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看吕克贝松的《地铁》,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阿佳妮的喜爱。据说阿佳妮的性格非常古怪,曾经在拍摄戈达尔的《芳名卡门》的时候突然离开剧组,理由是“跟他在一起拍戏的这几天,我感到自己没有安全感。”当然阿佳妮的逸事还有很多,比如说和演技派大明星丹尼尔戴刘易斯的感情纠葛等等。我喜欢阿佳妮,还是因为她的形象和表演。形象上,她虽没有苏菲玛索般的惊世,但很拥有自己的特点,蓝色的大眼睛,以及总是微张的嘴唇,给人以清新之感。对于她的喜爱更大意义上是出于认同她的表演,阿佳妮在某种程度上是疯狂的,因为她敢于接各种角色,并且赋予惊人的演出,这一点是很多女演员所不能及的,这种魄力和超强的可塑性非常令人敬佩,表演应该属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体验派,很擅长拿捏内心复杂的女性角色。她为世人留下了很多经典角色,阿黛尔雨果、玛戈皇后、安娜/海伦、卡蜜尔·克劳黛尔。。。。。。
《地铁》的故事很简单,讲述的是一位躲避追杀的小子fred来到了地铁站里,他认识了许多同样生活在地铁中的人,在与和他交易的helena的相处中,他们相爱了,最后身中一枪的fred倒在了地上,道出了他爱helena的心声。同时,他所组建的乐队也正在地铁里疯狂的演出。
如果看了我的剧情简介后,把《地铁》当做一部发生在地铁里的非常浪漫法国电影的话,那就错了。这部影片呈现了各种拼贴,注入了大量的信息,是一部年轻人很爱看的富有激情的电影。
“地铁”这一符号
整部影片大多时候都发生在法国地铁站中,在电影中,地铁是一座迷宫,每天一早开门,深夜关门,而躲在地铁中的人们以地铁为家,生活在其中。“地铁”这一符号有远离纷争的世外桃源的意味,好像港片《和平饭店》中的“和平饭店”,《东邪西毒》《新龙门客栈》中的“客栈”般。当然,“地铁”是城市交通的中转站,生活在这里可以遇见各色人群,经历每个人的故事,“地铁”也同样是滋生犯罪的地方。
电影中,阿佳妮的造型在不断变化,在初到地铁和离开地铁的时候,她往往是身着奇装异服,还梳了个莫西干头,衣服大多以黑色为主色调。然而到了地铁中,她的服饰却变得很朴实清新。这似乎暗示了helena这一角色的心理变化,由于同样拥有不幸往事,helena和fred在“地铁”这一带有符号意义的场景中,互相得到了某种心理慰藉,但导演吕克贝松并不善于描写这种感情,其浪漫因子完全被地铁中鱼龙混杂的故事所淹没,呈现在我眼前的是略显忧伤的人情。这种表现方式也贯穿了吕克贝松后来的作品中,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尼基塔》。后来。吕克贝松善于拍大片,在众多商业类型片中,情感只是调剂,更多是商业元素的植入,从这部电影就能窥见其之后描述情感的方式。
各种拼贴
这部影片还值得一说的就是这后现代主义的拼贴。影片中的人物很酷,有天天穿着带灯溜冰鞋抢钱的罪犯,可以捏断手铐 的健美明星般身材的壮汉,见什么都想敲的架子鼓手,两个笨警察蝙蝠侠和罗宾,捧着鲜花的抢劫犯。这些角色都充满了喜剧和荒诞意味,对于故事剧情的表意似乎没什么作用,只是被拼贴在了一起,显得很有趣,年轻人会喜欢。在我看来,一部电影并不是每一个人物和情节都有用,巴赞的电影观更多意义上是希望展现整个世界,因此说来,吕克贝松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对。
层出不穷的美国摇滚乐让这部法国片显的很有激情,在剪辑的配合下,加之地铁中的背景,变形宽银幕和很酷的广角镜头以及运动镜头使影片充满了活力。
最后,我贴上自己喜欢的这部影片的一些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