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下台,已经引发大量评论。我想从学习的角度剖析一下这个恶心的案例。
衣俊卿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实践派的探索与实践哲学的述评》、《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评》、《历史与乌托邦》、《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20世纪的文化批判》、《文化哲学》、《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等,还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按现在的管理方式,出了这么多的书,就可以算是“专家”啦(被免职以后仍是编译局的专家)。可是,他自己的人生哲学是怎样的,我们用实践来进行检验,结果是:不合格!纸上写的、口中说的,与实际行动竟然完全不同。言行不一达到惊人的程度。
这种知识型的两面人、阴阳人,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有必要重读荀子的《劝学》。荀子说: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中,表现在实际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皆可以垂范于人。)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小人学习是从耳进去,从嘴出来,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可能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古人学习是为了自身的修养,现在的人学习则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求得自身的完善完美,小人学习是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好他人。)
是真学,还是假学?两种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得到的结果也完全不同。衣俊卿就是把知识和理论当作向上爬的工具的小人。他会说会写会迎合,就是不会改造和完善自己。而现行的以著作多少论英雄的体制,正好为他所用。剖析此事,对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学习,端正学风,改进“见物不见人”的管理体制大有益处。也许,这就是这个反面教员存在的价值吧。
原来,学习观也是人生观的一种反映。可以从人生的角度看学习,也可以从学习的角度透视人生。愿我们记住陶行知的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