“白沃”图案,面貌严肃深沉,双目射出怒火之光,上身着玉石做成的铠甲保护,缠绕黑熊皮。头带有玉石做成的头盔,佩带一把寒气逼人的锐利钢剑,腰挂弓箭,好似是一位具有摧毁一切妖魔鬼怪之威力的战神。有关他的故事在藏区广为传播,家喻户晓的是他为阻挠来自印度的莲花生大师在藏地传扬佛法,一次次和莲花生大师较量,虽然最终落败并被收服,但他表现出的这种胆量和勇气无疑是人类自身精神的体现。
念青唐拉古雪山南面山脚下有一着名的湖泊称为“纳木措”湖,“纳木措”湖中的神女就是年青唐拉雪山的妻子。年青唐拉雪山是金刚手恰那多杰的灵魂寄存之山,(恰那多杰是被莲花生大师降伏后成为佛教万神殿中统率所有战神)据藏文史书记载,当年,莲花生大师到达卫藏地区时,年青唐拉雪山化作一条巨蟒,头如山峰,昂首在当雄千里草原上,尾达到昌都的八宿地方,脚伸展达阿多地区的野毛塘(指青海西宁一带),手按前后藏地区,口中吐雾,把大片雪花直往莲花生大师身上散落,还往大师脚下喷射雪瀑,用迷漫的烟雾挡住行进的道路。抗拒莲花生大师到藏区传播印度佛教,莲花生大师大怒,施展法力,把年青唐拉雪山降伏后成为所有战神的统帅者。
除了人们公认的这四大山神之外,还有许多的山神,有些在某一地域享有盛名,有些为某一教派特别推崇。如位于青海湖畔的阿尼玛卿山系,其山神名为玛卿伯姆,苯教认为他是苯教的保护神,是雍仲苯教教义的维护者,尤其受青海果洛藏区人们的崇拜。对这位山神的祭祀有一整套繁琐的仪规。首先是在某一特定的吉祥日,要展示绘有这位山神各种不同化身的唐卡画,在画前要摆放各种山神喜爱的供品和他固定使用的兵器,然后通过占卜和诵经作法将山神从他的居住处请来,享受人间的供奉和尊崇,祈求山神护佑人畜免遭病疫,保一方平安。这种祭祀多少代表了人们对山神一类神灵通行的崇敬方式。
▲定日地区的长寿五姊妹女山神:珠穆神山(拉吉岗日),据藏文文献记载,拉吉岗日是藏族三组女神之一的“吉祥长寿五神女”,居住在珠穆雪山之上,五位神女都是珠穆雪山的山神。长寿(藏语称作“侧仁切阿”)五女神:在美丽的喜马拉雅雪山的山脚下,有五座冰雪的湖泊,这五座冰雪的湖泊,常映现着不同的幻颜。这就是美丽庄严的雪山吉祥五长寿女神的住所,而湖泊的幻颜也显示了五长寿女的身色。她们居住在拉几康雪山。
五位美丽的吉祥五长寿女神,她们除了上述的身形之外,也随因随缘而有不同的示现与名号:
雪山五长寿女神以药母扎西次仁玛为首。她的身相洁白,脸颊上杂着淡淡的红色,年轻而美丽。她的右手持着希望之珠,左手持着一支占卜的神箭,箭尾系有一个用白海螺所做成的骰子和一面镜子。骰子象征着三界的吉祥。她身穿白色的丝衣、孔雀羽毛所制成的斗篷,头戴着丝头巾。又叫药母吉祥天妃扎西次仁玛,又称为长寿自在母、佛法空行母、不动金刚吉祥明妃,又示现身相为白色的身形,面呈微笑,但在刹那间就能转变成忿怒相。她具有一面、三眼、两手;右手挥舞着一支九股的金刚杵;左手搁于胸前,持着盛满甘露的宝器,并骑在一头白狮子上。扎西次仁玛(祥寿仙女,其体洁白无比执掌福寿,N27.9度,E86.9度,海拔7134米)。
扎西次仁玛前面的地方居住的是蓝色女神丁结协桑玛,又称为翠颜佛母、金刚空行母、金刚忿怒母或光明圆光占卜主。她又示现为手持魔镜和一根带着经幡的白色木棍;坐骑是一头带有蓝宝石毛发的野驴。或者双手各持着占卜魔镜。(翠颜仙女,体色翠兰,执掌先知,即洛子峰,N27度57分45秒,E86度56分03秒,海拔8516米)。
扎西次仁玛的右边是黄色女神米约洛桑玛(又译作米玉朗桑玛,又称为慧贞佛母、大宝空行母、金刚笑母、妙音天母或美食之主),她又示现为右手持着装满粮食的宝器,左手做敬奉宝物的手印。或者穿着一件孔雀羽毛斗篷,托着一个装满珍宝的平盘。骑着一头金黄色的老虎。(贞慧仙女体色米黄,执掌农田;藏语“珠穆朗玛”为“珠穆朗桑玛”之简称,为“第三女神”之意,她是最漂亮的,因峰顶常为湛蓝色,故有“翠妃雪峰”藏语叫做“岗童婷该莫”,N27度59分15.85秒,E86度55分39.51秒,海拔8844.13米)。
扎西次仁玛的后面是红色女神决班震桑玛,又称为冠咏佛母、莲花空行母、金刚天女受用明妃、宝库财物之主,她的右手托着一个装满各种珍宝的宝盒,左手持着一颗摩尼宝石;或者手持装满宝石的财宝盘。
扎西次仁玛的左边是绿色女神达嘎卓桑玛,又称为施仁佛母、羯摩空行母、金刚舞女、众畜之主。示现为手持盛满鲜奶的长把勺。骑着一匹红珊瑚色的雌鹿,或者示现为手捏着一把穗子,并握着一根毒蛇绳套,骑着一条绿松石色的龙。(施仁仙女,执掌牲畜)。
吉祥五长寿女神的身姿都做舞蹈状,身穿不同的白丝衣,身上装饰着珍贵的宝石,戴着黄金、松耳石、珍珠做的饰物。每个人的手都挥舞着一支占卜神箭。
据传这五仙女还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所供奉之五尊护法女神。
▲阿妈尼牟占逊(巴彦喀拉)雪山:意为了祖先之山,是黄河与长江的发源之分水岭,其主峰为年保叶什则山,其海拔为5369米,坐落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与久治县之间,方圆1000平方公里,有9个雪山排列,故藏语称“色保格周”,据说,此山系有各种山峰3600座,其间有大小湖泊300多个,为青海南部的第二大神山。当地人们说,年保也什则雪山是阿尼玛卿雪山的外甥,系大渡河上游智氏诸家族部落的战神保护神。
巴彦喀拉的化身,头缠青色绫巾,身披青色战袍,腰系虎皮裙,乘青鬃马,手持长枪,腰悬弓箭,是一位火气很大的战神。主司安多南部境内的福祸;据说他曾把女儿嫁给了这里的一个土著部落的首领,生了一个儿子,名字称之为年则拉,成为大渡河上游地区的霸主;后来果洛人(果洛意为反败为胜的首领)的祖先智拉嘉父子从西藏日喀则地区迁移来到这里,战胜了土著部落首领家族,救了年保也什则雪山的儿子,使年保也什则雪山恢复了该地区的统治地位。年保也什则雪山将三女儿嫁与了智拉嘉之孙做妻子,生子育女成为果洛人的第三代祖先,发展成为上中下“三果洛”,即昂钦本,阿什羌本,班玛本。因此该山亦成为果洛人的祖先之神山,当地人说,果洛人死后,灵魂都要归附到年保也什则神山。
▲阿米年钦雪山:其海拔为4332米,位于安多藏区(今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大夏河流域),汉语称太子雪山。藏文史书记载,阿米年钦雪山位于吐蕃王国与唐朝交界的多麦地方,实际上的意思指安多下部地区。(藏汉交界处)阿米年钦雪山四面山体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各山峰如同罗刹发怒,山顶上黑云密布,群龙飞舞,一道道闪电之光划破天际,震撼着多麦地区的山川,使人们惊心动魄。阿米年钦的神殿就在五色彩虹时隐时显的山顶上。阿米年钦神山的王妃叫曼杰旺姆,生有八位女神,六位男神。阿米年钦神山四周有八位雪山作为大臣管理朵麦地方的山河清洁和人畜平安及五谷丰收之护佑工作。
阿米年钦神山的化身是骑一匹青灰色的战马,右手持带钩的矛,左手持宝石,身穿虎皮斗蓬,胸部佩带用绿松石的护胸甲,右臂插令旗,腰挂豹皮弓箭袋,显得威风凛凛。据藏传佛教书籍,莲花生大师将阿米年钦雪山降伏后,允许阿米年钦神进入智能坛城,享用灌顶甘露,立言心意誓言。从而阿米年钦神山统率太空之天神,地上之年神,地下之龙神三界(天、地上、地下)的大神,忠实地守护着雪域东方的地方。
甘肃南部藏区的广大各族百姓非常崇拜阿米年钦山神,每年农历6月15日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祀阿米年钦神山的活动,一般由拉布楞寺院的*诵经祷告,地方上的众百姓对着神山烧香叩头,虔诚地祈求阿米年钦神山为他们消除各种疾病,财富增长,农牧丰收;消除冰雹等自然灾害;消除不幸事件(如入狱等);赐予各种成功之运气等。
▲贡嘎神山:(藏语贡嘎之意是洁白之雪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端横断山脉,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其海拔为7556米,是整个康区最高的雪山。贡嘎雪山的山脉呈南北走向,其山脉长约1000公里,其山脉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有30座。这个地区受印度洋季节风的影响,降水量丰沛,年降水量在1800至2000毫米之间。该山系有冰川1680条,均属于海洋性冰川,冰川面积1617平方公里,冰川储量约1070立方米。这些水晶般的大小现代冰川不仅向长江、湄公河等大江大河输送源源不断的水源,以利于居住在沿江沿河的亿万人口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同时它所塑造的奇特立体形自然景观和各种人文景观,吸引来了众多的世界各地的登山活动者和旅游者。
贡嘎神山藏语称贡嘎多杰日则,是雪域藏乡四大神山之一,他是一位英勇无比的战神,每时每刻都守护着人杰地灵的康巴藏区。贡嘎神山平时穿白色盔甲,骑一匹白马,手持白色在旋海螺法器,时时巡视康巴广阔的地方,看护着康巴地方的山河沉浮,保佑着众生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贡嘎神山一年四季紧裹着白色的头巾,整月整日云雾笼罩,人们很难窥见到神山的真面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登山队欲登贡嘎神山,却以残败而归,笔者曾与日本山岳会的登山队员森本谈起贡嘎雪山的情形时,他说:“贡嘎雪山是一位脾气很大的雪山,其暴躁在春秋叠代的时序轮回中,贡嘎神山附近的藏人子孙们把生命的痕迹留给了巍峨挺拔之雪山和碧波荡漾之圣湖,同时也把深厚的藏文化底蕴赋予了一座座千年不化的雪山,加以崇拜。今天的康巴藏人,这种信念赋予了他们潇洒自在、英勇顽强、乐善好施、爱惜生灵、保护环境的独特性格。藏人坚信:蠢动含灵,山水自然均有灵性。这里的每一个村落甚至每一个家庭都拥有自己崇拜之神山。
每逢藏历牛年,居住在贡嘎神山四周的打箭炉(今康定)、石棉、九龙、雅安、丹巴等等地区广大藏乡民众们对贡嘎神山进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他们虔诚地对贡嘎雪山进行膜拜、奉献供养,并以转山祈祷来求神山保护他们年年平安幸福。人们亦对贡嘎同附近40多座大小雪山也非常崇敬。
每年农历冬日13日开始,在各村寨中设置敬神山的祭祀台,祭台上方挂有各位神山的唐卡图案,点燃藏香,供奉案上放置用糌粑和荞麦面捏塑成雪山形态之神像,前来领受献给他们的供应品,祈求神山对一年来人们在山下开荒种地,取石伐木,狩猎放牧等活动冒犯行为予以宽恕,感谢神山曾经给予的恩惠,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玉龙神山:位于云南丽江地区,海拔4596米,地处米横断山脉向上抬升之处,藏语称之为“巴希萨杜”雪山,是格萨尔大王征服羌域时被降伏的山神,丽江地方的纳西族把“巴希萨杜”雪山奉为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民间又把玉龙雪山称为“陈久尼喀布”,意为“十二欢乐山”。民间流传的叙事长诗《悲歌》中,称它为“巫鲁尤翠可”,意为“殉情亡灵之乐园”,有人译为“玉龙第三故乡”。古诗中唱道:巫鲁尤翠可那个圣洁的地方,马鹿当作耕地之牛,老虎当作马来骑,播一次种子可以吃七年,那圣洁的地方没有苍蝇和蚊子,没有人间之苦和病,亦没有人间之泪和愁,饿了可自由吃肉喝,渴了可以饮酒喝奶,我要约上心爱的情人去那圣洁的乐园…………。
纳西族女歌手在寂静的松树林中一棵黝黑殉情树下,面对白雪素裹的玉龙雪山唱这《悲诗歌》。轻人因与意中之人无法结婚姻而跑到玉龙雪山的云杉坪殉情,一般恋人们双方背着家人来到云杉坪,向玉龙雪山虔诚地祷告他们内心不尽的苦衷,殉情前,男女双方尽情欢娱后,走向深渊或在一棵殉情树下,双方从容结束了爱情之生命,永远地解脱了芸芸尘世的困苦,走向自由自在的理想之国……玉龙雪山。这种生死的观念至今还在纳西族人的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存在,他们认为,"你们看重的是人体的结合,我们看重的是灵魂的结合;你们说是死亡,我们看是新生命的诞生。"据说,在玉龙雪山脚下还建有玉龙雪山的神庙,每逢吉日,众多信徒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神庙,烧香叩拜,祈求玉龙雪山护佑众生平安,五谷丰收。
▲干城章嘉神山:干城章嘉峰,Kangchengjunga,又叫“金城章嘉峰”、“康章忠格峰”,峰名Kanchenjunga原出藏语的四个字,通常翻译为Kang-chen-dzo-nga或Yang-chhen-dzo-nga,在藏语和锡金语中意为“雪中五宝”。东经88°09′01″,北纬27°42′09″,海拔8586米。位于尼泊尔和印度的边界,大吉岭西北偏北74公里(46哩)处,世界第三高峰,也是全世界14座8000米高峰中,位置最东的一座,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干城章嘉都有着宽阔巨大的山体,山体呈巨十字架状,有四条山岭相互连接,分别指北、南、东、西。诸峰与邻峰由四条主要山脊相连,并各有冰川:泽木(Zemu,东北)、达弄(Talung,东南)、亚弄(Yalung,西南)和干城章嘉(西北)。
西北是海拔8586米的主峰;东北为泽木峰(又译作热姆峰,Zemu),海拔7792米,踞干城章嘉峰1800米;东南为海拔8491米的南峰(达兰康峰,又译作达弄康峰,TalungKang,亦称干城章嘉二峰),距主峰1423米;干城章嘉峰和干城南峰之间为海拔8482米的中央峰(第三干城章嘉峰),干城章嘉中央峰距干城章嘉主峰880米,距干城章嘉南峰600米;西南为海拔8505米的雅兰康峰(又译作亚弄康峰,YalungKang,亦称为干城章嘉西峰),距干城章嘉峰1500米。8505米的YalungKang由于山形突出,距主峰稍远,获得几支登山队的青睐而专攻此峰;有些人认为应独立为世界第15座8000米高峰,如果这样YalungKang就是世界第五高峰,还比马卡鲁高一些。但一般登山界并不接受这种说法,还是将YalungKang视为干城章嘉的一个侧峰。【有的资料显示:干城章嘉五峰中的最小者,不是海拔7792米的泽木峰,而是位于干城章嘉西峰以西2.4公里的海拔7902米的康巴秦峰,恐非。】
干城章嘉被锡金人视为神山,但其名称一般相信来自藏语,意思是“雪中五宝”。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尼泊尔与锡金边界上,其主峰海拔8586米,周围排列作国土保护神,非常崇敬。佛教徒认为北方护法神和财富之神“多闻天王”就居住在干城章嘉雪山主峰上。他在雪山上藏有金、银、宝石、五谷、经文五种财宝。五座终年不化的雪峰,雪峰宛如王冠;山峰前的七个水晶般透明的湖泊,似乎像佛前供献的净水碗,在雪峰的照耀下光彩迷人。
五位山神的化身被描绘为躯体分别为白、黄、红、绿蓝五种颜色;身着用海螺、金铁、铜、天界宝石(陨石)做成的衣服;每位山神的左手都持有一个宝物箱,右手挥舞克敌长矛。每位山神分别骑着狮子、大象、神马、飞龙、大鹏鸟。这五位神山辛勤地守卫喜马拉雅山各山谷中生活的芸芸众生。
据本教经文记载,还有部分神守护着各地的神灵。其中:
⑴康娃桑布雪山统领着藏地区(日喀则)地区的所有土地神;
⑵沃德贡杰神山统领着娘布地区所有土地神;
⑶贡保班日神山是西藏达保地区所有土地神的统领者;
⑷贡则德姆女神山统领着工布地方土地神的首领;
⑸喀夏年日神山是门域(西藏错那县)地方所有土地神的统领者;
⑹绒拉尖赞日神山是绒地土地神的首领;
⑺琼妥日神山是帮沃地方所有土地神的统领者;
⑻马奔查堆神山是察娃康地方所有土地神的统领者;
⑼梅凯喀博神山是玛尔康地方所有土地神的统领者;
⑽五台山神山统领着汉地所有地方的土地神;
⑾却拉葵则神山统领着蒙古地方的所有的土地神;
⑿姜日牟博神山是羌域(南诏)地方所有土地神的首领;
⒀扎桑雄穹岗山位于西藏日喀则北约300公里处,属于羌塘地区内一座雪山的统领者;
⒁杰日宁保(阿米吉日)神山管理着阿多宗喀(今青海西宁东南地区)地方的所有土地神;
⒂恰郭邦日神山管理着印度地方的土地神;
⒃羌日梅保神山管理着和阗地方的土地神;
⒄梅朵邦色神山统辖着乌仗那(今阿富汗)地方的土地神;
⒅帕域色包神山统辖着尼泊尔地方的土地神;
⒆拉日保屯神山统辖着大食(今伊朗)地方的土地神;⒇多杰神山统辖着木雅(西夏)地方的土地神;
⒇多杰神山统辖着木雅(西夏)地方的土地神;{21}三保神山统辖着木里(今四川)地方的土地神;
{22}巴希萨杜神山统辖着丽江地方的土地神;
还有许多神山保护着不同地方的土地神,比如“二十一位格念” 山神、“统领六岭十二位地神” 、“玛桑九兄弟神” 等神山统领着众多的土地。
除此之外,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各个地区还有自己特定的山神。例如,藏族果洛部崇拜的大山神年保玉载匝日(年保玉则),西藏西部的神山冈底斯,定日地区的长寿五姊妹女山神等等。
在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大小雪山林立,大小江河如发,湖泊星罗棋布,给青藏高原带来了无限生机。片片草原和森林犹如绿色地毯镶嵌在高山峻岭之间,一道道山梁河谷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藏乡农田和村落。显得那样的神秘,那样的清静自然,那样的生气勃勃。在这片神奇的藏乡净土上空飘浮着一股股敬礼神山圣之桑烟,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总是念念不忘地感谢天地万物给以众生的恩惠,并祈求天地万物护佑众生的生产丰收,生活幸福,人畜平安。他们为了未来的幸福,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聪明才智,更加执着地描绘起藏族先辈瞳孔深处那最美的彩云。
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文化遗存的系统发现,充分证明青藏高原上居住的人类群落都来源于本土,而非任何异国它乡。这说明,雪域藏乡形成的雪山之文化的核心支柱——藏人文化无可置疑地也发源于广袤的雪域藏乡。并在漫漫的历史演变之长河中,她一直沿着自身的衍化轨迹运作积累创造了斑斓多彩的雪水滋润下的雪山风情之文化。后来,佛教文化、儒道文化、伊斯兰文化的撞击下,雪山文化开始了第一次旷日持久的大整合,逐渐形成了充满冰雪的地球第三极上的雪山滋润下得天独厚之雪山之文化。
藏乡各地都有自己的守护之神山,有些地方的神山不算很高,但在当地却有很高的信奉,每逢吉日,人们就要对神山进行各种的祭拜活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绕转神山一周或数周,表示对神山的崇敬。但转神山之节日不是每年都有,例如康巴藏区甘孜县境内的东谷奶龙山的转神山活动是每逢鸡年为一次,当地人说是观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手大势至菩萨于藏历鸡年在东谷奶龙山上聚会众神,此说在藏乡有着十分强烈的影响力,所以每逢鸡年,各地前来朝山拜佛的人成千上万;德格八邦转神山活动是每逢羊年为一次;新龙县境内的转神山节是每龙年为一次等等;安多藏区的兴海县境内的智盖柏宗神山的转神山活动是每猴年举行一次。著名的岗仁布且、玛卿帮日(阿尼玛卿岗日)、卡瓦噶保(太子雪山)等著名的雪山每逢马年进行一次大型的转山活动。
藏人原始宗教及后来的苯教、佛教,均信奉万物有灵,认为世间的一切,山、水、树、岩、土地等等都有精灵和鬼怪,人世间的各种苦难,包括疾病,自然灾害,都与万物的精灵和鬼怪有关,因而创造了年神、龙神、赞、地神、蒙、曜、家神、战神……等等万神之殿,这些神灵主宰人世间的一切,对他们只能小心供奉,否则它们一旦发怒就会给人类降临各种灾难。各种祭祀神灵的仪轨应运而生。
佛教传入藏区,佛苯长期相互兼容并蓄,互相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文化,吸收苯教众多的神灵,成为佛教自己的保护神,统称“世俗之神”或地方之神,并认为这些神只能为人类的今生带来了一些祸福,而不能为来世超度,因此,对他们只能供养不能祈祷。祭神活动以佛教的含义、仪轨取代了苯教的教义、仪轨。不过,广大藏人群众在祭祀神灵,登高转神山、祭神湖、插箭祭祀、挂经幡,焚香烟祭等活动时,其作法与形式与藏人元古时代的祭祀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完全一样。
今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神山、圣湖众多,如甘孜东谷奶龙山、新龙卡洼洛日、雄龙扎呷、乡城打巴姆日、稻城贡嘎雪山、丹巴墨尔多山、道孚扎呷等等。
按藏传佛教认为,某一年各路神佛、菩萨就要汇集某一神山,该神山就要显圣,山为圣山,水为圣水,湖为圣湖,树为圣树。凡是这一年到这个神山朝拜的人,绕圣迹转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十圈,便可在五百轮回中避免下地狱之苦,转百圈便可成佛升天。圣水能洗净人们心灵上的五毒等。由此每逢该地转神山节那年,除了本地本州岛群众外,远自卫藏(今西藏自治区)、安多(今青海省、四川阿坝、甘肃南部藏区等)、云南迪钦等地的藏民众们都不远万里,络绎不绝前往转神山、朝圣湖,祭祖神灵,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西藏人一般相信达赖喇嘛为观音菩萨的化身;班禅额尔德尼是“月巴墨佛”即阿弥陀佛的化身;蒙古可汗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满清君主是文殊菩萨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