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
徽州建筑
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仅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养了大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还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庙,从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
徽州建筑在古徽州村落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和保留,现存的古村落有黟县的宏村、西递村、南屏、卢村、渔亭镇;休宁县的齐云山、万安古镇、黄村、溪头村、盐铺村、祖源村;歙县的渔梁镇、深渡镇、雄村、江村、唐模、溪昌镇;绩溪县的仁里、宅坦、龙川、冯村;祁门县的历溪、坑口、环砂、历溪、滩下等,以及原属于古徽州的江西婺源的汪口、李坑、理坑、晓起村、庆元、江岭、虹关、浙源、官坑等。
古村落选址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民宅多为楼房,以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为单元,随着时间推移和人口增长,单元还可以不断增添、扩展和完善,符合徽人崇尚几代同堂、几房同堂的习俗。民居前后或侧旁,设有庭院和小花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花卉果木,甚至叠果木,甚至叠假山、造流泉、饰漏窗,交夫和自然谐和一体。
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
院内天井看马头墙
在内部装饰上力求精美,梁栋檩板无不描金绘彩,尤其是充分运用木、砖、石雕艺术,在斗拱飞檐、窗棂槅扇、门罩屋翎、花门栏杆、神位龛座上,精雕细缕。内容有日月云涛、山水楼台等景物,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画面,传说故事、神话历史等戏文,还有耕织渔樵、仕学孝悌等民情。
宏村前的南湖
南湖书院位于南湖边,我感兴趣的是六千多平米的占地,是否有运动的场所?那时候主要是什么样的运动?
1818年英国基督教传教士玛利逊才在华开设了第一个教会学校,直到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早期,欧美体育活动才进入中国教会学校和国内学校,主要是体操类田径类活动。
号称“牛胃”的月沼和祠堂
祠堂
宏村小巷
宏村的商业小街
宏村的菜地
宏村农家小院
也有现代建筑
月沼前晒制的萝卜干和腌菜
原来宏村的生活是这样的。
西递村位于黄山山脉南麓的黟县东源乡,距县城东8公里,据明嘉靖《新安氏族志》载:西递村因“罗峰文其前,阳尖障其后,石狮盘其北,天马霭其南,中存二水,环绕石之东,西之西,故名西递”。清著名学者俞正燮在《古黟山水记》中云:西递系因是府(徽州府)西,曾设“铺递所”,故名西递。
村庄因山川水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全村现存有明代民居建筑l幢,清代民居建筑122幢,建筑布局合理,风貌独特。西递村由正街、横路街、后边溪3条街道和40多条胡同及2条穿村而过的水溪将居民住房隔成井然有序的方块,路面全用青石板铺成,逶迤蜿蜒。一幢幢古民居层楼叠院,鳞次栉比;家家青石门坊,粉墙青瓦,飞檐翘角,气势轩昂;高墙深巷,曲径通幽,古朴典雅。
村内居民宅院均以内向方形、围绕一个长方天井的合院为基本单位,宅园中设正厅、便厅、厢房、书斋、卧室、花园等;还有的建有书院、祠堂。房舍用料考究,装饰奢侈。宅院大门用磨制平整光滑的黑色大理石砌成门坊,上建有砖雕、石雕组成的各式门罩。粉墙上的漏窗石雕也各不相同,图案有竹梅、松石、花草等。屋内花板栏板等木雕也极其华美,往往以人物故事或缕空为内容,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位于西递村前的胡文光刺史牌坊,为3间4柱5楼悬山式,巍峨壮观。高13米,宽9.6米,为青石建筑,其雕刻极其精美。
西递村
西递村的石板路
西递村的西园,颇有苏州园林的韵味
绿色出墙
号称是徽商泰斗安度晚年的寓所,现在看来实在是“寒酸”。想主要是受当地“七分山,一分水、一分地”的地理环境影响,但是,建筑本身则十分精致。
豪宅内,现今仍然生活着村民,或者后裔?
西递村小巷
歙县棠樾的古牌坊群
棠樾古牌坊
男祠堂
棠樾村的古建筑。刚刚清腾出来,正在修理,可以看出损坏较严重。
棠樾村中有许多新式徽派建筑,古建筑保留较宏村和西递村差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