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徐静蕾携带电子杂志《开啦》在北京举行创刊仪式。
首期《开啦》以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为主题。王朔贡献了全新出炉的《千岁寒词解》和《我对千岁寒第一版的几点观感》,韩寒提供了自己的博客文章《说徐志摩》。
据传,首期《开啦》的广告收入已达100多万元。谈及稿酬方面,徐静蕾大方表示,所有作者都会有一个基本稿酬,“最后还有分红,是我们这份杂志所有方面得来收入的分红。”
《开啦》在ZCOM风光上线,一周后其下载量突破百万,做一个比较乐观的估计,如果《开啦》首期下载达到一千万次,对于电子杂志的广告商来讲,每份电子杂志的成本投入相当于一毛钱,如果考虑到有十分之一的读者点击广告公司链接,则每个点击的成本就达到一块钱,看来首期电子杂志《开啦》的发行对于广告商来讲并不一定物有所值(当然广告商不止一家,上述估算有一定误差)。
凭借徐静蕾博客之王的声誉以及在电影、电视的影响力(现在可能又多了一个书法大家的头衔),首期电子杂志突破千万应当是个不错的数字,但要维持电子杂志以后的读者数量,仅仅靠声誉肯定是不够的,毕竟读者开始阶段可能因为喜欢徐静蕾而下载《开啦》,要想保持读者的兴趣,“内容为王”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谈到《开啦》内容,很多媒体首先谈到的是王朔、韩寒,不知道徐静蕾为什么要把两个人生硬扯在一起(或许和两个人关系不错),他们毕竟代表的不是一个时代,喜欢王朔的读者大多数都年过三十,而喜欢韩寒的大多数都是80年后的读者,完全是两个人群,细读《开啦》就会发现王朔和韩寒的作品在杂志中所占的分量并不大,想靠王朔和韩寒留住读者简直是天方夜谭,关心韩寒的人完全可以去韩寒的博客,关心王朔的人也可以去买他的书,王朔、韩寒可能是《开啦》第一期的热点,但很难成为以后各期的卖点。即使有王朔、韩寒助阵,《开啦》在内容上能和那些专业杂志、专业博客、专业网站相比吗?
电子杂志不是个新事物,几年前就有,至今没有明显的飞跃,究其原因可能很多,互联网流行之后虽然传统杂志的市场规模有一定萎缩,但很多人买传统杂志不是为了在办公室阅读,而是为了坐地铁、坐火车、甚至躺在床上睡觉前的消遣,认为互联网甚至电子杂志会取代传统 杂志更多的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一旦打开计算机,获得信息的渠道又变得令人眼花缭乱,新闻、博客、论坛、聊天当然也可以看电影、电视剧,又有谁会经常下载一个50多兆的《开啦》,去细细阅读内容很多都能在互联网上找到的电子杂志。
分析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广告商与《开啦》签订的合同具体几个月咱不知道,肯定不是一年期的合同,所以徐静蕾谈到每年两千万的收入时也不是那么理直气壮,其实广告厂家是世上最势利的一群,否则中国足球也不会每年都会为赞助挠头,甚至还经常出现裸奔的现象,相信赞助前几期《开啦》更多是看徐静蕾的影响力,一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撤退是必然的,《开啦》又用什么去盈利呢?难道真的要象王朔说的每个读者收取一毛钱?真是那样的话,别说一千万,估计下载能达到一千就不错了。
半年后我们还能看到《开啦》吗?
推荐文章
歪批历史:历史课本该不该重新修订?
中国历史上暴君知多少(三)
中国历史上暴君知多少(二)
中国历史上暴君知多少(一)
名山之众,皇帝封禅为何独尊泰山?
中国第一个王朝:黄帝王朝
中国历史各朝代简介及地图
历史会随“时代”变
中国人类史上的第一
城市女孩:汉城女孩(图)
台北女孩
地铁看白领,京沪港哪里美女更养眼?(图)
美女,公共场所请准备好纸巾(图)
太强了,看看人家是怎么离婚的!
和高考状元谈恋爱--清华女孩
美女和IT的十次亲密接触
姐姐说外公是抗日殉国中将
建国五十年:建国五十年--第三代生死劫
建国五十年:夏朝--藩王造反
建国五十年:商朝--开国功臣篡位
建国五十年:周朝--小皇帝和摄政王
建国五十年:秦朝--帝位不是用来享受的
选对人才是成功的基础,建国五十年之汉朝
守业远比创业难,建国五十年之三国魏蜀吴
机遇改变历史进程,建国五十年之前秦帝国
造福后人的暴君,建国五十年之隋朝
文化杂谈:富豪财富该留给谁?
什么是婚姻最重要的
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
联想随笔:咖啡
名人出家
IT评论:徐静蕾《开啦》能花开多久?
中国移动99套餐捆绑手机报的霸王条款
到了柳传志创业的年龄
IT公司需要什么样的考勤制度?
勤勤恳恳工作,光明正大挣钱--职场徇私值不值?
网银被盗为什么又是建行--兼谈网银安全
如果有一天YAHOO要关闭邮件
第三方移动交易平台能否打破运营商垄断
如何为fans提供增值服务
集成电路:龙芯到底有没有侵权MIPS?
意法半导体为什么签约龙芯--从报道解读龙芯、ST
龙芯产业化到底有多难(图)?
中国需不需要“穷人的CPU”?
由google搜索看中国四家IC设计企业的不同
汉芯事件周年,值得回顾的造假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