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山摄影,有这样一位领头人
他是一位精力充沛、激情四射的人,他是一位胸怀大爱、乐于助人的人,他是一位三头六臂、事事皆好的人。几年来,他先后被评为淄博市十大青年摄影家,当选为淄博市摄影协会理事、淄博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荣获过淄博市民间组织先进个人称号,当选为颜山摄影论坛党支部书记、博山区政协委员、博山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淄博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博山电视台、淄博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多次跟踪报道过他的事迹。去年,他出版了一本《诚悟生命》的影集;今年,他成为我们博山区摄影家协会主席。他就是我们的领头人——王延刚先生。
先生,是很敬重的称呼。可是,我们都习惯喊他王总,因为他是我们颜山摄影论坛的总版主,也是泰和实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喊王总,既是对他职称的敬重,又是一种亲昵的称呼。所以,对于事业辉煌的王延刚先生,我们都亲昵地喊他王总。
快乐摄影
1962年,王总生于博山区山头镇万松山村。王总自幼爱动、性格外向、好奇心强,如所有的调皮男孩一样,对于学校与家长严令禁止的爬崖、上树、游泳他什么都敢做,自然而然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成为名副其实的孩子王。
学生时期,他精力充沛,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轻松学习之余,他的爱好十分广泛,他拉过京胡、吹过竹笛与口琴、学过美术、练过书法、拍过照片……大浪淘沙后,众多的业余爱好中,唯有摄影留了下来,一晃已是30多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照相机属于奢侈品,一般家庭买不起。王总喜欢摄影,又不能总借别人的机子用,参加工作不久的他非常渴望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照相机。为了买一台理想的照相机,他省吃俭用一整年,仅仅 攥了75元,刚够他看中相机一半的钱。再等一年,那简直是不可忍受的煎熬了。他不得不求助于大哥,大哥竟爽快地答应了,两人合作购买了第一台照相机,即“东方S3”。那个年代,光有相机还不行,要有胶卷、相纸,有暗室、曝光箱,有定影粉、显影粉等全套装备,要亲手一步一步去操作,直至心仪的照片在自己眼前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这个过程是期待的,是奇妙的,是快乐无比的。有了整套设备后,他如大鹏展翅,终于可以在理想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挥洒自己的聪明才智了。
摄影是一门艺术,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艺术性,也有很大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王总始终坚持以休闲为主、缓解工作压力为辅、快乐摄影的原则,去发现,去拍摄,去欣赏,去感悟。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摄影技术有了质的飞跃。不断追求摄影水平提高的同时,他的摄影器材也在慢慢地更新换代。从海鸥4B到DF300,从佳能EOS50E到EOS30,从宾得67II到索尼F717,从佳能EOS5D到EOS5DII……几乎每一次照相机的更新,都可以代表他的摄影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他的摄影技术达到如火纯青的地步了。拍人物,他拍的生动自然;拍风光,他拍的大气磅礴;拍小品,他拍的灵性活现;拍新闻,他拍的形神兼备。无论那种题材的作品,他都能够巧借光影,及时捕捉到最佳瞬间,赋予这个瞬间永恒的生命力。
有快乐付出,自然有丰厚的回报。自2000年以来,他的许多摄影作品多次获得过区级比赛、市级比赛、省级比赛,以及全国级比赛一等奖、二等奖,甚至国家级金质收藏奖。摄影身份也从一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成长为令人敬慕的淄博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副主席,直至成为今天的博山区摄影家协会主席。
魅力收藏
随着新相机一台台进家门,王总的快乐不仅仅单纯地表现在摄影上了。他看到自己的每一台相机都有鲜活的生命,都能与自己对话。通过这些相机,他不仅可以看到自己摄影历程中的点点滴滴,而且看到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惊讶了,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这些照相机,尤其是被自己更新换代淘汰下去的。但是,他却不能满足于仅仅拥有这些,他要拥有更多的老相机——他要收藏老相机了。
得到爱人的支持后,他立刻投入到夜以继日的淘宝活动中。为了淘到一部老相机,从不串门、不煲电话粥的他喜欢走街串巷、走亲访友,喜欢煲电话粥了。只要出差,他都要挤出时间去相机二手市场,有时候饭也来不及吃就赶往目的地,一旦发现,他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张店、周村、莱芜、长岛、杭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市,都留下了他孜孜以求的足迹。有一次,王总出差上海,住在火车站宾馆。得知浦东地区相机收藏界知名人士杨大伟先生有一台罕见的老相机,便欣然打的前往。真是不见不要紧,一见就爱到了骨子里。对于杨先生来说,这相机也是他这个品牌的唯一收藏,贵贱不卖。王总则看来看去,说来说去,话不离题,眼不走神地盯着这架老相机。直至深夜12点,王总才不得不满怀依恋地离去。回博山后,王总吃不香,睡不着,魂牵梦绕的还是那台老相机,王总迫不及待地与杨先生网上见面了,经过一次次地畅谈,再畅谈……杨先生最终还是被王总执着的淘宝精神所感动,700元钱就卖给了他。
王总的朋友陆陆续续知道了他的兴趣除了摄影,又添了一项相机收藏。朋友们开始竭尽全力地支持他帮助他了,有的向他提供相机线索,有的买了相机送过来,有的干脆买来当做礼物送给他。故事一,王总原单位福山陶瓷厂丁厂长有一台理光全自动照相机,他曾带着这台照相机走过二三十国家,与这台照相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随着数码相机的到来,丁厂长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最爱送给王总,说只有王总才配拥有这架老相机,也只有送给王总,这相机才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了。故事二,王总同事的妹妹很喜欢摄影。90年代初期,数码相机刚刚上市,她就买到手了。随着数码相机的更新换代,得知王总喜欢收藏,她就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最珍爱的老数码送给了他。老相机200万像素,充电器、电池保存完好,相机还能正常工作,王总望着这台珍贵的小数码,说不出的喜欢和感动。故事三,因为摄影,王总与淄博日报摄影部主任、淄博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景广平先生相识、相交,成了相见恨晚的好友。景先生出差机会比较多,每次出差,他都要搜集相机收藏类的书籍,兴致勃勃地给王总送过来。同时,景先生把自己收藏的80年代苏联费德5型照相机送给王总。景先生曾无限深情地抚摸着这台照相机说,这是他最珍爱的藏品,自己还没舍得用一次呢……王总说,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他都一一地刻在了自己的脑海里,时刻感受朋友大爱的同时,更丰富了他那颗善感的慈悲仁爱之心。
渐渐地,全国各地的老相机源源不断地向他涌来,从10台到20台,从50台到100台,从200台到300台。家里整整一面墙的架子上全是各式各样的相机了,中国的、外国的,简单的、复杂的、120的、135的,还有那粗老笨重的木制座机……他的收藏品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大,以至于慕名而来了许多相机收藏界的同仁参观学习。淄博日报、淄博电视台、博山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也对他的收藏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他与志同道合的挚友老国产相机收藏者丁春林先生一起撰写照相机收藏类文章多篇,先后发表在《照相机》、《摄影之友》、《摄影与摄像》、《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人民摄影》等多种摄影报刊上,双双在国内相机收藏界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收藏的最大乐趣在于寻觅的过程,最兴奋的时刻是手捧藏品把玩时。每当收到新来的老相机,他都会激情满怀,于不可言说的妙处中陶醉不已,那种初见的情感如同神交已久的好友终于面对面,惊喜与愉悦是震撼整个灵魂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常常与朋友们分享收藏中的经验和快乐,畅谈人生,感悟生活中的无限美好。他常说:收藏这些老相机,决不仅仅是占有,而是想给它们赋予更有灵性的生命。因此,他常常使用这些老相机,不仅为了测试它们的功能,掌握相关的技术指标,还用这些老相机拍出了不少佳作,达到了“藏用”结合相机收藏的最高境界。
开办论坛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终于可以足不出户就见面,就交流。既可以阐发自己的见解,又可以看到别人的诠释,这便是互联网的功能。为了更方便摄影交流,王总想到了开设摄影论坛,想与整个博山地区,乃至更遥远的摄影爱好者或摄影师们进行交流。
王总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影友一说,立刻得到拥护支持,这便是颜山摄影论坛的几位元老们,即范德成、朱克亮、丁春林、李辉、毛玉洪。颜山摄影论坛能够有今天的辉煌成绩,全在于他们最初的大胆创新与果断合作。
2005年7月28日,颜山摄影论坛正式成立了。王总任总版,注册网名万松山。这是个很有意义的名字,万松山是王总出生的村名,这个昵称足以看出王总的赤子之心了。同时,万松山又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词汇。一座长满万棵青松的山,该是多么富有生机,多么精美的一幅现实大油画啊!颜山摄影论坛也如一座郁郁葱葱的万松山,会员们则是那一棵棵苍劲挺拔的青松深深植根于大山,吸足了养分,充满了力量,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
颜山摄影论坛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到如今的版主70多人,会员13000多人,已经成长为山东摄影界最有影响力的摄影网站之一。为了配合博山区文联宣传博山,打造博山的文化品牌,论坛从最初的风光、人物、小品、新闻等几个板块,又陆续开辟了博山美术家协会、博山书法家协会、博山摄影家协会、博山作家协会、博山音乐家协会、博山工艺美术家协会、博山舞蹈家协会、博山诗词协会、博山女子摄影家协会、樵岭前摄影联盟、博山国税局书画艺术协会等版块,为博山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因为共同的爱好,大家走到一起来了。网上交流多了,许多人成了未曾谋面的知己,有了走进现实的想法。2007年,王总想大家所想,急大家所急,与几位总版自筹资金,在博山白虎山路开设了影友之家。影友之家安置了沙发、茶几、凳子,购置了各种相机、三角架、相机包、摄影服等与摄影相关的各种配件,影友们可以随时前来聚会交流,可以以最实惠的价格买到最心仪的相机。无论是谁来了,也不管什么时间来了,总会有一杯热腾腾的茶被工作人员笑意盈盈地端到你的眼前。影友之家的的确确成了影友们最放心最温暖的家。
颜山摄影论坛开办的宗旨是团结奉献、健康发展、服务网友、共创未来。以王总为中心的总版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王总多次千方百计地邀请国内知名摄影家前来博山开设摄影讲座、举办名家摄影展,多次组织省内外摄影采风与摄影大赛活动。一次次学习,一次次采风,一次次摄影大赛中,会员们的摄影水平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中得到长足的提高。可以这样说,颜山摄影论坛就是一个培养摄影家的摇篮,它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论坛不但年年组织多次摄影采风与摄影大赛,还主动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论坛倡导大家捐款捐物,大量物资得以及时传递到救灾中心。2009年冬天,影友们冒着风雪严寒去了逯家岭小学,为山区孩子送去大宗学习用品。2011年,大家到博山区池上镇小峰村看望老党员,去八陡镇念红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生活用品。为病中的影友捐款捐物送温暖,那已经是不计其数了。女摄协主席三姐经常带领女协会员去池上镇小李村、崮山镇岳庄养老院、八陡镇念红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免费拍照,送慰问品。每年植树节,论坛坚持义务植树活动,先后有400人次到石门景区“颜山摄影论坛绿化基地”义务植树,植树近千棵。
颜山摄影论坛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影友们的好评,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2008年,论坛在博山区民政局进行了社团登记,成了博山区唯一一家登记在册的公益论坛;2010年,论坛被博山民政局评为社会组织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被博山区委区政府评为“十佳”民间组织机构;同年,论坛被批准组建党支部。会员的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屡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报刊上发表,在全国各种大赛中获奖,彰显了颜山摄影队伍的雄壮实力。八年来,论坛会员加入中国摄协4人,山东省摄协30人,淄博市摄协70人,博山区摄协100人。论坛出版专刊两本,录制VCD一套。会员出版摄影作品集6册,4人举行了摄影个展。颜山摄影论坛对推动整个博山区摄影文化的发展,壮大摄影队伍,提高影友摄影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王总如是说
论坛成立后,王总为会员服务的时间多了,摄影创作的时间少了。面对这个情况,王总爽朗地说:“尽管如此,我依然感觉十分的快乐,因为摄影服务也是摄影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机会为大家服务,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论坛的成立,让我的摄影视野更开阔,思想层面不断提高,不仅给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对普及博山摄影、壮大博山摄影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给我自己的摄影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
面对论坛取得的丰硕成果,王总欣慰地说:“这是毛玉洪、丁春林两位挚友与我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始终如一地为论坛服务、为影友服务的结果,是以论坛管理员孙新为代表的版主队伍,一直默默奉献与服务的结果,是一万多会员兢兢业业不辞劳苦地关心论坛奉献论坛的结果。面对他们的无私奉献与支持,我唯有感恩与更加努力地工作,让我们的论坛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我们的论坛,将有一个无限美好的明天。”
面对影友们对《诚悟天命》的盛赞,王总谦虚地说:“这仅仅是我摄影生涯中一个阶段性总结。从作品集还可以看出很多问题,我深入生活严重不足,表现手法也不够完美,许多作品连自己的审美标准都达不到。以后,我应该花更多时间去深入生活,挖掘生活内涵,研究博山文化,将博山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风光摄影、人文摄影、新闻摄影等各种表现手法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我才无愧于我是一个博山人。”
谈到未来,王总憧憬地说:“就个人摄影角度说,我还应该花更多时间挖掘身边素材,为弘扬博山文化多做贡献。就博山区摄协领班人来说,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不仅要提升自己的摄影艺术水平,还要肩负起提高整个博山影友摄影艺术水平的责任,把宣传博山当做首要使命。这种情况下,我计划搞一次全国性摄影比赛,让全国各地摄影师走进博山了解博山,让博山的风俗民情以及旖旎风光也随着摄影师的足迹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同时,博山影友得以广交天下影友,博采众长,于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与鉴赏能力。就摄影界的团结来说,我要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向心力,将博山十多个摄影组织紧密团结在一起,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向善性、包容性,让大家胸怀宽广手拉手,一起向前走。只有这样,我们的博山摄影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总之,王总是一位事业心极强的人,是一位满怀慈悲心的人,是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是一位对任何事情都很较真的人。如今,王总胸怀远大、志趣高洁,浑身充满正能量,无论做什么,都有一种无往而不胜的干劲。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博山摄影人何愁闯不出一个灿烂辉煌的明天?
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