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管理的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农村学校管理的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由于在改革中建立起的各种体制在很多方面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改革措施还不配套,有些还处在探索和磨合阶段,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值得重视,需要加以解决。

  当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几对矛盾性的问题主要是:重学校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重理论知识提高,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重学科教学,轻思想教育;重眼前利益追逐,轻长远发展规划;重教师使用,轻人才培养;重计划,轻落实,搞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重考试结果,轻培养过程,反映了教育的功利性;重办学规模,轻办学效益,牺牲了教学质量;重学生主体地位,轻教师人文关怀。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村学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办学的茫然性

纵观现在的农村小学,很少有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做出如实科学的规划,某些学校即便是有规划也不过是是搁置在档案里的一纸空文,并没有很好地去执行落实。它们的价值也只是供上级检查的一张“护身符”而已。一所没有办学目标的学校犹如一艘没有舵手的航船,永远停滞不前。办学目标的模糊必然导致学校发展的茫然,也必然导致学校水平的滞后,更重要的是导致学校文化的缺失,即便它有百年的建校史,在百年里也只有人来人往,却见不到学校因历史的厚重而更具文化的魅力。在这样学校里学习、工作就得不到文化的滋养、目标的激励,更不用说健康积极人格的砺炼了。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学校的命运就岌岌可危了。

2、制度的无效性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作为一个集体,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就离不开规章制度的有效约束,就要避免仅凭主观意志“管人”的旧习,让制度真正成为起“组织”作用的无形“领导”。然而目前农村学校在制定和执行制度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弊病:(1)制度的制定带有主观性,学校制度多为管理者在办公室里单方操作而成,从制定的一开始就注定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教师作为被管理者自然就成了制度管理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权利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心声得不到采纳。这种以“管人”为出发点的制度,等级分明,极大挫伤教师作为主人翁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这也是造成许多教师抵制学校制度的原因。(2)缺乏公平性,执行制度的往往又是管理者,对管理者的管理又是制度留下的空白,造成制度执行中的另一个不公平现象。(3)执行制度时以偏概全,缺乏整体性。学校往往热衷于抓“签到”一些显现的管理,对学校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管理制度关注甚少,影响了制度的有效性。(4)执行过程的随意性,许多制度长期处于“休眠”的状态,管理者处理事务时往往绕过制度自行一套。“人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的无用论”极大地挫伤了制度遵守者的心。

3、评价的失衡性

评价其实是一种价值的导向,对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着催化的作用。但目前农村学校管理中的评价存在严重的失衡:(1)评价权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我们强调每个人都拥有评价的权利,然而实际情况是:真正在评价教师并通过评价教师影响教师利益的只有少数人,他们掌握着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权,如校长或教务主任等领导。由于获得的信息不充足,或被虚假信息所影响,他们很难做出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2)评价往往是为了完成利益分配,如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等。这种以外在名利目标为导向的比较评价方式,对于同一条件下不同资历的老师也是不公平。

4、课改的误导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对于农村学校而言,这次的课程改革既是教育给农村学校的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对农村学校的一次严峻挑战。学校管理者作为新课程改革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的组织者、执行者,对新课改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实践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影响着一个学校改革的进度和深度。当前部分农村学校的管理者在对新课改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他们居高临下往往误导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实践:(1)只强调学习新课改的教育观念,忽视了理念在实践中的贯彻落实,无形中割裂了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关系,导致理念与实际的脱节现象。(2)误认为评价学校的好坏和教师水平的高低还是要看分数,看升学率,课程改革无非是换换教材、摆花架子走过场,一阵风的事情,因此依然是唯成绩是瞻,视考试为法宝。(3)以事务管理为主,对新课程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究,但在实际中对认真实施新课程行为的教师指手划脚,瞎指挥,间接阻碍了学校的改革发展。(4)认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足、设施落后、师资缺乏,墨守成规,缺少因地制宜进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对教师的有益尝试不屑一顾,致使学校新课程实施处于被动局面。

二、农村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今,教育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给我们学校的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在部分学校的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较为突出的就是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违反了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不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健康的和谐的发展,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重物质,轻精神

因为工作的关系,笔者接触过许多校长,经常一起谈论学校的改革、学校的发展等话题。听到的最多的是关于学校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和发展规划…我们学校已经完成了示范校的建设;我们学校正在进行设备更新,电脑全联网,多媒体进教室,手提电脑每个教师一台;我们的学校准备进行二次扩建……问其原因。多数人言要给后代留下点什么。再问其学校扩建以后呢,人们往往是把话岔开了……笔者见到一个最大的手笔,是前段时间在报纸上读到的一则消息,说是某地区的一个普通中学正准备征地五千亩,要把一个普通校建设成在当地为一流的学校。笔者读完,当时就下了一跳。我听说过那个地区人多地少,我也知道这五千亩地是多大的面积,但我不知道一个中学占地五千亩要干什么,有那个必要吗?一流的标准是什么?有了一流的面积,上了一流的设备,就一定是一流的学校吗?我看不一定吧。深受世人尊敬的蔡元培、张伯苓、陶行之等老一辈教育家,他们给我们留下的并没有多少高楼大厦,但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名校的历史、名校的文化、名校的精神!

在学校建设中,重要的应是学校文化建设。而学校文化建设中往往容易出现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轻视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我们常见一些名校征地扩建起高楼、装修设备超一流,却忽视了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其结果是有形的物质基础得到了加强,而这名校经多年历史积淀的优良文化传统却淡化了。在现今各校争创“名牌”的大比拼中,总感觉我们失去了些什么。

(二)重上天,轻入地

无论做什么事,都给自己找个理由,这对于我们是习惯的,特别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我们都不习惯去做的,因为那样有违古训。孔老夫子也说过,“述而不作”。不知是否有意为之,老夫子教导我们很多的,我们都没有记住,偏偏“记住”了这一条。不,严格来讲我们也只是“记住”了此条的后半条。我们近代的教育理论,空对空的理论争论的多,实际论证的少;要么学苏联,要么学美国,没有了我们自己的东西。究其原因,真正的教育实践家太少了。

现在的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倾向。其一,片面苛求理论依据,忽视实际现象分析;其二,单纯追求理论的完备,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其三,炒作改革舆论宣传,缩水改革实践过程;其四,实际论证很不充分,夸大结果无病呻吟。

在教学改革中,重纯理论的争论,轻实践层面的操作。在教研管理中,以理论理过多,以事论理过少。结论的正确性应该是以客观的事实和严谨的论证为依托的,而在具体教研教改工作中,我们常常见到的是:宏伟的蓝图,周密的计划,肤浅的实践,干瘪的过程,华丽的总结,“三天耕耘不足,竟然开花结果”。甚至在个别研究中出现杜撰案例、虚构数字、夸大结果的现象,其结果是“实践不入地,理论难上天”。我们以前教改的失败也有此因吧。

(三)重教学,轻教育

也可能是受市场经济竞争规则的影响吧,人们越来越关注事情的结果了。这一现象在我们教育界,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明显,很多的教育管理者对教学结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从而教学过程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性。其一,我们应该明白的,单纯的抓教学是抓不上去的,正如专家所言,离开教育的教学是不存在的;其二,我们即使谈到教育,也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展开的,好像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为了一个好的分数一样。其三,圣人早就说过,“君子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以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们却常常忘却了先人的教导。

现在大学中时常出现学生伤害他人(或他物)的事件,好多人都把眼光盯在了大学的管理上,其实这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管理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造成的恶果。中学阶段过分重视知识教育,忽视对学生品德习惯的教育,对学生只要考试分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全由学校和家长大包大揽。学生进入了大学,中学阶段紧张的学习结束,但同时也失去了学校和家长全方位的“护理”,造成学生独自面对生活无所适从,很多的学生无法度过心理上的“断乳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合常理,甚至是自伤自残以及伤害他人或他物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教育教学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教育问题。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努力,最终要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才是教育的成功。因我们培养的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所以我们不仅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心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目的;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的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我们今天的教学管理中的众多失败,究其原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单纯强调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淡化了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四)重眼前,轻发展。

目光短浅、杀鸡取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驱动造成的。但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害的,特别是不利于企业的持久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学校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人的,学校教育特有的公益性是与功利性相左的。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中只顾眼前而不顾将来的行为是危险的,特别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极其有害的。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宁可牺牲一点儿速度,也要把我们的教育问题解决好”。可见,伟人的教导是高瞻远瞩的,也是寓意深刻的。

农村学校管理的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现在学校的管理中,特别是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的问题时,存在着众多的以牺牲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代价,而换取眼前的规模和效益,而这恰恰是与兴办学校的初衷相违背的。这其中当然有管理者的理念问题,但也有管理者的思想问题,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一部分管理者的头脑中是存在的。

(五)重使用,轻培养。

我们经常见到报刊中的招聘启事,一些学校不惜重金聘请名师专家加盟。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名师专家的引领的作用,但本校老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才是学校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的使用和培养问题,不仅是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也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兴衰问题,甚至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的问题。退一万步来讲,如果所有的学校都这么想,只重视教师的使用而轻视教师的培养,那我们的薄弱校怎么办,我们的贫困地区怎么办,我们的普九怎么办?眼下出现的普九成果的回落问题,薄弱校和贫困地区的师资流失问题,这些责任该由谁承当,简单地把责任归到教师头上就解决了吗?所以说,教师的使用,不仅有如何“使”还有“用”在何方的问题;教师的培养,不仅有如何“培”还有为何“养”的问题。历史上,名人大家精心雕琢、细心哺育下一代的感人故事,我们耳熟能详;才俊英华潜心求学、不耻下问的优秀品质,我们至今称颂。而今天我们呼唤更多的英华才俊们能够秉承前人的优良品德,继承我们这一伟大的事业,虽然我们的事业不是轰轰烈烈,但是我们的事业却是“厚德载物”。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溪。这就是我们的事业,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光明,此时不也成就了我们自己吗?

在教师的教育、培养、使用和管理中,很多的学校重视了教师的使用,忽视了教师的培养;强化了教师业绩的考核,淡化了教师专业的引领。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教师培养成本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对教师培养的观念问题。

(六)重形式,轻落实。

重形式、轻落实 ,存在于学校管理的诸多的方面。在学校行政工作中的计划总结管理,党务工作中的党员教育管理,教学工作中的教研活动管理,德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管理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这种重计划、轻落实、重总结的“两头重、中间轻”的现象,到头来只能是搞文字游戏、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

有些问题之所以是形式化了,是因为我们自己对这些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看起来是淡化了具体落实,实际上是淡化了责任意识。在我们学校管理中,有很多的问题不是不可为的,而是我们不去为之罢了,说到底是主观上的轻视。实际中应付了事,得过且过,工作作风不扎实,反而抱怨形式化的东西太多。其实世间本没有形式化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以一种形式存在,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结果都有其对应的形式,只要我们把不应该形式化的东西千万莫形式化也就够了。

(七)重考核,轻过程。

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应试”教育现象又异化出新的“重(zhong)考”现象,以“考”代教、以“考”代育,甚至以“考”代一切。而且这种“重考”现象已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如德育中的“应评”、体育中的“应赛”、美育中的“应展”、卫生中的“应查”等等。这种重考核、轻过程的管理,使得诸育功能降低,甚至是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性。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其实过程往往比结果更具有教育性。重考核、轻过程的管理,不仅违背了养成教育的原则,甚至可能诱导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恶果。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地方我们都在采用着“以考代评”、“以考促管”的管理方式。就“考核”的本意来讲是无可厚非的,而且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以考代评”有利于评比结果的公正性的保证,“以考促管”有利于强化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凡事怕走极端,如果不能量化的亦量化,不该考核也考核;为了量化而量化,为了考核而考核,就会大大降低量化和考核的功效,甚至会出现“只顾考核弃过程”的现象。特别是我们学校的教育管理行为,考核应充分体现导向、激励和促进的作用,如因过于强化考核的评价和甄别作用,而弱化考核应有的监控和教育功能,是对考核的曲解和异化。这不是考核本身的过错,而是我们的人为所致。运动会前一通练,运动会后就解散;卫生评比忙一通、评比之后乱哄哄;检查来时一通忙,检查过后回原样……更可怕的是,我们这样的管理、这样的教育,会给我们的学生留下什么?

(八)重规模,轻效益。

“以规模充效益、以数量充质量”的现象在学校的管理中也是存在的。“普九又普高,你招我也招,办学收钞票,升学就业咱们管不着。”流传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这也的确是目前中学(其实也包括大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把那么多的学生都引到独木桥上去,读大学、读硕士、读博士,我们国家真的需要那么多的高科技工作者吗,这种办法真的能造就一大批高科技工作者吗,为什么不分流一些,发展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甚至是初等的职业技能教育。我们不明白高校扩招的本意是什么,有的人讲是拉动经济增长,有的人讲是缓解就业压力,有的人讲是提高教育质量,今天我们的经济因为扩招增长了多少呢,我们的就业紧张问题解决了吗?恐怕事与愿违了吧。再来看看我们的教育质量提高了吗?量变就一定有质变了吗,就一定按设想的发生质变吗?高教的扩招,导致了高中成倍的扩招,听听那些“县中”、“一中”的校长们的无奈吧:“七八十人一个班,三四千人一个校,哪里还有什么因材施教,哪里还有什么素质教育,就连安全、稳定都是问题呀!”“我们现在还谈什么教育艺术,什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只有‘军事化’的管理、‘填鸭式’的教学!”……我们现在常常听到抱怨学生素质低、能力差,可这些又能怨谁呢?我们又为学生做了什么呢?我们教育者,特别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就没有责任吗?我们的社会就没有责任吗?

不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盲目的扩大招生数量,使得本来就紧缺的教育资源更加紧张,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教育质量的降低,导致社会信誉下降,最终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持续发展。这种不切实际的全面扩招,总觉得有教育的“大跃进”的味道。究其原因,除了学校管理者的认识问题外,恐怕是管理者的好大喜功和经济利益的驱动问题了。

(九)重褒奖,轻惩戒。

在学校的奖惩管理中,随处可见各种详实的奖励项目和奖励条款,但对不履行义务、不尽职尽责的惩戒条款则泛泛而谈或者有形无实。也许主观上是想要体现惩戒条款追求教育的人文性,但是客观上却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利。惩戒条款的含糊、惩戒方法的不当、惩戒力度的不足,均会造成惩戒效果的丧失。究其原因,其一就是我们有些教育管理者惧怕承担责任,不敢运用必要的惩戒手段;其二就是我们有些教育管理者对惩戒教育重视的不够。其实,在人的一生的发展过程中惩戒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一些问题上,惩戒的教育性往往大于褒奖的教育性,而且是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

我们这里所说的“重褒奖,轻惩戒”,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对褒奖的滥用。我们常见的“快乐教育”、“成功教育”等各种纷起的教育名词中,褒奖的无序无度,也使得褒奖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是由于轻视对惩戒条款的界定,而导致对惩戒的乱用。具体表现,其一,不考虑惩戒的初衷和目的,就惩戒谈惩戒。其二,不考虑惩戒的尺度。其三,不考虑惩戒的时机。古人云,“认罪者,伏法也”,就是强调惩戒应在说理、教育之后。没有必要的说理、教育在先,再轻的惩戒也是重。古人云,“不教而杀谓之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十)重感性,轻理性。

重感性、轻理性,这类问题在我们教育、宣传部门是很常见的。这里主要是谈谈在一些教育、宣传口号运用上的问题,其一,口号满天飞,不分人群地点。我们常见对教师职业要求的口号,类似“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等口号,不应贴到教室里,而应“贴进”教师的头脑中。否则的话,我们的学生们有可能给自己不上进、不进取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其二,口号内容让人疑虑,理性思考不足。这里是讲过度或者不当的口号不仅起不到宣传教育的结果,还会起到消极的作用,类似我们常见到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是上帝,教师是仆人”等口号,就明显是欠斟酌。其三,口号震天响,实际难兑现。这种问题在我们很多部门都可见到,我们教育部门也是存在的。口号喊上了天,脱离了实际情况,冲天的激情和美丽的想法结果根本就无法实现,往往会给人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十一)重“科学”,轻人文。

就社会的发展和团队的建设而言,科学与人文是其两个重要的评价参数。但就科学与人文二者的关系而言,科学性更多体现的是过程和手段,而人文性更多强调的是结果和目的。重“科学”,轻人文的管理恰恰又会导致非科学、不人文的不良结果。表现在诸多的方面,其一,现在学校的建设,特别是诸多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方案中,面对各种客观存在的差异,过多的强调了“科学”性,淡化甚至忽视了制度建设的人文性。而这恰恰是忘记了学校不同于其他企、事业部门的根本特征。其二,有的学校的管理往往是打着科学的幌子,使其行为脱离了人文性,也违背了其科学原则。其三,科学性和人文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矛盾的统一体,脱离了科学性也就无法体现人文性,失去了人文性也失去了科学的本义,有的时候是我们人为地将二者对立起来了。

(十二)重学生,轻教师。

有的学校提出“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上帝”等教育信条,可能是从强调教育目的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的,但是有两点不妥:其一,提法不当;其二,理性思考不足。作为学校的管理,我们还应考虑到教师的发展。如果学生是上帝,那教师是仆人吗?一切都为了学生,那谁来关注教师?

就学生和教师而言,教师作为学校管理者和学生教育者,应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研究和关心爱护,对师生双边关系应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也是责无旁贷的。但是,我们学校管理者不能因此而忽视对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必要的帮助。特别是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时期,教师的价值观念也会出现混乱,需要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加以及时的引导,否则会造成教师严重的认知失衡和心理障碍。据调查,目前我国教师队伍中60%以上(中学教师70%以上)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

教师是人,是实实在在的人,它也需要发展。教师是“园丁”、是“春蚕”、是“蜡烛”、是“太阳”,看得出,这都是牺牲自己的代名词。从提倡教师职业的奉献精神角度可以提倡和理解,但是,如果作为一种职业要求,学生的发展要建立在牺牲教师的发展基础上,那我们教育事业也太悲壮了。学校应该是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发展的场所,教育应该是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发展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阳光职业!

三、解决问题的原则

要解决这些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端正办学思想。把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家庭的幸福负责、为社会的发展负责作为学校办学的宗旨。其次,要树立先进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贯彻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管理永远追求的目标。

具体来讲,在学校管理中起码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上,要加强理性的思考,处理好现在与将来、规模与效益、和谐与发展的关系。

(二)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上,特别是在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上,要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继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关系。

(三)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转变单纯重视教学内容、轻视教育过程的现象,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四)在教研教改工作中,先要务实,才能求真。特别是现行的教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验结果,处理好良好愿望和现实差距的关系。

(五)在建立健全教师和学生的培养、考核和奖惩机制同时,要加强过程的管理和人文的关怀,处理好考核与奖惩、评价与激励的关系。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要解决这些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关键是要解决校长的管理思想问题。那么,我们作为一校之长,怎样才能建设好、管理好一所学校呢?蓍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也就是说,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就是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健康的和谐的发展,这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点。只要我们尊重教育规律,遵循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求真务实,我想我们的素质教育一定能实现。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学校领导干部中有所表现。有些学校党员干部对上级下达的工作计划、活动安排不认真领会精神,不深入分析学校的情况,不研究贯彻落实的措施,习惯于做表面文章,不能形成有效的办法和工作思路;有的沉湎于应酬接待,热衷于迎来送往;有的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有的服务意识不强,对广大师生员工的呼声听而不闻,闻而不问,引起群众不满,干群关系紧张;有的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从自己的主观臆断出发等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12561.html

更多阅读

办公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办公室存在问题

办公室管理中总是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我们考虑的主要是一些共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个罗列,以便引起重视。品尚办公给你提出如下几点:(一)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由于办公室的工作比较零碎,很多人认为这仅仅是跑腿打杂的事务,没

农村学校管理的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农村学校管理的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由于在改革中建立起的各种体制在很多方面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改革措施还不配套,有些还处在探索和磨合阶段,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值得重视,需要加

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 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困境与应对策略

      一、英语教学现状  相对一些城市学校而言,农村小学由于底子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备条件有限,又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还有一些农村教师因初次接触教材,对大纲认识的浅薄,教学上不能很好把握等,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义务教育相关政策的逐步实施,国家实施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已有十多年,可在农村学校,素质教育并没有引起普遍重视。美术属非统考科目,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多数学校仍旧只是重视高考所要涉及的

声明:《农村学校管理的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论文》为网友檉掱修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