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什么意思?
鲁迅的这句诗常被人解释成“心甘情愿地为人民服务,当人民大众的牛”,须知这是后人的引申意,是别人的引申发挥,这与鲁迅的本意是两回事。那么,鲁迅的本意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原诗。这首诗的题目叫《自嘲》,全诗如下: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旧帽遮颜过闹市,破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据《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添成一律以请之。”可知此诗作于1932年郁达夫作东的饭席上。所谓“偷得半联”,清人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记钱季重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即由此变化而来,故云“偷得半联”。
这首诗的题目叫《自嘲》,自然是嘲笑自己之意。看他所用的词语,“运交华盖”,“碰头”,“旧帽”,“破船”,“躲进小楼”等,自嘲自讽的意思也非常明显。理解“横眉冷对”两句,自然也离不开这个主题。以这两句而言,“横眉冷对”表示鄙夷、瞧不起,“千夫指”指被大众所指责的人。《汉书·王嘉传》引里谚:“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明杨於庭《驱憨赋》:“虽复膴仕,千夫所指。”孺子为小孩子。“孺子牛”则是用典故,《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杜预注:“孺子,荼也。景公尝衔绳为牛,使荼牵之,荼顿地,故折其齿。”荼为齐景公的儿子,一次景公嘴里衔着绳当牛让荼牵着,荼跌了一交,手里的绳子把景公的门牙也扯掉了。鲁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鄙视那些受众人指责的人,低下头甘心当小孩子的牛。这里“孺子”具体是指鲁迅的儿子周海婴,作此诗年周海婴三周岁。鲁迅是非常喜爱他的儿子的,许多人回忆鲁迅的文字都可说明这一点。甚至有人讥笑他太溺爱自己的儿子,他为此作诗《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所以,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意思就是心甘情愿地当小孩子的牛,用以嘲笑自己胸无大志,只是整天在家里哄孩子。这首诗的题目既然是《自嘲》,当然不是抒发自己的什么宏伟志向,恰恰相反,是说自己仅仅是个小人物,而且是个处处碰壁、不合潮流的小人物。既然如此,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活法,“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这就是小人物的生活哲学。
当然,这不是说鲁迅没有志向,没有为人处世的原则,两耳不闻窗外事,得过且过。鲁迅在这里说的是反话,所以要从反面去理解,表达的恰恰是鲁迅不苟且、不因循,凡事认真,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所以,无论从词义还是从用典,“孺子”也不包含民众之意,是不能解释成人民大众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毛泽东对鲁迅这两句诗“革命性”的发挥,这种发挥完全不符合鲁迅原意,结果却成了经典的解释,凡讲此诗皆奉为圣旨。按说,前人的诗句后人也可以作引申,即作者未必然,读者却可作此联系。如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原诗仅是写相思与悲苦之情不能已,却被人引申为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再如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写山西村的幽僻,被人从哲理的角度理解,就是例子。但这要与作者的原意区分开,显然不能将读者的引申之意与作者的原意混为一谈。解诗当然解释的是作者原意,将“俯首甘为孺子牛”解释成“心甘情愿当人民大众的牛”,可以就说是对鲁迅原意的篡改。
“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也有别的解读,将“千夫指”解为作者指自己,即:(自己因为)鄙夷(世俗)而成许多人指责的对象。这种解释更符合“自嘲”的本意,作者嘲笑自己因为性情耿介、不合流俗而被人排斥、让人讨厌。也许有人会说:照你的解释,对句“孺子牛”是“为”的宾语,出句“千夫指”却不是“对”的宾语,这两句是对仗的,这样就不对称了。其实,律诗成对仗的两句并不要求句子结构相同,如李商隐《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扁舟”是“入”的宾语,“白发”却不是“归”的宾语而是状语,就是一例。所以,第二种解释更符合鲁迅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