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子:看海豹的文,傲然疑问门当户对想到的,所以在网上搜了搜有关回答——
门当户对真的很重要吗??
1.门当户对的婚姻:这种婚姻取决于双方的经济条件,物质基础以及社会背景,如果双方条件相同或差别不大,那么这种婚姻比较容易演变成为和睦长久的婚姻。因为双方所处基础是平等的,其各类背景和关系也基本平衡,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婚姻关系,也就能长久且良好的维持下去。这种婚姻易于长久,但也不排除随着社会地位,经济物质基础的改变而发生婚变。
2.高攀型的婚姻:顾名思义,夫妻双方有一方的条件明显低于或高出对方很多,因不平衡的背景和关系而埋下了隐患。
如果是男方明显比女方低,那么这种婚姻大多数会出问题。此时的男方选择比自己条件高的女性为婚姻伴侣大多数是有某种倾向或某种企图的,男方想通过婚姻来改变自身状况来达到某种目的。虽然嘴上说是为了爱情,可内心深处却有另一番打算,这个想法一般都不会告诉对方,直到有一天发生婚变才能比较清醒的看出对方当初的心思,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通常这种人的出身平常,但人却是优秀的,因出身低微而降低了择偶的标准,先暂时安顿下来以解燃眉之急,日后再图良机的心思主导了他的行为。也正因为此人有优秀的一面才能赢得比自己条件高的女人的芳心。
虽然《婚姻法》规定登记结婚后,根据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也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但事实是人们经常以男方为主要考虑实体,女方一旦结婚就成为男方家里的人,而不再属为女方家庭。“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这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上面说到的男方物质基础比女方差,这种婚姻隐患很多,女方很容易在心理上形成优势,在生活中慢慢的会一点一滴的流露出来,从而给男方渐渐的造成心里压力,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时的动摇,这种压力会慢慢的积累起来,等到了一定的时候便会暴露出来,积累的越久就会越强烈的爆发出来,夫妻双方就会互相猜疑,互相指责,逐渐不和睦,这与婚姻法所规定的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相违背,最终导致婚姻失败,家庭破裂。并且如果婚后男方在社会地位和经济上一帆风顺的话,那么婚变的可能性会更大。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认为门当户对的婚姻会比较长久。
首先,建立在“门当户对”基础上的双方根本不存在心理优势,也谈不上什么心理歧视,从而互相尊重,会比较平等融洽的相处。这也验证了自古以来为什么父母要包办婚姻了。
包办婚姻虽说有不合理的地方,但不应一棍子打死,我们要吸其精华,弃其糟粕。父母是过来人,对婚姻的包办是从婚姻本身来考虑的,剔除了爱情和激情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这导致了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的年轻人为抗婚而离家出走的结果。但是等到这些曾经抗过婚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也有了对子女婚姻包办的想法,这个时候他们已深知门当户对对于婚姻的重要性了。
当然婚姻还是要有爱情做基础的,但门当户对是首要条件,没有爱情的婚姻难以幸福,但有爱情而无物质相当的婚姻更是难上加难,婚姻需要门当户对。
我们从古今中外的故事中来探讨美满的婚姻需要门当户对的问题。
古时候,婚姻都讲门当户对。你家的门要与我家的门差不多规格,你家的窗户也正好与我家的配套,这样的两家人攀亲,谁也无法瞧不起谁,谁也高攀不了谁,四下无言各得其乐。可是在过去,如果按照“门当户对”的原则办婚姻大事,那么皇帝的女儿应该嫁到外国去了,因为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国内无匹呀!但往往是皇帝退而求其次,将公主下嫁给王公大臣之子,算是对“门当户对”法则的勉强履行。结婚之后,小两口的生活质量如何呢?家里的驸马爷恐怕是一副战战兢兢,度日如年的景象
今天的婚姻其实就是合并同类项,这个同类项就是我们以往所说的“门当户对”,现在演译成“强强联合”,它指男女双方才(财)智相当,“强强联合”的婚姻是绩优股(至少是潜力股)与绩优股的组合。
如果往日的“门当户对”能使夫妻双方天长地久相安无事,那么今天的“强强联合”则可能使夫妻双方成为婚姻的最大赢家。在新兴的社会阶层里,白领人士和金领人士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的支柱群体,“强强联合”表现为“白金之合”即“女白领”配“金老公”。
中国曾有过崇高与美妙的爱的经典,从《关雎》到《梁祝》不乏动人的情歌和千古绝唱,叫人感受爱的永恒魅力。这些“过去式”爱情的表述,也许就叫“传统”。中国的这类故事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仙女都会爱上一个穷人,几乎没有见到一个仙女去爱富家子弟的,好像一沾上富就失去了浪漫纯洁的色彩,“嫌贫爱富”是国人一向最反感的价值取向,即使在民间故事里也深深的打着这样的烙印。国外同样也有仙女下凡寻求爱情的故事,然而爱的大都不是穷汉而是“白马王子”。婚姻不只是浪漫的爱情,还要以“门当户对”作为基础的。
外国的婚姻有是怎样的呢?俗话说:“穷女嫁富男,如同花子拾金;穷男娶富女,如同卖身奴”。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中外爱情最大的差异就在于老外讴歌爱情时,不剔除物质前提,而我们好像将爱情道德化、抽象化,建立在虚无飘渺的、无物质基础的“感情”上,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也许有人可以拿出《罗蜜欧与朱丽叶》来批驳这种论点,但其内所讲的主人公都出身贵族,爱的阻力只是家族的恩恩怨怨,不存在物质方面的问题。而灰姑娘就更坦率的表现了对贵族地位、金钱的向往。而中国的《天仙配》让仙女下嫁贫下中农就缺乏现实感,这仅仅是一个“穷”男找媳妇难的一种宣泄方式,一种情感的表达。
现今许多事实证明,当双方在家庭背景,文化修养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时,即使生活在一起,也很难和谐。尤其在交流沟通,教育子女,持家治家,生活习惯,接人待物及前程设想等方面,会出现严重的分歧,从而造成同床异梦,貌合神离,或者是永久的处于冷战状态。
如同两个不相干的齿轮被硬性的配在一起,结果永远无法和谐相处,重着造成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这违背了婚姻法的原则
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男女双方在各方面相互平等,在婚姻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也就是门当户对是选择婚姻的必然。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门当户对外也存在着概率极小的例外,事物是运动发展的,婚姻在现阶段至少是需要门当户对的,而且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因素。
总之,每一个人来到世上都有着相同的身体结构,所不同的是存在的环境不一,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想认识,即物质决定意识。婚姻法的出台是为了解决社会当中的一些家庭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就在于双方得意识不同,要避免这些问题,在婚姻当中我们必须注意门当户对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美好的爱情不等于美好的婚姻,我们慎重选择伴侣的同时考虑门当户对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事情,是时代的必然。
案例一:
选一双合适的婚姻鞋
-朱冰,女,51岁,科研人员
我以为主张婚姻不需要门当户对是虚伪。像作家毕淑敏说的那样,婚姻鞋是否合适,脚知道。有多少人一生穿着夹脚的婚姻鞋在赶路?还要掩饰着脚疼而引起的心疼,把一脸装出来的幸福生活做给人看。这其中有多少不得已的辛酸和无法言说的故事,永远藏在生活这张水皮下面,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为了有一双合适的鞋缓解赶路的劳累,我主张今天的婚姻应该门当户对。
门户是什么?是你无法回避的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阶层和由此而带来的所有惯性。门户这东西本质上没有高低贵贱,但有差别。这差别包括观念、教养、习惯、生长环境、好恶甚至饮食的口味等等很多。比如习惯。一个朋友说,如果他看到他喜欢的女孩子拿起一个苹果,在牛仔裤上蹭了蹭就毫不在乎的放进嘴里,那么他所有的好感都会荡然无存。我说,换了另一个男人,也许会觉得这个女孩子很潇洒并喜欢她也说不定。我不知道这个朋友的说法是不是苛刻了一些,因为生活中永远没有一个现成的为你而准备的人,能够一路同行走下来的男女,都是互相磨合互相妥协的产物。但人的妥协是有限度的,比如在牛仔裤上蹭苹果也许是一个人从小就养成的习惯,他或她所在的“门户”不以为是不能接受的,而在那个朋友,他就觉得不能容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吧。有些人会愿意为自己所爱的人改变固有惯性,有些人则很难。对于后者,这些由“门户”而导致的差异会使婚姻出现裂痕,裂痕多了就容易产生断裂。
当然,灰姑娘那样的个例是存在的。但是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灰姑娘进了皇宫以后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自己,才和他的王子“永远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们只知道不是灰姑娘而有着一定贵族血统的戴安娜都没有和他的王子过上幸福生活,我们也看到贵族公主茜茜为了适应所谓的宫廷礼仪而痛苦地牺牲了她热爱的自由。“门户”仍然使她们的爱情衰减。
我的意思是,现代人的婚姻面临的外部考验已经够多的了,还是让堡垒内部结实点吧,在选择将陪伴你赶路的那个人时,把可能由“门户”带来的差异减到最小是聪明的。
我们的门开错了方向
案例二:
-佚名,女,30岁,银行职员
过去合婚,门当户对不外乎社会地位相对,财富相对,八字相和。虽然一定程度上是为儿女婚后生活和美,更多的是父母的颜面,家族的荣耀。时代发展到今天,门当户对上升到另一层面,所受教育背景相对,生活习性相对,人生观世界观金钱观及至信仰都可以成为幸福婚姻的暗礁。如果说恋爱是华贵浪漫的游艇,婚姻则是朴实沉重的远洋轮。差异或许神秘,或许是渴望接近对方了解对方的动力,一旦什么都揭开了剥啄了,根深蒂固的可以称为个性的东西才是和谐长久的主流。而个性的形成多半和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密不可分。一个自小生活优越只与书香为伴的女孩儿绝对体会不到此门当户对为斗米折腰的苦涩,和对金钱锱铢必较的心情。
我二十三岁时认识他,与我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性格,使我狂热地爱他。父母的阻拦,朋友的忠告统统充耳不闻,只是爱他,爱他……结婚后,那曾经是眩目、强烈吸引我的差异,最终成为我们婚姻的杀手。今天我可以以客观的、不带任何悲喜的姿态分析我早夭的婚姻,我终于明白不是我错,不是他错,是彼此的思想之门,性格之门容纳不了对方,开错了方向。
“门”和“户”都不是一成不变
-金桂,男,41岁,自由职业者
在现代社会里,婚姻无需门当户对。因为所谓的“门”和“户”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看过一出京剧,叫《锁麟囊》。富家女“府内金银堆成山”,但一场大水,两处茫茫皆不见。穷家女受到了意外的资助,滚雪球似的发了,结果是两个人互换了位置。所以现代人不要把门户看得太重。你虽然是工人、农民的孩子,但你有可能智商高,沿着金字塔走到顶端,自然而然地改换了门庭。你虽然生长在富家,但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翻船,翻了船就有可能一贫如洗。门户只能证明你家的过去和现在,不能确保你的将来。将来还得靠夫妻俩共同奋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一个有学问、有发展、有前途的好丈夫,选择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妻子远比单纯追求门当户对实惠得多。
门当户对是什么?可以说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也可以说是束缚人思想的条条框框,退一步讲,即便是好的经验也不一定对每一个人都适用,何况时代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条条框框太多,往往会真正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误区,挑来挑去挑花了眼,从而错过良机。
从古到今,门不当,户不对的好姻缘数不胜数。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将军门第显赫,但他和贫农的女儿谢雪萍自由恋爱,结为夫妻,在人生的道路上携手并肩的故事被世人传为佳话。21世纪,《伤逝》的时代早已过去了,姑娘们要的不是涓生的家庭背景,而是涓生的本事。
案例三:
门当户对是共同的基础
-阿林,女,25岁,教师
婚姻是件人生的大事,尽管现在离婚率越来越高,但没有人愿意经历那样的痛苦,所以选择一个门当户对的终身伴侣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不相信出身决定命运,却坚信性格决定命运。而一个人性格的养成又与他生活的环境和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虽然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很多习惯和态度的养成却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要想改变实非易事,就像人们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毕竟恋爱的时间是短暂的,一周几次的见面无外乎吃饭、看电影、逛街,真正的相互了解能有多少?就算谈得投机,也只得到个泛泛的印象罢了。何况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回避许多关于悲伤、失意的记忆。你可能交往了很长时间依然只看到一个表面的他,却始终没机会触及他的内心。就像经常有人以记不住事、工作累为由来掩饰自己焦虑的心 情和情绪的波动。其实每个人都为留给别人一个良好的印象而隐藏起自己性格上的缺陷。
恋爱中的人们总是重情感而轻理智。这个时候,理智往往是对的,却经常是没有用的。以为爱情可以超越一切,而无视“门当户对”的劝告,必将为日后的婚姻生活埋下苦果。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自然有它的道理,不然也不会被社会认同了这么久。相近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必然产生相近的社会认知和生活习惯,而这些都为日后的共同生活打下了基础,大大缩短了两个人的磨合期,减少了婚姻中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尽管社会发展到E时代,“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却仍然没有改变。
案例四:
背景和出身永远很重要
-吴瑞红,女,年龄不详,军官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婚姻中亦是如此。背景和出身类似的人似乎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更容易走得长远。因同乡、同校、同班、同单位而成为夫妻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们大多家境相当,地位悬殊不大。倒是我的一些朋友或因夫妻二人学历差别大,或因一个来自穷乡僻壤,一个来自繁华都市,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存在巨大差别,因而还不到三年、五年的婚姻危险期双方就早已分道扬镳。所以说如今或是基于古训,或是基于现实,年轻人在真正步入婚姻之门前心底自有一杆秤。
前不久我这个热心的红娘就吃了个大败仗。一位女孩临到要约会的最后时刻,突然不想与我介绍的其父为高官的男孩见面,说是平民之女不愿高攀官宦子弟,那样的话会觉得自己压力大。看来,门当户对、志同道合永远是找对象的亘古不变的真理,无论是《伤逝》的时代还是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