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仰慕刘西拉老师已久,但真正与刘老师一见却是在2007年。记得那时候我还在同济大学读博士,且在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会任职。为了扩大大家的知识面,我们决定邀请校外知名专家来做讲座。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刘老师成为邀请对象的首选。按常理,邀请刘老师这种大教授绝非易事,更何况邀请者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身为湖南人,我毫无例外地继承了湖南人坚定、执着的性格特征。尽管知道希望渺茫,我怀着极为忐忑的心情给刘老师发了一封email。不期在数天后即接到刘老师的来电,商量有关讲座的具体事宜。同时,刘老师还提出了一个附加要求:绝不收任何讲课费!接完刘老师的电话之后,我不禁感慨万千:唯有胸怀天下、心系学子的老师才会做出如此之决策!除此之外,我再想不出其它的理由。(声明一下,刘西拉老师事先并不知道我是李杰老师的门生。我觉得这是自己的事情,在联系过程中自始至终未提及李杰老师。)
讲座之日定于周一晚上,刘老师如约前来。可能顾虑我压不住场,恩师李杰教授亦在百忙之中抽空列席。因为讲座七点开始,李杰老师顾不上吃饭,饿着肚子主持了整个过程。当然,李杰老师尚未吃饭是事后方知,否则弟子也定然不会让先生如此。讲座之地原定于同济大学新土木大楼A113,可容纳数百人。出乎意料的是,慕名前来听讲座之人竟然过千,将A113多媒体教室里里外外围了三圈,————由此可见刘西拉老师影响力之大。原定教室已然过小,自然得换至能容纳更多人的A101教室。找管理员开门、供电、开启多媒体设备会耽搁不少时间,原本以为刘西拉老师会勃然大怒,甚至愤然离去。然而,刘西拉老师既未大怒,亦未离去,而是依然风度翩翩地开始了他的讲座。而且,讲座的开场白即为:你们如此迅速地转换了场地,有力地证明了同济大学的办事效率。这句开场白让紧张的氛围顿时释然,而其中最为释然的人则是我。
刘西拉老师讲座主题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尽管这个课题甚为前瞻,然而刘西拉老师却已在此领域探索了多年,并获得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大教授之为学,通常集前瞻性、创新性和持续性为一体。刘西拉老师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讲解展示了其立足高远的研究规划、深刻独到的研究成果以及持续不断的研究过程。立足于听众,我不仅了解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基本知识和研究进展,而且掌握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分析和实验的关键环节。最为重要的是,领悟了如何提升为学之品质。
再次与刘西拉老师相见是在我们主持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这次国际会议是结构可靠度的盛会,参会的人员均为世界各国的顶级专家,其中包括结构可靠度权威Alfredo H-S. Ang(洪华生)以及JCSS(Joint Committee on StructuralSafety)主席Michael H. Faber。鉴于深厚的专业造诣、卓越的英语口语以及国际影响力,刘西拉老师受邀致开幕词,并做了一个特邀报告。事后,同学们都盛赞刘西拉老师的报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听报告过程中,刘西拉老师以某位老师在讲的PPT为例,小声地给我讲解了在做国际会议报告必须注意的细节,听罢确有醍醐灌顶之感,同时也伴随着些许感动。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因为堵车,刘西拉老师迟到了大约5分钟。尽管如此,到场后刘西拉老师还是先问我洗手间的位置,进去照镜子打好领带再从容入场。这件事给我印象比较深刻,让我明白了着装对于参加国际会议的重要意义。
依照惯例,开会期间总会有数次聚餐。记得其中一次比较正式的聚餐,各国专家都异常有兴致,纷纷登台表演展示各国的文化。早就听闻刘西拉老师才华横溢,大家对其节目都翘首以待。果然不负众望,刘西拉老师款款登场,唱了一曲地道的四川民歌,音域宽广,节奏明快。轮到我们的时候,刘西拉老师则激励我们:年轻人要懂得大胆地展示自己。在他的鼓舞下,我们也陆续登台献艺,展示我国各地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此,晚会的高潮自然是连续不断……
在国际会议之后不久,我们邀请世界顶级专家Z.P.Bazant 来同济讲学。Bazant是九院院士(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National Academy ofEngineering;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Sciences;Austrian Academy ofSciences;Accademia Nazionale dei Lincei(Rome);Spanish Royal Academy ofEngrg.;Engrg.Academy of Czech Rep.;Academia di Scienze e Lettere(Milan);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and Arts),前三项分别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以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并且在最近获得了举世闻名的Timoshenko大奖。可以这么说,在Bazant所研究的众多领域里,有实力跟他深入交流的人极为罕见,故称其为大牛中的大牛,教授中的教授一点也不为过。对于某一部分人来说,其傲气程度往往与实力成正比。Bazant正好是这一部分人中的一员,其傲气正如其实力一样,在业内也是颇负盛名。一般来说,请Bazant讲课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1)自身具备非常强的实力,没有共同语言者通常会被拒之门外;2)必须是关系户,平常与其有一定的交往;3)付出一定代价,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因为Bazant身价不菲且要求颇高。然而,这位傲气的美籍捷克人来华之后,却主动要求去上海交通大学拜访刘西拉老师,并引以为知己,可见刘西拉老师的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记得我刚入学时,李杰老师就给我讲为人师者需具备“三品”:人品、学品和师品,分别代表了一位老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研究的潜力和传道授业的能力。以“三品”为衡量标尺,刘西拉老师无愧于大教授的称号。正是因为中国有这样一批杰出的大学老师(资深教授如刘西拉老师,中年教授如李杰老师,青年专家如陈建兵老师),中国的高等教育才大有希望。至于鄙人,自认为“三品”尚未及教书育人之水准,故固辞相关岗位。尽管不才,“陈力就列,不能则止”这个道理在下尚能通晓。然而,让我困惑不已的是,诸多“三品”远不及在下的达人亦位列高等学府之中,这岂能不让人心忧?中国之教育问题,笔者认为,唯有提高门槛,裁汰不合格人员,并提升诸位优秀员工的待遇和地位方能治本。很难想象,一个鱼龙混杂、良莠并存的高校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学生。事实上,由于老师素质不过硬而导致的校园事件频频发生,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被导向危险的方向。“强国必先强教”,倘若一个国家的教育都存在很大的漏洞,那么这个民族的强盛又从何谈起呢?
附:刘西拉老师简历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执行委员、中国国家代表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国委员会(WFEO-CHINA)副主席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第五届可靠度委员会主任委员
1963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获优秀毕业生奖章,1965年清华大学工程结构教研组研究生毕业,1968年到四川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学术委员会委员。1981年,到美国 PURDUE 大学进修,1982年获土木工程科学硕士学位(MSCE),1985年获博士学位(Ph.D)。1985年底返国,1986年4月到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1992至1998年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系主任,1998至2000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建工与力学学院副院长兼土木与建筑工程系主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主讲教授。2001年至2005年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双聘教授; 2001年至今,任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责任教授。
1985年刘完成的优秀论文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结构科研奖(Raymond C. Reese奖),被誉为美国土木工程界有突出贡献者。
1994年被国家科委任命为国家攀登计划“重大土木与水利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多次获国家、省部级科研奖。
1998年被美国Florida大学授予“Rinker杰出学者”称号。1999年当选为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 (IStructE) 副主席,被法国Pascal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2006年被评为“上海教学名师”,并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和上海交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奖”。
刘负责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项目“工程建设中的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应用研究”(1988~1993),取得大量国际水平的成果。此外,还负责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结构工程学科发展战略”(1991)和“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999)的起草。2004年任中国科协“2020年的中国工程技术发展研究”主报告的第一起草人,做出突出贡献。2006年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聘为《2006年土木工程学科进展研究及发展报告》研究课题首席科学家。
1968至1981年,刘在大“三线”负责过大量的工程顾问、质量诊断和抢险加固工作,也承担过各种设计工作。1995至1997年又负责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香港青马大桥的静动力实测,被英国 Flint & Neill公司聘为建立香港青马大桥监测系统技术顾问。1997 与 1999年分别取得英国皇家特许结构工程师和国家一级结构工程师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