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行思,取则行远
心远则宁静,宁静则生安
静而思远 动而进取
而思远 动而进取.
心静.思远.
志在千里.似静而动.荣辱不惊.
动静相行.
心致.行随.
仁智合一.
远见卓识者
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
目所见,皆尘土,心若见,则无欲,无欲则静 无心则远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心静则智远,心和则智大,心仁则智深,远则俯瞰人世,大则包容万物,深则格物致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静心,能让你祥安不争,沉心定气,平心而从容,静心,让你能够得到:行而无为,内明而动,顺势而为,圆融而乐观,顺其自然,能够超越功利的追求,在杂乱中求静,繁纷中求无,乃是人的纯朴精神的真实体现,学会平静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拿得起放得下,这才是堪称悟透了人生,这才堪称是拥有大智慧的人!
志在千里,少不了些年少轻狂,守静去燥,必静必清,淡泊清心,心若冰清,天塌不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 尘垢不沾,俗相不染;
虚空甯宓,浑然无物;无有相生,难易相成; 份与物忘,同乎浑涅; 天地无涯,万物齐一; 飞花落叶,虚怀若谷; 千般烦忧,才下心头; 即展眉头,灵台清幽;心无罣碍,意无所执; 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水流心不惊,云在意俱迟 ;一心不赘物,古今自逍遥 .
人心如一汪泓水,倘若风来兴波,风至而皱,映物则变其形,照人则失其真;倘若浑浊
不堪,则既不能自照,又不能映物鉴人。所以,古人非常重视心的作用,认为“心之在体,
君之位也”(《管子·心术上》),“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荀子·天论》),
“凡气从心,心气之君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心者,神明之主,万物之统也”
(《傅子·正心》)。
心静,思远。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
这句话说的是:内心清静则自然明澈,就像静止的水能倒映事物一样。品格高超便能远离物累,就像浮云飘飞的天空一览无余一样。刚从清王永彬著的《围炉夜话》中读来,颇有感悟。
一颗心,时明时暗,时阴时晴,在不断的自省中沉沉落落。
真的渴望拥有一颗平静如湖的心,“寒潭过雁影,雁过影不留”。再也不要为世俗凡物所扰,情欲爱恋所累。幻想能躲到方外之处,逃避尘世的喧嚣,却总是挥刀断水水更流,烦恼和悲伤在梦醒时分不期而至。
道家说:修行宜绝迹于尘寰,悟道当涉足于世俗。我们终归是凡人,逃不开这繁华的尘世,不可能一了百了。那就只有改变自己的心,去承受这一切。宽窄都是路,宽敞有宽敞的舒适,狭窄有狭窄的风景,都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祸福苦乐,皆在一念之差。在纷繁的尘世,固守一片宁静的天空。任凭云卷云舒,天高云淡。
庄子曾经说过:“惟止能止众止”,水静而明,火静而朗,所以一个超迈的心灵应该如“冰壶澄澈,水镜渊渟”。而一个宁静洁净的灵府是从容的,无所沾滞,无所挂碍。
人活得要有一点境界,这种境界就如同自然那样从容中度,人生在世,如泛扁舟,俯仰自如,从容中流,灵屿瑶岛,极目悠悠。人要有这样的心胸就是从容的心胸:“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任何滞碍,兴来遨游,任情而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求精密的统系,但寻慧心的勃发。随意从容,因为情性真,腾挪的空间大,惟其胸中无一物,坐观天地得景全。鸢飞鱼跃,可以活泼呈现,天高海阔,可以一心去含纳。
在宁静的夜里,静静地品味先贤的哲言,锻就一颗平静如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