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县埝头中学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
1、试题应体现期末考试性质,所考查的内容是以今学期的教学内容为主,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期末考试应体现素质教育和《语文课程标准》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考查兼顾课内外,从多角度、多侧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积累水平。
4、突出对阅读能力的考查。
5、为了全面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我市直属学校的教学实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应注重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
①听说能力(10分)②积累和运用(12分)
③阅读能力(38分)④作文(40分)
2、试卷评价
(1)关于试卷命题科学性分析
试卷在命题的科学性方面比较符合要求,知识点、能力点符合————要求。各小题设计合理,答案较明确。
在题目内容的编排上,紧扣课本,知识点覆盖面广,课内外结合、基础与能力结合、传统题与创新题结合,也设计有一些开放性题目,很好体现新课标精神。
(2)关于命题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分析
试卷的基础知识部分,包括了听说能力和语言积累与运用两部分,知识覆盖面较广,考查的知识包括正确辨别读音、听读古诗正确书写汉字(韵脚)、辨别一段话的表达方式、听读一段话写出中心句、根据情景说话、默写名句、词语积累与运用等。阅读能力部分考查的4个文段有3个选自课内,1个选自课外,做到各类文体兼顾,这部分试题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筛选信息、了解写作特点、运用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其中文言文阅读部分考查了1个课内文段,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以及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和翻译。作文属于话题性质的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提示,以“体验”为作文的内容范围进行写作,写作提示较为清晰,内容范围放得较宽,对学生束缚不大,在文体上较适宜写记叙文,能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能较好地考出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
(3)试题的特点
①难度较为合理。从我们抽样检查的150多份试卷来看,各题的得分率情况如下表
题 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得分率 | 0.76 | 0.24 | 0.75 | 0.47 | 0.54 | 0.94 | 0.65 | 0.74 | 0.69 | 0.56 |
题 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得分率 | 0.64 | 0.54 | 0.79 | 0.61 | 0.54 | 0.48 | 0.71 | 0.58 | 0.55 | 0.54 |
题 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得分率 | 0.78 | 0.74 | 0.82 | 0.74 | 0.66 |
从上面各小题得分来看,可以发现如下问题:1)、学生对听说能力的考查不太适应,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这次听力测试考查了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是一次较为全面的听力考查。师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一时难以适应过来。这反映了我市直属学校缺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今后应有针对性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够理想。具体分析如下:一是学生不了解“韵脚”是什么,填入的有韵母、双音节词或者漏字、错字等;二是学生不理解什么是“表达方式”,填入的是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由此看来今后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且要有整体性和系统性;三是听说一段话抓不住它的中心,只能抓住它的片言只语;四是抓不住情景的含意;五是词语的积累还是在低层次上的积累,一结合语境去理解,或者在原课文上变换一个角度命题,学生就显得束手无策,无从下笔。2)、学生对课本内容不够熟悉,基础欠扎实。如第7、8、9题词语运用题,课内文段内容学生不太熟悉。3)、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较差,把握某一段落的文意、筛选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如第10、11、14、15题,答题情况一般。4)、学生对开放性试题把握能力有待加强。5)、学生的写作还不够切合题意。文章往往是生搬硬套,更缺乏真情实感。作文最大的问题是内容的选择和语言的运用上。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较为肤浅,不会深入挖掘生活素材,不会抓住一点拓展开去。语言较为苍白,病句不少。
三、教学建议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结合本次抽考的经验和教训,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各学校语文备课组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学科的学习,教师的引导起到较大的作用。而学习兴趣的培养,又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取得。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备课上多钻研。
2、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有许多知识可以自己去学习,有时会胜过老师的教取得较好的效果。
3、课堂仍要加大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力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一讲到底”的做法,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探究、钻研问题。
4、引导学生多积累。背诵一些名篇名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5、引导学生作好课外阅读,增长学生的阅读面,并注意引导学生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不脱离实际。
6、加强学生写的训练。平时抓好作文的写作,注重学生审题的训练,以及语言的精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