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大学是教会创办的学校,其前身是1888年创办于沙基金利埠的格致书院,1900年迁至澳门,改名岭南学堂,1903年迁至现址康乐园,1912年改名岭南学校,1918年正式称为岭南大学。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岭南大学有关院系分别并入中山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康乐园成为中山大学校园(现为南校区)。
最近在网上看到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南校区)校门牌楼(坊)一些照片,觉得有意思,特整理说明如下。
先说北门。
学校的北门,原是岭南大学的正门。1923年孙中山、宋庆龄到岭南大学演说时就由珠江登岸,由此门进入。今校园中的标志性建筑怀士堂(小礼堂)以及中央草坪的孙中山铜像皆面向北边,也证明北门曾是正门。
岭南大学的北门口是珠江,在1938年6月的一张照片上,我们看到码头的栈桥上竖立着一块比较简易的木牌,上书“私立岭南大学”6个隶体字。
后来在离栈桥不远、正对校门的江岸上,建了一座水泥牌坊。上面的“岭南大学”4字不知何人所书,建造的具体年代不详。
中山大学进驻康乐园后,牌坊上的字自然改为“中山大学”,是“毛体”的。下面第二幅摄于1973年。笔者1960年夏天也曾在牌坊下留影。据说1980年前后,由于珠江岸堤垮塌,致使该牌坊倒入珠江中。
现在人们看到的牌坊克隆自中山大学石牌旧址的南校门(正门)。10多年前,广州市为了实现“三年一中变”,将中大北门的改造列为重点市政建设项目。市政府投资1.2亿元建了行车隧道,让滨江东路从地下穿过,又投资1千多万元在隧道上面建设了占地1.7万平方米的广场。2001年广场建成后立刻成为广州市一处新景观,前来参观和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整个广场由牌坊、中大校徽、校训、校史等部分组成,牌坊是其主体,显得气势恢宏而又典雅端庄。
然而上述牌子、牌坊都不是真正的门,真正的北校门在牌坊南面数十米处。下面这幅北校门照片摄于1937年。
下面再说南门。
在岭大 时期,南门不是正门,估计非常简单。在1944年美国飞虎队拍摄的航侦片中,南门附近竟是一片片水田。校门看不清,好像是个拱形的东西。
到了中大时期,南门逐渐成为正门,但其门还是非常简陋。在1963年(我毕业那年)的照片中,我们看到的也就是两根简单的砖柱子。
1965年,南校门才改建为比较像样的牌楼,校名也是“毛体”。下面第二幅摄于“文革”时期的1973年。粉碎“四人帮”后,“毛体”校名曾改由叶剑英题写。
晚年叶剑英的字确实写得不怎么样,据说中山大学想把它换掉,但又师出无名,于是干脆将牌楼拆掉重建,重建后的校名题字换成现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