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小结 古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

古希腊哲学

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开始在不同领域之间划分了界限,用理性的方法探讨自然和人的问题。

一、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是自发的唯物主义的代表,同时也是较早的科学启蒙者。“科学之祖”“希腊七贤之首”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本源是有固定性质的“无限者”,即没有固定界限、形式和性质的东西,由它生出土、水、气、火四大元素

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的基质是气

小结

米利都学派的思想朴素简单,第一次抛弃了神创造世界的传统观念,坚持用自然本身的东西来说明自然万物的生成和存在,并且试图在五光十色的现象中寻求万物统一的本源,以期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从而宣告了哲学的诞生。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观点

数本源说:五个苹果、五个手指抽象出了五这个数。勾股定理自然数区分为奇数、偶数、素数、完全数、平方数、三角数和五角数。数为宇宙提供了一个概念模型,数量和形状决定了一切自然物体的形式,数不但有量的多寡,而且也具有几何形状。

伦理观:公正、自律、教育,“你能通过学习从别人那里获得知识,但教授你的人却并不会因此失去了知识。值就是教育的特性。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好的禀赋可以从遗传中获得,如健康的身体,姣好的容颜,勇武的个性;有的东西很宝贵,但一经授予他人就不在归你所有,如财富、如权利。而比这一切都宝贵的是知识,只要你努力学习,你就能得到而又不会损害他人,并可能改变你的天性。”

宇宙是天体之间的和谐,和谐是指一定数的比例关系

灵魂学说

三、赫拉克利特

1整个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整个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火的转化形式:首先成为海,海的一半化为土,另一半成为旋风。(一方面主张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另一方面也认识到,虽然只有变化是不变的,但这变化亦是有章可循的。)

2“逻各斯”(中文可译为“道”,是运行于并贯穿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规律。)是万物生成的依据中文可译为“道”,是运行于并贯穿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规律。

3事物的对立面存在着同一性

“上坡路和下坡路是一回事。”

“在我们身上,生与死、梦与醒、少与老,都始终是同一的东西。后者变化了,就成了前者;前者再变化,就成了后者。”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在前人的基础上认识到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统一是运动变化的根源。

事物转化有两种情形:第一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常驻的,它可以转化为它物;第二是它不是随便转化为它物,而是转化为对方。

这里需要指出的的是赫关于对立面的斗争与统一,更强调斗争。他提出“战争是万物之父,亦是万物之王。”

四、克赛诺芬妮的神论思想

存在和成为的问题:宇宙中的东西是否已经发展完成了(因而现在进入一种存在状态),还是正处于不断完善和不断实现自己的转变阶段中。

五、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

巴试图解决怎样达到真理的问题,即寻求真理的途径。

观点:

第一,存在是唯一的、连续的和不可分的。

第二,存在是永恒的,不生也不灭。从来源上看,存在无生成;从时间上看,存在亦无生成。

第三,存在是不动的。

第四,存在是完满的。

第五,存在是思想的对象。一方面,思想的对象只能是存在,不能是非存在;另一方面,存在也只能由思想把握,靠感觉是无能为力的。

巴门尼德的贡献:第一,不在像最自然哲学家那样武断地宣称,开始用逻辑论证的方法,使哲学向理论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第二,巴关于两条道路或两个世界(本质世界和现象世界)的划分,确定了后来西方哲学所关注的基本方向;第三,巴关于“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的命题确定了理论思维和思辨思维的基本形式;第四,巴将存在确立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奠定了本体论的基础。(对于存在主义哲学的认识应该始于萨特。其实对于他的理论我并不了解多少。只是知道他是存在主义的大师,知道他的后现代主义的小说《恶心》、拒绝诺贝尔文学奖以及他与另一位伟大女性波伏娃浪漫传奇的爱情,仅此而已。存在主义哲学的发端巴门尼德该是第一人。)

六、芝诺的悖论

(1)二分说。“运动不存在。理由是:位移事物在抵达目的地之前必须先抵达一半处。”

(2)阿基琉斯追龟说。一个跑的最快的人永远追不上一个跑的最慢的人。

七、麦里梭对存在哲学的论证

第一,修正了巴门尼德关于存在有体积的观点。他的论证是:“如果它存在,它就必定是单一的,作为唯一的东西,它必定没有形体。如果它有体积,那么它就会存在着部分,并且就不在是单一的了。”

第二,修正了巴门尼德关于存在有限的观点,“如果它是无限的,它就应当是单一的;如果它是二,那么就不可能是无限的,而会受到另一个的限制”。

第三,否认虚空的存在,并以此为前提证明了存在的不动性。因为虚空是无,而无就是不存在。既然没有虚空,存在就不能运动,,因为一切都是充实的,没有可供它移动的空间。

八、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

该学说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是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源,万物皆由四根组合而成,并会随着四根的解体而消失。爱与恨是火、土、气、水四根运动的本源。在运动中,四根具有不生不灭性,它们有时从多生一,有时从一生多。因此,从一到多和从多到一的反复运动就构成了无休止的有序的循环过程。在四根中,各自在整体中的优势总是随着时间的变更而轮流交替。

九、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论

“一切东西被包含于一切东西之中”,“一切东西中有一切东西部分”。

运动的原因在于自主的理智

阿那克萨戈拉的贡献:第一,第一次把哲学从外邦带到希腊本土,此后在雅典沃土上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巨人;第二,第一次把看不见的物质元素“种子”作为本原,是自然哲学对于事物内部的探讨更加深入;第三,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把精神性的东西——“努斯”或“理智”作为本原,为后来的哲学革命奠定了基础。

十、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原子论是以虚空和原子皆存在的悖论展开的。他把虚空视为原子视为原子存在和运动的根本条件。因为在他看来,如果空间都被充满,远在就无法运动,也就不能结合为具体事物。这是西方哲学史上首次出现“空间”这种理论范畴的萌芽。

德认为,原子是充满而又坚实的,所以是“存在”;而虚空是空虚而又稀疏的,所以是“非存在”。虚空尽管是非存在,然而它并不是纯粹的虚无,“非存在”并不是不存在,而是相对于有充实性的原子来说,虚空是没有被充实的。

天体起源于漩涡理论(影响到了近代哲学家笛卡尔和康德)

德在论述天体形成过程时,明确提出两个重要的思想。一个是,世界有无数个,它们是有生有灭的。另一个是,世界的产生、成长、和衰亡都遵照一种必然性。

“影像说”

第二章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

希腊哲学史上的鼎盛时期。与早期希腊哲学相比,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主要是雅典哲学,这一时期的希腊哲学以逻辑论证为主要手段,并且研究对象和范围从作为整体的宇宙万物扩展到了人和社会、社会公正、国家本质、人生意义等方面。在整个希腊古典哲学发展过程中,苏格拉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在这一基础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第一节普罗泰格拉

“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如问题晦涩、人生短促等。”

“认识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在当时具有反传统的意义,今天看来则很容易陷入主观唯心主义之中。)

第二节高尔吉亚

第一,无物存在

第二,即使有某物存在,我们也无法认识它。

第三,即使能认识存在,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

综合分析可以发现,高尔吉亚的论辩方法是典型的智者诡辩术,成为晚期希腊以皮浪为代表的怀疑主义流派的重要思想来源。

第三节苏格拉底

主要思想观点如下:

一、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们在哲学对象、目标、途径、方法等问题上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他们不去关心自身而去关心自然,而且对于宇宙万物本原的探讨以感官物为依据,以自然物为原因,所以自以为是,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事实上,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质性的本原,而是它的内在目的,亦即“善”。由于认识自然的本性为我们所不及,所以哲学真正的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认识人自身中的善。

苏格拉底在批判自然哲学家和智者的基础上,开始正本清源,摈弃感觉高扬理性,是哲学从求胜求智转向求真求善,以追求知识为人之本性,从而竖起了理性主义的大旗,划时代地实现了西方哲学发展史上一次重大转折。

二、德性即知识

认识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是恶的。

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三、“助产术”教学法

指的是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事情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的方法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四、美的目的性与相对性

一个东西之所以美在于它适合于自身的目的。一切事物,对于它们所适合的东西来说,都是既美又好,而对于它们所不适合的东西,则是既丑又不好。(这一观点应该属于美学的范畴。何为美,简单地说,美就是一种和谐,或如苏格拉底所言,美就是合乎目的,就是适合。以着装为例,一件衣服要想穿出效果考虑的因素是很多的。具体包括性别、身材比例、气质、职业、场合、所处地域的习俗等等。我记得曾经看过的一本《心理学与我们》的书当中,在讲述色觉的时候,重点分析了几种常见色彩的属性,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穿着方面应当注意的色彩理论,色彩的和谐无疑也是一种美。)

五、艺术的理想化与精神性

由于一个人身上不可能各方面都很完善,画家就要从许多人物中把那些最美的东西提炼出来,从而使所创造的整个形象及其美丽。

绘画可以表现那种既没有比例,又没有颜色,也没有形式的东西,艺术不但表现躯体,也表现心灵,表现精神方面的特质,如面部和眼睛里的各种神色、各种性格特征和心情。这才是最扣人心弦、最令人喜悦、最为人所憧憬的最可爱的性格。(这个观点让我自然联想到了中国古典诗词当中所追求的意境。文字是具体的,但意境却是抽象的,难以言说的。不过,再抽象的事物也总该有一个定义或归个类,不然的话很多令我们砰然心动的东西都无法把握了。其实诗歌的意境也是有分类和命名地。较为著名的有:刘熙载在《艺概》中从意境的审美风格上提出“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诗不出此四境也。”还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当中提出的“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第四节小苏格拉底学派

1、麦加拉派(辩论派或辩证法家)

代表人物:欧几里得

特色:一是把善等同于巴门尼德的存在。(一切与善相反的东西,是非存在)二是能言善辩,提出不少著名的题。

2、居勒尼学派

该学派的原则:寻求快乐和愉快的感觉,乃是人的天职,人的最高的、本质的东西。肉体快乐远胜于灵魂快乐,所以该派强调,一旦快乐来临,就应尽情享受。

3、犬儒派

代表人物:第欧根尼、安提斯泰尼

第五节斯巴达的影响(简单了解)

第六节柏拉图

一、柏拉图的认识论

总的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包括理念论、回忆说、辩证法和灵魂转向说

理念论:理念是可感事物的源泉,是正本。而具体事物是模仿理念而成的,是副本。其实柏拉图的理念就是共相,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强调把事物的共相作为认识的起点,强调理性知识和感觉印象的的区别,具有积极地一面。

回忆说:理念是不死的灵魂所固有的。但在人转世出生时遗忘掉了,只有通过后天感觉和学习,通过别人的询问,才能回忆起先天固有的知识。听到别人讲的道理儿能理解,并非接受了别人的知识,而是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经过别人的提醒得以回忆起来。

灵魂转向说:每一个人在他的灵魂深处都藏着一种进行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可比喻为知识之目。但正如必须转动整个身体,眼睛才能由黑暗转向光明一样,作为整体的灵魂也必须转移方向,知识之目才能离开变化的现象世界而朝向实在世界,并逐渐学会承受实在之光,直到看到最明亮、最美好的实在。

二、柏拉图的伦理学(关于善的解释与回答)

苏格拉底关于善提出的几个命题:1、没有人愿意作恶;2、美德即知识(这个命题是继承第一个命题所提出来的。既然没有任何人愿意作恶,那么如何避免作恶则构成了一个问题。在苏格拉底看来,唯有获取知识才是唯一从恶走向善的途径。);3、诸德唯一(一切美德都统一于知识);

柏拉图根据以上命题进一步提出:

1、美德的知识是什么(在这里,柏拉图试图对善和知识做出更为确切的阐释)

(1)快乐是善(出自《普罗泰戈拉》)

(2)否定快乐时善,因为他认识到快乐的复杂性,有时还往往包含着痛苦(《出自高尔吉亚》)

(3)为了宇宙和谐一致(出自《理想国》)

根据理念论,柏拉图相信,关于善与恶的知识必定是关于善的理念的知识,只有极少数人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教育途径,才有可能得到这些知识。

2、如何理解德行

德行是一种正义。(关于正义,这是古希腊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在这里,正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正义指的是美德;狭义的正义指的是公平。)

柏拉图认为,正义包含了人灵魂中三部分之间的和谐关系。人灵魂的三部分指的是:理性、欲望、荣誉感(中介物)。对此我不再做过多的解释,不过有意思的是,千年后的心理学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理念与柏拉图的观点惊人地相似。

关于正义的问题,这里有两个问题供大家思考。一个身处逆境的善人是否幸福?美德是否需要报偿?

关于这两个问题,柏拉图做出了自己的解答,但十分含混,也充满了矛盾。在作为精神健康的正义与作为实施正义行为的正义之间,存在着一种差距需要弥补。一切罪恶都来自某种精神的纷扰。当一个人把他的欲望控制于理性之下时,他就不会被诱惑去作恶或是损害其同胞。但是如何做到只一点,也许只有一个人拥有了关于善的知识,他才能充分认识到应该如何去生活。

三、柏拉图的理想国学说

关于理想国的产生:

需要说(希腊人的传统观念认为人不能脱离族群而独立存在,离群索居的生活是危险的,也是不明智的。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社群感”)柏拉图在《国家》中提出“国家是起源”

分工说:“人不可能同时做许多事情都获得成功”。“我们不是生来就彼此一样的;天性各不相同,有的长于做这件事,有的长于做那件事。倘若一个人在适当的时间,做与他天性相近的事业,把别的事让给别人去做,那么,做出的数量必更加多,方法必更加容易,质量必然优良。”

理想国的建立:

国家的目的在于养成良好的国民,实现公益。具体来讲,国家必须满足国民精神及物质上的需要。

社会阶级划分:人类性灵中有三种不同的成分。首先是“理”,它居于头部,其功用可以运用思想,发号施令;其次是“气”,居于胸部,其功用可以供给勇敢坚毅的精神,利于执行任务;再次是“欲”,居于腹部,其功用可以寻求自然欲望的满足。

理想国中的哲学的王:国王必须由哲学家来担任。

实现理想国必须采取三种政策:1、改造社会制度2、实行优生政策3、改良教育方法

五种政体分析:贵族政体或君主政体、名誉政体、寡头政体或财阀政体、民主政体、暴君政体。晚年提出混合政体,即君主与民主的混合。

关于法律的学说:“法律不仅是禁止犯罪的,同时也是引导人向善的;法律的效力不仅是事后的强制,而且也是事前的劝谕。”(这种法律观念是我所欣赏的。正如我的法理老师所讲的那样,法律不应是冷酷的,而应是柔和的、宽容的,充满了理性与人文关怀。)

政府组织原则:提出一种“友好原则”,政府必是“依法以统治自愿被统治的人民而不是强迫的统治。”(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当中将其发扬光大,归纳出了三权分立原则,奠定了西方政治体制的格局。)

第七节亚里士多德

“获得智慧是愉快的,所有人都在哲学中感到自由自在,希望花时间研究它而将其他事情搁置在一旁。”

1、吾爱我师,吾尤爱真理。

2、形而上学:形式是实体

(1)四因论(2)实体论

3、物理学:运动、时间、空间与世界图景

4、认识论:灵魂与形式

5、伦理学:只有适中,才有美德

第三章晚期希腊哲学

包括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其显著特征有二:第一,呈现出伦理化倾向。这一时期无论哪派哲学都是以伦理学为核心来建构理论的,都是以灵魂安宁和生活幸福为主要目标,缺乏千人那种学以致知的思辨风格。第二,没有全新的学派出现。

第一节伊壁鸠鲁主义

一、物理学

二、准则学

三、伦理学

第二节斯多亚学派

分为早期、中期、晚期

第三节怀疑主义

关于真理的一个有意思的命题:当人们提出一种学说并认为它是真理时,问题立即可以提出,这一学说作为真理的标准何在?如果说他本身即是真理,无需任何外在标准来评价他,结果是任何人都可以拒绝其他学说而坚持自己的学说,真理于是有无数之多。如果人们为自己学说的真理性找到了一种评估标准,但这个真理的标准也有个标准问题。这是一个无穷后退系列,人们无法确定最终标准。

第四节新柏拉图主义

希腊哲学理性精神衰落,并不断向神学转化

结尾

这只是一个初稿,因为对于有些问题我自己也不太理解,所以只能是观点的罗列。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总结还远远没有完成,因为亚里士多德本人在自然科学方面造诣颇深,这也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在这里深感遗憾。当然,因为希腊哲学的开创性,也注定了其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它就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永久性地开采与挖掘!在这里我还想说明一点,哲学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其本身,在早期希腊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科学作为依据的同时,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在今天看来却极大地接近着科学的实质。由此可见,想象力、创造力确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这个范围似乎还有点小)的动力和源泉。在关注哲学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伦理学、法学、政治学、逻辑学、美学的影子,我想,当我的知识足够丰富的时候,一定会再次回过头来翻开自己的这份笔记,使其变得更加完整和丰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9800.html

更多阅读

学习古典诗句,提高自身修养——古诗句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古诗句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天作孽,犹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 希腊神话中的两大英雄

古希腊除了神的故事以外,还有许多半人半神的“英雄”的传说。关于英雄的传说,最为有名的是荷马史诗(Homer's Iliad)中描述的阿喀琉斯(阿基里斯)(Achilles)以及奥德修斯(奥德赛)(odyssey)的故事。其他著名的英雄包括:赫拉克勒斯(海格力

何新:希腊伪史论的关键六点修订稿

何新:希腊伪史论的关键六点北大高峰风的“学术义和团”一文,对我在《希腊伪史考》一书中所阐述而必须理清的一些基本概念问题刻意回避,却闲扯一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琐碎细节,貌似颇有学问,其实屁也不是。其主要方法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这

世友监控:智能小区产生的背景

住宅作为人们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几乎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此度过.如何使住宅能够在居住、生活和学习上提供舒适、便捷的环境,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撼来越的部门的关注。与此同时也带动了住宅建筑水准的迅速提升,从单纯增加每套住

声明:《古希腊哲学小结 古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为网友儚苡蘇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