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介绍
张 昱
(1985年9月16日)
一、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弗洛伊德的生平
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四、关于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在西方影响很大,真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在欧美各国均有精神分析的机构,在柏林、莱比钖、维也纳、伦敦等地还有大型的精神分析学校。其影响,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是很广泛的。本世纪二十年代,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来,精神分析理论又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领域中来了,在人们的思想中,尤其是在青年中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为了帮助青年同志对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有一定的正确认识,笔者搜集了各种资料加以综述,从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背景、弗洛伊德的生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四个方面介绍。
一、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背景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个新的学派在奥地利产生和发展起来,这个学派就是精神分析学派。所谓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Психоанализ),又称心理分析,它既是一种精神病症的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套心理学理论。由于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SigmnndFreud1856~1939年),所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代表着这个学派的正统,精神分析理论也就被称为弗洛伊德主义或弗洛伊德学派(Freudism,Фрейдизм)。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以后,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史学、文艺和哲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它成为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精神分析学派及其理论,之所以在这个时期,在这个地方产生,不是偶然的,有其社会、思想、医学背景。
㈠ 社会背景
从社会背景来看,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大资产阶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中小资产阶级面临着破产的困境,劳动大众更是日益贫困。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自然会表现出各种病态的社会现象,使整个社会精神沮丧,人们惶惶不可终日,以致神经病和精神病发病率增高。这是主要的社会背景。
另外,在欧洲分布着犹太人,犹太人的家长制以及社会上存在的维多利亚式(指当时陈腐伪善的道德标准和华丽词藻的文艺风格)的性道德压抑着人的精神,也是神经病和精神病发病率增高的一个方面的原因。
精神分析学派及其理论,正是适应了这一社会需要而产生的。
㈡ 思想背景
从思想背景看,由于奥地利和德国是近邻,德国的传统思想对奥匈帝国影响很深,精神分析学派及其理论的产生也受其影响,例如:
⒈布伦塔诺的影响
布伦塔诺(F.Brentano,1838~1917年)是意动心理学(actpsychology)的创始人。意动心理学是十九世纪末德国把意识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派。当时德国有两种心理学:一是以冯特(W.Wundt,1832~1920年)为代表的内容心理学(Psychologyofcontent),盛行于德国的北部;一是以布伦塔诺为代表的意动心理学,盛行于德国和奥地利南部。举例来说,当我们看或者思考事物的时候,被看见的、被思考的事物(光亮或山)是心理的内容,而看见、思考的活动是心理的意动。前者被称为内容心理,后者不考虑内容,只研究心理的意动,则称为意动心理学。意动心理学从极端的唯心主义出发,把人的心理能动性提到了首位。
弗洛伊德年轻时,曾在维也纳大学听过布伦塔诺的课,熟悉了意动心理学;布伦塔诺还宣讲过亚里士多德(Arictotle,公元前384年~前322年)的逻辑学和哲学。这些,可能使弗洛伊德认识到,在精神结构的组织中,较高级的水平包括着较低级的水平,甚至也包括着有关死的本能的一些观念;意动心理学还可能使弗洛伊德的动力观点受到影响。
⒉莱布尼茲的影响
莱布尼茲(G.W.Leibnitz,1646~1716年)是主张单子论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美国心理学史专家杜·舒尔茨(D.Schulitz)介绍说:莱布尼茲认为,一切现实的个别元素——单子——并不是物理的原子;它们甚至也不是通常意义的物质。每个单子是一种具有非常广延性的精神实体。莱布尼茲还进一步认为,虽然每个单子在本质上是精神的,它都具有某些物理物质的特性,并且当它们足够聚合成 为一个集合体时,它们创造了一种广延性。
单子是活动和能的中心。一般说来,它们犹如知觉并和意识很类似。心的事件(单子的活动)有不同程度的清晰性或者意识,它们可以以完全无意识的排列到最清晰的或明确的意识。因此,按莱布尼茲的意见,有一种他名之为知觉的较低级的意识。他把这些小知觉的有意识的现实化叫做统觉。
例如,波浪击岸的响声就是一种统觉。然而,这个统觉是由所有单个的、其本身一点也意识不到的、落下的水滴汇成的。单个的水滴像单子一样是知觉,其本身并不能有意识地知觉到。但是,它们汇集成足够的数目时,它们总合起来就会产生一种统觉。
莱布尼茲的观点,无疑地使弗洛伊德受到启发。这从下面将要介绍的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即可看到。
⒊赫尔巴特的影响
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年)是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第一次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赫尔巴特把莱布尼茲的无意识观念发展成为意识阈限的概念,提出了“意识阈”(consciousthreshold)和“统觉团”(appercertiuemas)概念。他认为,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线,这界线就是“意识阈”。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内,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观念的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这个观念的整体叫做“统觉团”。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家波林(E.G.Borlng,1886~1860年)教授曾指出:莱布尼茲预示了无意识学说,但是,这种学说实际上是由赫尔巴特肇始的。他关于心理学的一系列的思想,不仅对费希纳(G.T.Fechner,1801~1887年)的心理物理学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有直接的影响,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潜意识)的概念显然来源于莱布尼茲和赫尔巴特。
⒋叔本华和尼采的影响
叔本华(A.Schopenhauer,1788~1860年)和尼采(F.Nietzsche,1844~1900年)都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是反对理性论者的典型代表。无意识的概念在叔本华哲学中也曾占有重要地位,这个概念通过尼采对弗洛伊德发生了相当的影响。弗洛伊德在谈到无意识过程的存在时说:“精神分析并不是首先迈出这一步的。要指出我们的前辈,可以指出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尤其要首推伟大的思想家叔本华,他的无意识‘意志’相当于精神分析中的精神欲望。”
叔本华以为“意志就是自在之物,就是世界的本质。”自在之物既然变成了精神的东西,它就可以随个人的意志而转移了。因此,叔本华的主观唯心主义就导致了他的唯意志论。尼采接受了叔本华的哲学,提倡“权力意志”,以为历史进程是由追求权力的个人意志所决定的。弗洛伊德赞扬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在他的无意识(潜意识)说中以及他的泛性论中,都强烈地表现出了反理性的倾向。
总之,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莱布尼茲的单子论、赫尔巴特的意识阈概念、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等,都为弗洛伊德学说提供了唯心主义哲学和心理学的思想基础。
㈢ 医学背景
从医学背景来看,奥地利、英国、特别是法国的医学思想和技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他主张精神病是机能病,强调性的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等,就是例证。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是英国、奥地利、特别是法国精神病理论强调心因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关于这方面,这里不多作叙述,在下面的弗洛伊德的生平介绍中将进一步看到。
正是在上述背景之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才得以产生。E.G.波林说:“如果弗洛伊德窒死于摇篮之中,时代将可能产生出另一个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