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帝朱元璋,本布衣百姓,原名朱重八,小时候给地主做放牛娃,后因为讨生活,到寺庙里做了小和尚。就是这么一个本想与世无争的普通百姓,在历史的推动之下,一步一步的向着帝王的神台上走着。在起义军里面,朱重八因觉名字不好听,改名朱元璋。后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中摧毁了强于自己几倍的陈友谅,又消灭了张士诚,最后,日渐强大的朱元璋,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垮了元朝军队,把元朝统治者赶出北京城,赶回了他们的老家。
1368年正月初四,这个日子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在这一天,一个伟大的王朝建立了,放牛娃朱元璋坐在他的宝座上,看着跪在下面的文武百官,心中百感交集。他没有想到,这个位置会属于自己,其实他原先所要求的只是一碗饱饭,一个家,一个妻子,如果运气好,能有一头牛帮他耕地。然而现实的残酷逼迫他选择了这一艰苦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没有人可以陪伴他,他所能相信和依靠的,只有他自己。
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如果我当时能吃饱饭,能活下去,我还会走这条路吗?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了。这就是命也,这就是历史。还有几个布衣百姓能以自己的奋斗坐上皇帝的宝座呢?屈指可数啊,所以,朱元璋是伟大的,我们称他洪武大帝,他当之无愧。
1398年,洪武大帝驾崩,享年71岁,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把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也把执政的困难留给了他的孙子朱允炆。洪武帝在世时,已安排他的皇孙继承大统,他曾经对他说,朝廷里的不听话的大臣我都给你解决了,留下几个很有才能,并且能够效忠你的辅佐你,这你可以大可放心,朝廷里面不会再出事了。在外面,我派了你的几个叔叔为你镇守边疆,替你挡住外来之侵。所以你可以安枕无忧地当你的皇帝了。朱允炆想了想说,如果我的叔叔们造反,我怎么办呢?洪武帝一愣,反问道,你说呢,朱允炆说,我准备以德服之,如德不行,就以武力镇压。洪武帝沉思片刻,说我留给你一个锦盒,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打开。
洪武帝驾崩,朱允炆当上皇帝,是为建文帝。一切都像他当初预测的一样,当他准备进行削蕃,一个一个除掉他的叔叔时,朱元璋四子朱棣起兵了,发动了“靖难之役”。建文帝,也实现了当初他的承诺,现以德服之,朱棣不听,建文帝说叔叔这你可不要怪我了,然后开始起兵讨伐,这一切都很正确,如果历史可以重来的话,也许建文帝就胜利了,但有几个历史性的错误最终导致了历史以有利朱棣的方式进行下去,
一:建文帝和朱棣军事才能的对比太悬殊。
二:建文帝可以说一介书生,百无一用,太过讲究仁义,不想背上杀叔叔的罪名,多次干掉朱棣的机会都白白错过了,现在看起来像是大笑话,也许朱棣命不该绝。
三:老天爷总是站在朱棣这边。
四:用人方面,在朝里,重用齐泰、黄子橙几个书生气十足的大臣,几次做出错误的判断,导致形势逆转。军事上几次重用名将之后李景隆,打了几个起决定作用的大败仗,给朱棣送去了很多的粮草兵马,导致朱棣变得日渐强大。最后朱棣兵临城下,这位朱棣儿时的伙伴偷偷开城把朱棣迎了进来。
朱棣进城后,首先要找朱允炆,结果后宫起火,没找到建文帝尸体。于是朱棣在以后的几年内,寻找建文帝的活动从没停止过,有人说郑和下西洋也是寻找建文帝的行动之一。
1402年,朱棣如愿登上皇位,次年改年号永乐,从此,开始了永乐大帝的统治生涯。1421年迁都北京,从此奠定北京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并加强了明朝的统治。不管怎么讲,朱棣无论是篡权继位,还是顺理成章。但他本人在历史上也算一个代明君,作为明成祖,光荣载入史册,而建文帝朱允炆,也就是明惠帝,并没记入官方的正史记载。
传说建文帝在朱棣进城之际,心急如焚,忽然想起皇爷爷留给他的锦盒,赶紧拿出打开,却发现里面出了一件僧袍和一把剃刀,别无它物。他一下就明白了。后来在逃难的人群中,多了一个小和尚,没有人知道他就是建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