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簧管介绍
单簧管属于木管类的乐器。
别称:黑管,或克拉管(法语为clarinette,德语为Klarinette),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
常见的调:降B调和A调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移调高大二度记谱。
实用音域:小字组D-小字三组F。
实用音域:小字组D_小字三组F
结构组成:哨头(单簧片),小筒,主体管(两节),喇叭口,和机械音键系统。
普通型:硬制橡胶,ABS塑料,酚醛树脂等。
专业型:经特殊处理的乌木,紫檀,红木或有机玻璃等。
使用材质:普通型:硬制橡胶、ABS塑料、酚醛树脂等;
乐器特色: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天合琴行24小时服务热线:400-9966-357。
单簧管起源
单簧管是属于单木管乐器当中的一种,通常是使用非洲的黑木来进行制造的,由木料、硬橡胶或金属进行制 成的,其中有一个鸟嘴形的吹口和圆形的空心,下端为开放的喇叭口,管身是可进行装拆的喇叭口,管体成圆筒形状。在吹口处固定一个簧片,吹奏者通过簧片和吹口的空间吹气时,并配合下唇适当的压力,薄薄的簧片尖产生振动,使乐器管内的空气柱开始振动,因而发出柔美的音色。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风笛和号角,一般认为是从一种类似竖笛的单簧片乐器芦笛演变而来。现在的单簧管是德国笛子制作人约翰·丹纳(JohannDenner,1655年-1707年)在1690年发明的,此后屡经改进,最终由德国长笛演奏家特奥巴尔德·波姆定型。单簧管除降B调外,常用的还有降E调小单簧管和音区向下延伸的中音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巴塞特单簧管和最低音单簧管等。传统上,单簧管是木制的,考究的单簧管一度是用象牙制作的,但如今已普遍采用塑料制作。单簧管的性能十分灵活,可以轻松地演奏掠过多个音阶的长音,且以能连续吹出琶音着称,用于独奏极富表现力。莫扎特是第一位在交响乐中采用单簧管的作曲家,他觉得这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
最早为人所知的单簧管音乐收在阿姆斯特丹的罗杰(EstienneRoger)出版的曲集内(1716年再版,尚有藏书)。从大约1780年起,它被一些最大的管弦乐队采用。现代单簧管则是在1800-1850年发展而成的。
单簧管气鸣乐器。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军乐队、爵士乐队和轻音乐队等。属于木管乐器。中国俗称黑管,有17~23键的各种伯姆制单簧管。
(1)记谱与音域
单簧管是移调乐器,用高音谱表记谱,记谱音域为e?e(4)。
(2)演奏技巧
单簧管也是一件很灵敏的乐器,除了在演奏断音方面不如长笛那样流利迅速外,演奏旋律、音阶、琶音、跳音则相当出色。它能轻松地演奏连、断音结合的各种光辉华丽的乐句,这些方面可以与长笛相媲美。
(3)音色与音量
低音区,常被称作“表情音区”,其发音低沉、浓郁、有戏剧特色;高音区音色纯净、明亮、富丽而圆润;中音区的音色无明显个性,发音较柔弱,能与很多乐器的音色相融合;最高音区发音尖刺、狂野,带有呼啸声。除了极高音区不能弱奏外,单簧管其他各音区都能控制自ppp至ff的音量幅度变化;中音区也能达到ppp至mf的变化幅度。
单簧管奏断音,三种吐音法都能使用,而最容易的、也最常用的是单吐法,用单吐奏断音自然不能太快。在单簧管上的任何音区可轻松地演奏颤音和震音。
文章转自天合琴行资讯中心:http://www.tanho.com/Article/dhgsysmlq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