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帖子说道:
[良妃康熙众妃中身份最————尊贵的女子]
在众多现存资料中,良妃的身份一直是低下的.根据记载,“良妃卫氏,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甚至连康熙都曾亲口说她是“辛者库贱妇”,然而,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不得不注意的。
良妃在出生之时并不是身份低下之人,她的父亲阿布鼐是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儿子!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林单汗吧。皇太极就是从他手里得到相传是元代的传国玉玺的。林丹汗被皇太极的铁骑杀得七零八落,最后借酒销愁,不能自拔,在1634年(天聪八年)年仅43岁时撒手人寰了。接过他王位的,是当时只有12岁的儿子额哲。皇太极要欺负一个12岁的孩子实在是太容易了,而额哲为了保全察哈尔部众多人的性命,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向皇太极投降。
为了安抚额哲,皇太极把自己10岁的女儿马喀塔下嫁给额哲。但是在几年之后,额哲病死了,于是察哈尔亲王的爵位由额哲的弟弟阿布鼐继承(额哲在投降后,不再是察哈尔王,而由皇太极封他为察哈尔亲王)。同时,根据满族没有人伦观念的夫死嫁夫弟的习俗,可怜的马喀塔又嫁给了阿布鼐。当时是顺治二年,即1645年。
马喀塔何许人也?她是孝端文皇后和皇太极的第二个女儿。
孝端文皇后何许人也?她就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正宫皇后,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博尔济吉特氏,闺名哲哲。
所以,卫氏良妃,她是爱新觉罗氏固伦公主马喀塔和察哈尔部亲王阿布鼐的女儿,皇太极的外孙女!相信这样的身份血统,是康熙所有的妃子都及不上的。说得再深一点,良妃和康熙,也可以算是姑表兄妹。
孝庄-------------皇太极------------哲哲林丹汗
佟妃----------顺治马喀塔-------------阿布鼐
康熙----------------------------------良妃
胤禩
可以说此观点深得一众八爷党人的欢心,但我委实不敢苟同。
首先,满蒙人的汉名都是音译,史书中就有黄台极与皇太极两个人,他们的译名何其相似,但并非一人。努尔哈赤之女阿图的名字也与多人重复。所以,此阿布鼐不一定就是彼阿布鼐。
其次,若良妃真有这样显赫的身份,先不说她自己忍不忍得住隐瞒不报,那皇家档案记录工作人员敢不恪尽职守吗?为何册封文献只字不提?而作为康熙这样深谙帝王心术的君主,为何不借此机会与察哈尔部尽释前嫌,巩固满蒙关系?隐瞒良妃身份难道不怕与蒙古心生嫌隙?就算不作此考虑,难道康熙就不会对她有一点同情怜悯?或说,高贵如康熙,就不希望周身女子都有良好出身?那还选秀女干什么,直接到街上拉得了。我想没有一个作为父亲的皇帝故意想让自己可能出现的子女有身份低贱的母亲让人瞧不起吧。
再次,许多人都认为良妃是一个冰清玉洁、柔弱无依的女子,而其子胤禩“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形象深入人心,同时也被视为深得良妃真传。然而,果真如此吗?从身份上为宫役的地位,一步步到封为妃子,恐怕不是仅有美貌就行的吧。康熙中晚年较为喜爱的密嫔在康熙在世时也只封到嫔,雍正时才封太妃。而康熙可不是那种按自己喜好就大加封赏美人的皇帝,他会谨慎地处理后宫中事。因此,良妃的崛起,不光与她出色的儿子有关,更与她自身的“奋斗”密不可分。也许通过康熙,也许通过太后,又也许通过后宫其他有权势有地位的后妃,她才能在波涛暗涌的后宫得以生存甚至渐渐出头(要知道,熙朝对妃子的数量是有限制规定的)。也许她本性善良纯真,但历经宫斗,她已不复纯良,至少已有极深的心机,很难说她儿子是否从她那儿得到一定的“言传身教”。
这并不是对她的抨击,只是对网上一些言论作出我自己的见解。对于已逝的古人,我们没有理由打扰他们的安宁。在“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的后宫,她亦有说不出的无奈辛酸。皇宫,本就是一个把人变成鬼的地方。良妃,是皇朝的一个可怜的祭品。如有来生,她也一定不希望步入紫禁之巅,只想做一朵尘世外的水莲,呢喃在梦中人的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