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摇落露为霜 秀色可餐青青的悠然

草木摇落露为霜

陈嘉瑞

霜降是每年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曹丕在他的《燕歌行》中唱到:“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这一时节,秋季开始向冬季过度,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可以下降到零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叶面上凝结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此时,晴朗的清晨,关中等黄河流域的千里沃野,可以看到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关于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的三候是:“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是说这一时节,狼豺们开始抓紧捕获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凋落;蛰虫们全都呆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雨、雪、冰雹等是从天上下来的,霜不是,霜是由地面的水气凝成的。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诗里写道:“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都说明寒霜出现在深秋晴朗的月夜,天是晴的。霜只能在晴天形成,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俗语说“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浓霜猛太阳”。“霜降始霜”,黄河流域一到霜降,就开始有霜了。气象学上,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作为“早霜”,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作为“晚霜”,两者之间的间隔期就是无霜期。对于农作物来讲,各地无霜期的长短十分关键,这一和纬度有关,二和海拔有关。青藏高原的一些地方,即使是在夏季也有霜,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根本就没有霜。

提到霜降,就令人想起霜冻。“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庄稼,一点生机也没有,这是因为植物体内的液体霜冻结成冰晶,植物严重脱水造成的。霜和霜冻虽然形影相随,但危害庄稼的是“冻”而不是“霜”。相反,霜在凝结时还可以消耗一部分冷气,霜的阻隔还可以减少低温对农作物的冻害。霜降时节,北方地区常常在凌晨时,组织人员在田间地头点火造烟,以防霜冻。其效果不是火越大越好,而是捂出的烟越浓越好。这是因为凌晨是一天温度最低的时候,浓烟的形成会在田地和天空之间形成一层烟雾层,阻碍了地面温度的继续降低,从而可以减少植物的冻害。这时,常有“白霜”和“黑霜”之说。白霜是可以看得见的霜,凝结在庄稼叶上。黒霜是看不见的霜,但庄稼叶面发黑,冻害严重。两者较之,黒霜更厉害。这是因为能形成白霜,说明地面空气中还有水分;没有白霜,是因为地面空气中因为天旱,根本就没有水分或者水分很少,形不成霜。因为形成霜了,还可以因为水汽凝结放出一部分热量,所以黒霜比白霜危害更大。

草木摇落露为霜 秀色可餐青青的悠然

对于北方地区来说,霜降和农作物关系紧密。比如只有降霜了,树上的拐枣才会变甜,枝头的柿子糖分最高,并开始变软,地里的萝卜才会除去辣味,而白菜这时就要陇腰压顶,进而成包,越长越瓷实了。另外,“霜降前,薯刨完。”“棉是秋后草,就怕霜来早。”“霜降拔葱,不拔就空。”“晚麦不过霜降”等,都说明了霜降于农作物的重要。

文人骚客们,对霜降的感受则是另一番滋味。东汉诗人宋子侯诗曰:“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西晋文学家左思的诗曰:“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还有一首写秋景的诗曰:“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院风扫叶,万里问斜阳。远雁悲群鸟,田野寒早霜。”白居易有一首《谕友》诗:“昨夜霜一降,杀君庭中槐。干叶不待黄,索索飞下来。怜君感节物,晨起步前阶。临风踏叶立,半日颜色衰。”他是由霜降,而感慨人生了。

2012、10、13长安采兰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9854.html

更多阅读

书家必知 可终身受用的趣联常识简解 有趣的生活常识

【书家必知】可终身受用的趣联常识简解趣联的30种分类有趣的对联举要对联,又称楹联,是一种非常流行且实用的语言文学形式。然而,编写对联并非易事,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作诗难度大得多!对联因其博大精深,所以又分为很多类型。本文原题为《楹联

声明:《草木摇落露为霜 秀色可餐青青的悠然》为网友飲儘丗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