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所学校盛大的宣誓仪式上,有一个班的学生在集体宣誓时话筒出现了问题,连续卡住了三次,宣誓的气氛自然不如其他班级的整齐划一、振奋人心,学生们非常懊丧。宣誓结束后,该班的班主任和全体同学都在静候“批评”。可校长在点评时却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赞扬他们,赞扬他们面对意外和挫折时,所表现出的沉着冷静……
笔者就这则故事与当事的山东省莒县第一中学(以下简 称“一中”) 校长侯月映探讨育人艺术的时候,侯校长笑了,可他第一句话就否定了“艺术”之说,他说这不是刻意的艺术,而是个事实:话筒出现意外,的确不是学生的责任;沉着应对,的确是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点和潜能。我们是育人,不是检修话筒的,所以这起小事故,反而是一个美丽的小插曲、小故事。
像这样的让人感到意外而又欣慰的故事,在一中经常发生;像这样的打破人们固定思维的理论和结论,在侯校长的脑海与生活中,也层出不穷。这就是一中,就是侯月映。他不从众,只尊重“真实”。真实,就是事实,就是规律,就是真理。
“敢为”篇
侯校长说,优质的教育,要让人民满意。
一中是一所历史老校、也曾是一所名校。她始建于1924年,曾有“考入一中,半只脚已进大学”的美誉。但进入新世纪,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教育思想和管理体制的严重滞后,人心离散,优秀教师纷纷出走,教学质量急剧下滑,群众满意度降至冰点,有“门路”的家长让孩子到外地去借读,老师们在校外也不愿承认自己是一中人,有人非常失望地说,历史老校留下的只有“一中”这个名字,还有那块可以随时卖掉的地皮了……
一中必须振兴!她的存亡关乎莒县各项事业的兴衰,关乎莒县孩子们的未来。振兴,首先从“换血”开端!然而,当2009年秋天一中新校长上任之后,却引来社会的一片“吁”声。大多数人认为这个叫侯月映的人“不合适”,“一中到了存亡关头,反而找了一个外行来当校长……”不可思议,打心底也不能接受。
——“尽管他1984年在莒县城阳中学任教,但他与基础教育的直接接触仅一年时间;尽管他曾被评为山东省委党校优秀教师,但那是在党校工作18年间的事儿;尽管他“创设村官创业讲坛”的做法在全省推广,他作为全省唯一乡镇党委书记代表在山东省委“庆七一座谈会”上做过典型发言,但那也是他在任夏庄镇镇长、党委书记时的成绩。总之,不合适!他不适合一中,会耽误一中的大事;一中不适合他,会耽误他的大好仕途……”有人对他指指点点,有人劝他不要接这块“烫手的山芋”!
然而,侯月映不但没有因众人的怀疑而畏缩,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而且在就职发言中还说“甚感荣幸,保持信心,不辱使命!”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一中这下更是玩完了!”说什么的都有,总之绝大多数是怀疑、悲观的声音,当然,也有不少人希望县委县政府尽快“纠正”这个“荒谬”的人事决定,把“侯书记”换下来,让一个有教育经验和名望的人来担当一中的校长,更希望能从外地“挖”一个“名师”或“名校长”来,而筹经费、找关系、租房子,把孩子送到外地“好”学校借读的家长更多、步子也更快了。
工作履历,让人们觉得侯月映与一中“不对口”,就职宣言,让人们觉得侯月映给教育的承诺不现实。而紧接着,他新官上任的“作秀”和“胡折腾”更使人们眼花缭乱,瞠目结舌。例如:本来内部管理就松散,他一上任反而把“指纹考勤机”给撤走了;本来优秀资源的流失,让教师队伍人员不足、良莠不齐,他却实施“四步改革”,要求各层次人员全部竞争上岗,采用级部与教师双向选择的方式,在班主任竞聘会上,让62人落选,其中还有几位是很优秀的老班主任;明明是教学质量到了低谷,他不专心抓教学,却跑到浮来山把《文心雕龙》“扯”进了学校,还建了“刘勰广场”、“雕龙山”、“文心湖”,还开展《文心雕龙》专家讲座等;明明因为优秀生源的流失,生源基础普遍较低,他反而减少了老师的跟班辅导,加大了“自习课”,还支持学生成立了这样那样的自治机构,一切都由学生自己抄办,还搞学生自治、公约、公投,学生能行吗?
“学生能行!”这个特别的校长,这个“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依靠学生”的声音“特别”响亮。
这所老校历史地重新组阁、革故鼎新后,的确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强劲的生命力。但学生们在学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并不被社会所注 意、所在意;“五项破题”(人性沟通,还教师以尊严和关怀;激励引导,还学生以信心和激情;严明制度,还校园以动力与秩序;转变模式,还课堂以生机和高效;打造校本,还一中以特色)和教育教学模式、教师队伍等“五个提升”也不被人们所理解、所看好。但2011-2013年连续三年的高考却连续给了全县人民一个个重磅炸弹,这炸弹给人们的不是惊慌,而是惊喜:
2011年,张荣伟、赵晶晶,分别考入清华和北大;2012年,卢宝杰、张永正、郭建龙,分别考入清华、北大和人大;2013年,分别考入清华、北大和香港大学,150名同学又考入“985”工程院校,三年来,本科上线率均在80%以上。然而,在全国、全面、全程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的成绩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反而让一些人“谈考色变”,而一中5名学生在数理化奥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6名学生在“第四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中获山东省一等奖、20余名学生考取空军飞行员;学生们200多项科技创新获得发明专利,其中蒋学凯同学的发明专利“建筑墙面施工机器人”与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书,实现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这些优质而全面的成绩,足以征服人们的心,冰释人们的疑虑,认同侯校长的“学生能行”,认可侯校长本人“真行!”
“乐为”篇
侯校长说,优质的教育,要让师生幸福。
“知为者不如好为者,好为者不如乐为者”。一中的“乐为”可分为“乐学”与“乐教”,“乐学”是基础,无论师生,“乐教”是升华,也无论师生;在“教学相长”的框架下,“乐学”便是这个学校的风气。无论师生。——“老师们当一天学生体验活动”也是“乐学”的一个缩影。
“乐为”,即兴趣浓厚而为之。兴趣激发灵感,灵感促使创新……一中人,在全校各项工作上进行全面、主动、科学地创新。包括侯校长在内。“全国十大创新校长”的荣誉便是证明。
目标创新,清晰梦想航程。侯校长发现,每年高考后,学生们在高考志愿上没有明确的方向。他经过长时间思考,“二三四育人工程” 提上日程。即“双向选择——师生双向选择,三全覆盖——全员、全面、全程三全育人,四方面服务——对学生从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四个方面进行服务指导”。学校建立了专门的《“二三四育人工程”学生成长档案》,从学生一入校就为每一位学生配备的人生规划导师,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特点,思维特点,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进而做好本年规划、三年规划、十年规划、乃至一生规划。为了保证这一工程的科学性,并使之走出一中,向更广大的学子们服务,他将其立项成课题——《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推行“二三四”育人工程》进行研究探讨,已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组认可并成功立项。2013年春,他还不失时机地将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在一起,将学生个人的人生追求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中。
课程创新,鼎新教育内涵。首先、植入地域文化——浮来山离一中10公里左右,刘勰早年居住于此,其著作《文心雕龙》成书于此,晚年出家于此。一中一方面将刘勰的思想精髓创造性的运用于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另一方面将《文心雕龙》作为校本教材,在全校师生中发起研读《文心雕龙》的倡议,由校长挂帅、成立《文心雕龙》研发小组,分组研究各个专题,引导学生学原文并进行知识拓展,把《文心雕龙》引进课堂、植入德育教育。2012年,日照市文心雕龙研究会正式落户莒县一中……同时,升华本校思想——他们确定了“文心雕龙”主题月、“励志周”(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周)、“信念周”、“公民周”、“文明周”、“法制周”等三十多个主题月和主题周,尽快让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齐头并进,让学生们既学到课本知识,让学生从基本的人伦道德学起,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充满自信,学会感恩,学会思索人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管理创新,美丽生命尊严。“自建”——一中的学生会(参照美国总统竞选和我国村委会换届选举办法)、记者社、校园电视台、绿洲文学社、“校博会”组委会、生活管理委员会等几十个社团组织,都是学生自主成立的。“自管”——学生会负责餐厅秩序维护和“两操”检查、评价及自习课、就餐时间等纪律巡查。甚至学校的运动会都由学生会组织,运动会中的各项活动都由学生志愿者承办。只要有学生在,就有自我管理在。“自决”——由学生会在学校指导下自行制订,《同学文明公约》和《违纪学生公决》制度,内容包括“不玩物、不丧志、坚决向手机说不”,“不经老师家长同意,不进社会营业性网吧”等等,例如对严重违反校规校纪尚不够给予开除处理的学生,责令其回家反省,是否允许返校由全班同学投票决定……,其实,学校创新地成立了“同学发展成长互助组”,也是一种“自助”,让学生们学会了合作和担当自己小组内的任务。事事有“自我”,人人有“自我”——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让学生成了自己主人,学会了自主的发展。在才艺技能博览会上,老师只是“看客”,可他们却吃到自己学生做的“正宗寿司”;在无人监管的“诚信书架”内,书籍越来越多,让我们看到了,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处处绽放与洋溢的是发自内心的“感恩”与“奉献”的鲜花和正能量……
“乐为”是一种状态,其过程是一种幸福的生活,一中给学生足够的尊重、爱护、激励和启发,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在学校就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即“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
侯校长说:“《魏书·祖莹传》有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学生是一个个完整自主的人,因此,心中自有机杼,亦当自有风骨。机杼,思想、创意之意;风骨,或谓人之正直品格,或谓人之刚正气概,或谓文之内涵、言辞之美学要求。风骨、机杼,均为育人之要、育人之首……”这位起初与高中教育并不“对口”的校长,却以自身“敢为”之魄力与使命感勇挑重担,开启师生“乐为”的内因动力,谱就了一部“依靠学生办教育”的教科书——令教育界惊叹的“莒县一中现象”,成为最懂教育的人。
侯月映懂教育,或许因为他懂“人民”,所以他懂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他懂“时代”,所以他懂人才培养的方向;他懂经济,他知道如何经营学校。然而,他的教育观、学生观与教育方法论、人才价值论,以及人才成长的核心素质等理论中则更的是一种“爱”的播种与挥发。
——他爱教育、爱学生、爱莒县,爱追寻真理……(文 张沼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