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海禁和闭关锁国

说到明朝历史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朱元璋的海禁政策是一种愚昧落后的闭关锁国政策。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是如果我们深究一下原因,就会发现这个政策是有它特指的对象的,而非简单的全面闭关锁国。明朝海禁政策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日本海盗,后来被称为倭寇。
关于倭寇出现的年代,有几种说法。如果纯粹从这个词语来说,早在公元5世纪,这个词汇就出现了。后来,倭寇所指称的对象一直有所变化,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它基本上是指太平洋西岸地区的海盗,这些海盗或者以日本人为主,或者以日本为基地。我们现在说的倭寇是指明朝期间危害严重的那个时期。一般来说,倭寇从元朝开始侵扰中国沿海,到16世纪被剿灭殆尽,真正到了17世纪才彻底消失,其对中国危害最烈的时期前后跨越大约为300年左右。
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海禁和闭关锁国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倭寇的猖獗就是明朝海禁政策的结果,由此证明海禁政策闭关锁国的危害。我认为这种说法太简单化,倭寇的猖獗确实与海禁有关,但是不能简单归之为海禁的结果,而是互为因果。在元代以前,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一直都不错,文化交流和相互贸易都很多。因此,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基本上没有倭寇一说。但是在宋朝时期的朝鲜,倭寇就与海禁一起出现了。那个时候的朝鲜曾经下令,禁止国民与日本交易,其中,对于某些特殊交易的禁令非常严厉。宋朝是中国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一个时期,火药、印刷术都出现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火药和印刷术很快就传到了朝鲜,但是,朝鲜为了防备日本,严禁火药技术外传,一旦有向日本人传授火药技术的,要被处以死刑。这条禁令颇为类似后来明朝的海禁禁令,当时明朝曾明确罗列禁止交易的物品名单,其中包括铁货、牛马、军器等物资,这种禁令明显是针对日本的。因此,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包括朝鲜在内的海禁主要针对的就是日本的海盗。
日本是一个岛国,物资贫乏,长期以来文化也比较落后。在很长一段时期,更加靠近中国的朝鲜,比日本发达得多,朝鲜人在那个时候,把日本看成是野蛮人。日本的岛国特点,使得他们极为需要对外贸易。当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比较好的时候,朝贡贸易大致可以满足日本上层社会的需求。但是,由于对中国的贸易获利巨大,日本在各个时期都存在着与中国的民间走私贸易。由于日本开化较晚,素质较差,从事走私贸易的人经常行为不检,成为骚扰中国沿海的海盗。

唐宋时期,中日关系比较好。转折点发生在元朝征服日本的战争。忽必烈听信了朝鲜人的建议,两次发兵攻打日本,最终以失败告终。由于战争的敌对关系,敌对国之间的官方和民间贸易一律都被禁止。对于元朝如此,对于日本同样如此。但是,庞大的元朝损失一个对日本这样落后小国的贸易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失去了中国的贸易,则严重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从元朝开始,日本的民间走私行为发 展成地方割据势力支持的海盗,中国的史书也开始出现倭寇的记载。也许是仰仗着战胜忽必烈军队的战绩,日本商人甚至驾驶武装船只来到中国,要求元朝政府开放贸易。元朝政府吸取了战败的教训,不愿再与日本人开战,便采取了海禁措施。虽然元朝期间,元朝政府也短暂开放过对日本的贸易,但是,由于日本商人的商业行为与海盗行为难以区分,史称“皆奸利小民”,因此,整个元朝的大多数时间,中日贸易基本断绝。倭寇的海盗行为就是从这时开始真正危害中国沿海地区。

明朝政府成立后,最初的主要威胁是逃窜的蒙古贵族,明朝政府便试图与日本开始建立良好的关系。由于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内乱,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其割据势力进行有效控制,海盗行为难以遏止,明朝政府便不得不采取了海禁政策。但是,只要日本政府稍稍稳定,明朝便立即与之展开了朝贡贸易,按照朝贡贸易的惯例,明朝规定了日本朝贡使团来华的次数、人数、船数。但是,做惯海盗的日本商人甚至身为代表日本政府的朝贡使团,在中国的行为也极其不检,坑蒙拐骗不说,还在中国多次杀人行凶。明朝政府不得不对日本进行惩罚。

明朝的惩罚手段有很有意思,日本刀是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之一。日本刀当时在日本每把的价格在800-4000文之间,中国政府收购的价格在6000-10000文之间,因此,朝贡贸易等于是给日本送钱。但是,日本朝贡使团屡屡在中国作奸犯科,在朝贡贸易赚明朝政府钱的同时,海盗走私也大量输入日本刀,因此,明朝政府对日本的惩罚措施之一就是,在一次朝贡贸易中,以300文的价格收购朝贡使团的日本刀。史料指出,由于当时日本中央政府的软弱无能,地方军阀封建割据,朝贡使团的人员大多都是不择手段赚钱的奸佞小人,加上对日本的朝贡贸易并没有减少海盗行为,明朝政府最终不得不停止对日本的朝贡贸易,并加强了海禁措施,以示最终的惩罚。倭寇也就因此越来越猖獗。

明朝时期,中国政府曾经多次要求日本管辖和控制海盗。当日本的中央政府还比较强大的时候,中国政府的这种外交交涉一般还能发挥作用,但是,当日本中央政府软弱的时候,日本根本无法控制各地自发的海盗。明朝倭寇最猖獗的时候,其实正是日本最为混乱的战国时期。即便在明朝政府与倭寇的激烈战斗接近尾声的时候,明朝政府还是允许了葡萄牙人在澳门的贸易基地,而且,倭寇一旦被清剿干净,明朝政府立即开放了海禁。因此,中国的海禁不应该被简单理解为闭关锁国,而应该是针对日本海盗的特殊措施。

宋朝时期朝鲜的海禁,丝毫不影响朝鲜与中国的贸易。元朝的海禁也不影响与阿拉伯人的交易。即便朱元璋颁布了海禁的命令,朱元璋的儿子朱棣还是派出了历史上最大的贸易船队,郑和下西洋就是对外贸易以及保护东南沿海的对外贸易。当然,明朝对外贸易站在朝廷的立场上,更希望是由朝廷专控的朝贡贸易,但是,朝贡贸易主要是一种政治手段,它并不能阻止民间自发的对外贸易。而严厉海禁的对象其实针对的都是日本海盗。明天接着说。

相关文章:

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倭寇里的中国人

明代海禁的后续影响

明朝后期海禁政策的反复

明朝对外开放的成果

清朝海禁与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论的谬误

明治维新告诉我们什么

何必好为古人师

神风特攻队及其报应

汪精卫的后事及下场

汪精卫卖国投降理论要点

中国现代化的日本幻想
日本为何拒绝战争赔款?

NHK的严重错误

NHK的严重错误(续)

解决钓鱼岛问题的一个思路

靖国神社是个什么东西?

吴蕴初大战日本商品

谁创造了超级毒品?

大国崛起的财富之源大国崛起的外交漩涡大国崛起早期的中国大国崛起的因果狡辩大国崛起的中英沉浮大国崛起的战争基因大国崛起的武掠文攻大国崛起的政治制度大国崛起的民族主义大国崛起的遗留危害大国崛起的综合生态大国崛起的中国走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1148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靠结果生存》之职责不等于结果 靠结果生存

原文地址:《靠结果生存》之职责不等于结果作者:王笑菲在企业中岗位职责不清晰,势必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从而削弱了企业的执行力,但是如果岗位职责过于明确,就会出现各扫门前雪的情况,而忽略对结果的负责。你公司里面有没有自扫门前雪的

及时不等于即时 不及时 英文

及时不等于即时记得自己读初中那会儿,intime(及时)和on time(准时)最让我搞不清楚的英语词组,一来长得像,二来用起来似乎也有想通的地方,我当时将原因归结于是外国字,就那么容易混淆视听。长大后,居然发现生活中还有另外一对词语比intime和o

声明:《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海禁和闭关锁国》为网友摇风似醉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