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旁听了一堂课,受益匪浅,特放上来,感谢老先生的讲授。
老先生说,他看到一篇文章上说:作者看完《霸王别姬》后,觉得里面的程蝶衣太女里女气的了。他觉得解放后培养的男旦,在台上演的像女的,但是台下又能回归堂堂男儿的形象。
老先生说,他看完该文章,哑然失笑,因为该作者也许没有真正的见过男旦,只是凭空想象,然后发表的言论罢了。
他小时候,曾经有幸看过梅兰芳先生卸妆。因此他告诉我们:真正的男旦,女人气十足,连骂人时都细软,因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在台下,要刻苦练习一招一式,甚至要改造自己变成女性的思维。
解放后,没有培养过男旦,1951年后,剧团归文教部门管理,不再招收男童演男旦。
女人气,是男旦的必备条件,产生同性恋的可能性极大。因此男旦中,大多是相公(gay).
同性恋,古已有之,单性社会中更易产生。古代的男性同性恋高于女性同性恋的人数。因为古代单性社会很多,例如:军队、监狱等等。在清朝以前,中国人对此事持开放态度,而且文人引以为荣。同性恋,是特殊生理,特殊心理,特殊环境等构成的特殊生活方式。
老师认为:健康的社会,应该是
1、行大多数人的规矩,容少数人的选择。
2、己所欲,勿施于人。
(一般我们都会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是有时,我们也应该“己所欲,勿施于人”。比如:我爱吃鱼翅,可是有人确实不爱吃这东西,我好心给他夹了很多鱼翅,可是却引来他的痛苦与反感,这就适得其反了)
社会要有规矩,但是无纯有利的利,也无纯有害的害。利害两端不能分割,使立法者为难。但人又是希望两全其美的,因此应该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要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不要把道德强加在别人身上。因为道德(这东西)也是从势从众的,也是因时因世在变的。道德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自我约束。只要生命的过程,不是自我浪费,就足够了。
避讳,可以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但是古人的避讳,是知道,但是不说出来,或用别的词代替。今人的避讳,是彻底的否定。如果夸奖、歌颂某人(比如伟人、明星等)就将其完全美化,消灭他不完美的历史!比如:(大恶人)江青,为了掩盖她曾在30年代在上海唱歌的历史,在文革时期,迫害死很多知道这段历史的人,抄了很多人的家。
历史,不容更改。
你可以包装一时,却不能包装一世。
男旦的由来与他们艺术的优势
有人认为,男旦的由来,是因为古代不让女人抛投露面的结果。老师则认为:如果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存在着妓院呢?妓院不是更有伤风化,更伤害女性么?
理教,程序性强,适用性差,是用来管制上层妇女的。而生活在社会的下层妇女,如果不抛投露面,就会饿死!而且,汉族的缠足和早婚制度,限制了妇女的流动。
古代社会存在贱民:娼、优、吏、卒。(科举,拒绝贱民参加。)
娼:即妓女,还有妓女的孩子,从小长大在青楼里
优:演戏,贱业,因此不能招良家妇女,可招风尘女子(比如:娼)
吏:有两种,穿黑衣的人,他们的子女可以参加科举;穿红衣的人,(是负责杀人、打人板子的,属凶相),因此子女不能参加科举。
元代时,演员都是女性。到了明代,女角色由女性演。以点破面者(就是两眉之间点红点儿),为旦儿、花旦。
男旦最初兴起原因:女演员不够时,由少年男子代替。
明朝初年,整顿纪律,两案牵连的人过多,从政的人数减少,因此,朱元璋下令多建妓院、酒楼,安排官员 去吃酒,来安抚他们。永乐年间,官员礼宴成风,不修正业。宣德年间,为了杜绝这种不正之风,不再允许官员在聚会中招妓。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禁止招妓后,新的职业诞生—小唱。大都是浙江人,男伴女装,走上台面。他们从小被招走,教以歌舞,到十四、五岁,色艺俱佳时,被大官选走。明朝,小唱走红,很多官员都有此好,沈一贯、袁崇焕也是小唱爱好者。
女演女,叫做旦儿。
男演女,叫做旦角(男旦)
明朝,宣武门内,新旧帘子胡同,是小唱的集中地。相公一词的由来:“相公者,像姑娘也。”,相公,是“像姑”的变音演变过来的。
后来,明朝灭亡时,李自成进京41天,因所招小唱不满意,杀了一些小唱,对小唱的队伍产生了一些影响。
(以上内容,根据课堂听课笔记整理而成,错误在所难免,大家见谅啦:)
附:去旁听的课,讲课的老爷爷(老先生)一身蓝衣服,很文革时期的感觉,一看就是做学问的人,而且很低调,听一次课就上瘾了,明天又有他的课了,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