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希亮浑身血污,战死在中条山!在混沌的历史里,他的人生看似复杂却又简单的让人惊叹。
很多人把他和真正历史中的宋希濂相比,因为和剧情里枪毙瞿恩相似,宋希濂当年也在给予极高礼遇后,遵照蒋介石的指示,枪毙了中共创始人瞿秋白。宋希濂被称为蒋的鹰犬,范希亮在作品里却有几分相似。可是,范希亮有句话“钢刀归钢刀,同学归同学”,在战场外可以为同学两肋插刀,在战场上却绝不留情。他是职业军人,只遵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包括枪毙自己的老师。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他的目光不会太远,所以他死的孤独但也可以安息。
人的死未必就如自己所愿,特别是那样混沌的岁月里,即使竭尽全力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范希亮这个戏剧人物有了个圆满的结局,如果他死在围剿红军的途中, 历史又将给他怎样的结语。人间正道是沧桑,如果剧中瞿恩的原型是瞿秋白,那么让我们看看他临终前在《多余的话》里写的吧——“历史的误会叫我这“文人”勉强在革命的政治舞台上混了好些年。我的脱离队伍,不简单地因为我要结束我的革命,结束这一出滑稽剧,也不简单地因为我的痼疾和衰惫,而是因为我始终不能够克服自己绅士意识,我究竟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战士”。即使伟大如斯,内心挣扎的苦痛也是显见的,倘若范希亮的原型真是宋希濂,晚年赞同两岸统一,却又被称作“中共鹰犬”,身体虽得善终,而生命究竟任何评判,或许也只有长沙的那个墓碑所刻“抗日名将宋希濂之墓”了。戏剧中的范希亮也如这般给予了历史的评价,让他战死在抗日的战场上,让他是个英雄!
人应该死的好看一些,就要坚持自己心中的那个准则,不是政治信仰,不是主义,更不是金钱…,是一些简单的道义,和别人无关,只存于自己的心中。这种所谓的道义,有时候真是温暖的,什么时候都能看到兄弟的那种情分,就如范希亮在围剿中救助杨立青;这种所谓的道义,有时候是自私的,自私的近乎残忍,就如范希亮终结瞿恩的生命。这种道义就是这样,看似矛盾,其实很简单。因为你不能够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对和错有时候又有什么意义,生命通常独来独往,希望有时候就是绝望,绝望有时候就是希望,坚持这种自私的道义,死的会好看一些!
戏剧化的范希亮,其实最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