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
在唐贞元和时期,韩愈、柳宗元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而到了宋代则以欧阳修为魁,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
“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
如果把大唐文学比做一只傲然飞翔的大鹏,那么唐代诗歌和唐代散文就像是这只大鹏的两个翅膀。
东汉以降,中国文学步入了一段长达四百多年的形式主义迷途,这四百多年中,骈文成为文章的主流,特别是两晋之后,骈文风气大盛,简直达到了不分内容、不分场合、无文不骈、无语不偶的地步。在形式上不断腐朽的同时,中国文学在内容上也日益狭隘,到处是风花雪月、儿女情态的无病呻吟之作。
看到这一文化困局,许多作家开始思考突围的出路,韩愈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韩愈是唐代的一位大诗人,更是一位大散文家。
韩愈主张抛弃骈文,而用散句单行的形式写作散文,由于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获得了解放,韩愈散文洋洋洒洒,创一代风气,从他开始,散文逐渐代替了骈文,并持续了千百年。韩愈的散文有的说理,有的讽刺,有的叙事,有的抒情,风格雄健,激情奔放,如狂风般激越狂烈,似暴雨般酣畅淋漓。
韩愈在散文创作上不仅有丰富的实践,也有卓越的理论,特别是其回归传统、文以明道的理论,更是给当时的文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韩愈生活的时代,佛教传播更加广泛,当朝皇帝唐宪宗更是十分痴迷,听人们传说凤翔法门寺里有一根骨头是释迦牟尼留下来,他就劳民伤财,派人把它迎到长安供了起来,并让大臣们瞻仰。一直崇尚孔孟之道的韩愈对此十分不满,他写了一道奏章,说中国古代没有佛法,只有在汉明帝以来,才从西域传了进来。他作了一个总结,说历史上凡是信佛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可见佛是不可信的,他建议统治者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不要盲目崇尚外来文化。由于他言辞激烈,差点被唐宪宗处死。面对外来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潮流,韩愈冒死呼吁回归传统的文化眼光和道德勇气,确实令人敬佩。
韩愈以及当时另一位文学家柳宗元的创作与生活,形成了一场“古文运动”。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中,那些矫揉造作的骈文都像残花败柳一般,消失得无踪无影。韩柳散文,是中国文学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韩柳二位大家,恢复了先秦两汉的古文传统和历史地位,扩大了散文的功能,使这种原来主要用于著述的文体,真正成为交流思想、描述事物、表达情感的语文工具,开辟了散文创作的广阔天地。
到了北宋,又一批文学家加入了散文写作的行列,其中成就最大者有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他们在文章中谈古论今,慷慨激昂。后人把称他们为“唐宋八大家”。而唐宋散文的开路者韩愈,更是被苏轼尊为“文起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之衰”(苏轼语)的文化巨擘。
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虽然远比韩愈的时代进步、繁荣和稳定,但是中华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危机,却与韩愈生活的那个时代如出一辙,甚至更加紧迫。西风东渐,古道不传,中国人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服装,丧失了自己的民族舞蹈,丧失了自己的民族音乐,随着电脑网络的日益普及,连负载文化达五千年之久的汉字都开始面临重重尴尬,而古老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更是淹没在声像传媒的汪洋大海里,面对如此严峻的考验,我们文化产业如何才能像韩愈那样,交出一份及格的答卷,拿出一些切实的行动?这是应该引起每一个炎黄子孙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