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有段历史,我们该知道;有些故事,我们该了解。就像裹小脚一样,我们骂了这么多年,却不一定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作者告诉我们,裹小脚并非延续数千的陋习,也不是传统礼教吃人的表现。这种习俗源于审美、生育的考虑,因为满汉民族矛盾与冲突才兴盛。
============================================================================
文/田聪/三十立铺
裹小脚始于何时
历史上有三种说法,分别是始于隋代、五代、北宋。考证这些历史公案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但有一点可以说明的是,考古发现告诉我们,北宋时期妇女缠足只是将脚裹小点,并不像清朝时,把脚骨弄断。
从历史文献看,南宋时期,裹小脚才慢慢出现于南方,因此可以断定,这是北方的习俗,在宋室南迁时,才将其带到南方。而南宋时期,并不是所有女人都有资格裹小脚的,能裹小脚的都是上层社会出身的女人。
南宋时期,绝大多数中国妇女是不裹小脚的。裹小脚不是国家制度,也不是强制推行的全国性风俗。再者,南宋时期的裹小脚,并非后来的裹法,而是相对人性地将脚裹得细直一点。出于审美的可能性更高,而不是出于伦理。
裹小脚为什么兴盛
元朝时期的蒙古人不裹小脚,但也不反对当时的汉族人裹脚,甚至表现出支持和赞成的态度。蒙古人的这种态度,使缠足之风慢慢发展,到元朝末年,有了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但是,据历史考证,元朝时期,南方江浙、岭南、西南等地区,很多女人都不缠足。这种习俗并非全国性流行。
明朝时期,官方并没有禁止缠足,也没有明确表态是支持还是反对。当时的缠足风气慢慢流行到更偏远的地区。比如,明朝末年,缠足之风在四川等西南地区流行起来。不过,据历史考证,即便是明代,缠足也并不是所有女人必须要做的事情。很多妇女也不缠足。只不过,明代的时候,缠足从审美角度向伦理角度演变,脚要缠成三寸,脚背要弓起。
清军入关后,一度禁止汉族妇女缠足。满人入关带来的民族冲突,激起了汉族的反抗心理。越是不让缠足,民间越缠,于是缠足之风随着民族对立与对抗逐渐兴盛。后来,政府不得不取消禁令,默许了民间的缠足之风。可以说,缠足的习俗是“满汉冲突”的结果。清朝到民初的缠足,已经到了完全普及的地步。
不要轻言礼教伦理作乱
最初的审美情趣慢慢被民族情绪左右。一套神奇的伦理加在女人身上,于是女人缠足不仅有了道德的含义,还有了民族精神与斗争精神的支撑。于是,缠足的价值观念慢慢灌输于妇女头脑中。到清朝时,不缠足的妇女简直如同失节的妇女,地位下贱。
过去的说法是封建礼教作乱、士大夫的恋足癖等,都是不靠谱的。缠足不是自古就有的习俗,也不是封建礼教吃人的表现。缠足是陋习,但并不是延续几千年的习俗,不过是清朝以来才慢慢深入人心的价值追求。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缠足是避免女人出去野,让他们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其实这种说法根本就不成立。古代的家庭伦理与社会理论相对限制妇女的自由,但并没有今天人们想象的那般拘束。古代中国大多数时间,社会是开放的,女性地位并没有那么下贱。
裹小脚有何好处
多数人从审美的角度看,认为是中国士大夫阶层变态审美观念导致的。其实这种说法是很幼稚的。很多唐宋诗文中赞美的小脚与后来裹出来的小脚完全是两个概念。脚小为美的观念各国都有,但并没有说是裹出来的小脚才美。
如果纯属从审美的角度看,宋代相对大一点的小脚才是为审美而作的。像现在的丰胸隆鼻一样,是上流社会普遍流行的东西。下层社会都不敢想。除非家里有几个臭钱,想钓金龟婿的女人才附庸上流社会风雅,裹个小脚吸引臭男人。
除了审美,小脚女人走路脚后跟用力,锻炼了髋部、大腿、臀部的肌肉,容易怀孕也容易生产。从生育的角度看,在生育率极低的古代,小脚女人更容易生孩子也是科学研究已经证实的事情。所以吗,这个习俗也不是没有科学依据,多少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此外,小脚女人,仅限于年轻的女人,走路时要扭动腰部,形成风摆柳的走 路效果。据说,这种走路姿势极美。满族姑娘不缠足,穿上高后跟的鞋才能走出这个效果。只不过,小脚女人年纪大了后,走路就不好看了。谁没年轻过,为了美,过把瘾就死也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