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一词是由西方翻译过来的,它的原意是指「爱好智慧」(philosophy)。这种「爱好」源自人类天生的好奇心,想要了解大自然与人世间的一切。而「智慧」则代表了完整而根本的理解。由此形成一个圆满的系统,不仅可以说明一切,并且足以引导人类安身立命。
以「爱好智慧」来界说「哲学」,不难肯定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属于哲学的部分。不过,大多数文化传统中的哲学部分并未独立运作及发展。譬如在中国有「文史哲不分」的说法,而在某些由宗教主导的地区,哲学只有附属的地位,用以说明宗教信仰的合理性。因此之故,现在我们一谈到哲学,大家自然联想到的依然是「西方哲学」所提供的一系列人物与观点。
简单说来,哲学或爱好智能,在运作时显示三点特色: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
我记得自己在哲学系念书时,老师最常挂在口中的问题是:「请问,你现在使用的这个字或词,是什么意思?」如果不先澄清概念,你如何与人沟通?如果化解了概念上的歧异,人世间一大半问题也将消散于无形。其次,我们经常在作判断,尤其是涉及————价值方面的判断,如真假、美丑、善恶、是非等,但是却未必知道这些判断的标准是谁定的,又是怎么定的?于是哲学要致力于设定判准的工作。然后,建构系统才是最大的挑战。请问:人类「应该」如何生活?若不先辨明人性的真相,又怎能评估人类的正当生活方式。并且,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如何?万物恒在变化之中,那么这一切终究要消失幻灭,或者,它有一个来源与归宿,可以使变化生灭得到合理的说明。
能做到「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的,就是哲学家(philosopher)。在从事这项任务时,爱好智慧的全部内涵也随之展现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