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直在追看一部关于大龄男青年急于成家的热播电视剧(《大男当婚》),里面有这么一段爱情故事,在北京摸爬滚打的小食品销售主演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某外企大中华区的副总裁,两人坠入爱河,可是身份地位包括金钱上的悬殊差距最终导致两人遗憾分手。
就剧情来说,这是典型的女高男低式的爱情故事,在恋爱关系中,女方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而男方的社会价值较低,虽然社会一直在宣扬爱情中男女平等的观念,可是这种观念在男高女低式的爱情中比较容易实现,而在女高男低的爱情中比较难实现,因为出于男人本身具有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和社会基本价值审判这两个因素,这种类型的爱情基本很难结出硕果,而且往往容易被人误解(当然,也许现在的社会中对女高男低式的爱情接受度有所提高)。这样矛盾的身份差别和剧情冲突让我觉得婚姻很可能在本质上是一个谁走进谁的生活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高社会价值的一方天然具有较为权威的话语权而低社会价值的一方显然不太具备相应的权利,而且,对于高社会价值者既有的生活水平来说,想要让高社会价值者向下倒退回到低社会价值者的生活方式比较困难,而相对的来说,低社会价值倒是较容易上升到高社会价值层次,因为这符合人类基本欲求天性,否则每个人都希望过得更好更舒服的愿望就无从激发一个资本的经济市场。
而门当户对这样的传统婚恋观念实际上是在某种程度上通过社会的方式将上述问题简化了。因为门当户对的两个人在知识,金钱,修养上基本上持平,两者可能除了性格之外基本的生活欲求和生活限制是一样的,对于金钱的处置,知识的交流,文化的消费这些都有相同的思想基础,两者之间的生活很相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不用考虑谁走进谁的生活这样的问题。因为两者的生活很接近,所以谁走进谁都没有问题。可是在非门当户对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就很明显,想想英国威廉王子的贫民老婆凯特走进王室之后需要接受多少礼仪训练这件事就可以略知一二。

在价值不匹配的婚姻当中(当然,真挚的爱情是前提),无论是男高女低还是女高男低,枉谈自尊,侮辱,势力,金钱等等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人类总想找点儿什么话说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而很少去思考问题。所以在这样的婚姻开始之前,双方就要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讨论,谁需要走进谁的生活?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是双方要走进对方的生活,因为你要进入双方的朋友圈,可是在朋友圈之外的社交,工作,生活领域(譬如剧中徐若云的酒会,吃西餐,购买平板电视的桥段),非得有一个人进行妥协才能让婚姻走下去。要么高价值者走入低价值者的素朴生活,要么低价值者努力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走入高价值者的生活,否则婚姻无法成立。当然如果像是剧情里面的主角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大男子主义情怀而无法忍受一个高条件的女朋友的各种生活享受的话,那么爱情可以有,而婚姻只能是泡影。
当然,门当户对这样的老传统确实不失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特别是在很多人迷茫于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类关系的时候。
201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