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通的旷古遗憾 蒯通一说而丧三俊

2007.8.10

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韩信因为谋反被吕后与萧何用计斩杀,对韩信影响巨大的重要谋士蒯通被捕,在即将下油锅的时候大喊冤枉:“嗟乎,冤哉烹也!”最后被汉高祖刘邦释放。班固在《汉书》里说:“蒯通一说而丧三俊,其得不亨(笔者注:同烹)者,幸也。”(笔者注:三俊分别为郦食其、韩信、田横)司马迁评论说:“甚矣,蒯通之谋!乱齐,骄淮阴,其卒亡此两人。”那么,蒯通作为楚汉争权史上颇有声名的辩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做过什么?又该不该烹呢?董生为您讲述。

《汉书》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传》中“蒯通,范阳人也,本与武帝同讳”。汉武帝名刘彻,即是说蒯通原名蒯彻,因为避汉武帝刘彻的讳,后来的史学家将他改名叫蒯通。范阳在今天的河北省境内,当时属于赵地,而蒯通后来多在齐地活动,所以史书又称“齐人蒯通”。

蒯通在当时社会中属于“士”的贵族阶层,敏而好学,胸怀大志,仰慕乐毅,“始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未尝不废书而泣也。”(《史记*乐毅列传》)。南阳卧龙诸葛亮对乐毅同样是发自内心的倾慕,常自比管仲乐毅,负其才而傲视天下。

暴秦无道,天下沸腾。陈胜吴广揭竿造反,异姓并起,豪强纷争。高士皆欲择明主而事之。蒯通也不例外,常常和好朋友安期生秉烛夜谈,论天下形势,积极入世,希望择得明主来辅佐,尽展平生抱负,成就光辉事业。

安期生是什么人物呢?传说他是秦汉时候的仙人,和彭祖一样在道教中的影响较大。也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奇闻佚事。关于他的记载,以《史记*乐毅列传》最早:“乐臣公(笔者注:乐毅的后人)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

苏轼在《苏轼诗集》里写道:

安期生,世知其为仙者也,然太史公曰:蒯通善齐人安期生,生尝以策干项羽,羽不能用,羽欲封此两人,两人终不肯受,亡去。
予每读此,未尝不废书而叹,嗟乎,仙者非斯人而谁为之。
故意战国之士,如鲁连、虞卿,皆得道者欤?

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
尝干重瞳子,不见隆准公。
应如鲁仲连,抵掌吐长虹。
难堪踞床洗,宁挹扛鼎雄。
事既两大缪,飘然籋遗风。
乃知经世士,出世或乘龙。
蒯通的旷古遗憾 蒯通一说而丧三俊
岂比山泽臞,忍饥啖柏松。
纵使偶不死,正堪为仆僮。
茂陵秋风客,望祀犹蚁蜂。
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

我们从苏轼的诗里可知,安期生和蒯通一样,是策士,曾经为项羽出谋划策,项羽不用他的计策,跑到刘邦那儿,却不能忍受刘邦的傲慢无礼。于是“出世或乘龙”,跑到一个海岛上潜心修道去了。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言归正传。蒯通最早出现在史书中的事迹,是成安君陈馀命令大将军武臣北略燕、赵地,号为武信君,率领部队攻打到了范阳。家住范阳的蒯通对范阳令徐公说:“武臣的部队就要攻打我们范阳了,你在范阳做官十年,杀人如麻,不可胜数。一旦城池被攻破,即便武臣不杀你,你的仇人也会想方设法把刀子插进你的肚子里,恐怕你的小命难保啊!我可怜你快要死了,所以提前来吊慰你。虽然形势对你不利,但是,如果你愿意听从我的建议,不仅能保全性命,而且还能富贵荣华。”徐公听从了蒯通的计策,派蒯通做和平使者去见武信君,说:“将军带领大部队到来,目的不就是为了解放赵地嘛,何必一定要攻占取胜才能得到呢?我私下里认为这样做不是上策。要是你能采纳我的计策,可以不必攻打而去招降,那范阳令胆怯怕死,贪婪而且贪图富贵,想第一个投降,可是又害怕被诛杀,因此坚守城池抗拒你。要是你允许我带着封侯的宝印去拜见范阳令,那么徐公一定会投降。给他荣华富贵,再命他去招降尚且没有被攻下的城池。天下大势,秦朝即将土崩瓦解,那些人看到范阳令投降后还能荣华富贵,而不投降将遭到杀戮,一定会效仿,那么燕赵之地就可以不战而取,传檄而千里定。”于是“武臣以车百乘、骑二百、侯印迎徐公。燕、赵闻之,降者三十余城。如通策焉。”(《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史书中没有说明蒯通是如何进入韩信帐下的,但根据史实推测,应该是范阳令投降武臣后,蒯通先在武臣帐下。后来韩信的部队出关,虏魏王,破赵、代,降燕,定三国,破楚京索之间,杀成安君陈馀后,蒯通进入韩信帐下的。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成安君陈馀和韩信对峙时,太过自信而不采纳广武君李左车的计策,导致二十万部队惨败,成安君也被杀。韩信知道李左车是个贤能之士,命令军中不可杀李左车,而以千金购之。把李左车活捉来后,“(韩)信乃亲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韩信此举,怎不令天下贤士感动?蒯通一看自己的后台老板完了,而韩信又这么尊重人才,可能会夜里睡不着觉去想这件事,凭他巧辩帮助武臣招降燕赵三十多城池而名动天下的功绩,不难进入韩信的最高决策层。

打败陈馀后,韩信的实力大增,部队从出关时的一万人扩展到二十万。这时刘邦袭夺韩信的军队,让他带领少量的军队去进攻齐地,却阴使郦食其说降齐王。韩信“引兵将东击齐,未度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说下齐,信欲止。”(《汉书》),蒯通欣赏韩信的军事才干,已经来到韩信帐下做了谋士。一心想帮助韩信成就天下。要是能够一举拿下齐地,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就可以自立山头,将来争天下的时候进可攻,退可守。而这个时候韩信却停滞不前,这怎么行呢!于是蒯通劝韩信说:“将军奉命攻打齐,可是刘邦那小子却暗地里派郦生招降齐王,也不和将军你通报一声,这是对你的无限信任啊!再说你奉命攻齐,有没有接到停止进军的命令?没有接到命令,怎么可以不进攻呢?这不是违抗军令吗!况且郦生一个臭儒生,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齐七十多个城池,而将军你领兵数万,一年多才拿下赵地的五十余城。做将军那么久,反而没有一个臭儒生的功劳大!”韩信想想也是,就贪功听从了蒯通的建议,渡河击齐。齐王已经听从郦生劝说投降了汉王,以为齐汉一家人了,也就不再防备汉王军队,成天喝酒。韩信于是偷袭齐王田广驻扎在历下的军队,很快拿下齐都城临菑,赶跑田广,得了齐地。郦生被齐王田广下了油锅。

接着韩信打败田广和龙且的二十万联合部队,杀了龙且。

到了汉四年,韩信基本平定了齐地,军队迅速扩展到四十万,成为项羽刘邦之外的第三大军事力量。

蒯通劝韩信说:“将军你看现在这个局面,齐王田广被我们打跑了,而齐地这么大的地方,暂时还不稳定,需要人来镇守,不如向汉王请示封个假王来镇守一下吧。”于是韩信派人对汉王说:“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史记》)这时汉王刘邦正处在项羽的包围之中,听说后破口大骂,想制止却无能为力,只好听从张良陈平的计策,封韩信为真齐王。

史书没有说韩信称齐假王是谁的主意。但是,根据史料分析,当时刘邦是汉王,韩信又不想谋反,所以应该不至于要称齐王和刘邦平起平坐,很可能是受人蛊惑,才要做什么齐假王。再从后来蒯通力劝韩信谋反自立的决心来看,这个主意基本可以断定是蒯通出的。当然,这种猜测实属一家之言,随时接受批评指正。

至此,深谋远虑的蒯通把韩信从刘邦集团拉了出来,推到历史洪流的浪尖上。

韩信攻破龙且后。项羽恐惧,派使者武涉劝韩信自立,三分天下。被韩信断然拒绝。

此时蒯通似乎感觉到是他真正施展才能的时候了:齐王羽翼已经丰满,一旦说服他背汉自立,凭韩信的军事才能,再加上自己囊括宇内的胸襟和谋略,简直是珠联璧合,所向无敌。四海英雄收于帐下,王者气度可冲云霄。天之涯,海之角,还有何处不能到?群山苍翠,黄河滔滔。醉卧红尘,名留青史。只要我乐意,可以湖中漂。任尔流年,心自逍遥。

《汉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蒯通知天下权在信,欲说信令背汉,乃先微感信曰:‘仆尝受相人之术,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贵而不可言。’”

以此暗示韩信背汉自立,进而夺天下。暗示不成,干脆直说。蒯通说,齐王你既然得了齐地,沃野千里,甲士百万,这是做帝王的资本。接着向韩信分析天下形势:楚汉争天下,老百姓肝胆涂地不可胜数,当前二雄争斗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史记*淮阴侯列传》关于蒯通劝韩信自立的对话极富感染力:

蒯通:“……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以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强,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于齐。案齐之故,有淮、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弗行,反受其殃’。愿足下熟图之。”

韩信:“汉王遇我甚厚……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笔者注:同向)利倍义乎?”

蒯通:“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于汉王,……。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烹。夫以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种大夫、范蠡之于勾践也。此二人者,足以观矣。愿足下深虑之。且臣闻之,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今足下挟不赏之功,戴震主之威,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高天下之名,窃为足下危之。”

韩信谢曰:“先生且休已,吾将念之。”

后数日,蒯通复说:“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听不失一二者,不可乱以言;计不失本末者,不可纷以辞。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担石之禄者,闭卿相之位,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曰‘猛虎之犹豫,不着蜂虿之致蛰;骐骥之踯躅,不如驾马之安步;孟责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喑聋之指麾也’此言贵能行之。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

对比《汉书》和《史记》发现,蒯通和韩信的这段对话有一些出入,后学者一般认为是司马迁根据《汉书》来编写的,而且基本照搬。那么我们可能会猜测:这是蒯通劝韩信时的原话呢?还是班固和司马迁瞎编的?下面做一个小小的分析:

我们知道,古代正直的史官是根据事实来说话的。他们为了这个神圣的信念,有时甚至不惜忤逆权贵,舍弃生命,为后世留下大量翔实可靠的史料,也因此受到后世正直学者的尊敬和仰慕。通读《史记》不难发现,司马迁多次直接引用了传记人物的文章或书信,如屈原《怀沙》,乐毅《报燕王书》,李斯《谏逐客书》,司马相如《子虚赋》等等。我们有理由相信班固和司马迁的才华和他们的文字表现力能够把蒯通和韩信的对话写的尽善尽美,但是这不符合史学家的写作态度。这种可能被排除之后,我猜测这段对话可能是两位史学家引用后稍加修饰,或者就是直接引用的。引用谁的呢?《蒯伍江息夫传》中说:“(蒯)通论战国时说士权变,亦自序其说,凡八十一首,号曰《隽永》。”对蒯通来说,劝韩信自立失败定会对他产生深远影响。应该体现在他的作品《隽永》中,包括他和韩信的那段刻骨铭心的对话。因此我大胆作出这样的推测:蒯通和韩信的这些对话是引自《隽永》。亲历者的话才是最可信的,也符合班固司马迁的立传态度。

当然,推测未必就是事实,愿向对此有研究有兴趣的学者请教。

韩信最终没有听取蒯通的劝说。后来项羽集团灭亡,天下基本平定,韩信被刘邦第二次袭夺兵权后架空,折腾来折腾去,被逼谋反终于被诛,临死叹曰:“悔不用蒯通之言,死于女子之手!”

这个时候后悔未免太晚了。也因为韩信临死时的这句话,把蒯通给牵连进去。于是刘邦把蒯通捉来准备扔进油锅。蒯通大叫冤枉,为自己辩解说:“狗各吠非其主。当彼时,臣独知齐王韩信,非知陛下也。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天下匈匈,争欲为陛下所为,顾力不能,可殚诛邪!”皇上于是放了蒯通。

蒯通谋反而得“不烹”,再一次证明了他名动天下的辩士才能。对蒯通的评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得出不同的观点。班固和司马迁站在汉朝统治阶级的立场来评价,得出文章开头的评论。如果站在韩信的立场上,蒯通又是何等高大,何等深邃,何等远见!悔不用蒯通之谋,把皇帝头衔拱手相让,身死女子之手,为刘邦“且喜且怜”,为天下扼腕叹息,千古不绝。

我在本文分析说,是蒯通一步一步把韩信拉出刘邦集团的。此观点的依据是:蒯通投靠韩信,是因为敬慕韩信的正直为人和坦荡胸怀,以及礼贤下士的真诚。这一点已在韩信千金购买广武军李左车事件里有所交代。韩信发迹后千金报谢落魄时给他饭吃的“漂母”,又让他曾钻过裤裆的辱己少年做了“楚中尉”,可谓是以德报怨。这些事迹足以说明韩信是大丈夫,真君子,能屈能伸,重情重义。鲁迅曾经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蒯通也是人,也有感情,受过古代的高等教育,读乐毅的《报燕王书》,废书而泣,为什么?是被先辈的才能和真诚感动落泪。那么,韩信的功绩和人品他也一定能够感受的到。英雄惺惺相惜,蒯通被韩信的人格力量所感动,向韩信出谋划策,韩信基本上是言必听计必从,有了这么一个知心好老板,他一定会殚精竭虑来辅佐韩信。和好友安期生一样,蒯通也厌倦刘邦的傲慢和伪善。而且蒯通也想通过韩信的军事力量来成就自己定国安邦的梦想,和先辈乐毅一样,赢得传世功名。所以自从进入韩信集团后,就专心经营,可谓用心良苦。没想到韩信太重情,到了“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的地步,“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韩信以君子之心度刘邦小人之腹,让蒯通的雄辩之才和宏伟抱负空留下旷古遗憾。

《淮阴侯列传》中有这样的叙述:“蒯通说(韩信)不听,已,佯狂为巫。”蒯通被捉后准备下油锅时大呼冤枉。刘邦问:“你教韩信谋反,证据确凿,你有什么冤枉?”蒯通说:“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最初看到这儿,我以为蒯通是贪生怕死之徒,为了活命,装疯卖傻,又把自己比喻成狗来取悦 刘邦,乞怜求生。后来读元杂剧无名氏的《随何赚风魔蒯通》,蒯通却是一个甘赴鼎镬,视死如归的壮士。对比思考,我最终选择了后一种观点。秦汉时法重,特别是谋反之罪,是要灭九族的,韩信被灭三族,可能是因为韩信一个没落的贵族,没有那么多亲戚可诛吧。蒯通也是谋反罪,即使蒯通个人大义凌然,可是为了族人,他也会思量一番,最终作出屈己保族的选择而装疯卖傻自喻成狗,也是有可能的。

蒯通大难不死,又回到齐地。“至齐悼惠王理,曹参为相,礼下贤人,请(蒯)通为客。”到曹参门下做上等宾客去了。

蒯通为曹参宾客都做些什么呢?罗贯中不得志就去写书,于是有了《三国演义》。蒯通也不例外,身怀利器而不得施展,必然通过某种方法宣泄出来,他也是选择著书来表达自己广博的学识,这大概就是后人提到的《隽永》吧!刘向根据前人著述编撰了《战国策》,对后世影响很大。而《隽永》后来失传。一些学者考证推论《战国策》可能就是《隽永》,或者说蒯通是《战国策》的作者之一。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么对于《战国策》的作者权问题,我就不敢再多说了。

英雄老去,惯看今朝。年迈的蒯通手执《隽永》回想往事的时候,是否感到心意从容,抑或在怀想曾经的憾事,不然,为何在自己的墓文中题下这样的诗句?

九原若解酬恩怨,不恨高皇恨蒯通。

或许这诗句是后人的妄测。也许因为《隽永》,蒯通早已释然并且心高意远,只是后人闲谈无资,于是想念古人,品评旧事,登高诵诗,其诗曰:

人生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雨梁浅,天寒梦泽深。

蒯生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10812.html

更多阅读

我的电脑你别动 一键锁屏有妙招 电脑怎么一键锁屏

? ?我们现在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往往都是离不开电脑的,电脑里面都存放着一些不能让别人知道的信息,可是我们又不能时时刻刻都守着电脑,又怕信息会外露,那我们要怎么办呢,下面小编教大家怎样一键锁住自己的电脑,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如何在Word中输入平均数的符号X上加一横X拔 算术平均数符号

如何在Word中输入平均数的符号X上加一横(X拔)——简介在我们常用的公式中平均数的基本都是用X的上面加一根横杠来表示,念作“X拔”。它十分常用,但是在我们用Word书写论文过程中,往往不知道如何在Word中输入这个符号,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如何

混迹彩棋圈的本因坊加一-井上孝平 本因坊秀和

混迹彩棋圈的本因坊加一-井上孝平司马提尔整理 2013.5.10.井上孝平,崎玉县人,1876年(明治9年)11月生,1941年(昭和16年)2月11日殁,年65岁。1908年,本因坊秀元授予三段,1912年升为四段,1919年升为五段,1941年初日本棋院推赠为六段。井上在

一周简单的健身计划表 健身计划一周表

一周简单的健身计划表——简介健身练出一身肌肉贵在坚持,有的人能够坚持下来,有的人没有坚持下来。这两者的差别在于,能坚持下来并练出好身材的朋友,在锻炼前会给自己制定一份健身计划表,让自己明白每次健身的时候该练些什么。不能坚持下

声明:《蒯通的旷古遗憾 蒯通一说而丧三俊》为网友人生如此浮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