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了晚报,一篇“爱上你不如爱上海”我看了很有感触,特转载一下。
男左女右 爱上你不如爱上海 蛐蛐
很久以来,外界对于“上海男人”和“上海女人”的看法有着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比如:“上海男人说话娘娘腔,白净懦弱,小家子气爱斤斤计较”,“上海女人现实势利,讲究享受,既在乎钱又喜欢作”。听起来,爱上“上海男人”或“上海女人”似乎都是件自找苦恼的事情,我们特地找来了娶了上海老婆的陕西男人,和嫁给上海男人的内蒙古媳妇,看看事实又是怎样的。
(1)吕阳(男)30岁外企市场
以前没来上海只是道听途说,对上海女孩有种印象,以为她们好吃懒做,知道怎么利用男人,总之夸张点形容就是“貌美如花,心如毒蝎”,呵呵。后来调到上海工作,发现身边的女同事的确很时髦,也很会打扮,没事总爱围在一起讨论哪里买衣服,哪里做脸什么的,印象很深的是我当时的房东老阿姨,电话里一点听不出她的年纪,讲话总是轻轻的,嗲悠悠的。
我还真没有遇到过传说中的“上海女人”,因为我看起来不像有钱人?还是因为看重钱的女人哪里都会有,而绝非“上海特产”?有一点我能肯定,那就是娶个上海老婆非常实惠,好比同时拥有了私人秘书、理财顾问、大管家、家庭教师、贴身护士、健康教练、形象总监。这是个人切身体会,因为后来我找了上海老婆,发现她除了会讲上海话外,贤惠一点不输给任何人。另外,她不擅长客套,假如要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她宁可不说,所以到我们老家去面对一大家子亲戚总显得沉默,不了解的人就以为她淡漠,照我看来这是“真实”,我甚至怀疑那些关于上海女人的流言,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或者干脆就不想让我们对上海女人有任何非分之想。
我感觉最适合代言“上海女人”开解的是陈冲,就是那种即使有了点年纪也不会失去娇嗲的样子,心里很有数,知道拿捏分寸,具备男人的智慧和胆略,但看起来非但一点也不像个男人,还十分的小女人。
(2)梁怀园(女)27岁律师
龙应台曾经这样评价上海男人,“他可以买菜烧饭拖地而不觉得自己低下,他可以洗女人的衣服而不觉得自己卑贱,他可以轻声细语地和女人说话而不觉得自己少了男子气慨,他可以让女人逞强而不觉得自己懦弱,他可以欣赏妻子成功而不觉得自己就是失败。上海的男人不需要像黑猩猩一样砰砰捶打自己的胸膛、展露自己的毛发来证明自己男性的价值。”
我觉得这是传统上海男人的优点,也是为什么上海容易和国际观念接轨的原因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如果需要,男人也可以辞职做家庭妇男,由女人赚钱养家,两情相悦其乐融融,这才是真正的平等。非得强调什么“男主外,女主内”,非得用女人的“弱”来衬托自己的“强”,本身就是自卑的一种表现。
我老公是我的上海同学,我喜欢他细腻随和、低调谨慎的性格,这也许是他从小受到的海派教育塑造出的特点为,喜欢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而且特别顾家,每次我们放假过节回内蒙古,他的心思比我要细,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到,礼物也都送到。我爸妈过去听说上海人瞧不起外地媳妇,现在觉得完全用不着担心这回事。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年轻人的地域特点已经没有过去么强烈了,有里甚至无法从口音、口味、个性、言谈举止上去加以区分。总喜欢给上海贴标签的人,观念可能需要杀毒升下级了。
{蛐蛐三胡}
“你不大像上海人。”这是我受到外地人评价时,常听到的一句话。不晓得他们的意思是想夸我没有上海人的坏毛病呢!还是想说我没有上海人的时髦劲呢!动力火车和林志炫也合唱过一首《爱上你不如爱上海》,怎么听怎么像男人爱上了既迷人又害人的上海女孩,结果她早就置身事外,他却用情已深无可救药。
对“上海男人”或“上海女人”有偏见的人,他们的结论其实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我们最近关于“上海人新形象”的调查,将大量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后发现,由于文化融合以及观念改变,如今的上海早已所谓的外地人没有显著的区别了,除了有点地域优越感外,“精明不聪明”、“看重钱”、“妻管严”等传说中的特点,外地人甚至比上海人更上海人呢!
我山东藉的老爸,这辈子最明智的决定就是娶了个上海姑娘当老婆。我东北籍的表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嫁了个上海男人做老公。如果问他们,小辈成家该找哪里的人?他们一定斩钉截铁地回答:只要人品好,哪里都一样。
想想真巧啊!"你不大像上海人“这句话,也是不少外地人对我的评价呢!看来多少年来外地人对上海人根深蒂固的印像要完全改变过来还真有点难的。不过还好,我发现现在的年轻可能已经没有这个观念了。
曾问过儿子,这些年来,跟那么多的外地同学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有没有人对你是上海人有偏见啊?儿子听了就要说我,你当我们是你们这代人啊!我们同学之间根本没有你是什么地方人会有偏见的。听了我真欣喜。看来这种偏见不 久的将来一定会完全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