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对蔡京的印像来自《水浒传》。在施耐庵笔下,蔡京是大贪巨恶,梁山好汉们必除之而后快。史书给蔡京的评价也不好:……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在任期间,设应奉局和造作局,大兴花石纲之役;建延福宫、艮岳,耗费巨万;设“西城括田所”,大肆搜括民田;为弥补财政亏空,尽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币制混乱,民怨沸腾。时人称他为“六贼之首”。靖康元年(1126),宋钦宗即位,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长沙)。
吾读史书,尤其关注历史人物的结局,在王明清《挥尘后录》记载了蔡京的死因:“初,元长之窜也,道中市食饮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骂,无所不至。遂穷饿而死。”
史载,蔡京被流放岭南,临行之前,他的金银珠宝装了满满一大船,但沿途老百姓憎恨他,不肯卖给他食物。从开封到长沙,三千里路上,蔡京买不到食物,到了长沙,又租不到住所,只能住到破庙里,最后“腹与背贴”,饿极而死。(有点像传奇小说)。
这中间当然存在了极大的水分。首先一大船金银珠宝就不可靠。蔡京被贬之人,犯罪之身,抄家籍没家产是少不了的。当时信息不发达,出得京城,谁又识得蔡京,不认识又怎能不卖食物?还有以宋时商贩(包括当下)之觉悟,谁会拒绝金钱银两?估计当时蔡京盘缠带的不够,从人树倒猢狲散,一路劳顿到长沙已然囊空如洗。当地官员或者怕牵连自己,或者落井下石。加上蔡京文人骨气,胸中满是愤懑之气,绝食而死。
蔡京为什么会有愤懑之气呢?从他的罪名来看,设应奉局和造作局,大兴花石纲之役,这是典型的国家行为,蔡京作为政府官员,执行朝廷旨意,罪名不显;建延福宫、艮岳,耗费巨万;跟今天拉动内需基础建设无异;设“西城括田所”,大肆搜括民田;为弥补财政亏空,尽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币制混乱,民怨沸腾。蔡京是王安石新法的得力干将,上述罪名最大责任者是宋神宗和王安石,蔡京只是负次要责任。再说新法是非利弊,众说纷纭。王安石若非大恶,蔡京反倒成巨奸,如此种种,岂能不生愤懑之气,不生觅死之心?
作为北宋名臣,蔡京有经世之才。熙宁二年(1069年),在满朝保守派大臣的反对中,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实行变法;次年,蔡京进京应试,得中进士。《重刊兴化府志·蔡京传》记载,蔡京登第后,“调钱塘尉,舒州推官,累迁起居郎。使辽还,拜中书舍人。时弟卞已为舍人,故事入官以先后为序,卞乞斑京下,兄弟同掌书命,朝廷荣之”。短短数年,蔡京由地方政府官员变成朝中大臣,受到宋神宗和王安石的重用。
神宗驾崩安石失败,蔡京也受到反对派的排挤。1086年,司马光出任宰相,尽复旧人旧法,对新人新法一概排除,蔡京这个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干将,成了被打击的主要对象。《重刊兴化府志》说,“司马光秉政,复差役法,为期五日,迫蔡京等完成。京独如约,悉改畿县差役,无一违者。诣政事堂,白光,光喜曰: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已而,台谏言京挟邪坏法,出知成德军。”蔡京办事雷厉风行,连保守派首领司马光也不得不折服,当面称赞,给以重用。
新法废除后,北宋陷入了严重的政治与经济危机。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重新使用变法者,任命章淳为相。不久,蔡京回都城,任户部尚书。《重刊兴化府志》说:“章淳复变役法,置司讲议,久不决”。蔡京见状,主动上前积极配合,帮章解决问题。“京谓淳曰:‘取熙宁成法施行之,尔何以讲为?然之,雇役遂定。差雇两法。十年间,京再莅其事,成于反掌,两人相依以济”。这一记载说明,蔡京对王安石十分敬仰,对他的新法很有研究。王安石去世多年,蔡京还继续宣传和介绍王安石新法,使王安石的新法得以延续。
但哲宗时的这次变法因新旧党争,难于取得明显成效。宋徽宗即位后,又起用蔡京,任命他为宰相,继续推行新法。靖康元年(1126),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四朝老臣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蔡京的艺术天赋极高,素有才子之称,在书法、诗词、散文等各个艺术领域均有辉煌表现。他的书法,不啻于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狂傲如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据说,有一次蔡京与米芾聊天,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米芾回答说:“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
蔡京和蔡襄都是福建兴化人(今莆田仙游),从七岁读《水浒传》到之前读《重刊兴化府志》,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我都为有蔡京这样一位同乡为耻。中国的小说历史和奸臣论误导了我的认知。曹操早在十几年前就摘掉了白脸奸臣的帽子,蔡京的平反滞后了这么多年,在这里,因自己的无知向蔡京先生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