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故宫,当你步入内廷第一大宫殿——乾清宫时,一座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建筑物立即展现在您的眼前。
这个无比瑰丽的宫殿,近年刚经过一番修缮,气宇轩昂,光彩夺目。人们只要举目瞻望,就会看到殿堂正中高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正大光明”,这四个苍劲有力的 大字,这是满清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亲手“御笔”,尔后又经过康熙帝一番摹勒刻石,今所悬挂的乃乾隆帝的再次临摹。
“正大光明”这四字的含义是说要使皇位稳固,必须效法天地,顺应人情,“正大光明”才是真龙天子的所为!这块匾额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
历尽沧桑的“正大光明”匾额,有一段关于清朝皇帝秘密立储制度的掌故。据记载,康熙帝在位六十年。他有儿子三十五个,究竟皇位该传给哪个皇子?当时酿成了皇族内部一场极其尖锐复杂的夺权斗争。清朝原没有明确的立储制度,也不实行汉族皇帝的传统立长制。直到康熙帝二十二岁时,他才决定要确立皇储。然而,这个八岁就登基的康熙帝在许多问题上都雄才大略,而在立储问题上却优柔寡断,又多猜忌,以致立谁为太子一事,左右不定,立了又废,废了又立,莫衷一是,旷日持久,最后仍不能确定,从而造成了皇子之间长期的倾轧和骨肉相残。
对于雍正帝的上台,至今说法不一。有的说他篡改了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对于这一公案,难于考证,而今仍无定论。
总结教训,雍正元年(1723年),建立了一种新的世袭办法,这就是历史上称谓的“秘密建储”的制度。
这个制度规定,由皇帝亲自密写储君谕旨一式两份,并密封收藏于特制的鐍匣内。其一置之乾清宫中“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则由皇帝自己随身密藏起来,以便他“归天”之后,该谕旨与“正大光明”匾后的谕旨相互对证,而后生效。
自从创立秘密建储制度并采取一种两相对证的密诏之后,就避免了有人从中捣鬼,或一些权贵大臣暗中插手,从而对于缓和皇权斗争,巩固当时的统治和全国的政局,起了一定的作用。
雍正之子弘历的皇储地位,是在雍正元年确定的,并首次使用了上述密书缄盒的办法。雍正帝死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庄亲王允禄等王公大臣们把两份密诏启开核对吻合后,即由弘历继位,乾隆成了清代在建立秘密建储制度后第一个接位的皇帝。
乾隆皇帝对他父亲的这一做法极为赞赏。他也是这样做的。乾隆帝于乾隆六十年九月三日启开乾隆三十八年所藏御书的鐍匣,宣布禅让给嘉庆帝的密旨。
此后,嘉庆、道光和咸丰几代皇帝,都是根据这种秘密建储方法即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