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祖秘传大丹直指》 秘传杀手拳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抄本校注出处:胡海牙田诚阳校注
前言
此篇丹经,原是抄本,传自山东青岛某道友。陈撄宁老会长曾经两度校正,并且审定“篇中所有工法口诀,乃北派真传。”尊师胡海牙授余,并谓此乃海内秘本,日久恐其失传,嘱余整理传世,以供道友依法修持。余观此文,与通行本(大丹直指)全不相同,但篇中字句,皆直言丹诀,不加文饰,殊非刻意造作者所能为。内丹口诀,素来秘而不宣,得此抄本,可谓珍逾拱璧。惟多年传写之误,老会长修改之后也未谓满意。余经反复阅读,并与胡师细致推敲。在老会长原校的基础上,复作校改,略加注释。俾其衔接有序,通顺可读,庶几乎可以流传无误矣。
一九九二年春季
末学田诚阳敬识于中国道教协会
陈撄宁卷前批语
此篇原是青岛某道友手抄秘本,往年带到上海,请我审定。余观篇中所有工法口诀,乃北派真传。借其字句错误,文理欠通之处颇多,遂加一番后修改,然后寄还某君。不久,彼等将余修改之稿付诸油印,即成,再送一本给我,即此册是也。惟当日匆匆修改,未能尽善,阅读之下,仍不免荆棘刺眼。今文作第二次修改,稍为可观,但不敢谓满意耳。
民国三十七年冬季撄宁子识
一论三宝三要
修炼有三宝三要。
三宝者,精、气、神也。精,先天一点元阳也;气,人身末生之初祖气也;神即性,天所赋也。此三品上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道,三宝之旨也。
三要者,一日鼎炉,异名虽多,而玄关一窍,实鼎炉也①;二曰药物,异名亦多,而先天一气,实药物也;三曰火侯,名亦甚多,而元神妙用,实火候也。
注:①玄关一窍在内肾与尾闾之间,即鼎炉之所在,其窍开时,方显鼎炉妙用,真一之气(药物)产生于此,采药炼丹兴功于此。
二论三关三田
夫背后尾闾、夹脊、玉枕,谓之三关,属督脉,为阳;前面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谓之三田,属任脉,为阴。此阴阳升降之路,自后督脉上来,即属子,自前面任脉下去,即属午,子午抽添,所谓周天火候是也。
先说三关:尾闾关在背后夹脊下,脊骨尽定头处,其关通内肾之窍,直上至背后对内肾处,谓之夹脊双关。又上至脑后,谓之王枕关。三关通起一条髓路,号日潜溪,又日黄河,乃阳气上升之路
再论三田:泥丸谓之上舟田,其穴在两眉正中入内三寸之地②,方圆一寸二分,虚间一穴,乃藏神之所。心不三寸六分,名日士釜,黄庭官也,乃中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亦虚问一穴,乃藏气之所,炼丹之鼎。直下与脐门相对过处,约有三寸六分,故日“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③。脐之后。肾之前,名曰偃月炉,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名曰华池,又曰下丹田④。方圆一寸二分,亦是虚间之穴,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此处有两窍,向上一窍通内肾,直下一窍通尾闾,中间乃无中生有之窍,强名曰玄关,真一之气产生之时,玄关自开。
注:②此处指明上丹田在两眉正中入内三寸,即脑中也。不在头顶,亦不在后眉心,有谓囱会穴为上丹田者非矣,又谓两眉正中(或两眼正中)为上丹田者亦非矣。
③八万四千里之说,不合于今之天文学。寸数分数,亦不可拘执,因人有长短肥瘦之不同,未可一概而论。(此条系陈撄宁批注)
④下丹田,又直称丹田。此处指明脐肾之间为气海,其下一寸三分方为丹田所在。不是脐内,亦不是脐下,有云下丹田在脐内一寸三分者误矣,又云下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者亦误矣。
三论奇经八脉
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间,阴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矫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⑤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惟在阴跻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而阴矫一脉,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官都是春。”得之者身体轻键,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
注:⑤常人阳气不足,阴气有余,致人脉闭而不开,止行十二经络。惟修士以非常之手段,积累阳气,点化阴质,冲开大脉,则全身气通无阻,体返纯阳。各种修炼关窍,总之不离八脉,故可由此得道。
四论坎离水火
当人未生之时,一点初凝,总是混沌性命。三月而玄牝立,脐如瓜蒂,儿在胎中,随母呼吸。既生而剪去脐带,天翻地覆,则一点真阳,凝聚于脐中。乾变为离,坤变为坎,故神出气移,遂不复守胎中息。息不守则心火属离,如汞欲飞,又加以思虑念想,益不与肾永相接;肾水属坎,如铅欲沉,又加情动失固,益不与心火相接;肾自肾,心自心,水火各居,是任其升沉,坎离不得颠倒矣。不但不能生丹,而且生疾病耳,焉有生理。
又论胎息,呼不得神宰,一息不全,吸不得神宰,亦一息不全。使息息归根,以接先天元气,神入气中,气色神外,如胎儿在母腹中呼吸一般,即为胎息。盖呼吸⑥者气也,神者心也,以神驭气,以气留形,以神驭气而成道,即以火炼药而成丹也。
注:⑥此处呼吸指内呼吸,即内气之呼吸,非口鼻呼吸。
五论呼吸
诀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
能知神气祖,便是得仙人。
盖呼吸所从起者也,呼为父母元气⑦,吸为天地正气⑧。令气合形,神合气,则命在我矣。凡人不知收藏呼吸之地,强闭出入,与死静者无异⑨。又或任其出入,则元气随呼气而出,反为天地所夺⑩。是以有抽添之说,使气之呼吸至于根蒂。吸自外而内,呼之亦入内,吸刚来于子宫玉洞,呼则直上昆仑巅顶,呼吸旋为一气,成为胎息。虽然,一气如何至此?盖呼吸久,但觉有一吸至于内,久之而并不觉气急,犹子在母腹时,即为胎息也(11)。但凡人只知吸之在内,不知呼之亦在内(12),知之则可夺天地之正气矣,而后方谓之“添年药”(13)。
注:⑦指下生前禀受父母之元气,原藏气海,呼吸之时,随呼气而失于虚空。
⑧天地正气,指天地交和之生气,本在虚空,万物赖以生长,气存则生,气竭则死。
⑨指闭息。
⑩指自然呼吸。
(11)此景乃调息之中,感觉气穴之中,忽然一吸,气息倒回元海,登时口鼻呼吸顿断,好象没气一般,而不觉憋气,此时后天呼吸接先天呼吸,变为内呼吸(胎息)。若非亲历此景者,则不易体会,丹书或谓之“琼钟一叩。”
(12)吸之在内,呼之亦在内,此即(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中“回风混合”之秘义。
(13)撄宁子曰:“借身内之元气以招摄皮空之精神(注者按:即虚空之生气),则自有生以来,历年损失之精神,皆可还归于我身,何患老乎?”此即“添年药”之义。
六论玄窍
又曰:汝欲内呼吸,汝当得其一,则万事毕。一之为物,有两窍,两窍又止一窍(14)。此一窍也,无内外,无边际,中有乾坤理王气,合百神,此根蒂之处、结胎之所。性合始于此,精气神俱生于此。及吾生身受气之初,父母精气相交之顷,流注一线之路,其中似有一管相通,故曰无孔笛,没口人吹也。有此管,然后生肾,生诸脏腑,一身经脉,皆从此生,又曰总持门,曰三关要路。在母腹时,吸至此窍,合天降,呼从此窍,合地升,又名为龟鼻头。惟此一窍,及内呼吸之根蒂,先天元气实游于此,天地正气实从此入。
人以命门为玄,肾堂为牡,此处立基,谬之千里矣。不知玄牝乃天地之根,在西南坤地,脐后肾前,而又非脐下一寸三分,亦非两肾间之空窍。此乃真窍,能得而知。上通泥丸,下透涌泉。中接心肾,内虚而直。不可形求,不可意取。先天真种实藏于此,通天地,通神圣,得则生矣,失则死矣,“真人之息以踵”者此也。此天仙下手处,舍此而下,酆九幽者也(15)。
注:(14)两窍眷一指口鼻.一指气穴(即丹田),口鼻呼吸变为内呼吸,则两窍归于丹田一窍。
(15)酆都九幽,指人体之大小肠。
七论塞兑垂帘
塞兑者,口开神气散(16),故塞之也。垂帘者,眼全开神漏,全闭神昏,惟垂帘微启耳。两眼之中即天根,即所谓性命关也。其根生于眼,眼属心,心生造化,自属玄之又玄者,仙家谓之玄牝之门。心肾内日月,交接于内,两眼外日月,交接于外。攒簇水火而不散,气自调矣。
注:(16)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谓之天池穴,上通泥丸,漏神漏气,故须塞兑,以防神气外泄。
八论回光调息
欲明回光调息,须知观音堂之妙用。观音堂者何?观属眼,音属耳,眼属心,耳属肾,心肾相接处,为观音堂,主持一身神气者也。
其法自两眼角收心一处,收到两眼中间,以一身心神,尽收此处,所谓“乾坤大地一起收来”是也。心定了之后,自此用眼下看鼻尖,直下看到脐下。眼常在此处,寂然不动,任鼻呼吸,调息绵绵,若存若亡。不假工夫,则真息自调,“息不由于鼻外,思维止于身中。”正谓此耳,又曰“蟾光终日照西州,即此便是药之根。”蟾光即眼光也,西川即脐下坤地也。如此回光于脐下,以调真息,是神入气穴。回光日久,肾中一点真阳,上与心神相合,则心息相依(内息者也),心息相依则水火既济。
回光调息工夫,遇静即行,不拘子午,十二时中皆可为。即行功时,意失便收来,所谓“放去收来总是伊。”
是工用久,心内自悟,五贼先去,五贼乃眼耳鼻口意(17)。眼不外视而内照,则魂在肝而不从眼漏;耳不闻声而返听,则精在肾而不从耳漏;鼻不嗅味而调息,则魄在肺而不从鼻漏;口不开言而塞兑,则念在脾而不从口漏;意不妄想而默守,则神在心而不从意漏。如此精神魂魄意,攒簇在坤位,则独修无漏矣。
注:(17)《阴符经》云“天有五贼,见之者昌。”眼耳鼻口意五贼,逐于外物,“贼”。(夺也)吾之气失之虚空(即天)。修道者有见于此,乃从五贼下七行逆修返本之功,自虚空“盗”(反夺也 )回吾之元气,攒簇一处,聚而成丹。
九论采药
药者何物,吾身元气是也。元气行乎气血之中,而耳能听,目能视,手能持,足能行。然而人之生,元气生之也,所以强名其气曰“命”,而心有神,强名曰“性”,神气交,性命合,故曰“双修”。工夫只在一“双”字,心火上炎,肾水下漏,使不双也,故修性兼修命也。双修之道无他,不过取肾中之气,以合心中之神耳。
采气之诀:脊骨二十一节,自下而上,七节之旁,两肾居之。天一生水,夜子时后,一阳初生,身中元气,从尾闾穴,自下而上,却行到肾。两肾中间有窍,正七节之中,元气从此而出,冲动阳关。所以入睡到半夜子时之后,外肾阳举,阳不自举,内肾窍中之气发出而外肾举也(18)。当其内肾阳气将到外肾之时(19),不妨披衣起坐,垂目闭口,调息绵绵,存想两肾中间,若有气从此出。此气即谓之铅,为水中金也,又名白虎。夜夜行工,坐更余方睡。肾络连心,下动上应,一月之间,觉两肾中间气动而出(20)。只因起坐,寂然不动之中,复以色.情来之,欲罢不能,欲解不释(21),此气不得顺而下行,乃逆而上行。丹道只在一“逆”字,顺于丹母则成胎,逆受灵母则成丹。外肾不举,便是阳气不行之验(22)。不采之采,是名为采(23),而所谓炼精化气者也。
又人吃五谷诸味,浊化为渣,清化为津,津又化为阴精。阴精不炼,便作怪想淫欲。只用丹田自然之风,吹动其中真火,火在下而水在上,水得水蒸,自然化气而上腾,蒸透一身关窍,是为炼阴精"而化真气也(21)。
注:(18)若待元气发出,外肾举起,无形之气,化为有形,落入后天,谓之药老,不可采取。要知大道无形,有以外肾举起为活子时采取之候者非矣。黄元吉先生亦云:"可笑世之凡夫,以全未锻炼之神气,突然打坐,忽见外阳勃举,便以为阳生药产,岂知此是后天之知觉为之,凡火激之而动者,何可入药?”
(19)阳气微有动机,待出未出,虽属先天,尚在微弱,谓之药嫩,亦不可采。必要取其不老不嫩,方采药之真火候。当其阳气将到外肾之时,起坐用功,其意在此。
(20)此一阳初动之活子时也.亦曰玄关窍开。
(21)所谓以色情来之,乃喻神气相抱之情形,如夫妇之相恋,男不舍女,女不舍男。如此以神驭气,以气合神,神气合一,方为采取。
(22)药己归炉。
(23)神气本为一体,混融不离,不必有为之采,搬弄后天,只须神气相抱,自得采取之功。王重阳祖师亦云:"其采取之妙,如发千钧之弩,惟用一寸之机.似采非采,不采实采,乃为真采也。"二者口吻相同,可见丘祖与王祖一脉相承。
(24)阴精与元气不同,炼之得当.只可固肾保本,不可结丹。
十论交媾
既觉肾水上升,便以心气下降。心气谓之汞,以其木生火也,又名青龙。心气下降,则水火迎合,心肾二气,自然交媾,即身中夫妇也。以意为媒,用意勾引,意即中央土也,又曰戊己土。
所谓交媾,心肾二气循环于心下肾上之间,玄门指为洞房。循环百追(25),交媾数足,自然落于黄庭(下丹田)相迎。无夜不交媾,夜夜落黄庭,则夜夜元气凝聚。常人以之延寿,玄门以之修炼,皆借此气为丹头也。
注:(25)此为虚数。
十一论河车
元气积聚丹田,上无路可通,只得下穿尾闾,由尾间而夹脊,而玉枕,而泥丸,则背后气通也。前降之气愈引后升之气,上而复下,下而复上,玄门所谓“河车运转”、“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者也,总之是任督二脉通。任起中极之下,上至咽喉,属阴脉之海,督起少腹以下,至上鹊桥,属阳脉之海,二脉通,则百脉皆通。又曰“皆在心内运天经”,“天经”即二脉也,“昼夜存之可长生”也。
运转之后,复落黄庭,自觉黄庭内有气存焉,以心常常照顾,所谓心息(26)相依,又谓凝神入气穴者此也。行住坐卧,照顾不移,神气自凝,一气既归中,鼻中气自微,所谓“调息要调真息息”者此也。
注:(26)此处指内息,内息者内气也。
十二论采真阳之气
丹道当夜气之未失,但凝神聚气,端坐片时,少焉神气归根,自然无中生有,渐凝渐聚,生出一团阳气。闻至大调息养性之诀,无非精气通身,炼一身之阴气而已。
若于寂然不动之中,复有动机,即如法采之(27)。此时更加观照而凝神,以助火工。即不必三个月时候,或静坐时,或睡醒时,觉腹中有冲和之气,升撞不定,此真阳之气动也。即用微意,采此真阳之气引到顶上正路中,所谓“倒行逆施,以能升顶”者此也。复自顶上引至腹中,又自腹中引入尾闾关。前后数回,片晌工夫,一得永得,其气常自周流矣。
注:(27)采取之诀见前。
(28)玄关兆象。
十三论合日月真气
又曰:能夺天地之真气,可以长生。法可早晨于高处,向日静坐,存想太阳包罗吾身,连身化为太阳。无思无欲,混混沌沌,天地之气渐渐归于吾身。
亦可二六时中向日,如日在东,眼则向东,日在西,眼则向西。总是吾身与太阳相抱,轮转不息,方能得之(28)。合月之气亦然。
注:(29)此法较前法偏执,且条件性太大,可以不用。
十四论接天地之气
然凝一之久,又复周流循环不已。鼻息之气接天地之气,天地之气从鼻入,接着肾中之祖气,与之混合一运。此人之气而渐与天地合,以为后来炼气化神张木(30),补益吾凿丧之真气,所谓“竹破以竹补”也。又以此融化凡精,而生真气,真气已足,自然化神,充满一身内外。
注:(30)须此天人合一之气可以凝聚成丹,点化全身阴质,返还纯阳之体,脱胎神化。
十五论得丹
如欲得丹,必须弃世大静,小静三日,中静五日,大静七日。静中自然生动,所谓“人死自活”,此时全仗道友护持之力。“混沌鸿蒙,牝牡相从。”鸿蒙者一气未分时也,相从者阴阳混于中而不相离也。当其未离也,神凝气聚,混融为一,内不觉一身,外不觉宇宙,与道为一,万虑俱造,溟溟滓滓。不可得而名,强名曰“太乙含真气”,又名曰:“先天一气”,为金丹之母。
今人不知大道之祖,或指真铅为先天,或指天一生水为先天,或指两肾中间灵明处为先天,皆非大道之先天也。
又曰“采鸿蒙未判之气,夺龙虎始媾之精。”闭大黄房,炼成至宝,寂然不动,则心与天通而造化可夺。又曰“不向肾中求造化,却于心里觅工夫。”勤而行之,可与钟吕并驾矣。
油印后记
此篇经陈撄宁先生圈点,并批曰:“此篇字句,错误之处太多,凡能看得出的,皆已代为改正。尚有明明知其是错误,而无法改正,只得仍旧。道理说得甚好,但嫌其名词复杂。”云云(本文已被浏览6349次)


王 力 平与“宇宙 生 成图”

——探求宇宙的起源

随着道家自然哲学体系的建立,钟吕修真之理法相继形成的南北两派承袭。在随后一千年的传播过程中,从大的方面讲,又形成了中派、三丰派、东派、西派,由此,构成了道家修真流派体系。在传播修真大法的过程中,尽管有六派之分,但是,他们都以钟吕为始祖,所继承的都是钟吕大道,他们的修真思想和方法,除了在局部有所发挥,或侧重点有所不同外,其根本和核心不离钟吕,而且,从水平、层次和境界方面都未超过钟吕。由于修真大法仅限于师徒传承,加上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难以广为传播,人们只是在传说或文学作品中略知一二。

道家所谓的修炼,就内容而言又称为修真,就人物而言又称作修仙。说到“仙”,一般的人觉得难以置信,因为他与人们正常的生活相去甚远。一般的人会很轻率的否定他的存在,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然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华养生热潮风靡中国,王力平先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他的神奇、灵通、智慧、道行显示出他是一个修道有成的人。他的为人、处世、学识、德行又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体现出他是一个人,一个不同寻常的人。通过跟随王先生十五年的学习和交往,“仙”的概念已不在模糊和飘渺,而变得清晰和真实。修道已不在是迷信和盲从,而是理智和人生的选择。

王力平先生从十三岁起,在三位高道的直接指导下,系统修炼了《灵宝毕法》。他往来三界,悟透玄机,内功深厚,功能全面,法术超凡,功德无量。他深得道家文化真谛,有着实实在在的实践体验基础,在气功界和宗教界始终保持着崇高的声望,是公认的真正的明师。自1985年至1995年,王力平先生在社会上公开传授了以《灵宝毕法》为核心的“灵宝通智能内功术”,他用行动清楚地告诉世人:千年仙脉,后继有人。

王力平先生讲,历来的道家由于旧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条件限制,有秘法者皆自为宝,极少外传,虽有众多绝技,但很少推开。这正是我中华优秀文化长期不能盛行于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二十一世纪,东方文化包括道家文化一定会引起全世界关注与重视,中华文化有机会再度兴起。这是时代给予中国的为数不多的一次机会。当世界人口、环境和发展的矛盾日趋尖锐之时,人们更加留恋和向往合乎自然和天性的生活,天人关系将成为世人探究的中心,中华文明对此则深藏智慧,亟待开发。道家千年养生的优秀成果,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继承和推进以造福当代是每个人共同的事业和责任,天时、地利与天下有识之士努力相合,必将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一九九二年春,在西安召开的“老子思想研讨会”上,王力平先生提交了一篇论文,题目是“初论老子之道与世界观”。其中,他阐述了两个非常新颖的理论:“宇宙生成论”和“三界思维论”。

“宇宙生成论”:把以“道”为本的客观存在分成三层四种状态,即无形无质、无形有质和有形无质、有形有质,有利于人们从宏观上认识和理解客观宇宙的存在状态及其生化。

“三界思维论”:把人类的思维分成三界,即下三界:人、事、物;中三界:天、地、人;上三界:宇宙、空间、时间,有利于人们用不同层次的思维去认识和理解相应的客观存在。

一般人的生命能量是以“后天之气”为主,他只具有下三界(人、事、物)的思维能力,所以,只能认识和理解“有形有质”的存在。

修炼丹道有成的人是以“先天元炁”为主,他具有中三界(天、地、人)的思维能力,所以,能认识和理解“有形无质”和“无形有质”的存在。

完成了丹道修炼的人是以“元神”为主,他具有上三界(时间、空间、宇宙)的思维能力,所以,能认识和理解“无形无质”的存在。

“宇宙生成论”和“三界思维论”相互对应、相辅相成。它不仅是王力平先生个人实修的结晶,也是一千多年以来,诸多仙道前辈修炼《灵宝毕法》的上乘心法。对于爱好和学习道家文化,尤其是实修仙道的人,如能很好地领悟“宇宙生成论”和“三界思维论”,就能开发自己的悟性,从而把握自己的方向和路线,为修得正果打下正确和坚实的基础。

“先天八卦”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也是丹道的起源;

“先天八卦”的理论是《易经》,也是丹道的理论核心;

“先天八卦”的体现是《黄帝内经》,也是丹道的参悟经典;

“先天八卦”的超越是《道德经》,也是丹道的指导纲领;

“先天八卦”的人体修炼模式建立于《周易参同契》,也是丹道的修炼模式;

“先天八卦”的人体修炼模式成熟于《灵宝毕法》,并传播至今,也是丹道的系统方法;

“先天八卦”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学习《灵宝毕法》,揭示“先天八卦”的奥秘,为中华民族造福,为全人类造福。

钟吕丹派的基本特征及科学价值

胡孚琛

内丹学的科学价值

内丹学是道教文化中最核心的学问,在世纪之交正在引起国内外道教学者研究的兴趣。纵观国内外道教文化的学术研究,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将道教资料从史学和文献学的角度展开研究,需有考据、训诂等作学问的真功夫,国内外老一辈学者就是由此入手研究道教的,这种开拓性的研究现在还在深入。第二个层面是以哲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医学、化学、民俗学、伦理学、文学艺术等角度对道教进行既分析又综合的研究,这需要海内外多门学科的专家分工协作。这项研究最先由法国、英国、日本等海外学者开展起来,近年中国一些有现代多学科文化素养的中青年学者也出版了相当有水平的学术著作。道教文化还有比一般学术领域难度更大的第三个层面,也是处在道教核心部位的硬壳,其中包括斋醮、法术;奇门遁甲等占验术数;外丹黄白术与内丹学。斋醮需要实际的宗教体验,这在国内已有少数学者开始研究。法术来源于中国先民原始宗教的巫术,国外一些研究巫术的文化人类学著作可以借鉴。占验术数的研究需付出超出精力和具备天文律历知识,况且将其搬进学术殿堂也需要顶住卫道者无知诽谤的勇气。前辈学者赵元任教授已深知术数学研究的难度,他断言占验术数“说有易,说无难”,是一种可研而不可究的学问。中国大陆文革以来将占验术数统统斥为“封建迷信”,现在又称之为“伪科学”,是一个学术界不敢触动的禁区,术数学的研究一变而为“说无易,说有难”!外丹黄白术的研究需要化学实验,但它又不能专靠化学史家去研究,必须同内丹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揭开奥秘,因之不能对古代仙学家将其纳入天地人三元丹法的理论掉以轻心。内丹学的研究需寻访师传口授的内丹法诀及对丹经的修炼体悟能力。道教经书中有上千种丹经,特别是宋元以来道教史上道派和丹派合一,内丹法诀被当作道派承传的根据和道士终极的修持方式,因之不懂内丹学就无法对道教文化融汇贯通。然而因丹经多用隐语,法诀不落文字,学术界将内丹学称为“千古绝学”,它像中国传统的京剧艺术一样,将儒、道、释三教精华以口诀秘传的方式保存下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内丹学是中国学者数千年来苦苦探究宇宙自然法则的智慧结晶,是意识人类心灵奥秘,开启人体生命科学之门的钥匙。内丹之秘的揭开必将给现代身心医学、生理心理学、脑科学等人体生命科学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内丹法脉

内丹功夫渊源于中国先民氏族公社原始宗教的巫史文化。按道教文献的传统说法,自轩辕黄帝于崆峒山问道广成子开始,逐步由王子乔、赤松子的行炁术;彭祖、容成公、玄女、素女的房中术;安期生、羡门高的服食术汇合为一;经老子、庄子为内丹学奠立了基础。据内丹学家传说,自老子着《道德经》为内丹学开宗立基之后,传出文始派和少阳派两大法系。文始派自文始真人关尹子传麻衣道者李和,经陈搏至火龙真人,其法门以养性为宗,清静自守,以我之真阳神炁以接天地虚无之真机,乃顿超直入的虚无大道。少阳派自汉代少阳帝君王玄甫得老子丹法,经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张伯端、傅开,又有北宗、南宗、中派、东派、西派之分,繁衍甚广。因之丹家有以少阳派最大,以文始派最高的说法,而今传世的北宗清净孤修丹法和南派阴阳双修之术,皆为少阳派功夫。本文所述内丹学中的钟吕法脉,即为少阳丹法。今复将钟吕丹法的特征再作剖析。

钟吕丹派的开创

钟离权和吕洞宾皆唐末五代时人,他们的丹功与其说传自汉代的东华紫府少阳帝君王玄甫,不如说是承袭了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唐末五代至北宋初年,中国的内丹学突放异彩,一代内丹宗师出世传法度人,有钟离权、吕洞宾、陈抟、刘操、施肩吾、陈朴、何昌一、谭峭、张伯端等,将内丹学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入药镜》、《太乙金华宗旨》、《证道仙经》、《玄宗正旨》、《悟真篇》、《青华秘文》、《金丹四百字》等书问世,使内丹学发展为综合道、释、儒、医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和行为模式,又成为一项为探索生命奥秘,开发心灵潜能而修炼的人体系统工程。特别是金元间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和丘处机大兴龙门派以来,内丹法诀成了道派传法的依据,全真道的《金关玉锁诀》、《大丹直指》、《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等,也成了钟吕内丹法脉的经典著作。一般说来,钟吕丹系皆以《参同契》、《悟真篇》为丹经之祖。钟吕所传少阳派内丹门户众多,但以法诀程序上讲,不外男女阴阳双修和清净孤修两途,或二者结合的门派。就清净孤修功夫而论,有胎息法门、止观法门、存思法门、炼气法门、采日月精华法门、辟谷法门、导引法门等,都是秦汉方仙道中行之有效的老法子。阴阳双修功夫中有栽接法门、采补法门、合炁法门、感应法门、调琴铸剑法门、开关展窍法门等,也可在古代房中术中觅到渊源。钟吕开创的内丹学,是以唐代以前的古仙行之有效的方术为根基,发掘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和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中隐藏的两段丹法秘诀,博采佛法禅密之长,形成了具有中国道家特色夺天地造化的金丹大道。

钟吕丹派的基本特征

钟吕法脉所传之内丹学,由彭祖、容成的房中术,王乔、赤松的行炁术,安期、羡门的服食术相互融汇发展而来,自然带有这些古代原始宗教方术的痕迹。它的基本理论和丹功法诀特征我已有论述,今再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体会讲一些丹经中隐而不显的特征,以提醒学者注意。这些特征虽然《参同契》、《悟真篇》及一些权威性的丹经中多有叙述,但学者多因未得师传法诀,对这些泛泛而论的话视而不见。再加上后世丹师多不得真传,故意渲染宗教神秘主义,著书传法,以盲引盲,给学者以误导。下面讲得钟吕丹法特征并非法诀,有些是一些人所共知的常识,但学者自学丹经,喜求神异,往往把一些简单明白的知识搞胡涂了。因之学钟吕丹法,牢记以下几点特征,还是有好处的。

(一)性命双修

其一是钟吕丹法各门派,皆以“性命双修”为特征。无论是北宗王重阳的丹法主张先性后命,三分命理,七分性学;还是南宗张伯端的丹法主张先命后性,以命功筑基,以性功成道,都不离性命双修之旨。吕祖传法和佛教禅宗所传法印的根本区别,就是强调性命双修,形神俱妙。丹家相传“单修性兮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就是强调这个特征。《悟真篇》云:“饶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却入身。何似更能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释氏教人修极乐,只缘极乐是金方。大都色相惟兹实,余二非真漫度量。”张伯端前首七言绝句讲明钟吕真传法诀和慧能以后之惟重性功的禅宗不同,后一首七绝干脆说佛教之上乘功夫,也秘传道家命功。六祖慧能所说“日后明道者多,行道者少;修道者多,成道者少”,实是明言释家显宗单传性功之弊,而释氏“修极乐”的衣钵之秘,仅在密宗及无上瑜伽中秘传。释氏的“极乐”亦在色相之中,“西方”也就是“金方”,这是阴阳双修丹家不言自明的隐语。紫阳真人精通禅学,实开后世白玉蟾、柳华阳辈佛道双融之先河。宋明理学兴起之后,僧人附和儒家的封建卫道士大骂内丹学是邪术,骂内丹家是“守尸鬼”,称人身为“臭皮囊”,追求灵魂脱离肉身而解脱,岂知“一失人身万劫难”的道理呢!

说穿了,钟吕内丹学派的形神观,还是将人身看作是由形、气、意三个层次组成的统一体,即人的躯体结构、生命结构、心理结构三者的整合系统。精为形体之精华,气为生命能量,神为人的意识。内丹学是一项修炼“精、气、神”使之凝合为一,由后天转为先天,进而同道一体化的生命系统工程。如果形神分离,精气神分离,那就是死亡,是同内丹家关于“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目标背道而驰的。后世丹经比附佛书,以死亡为解脱,皆非钟吕丹法真传。

(二)心息相依

其二是钟吕丹法皆以“炼心”为纲要,以“心息相依”为法门。《青华秘文》明言以心为君,以神为主,“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质之性也;元神者,先天之性也;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返之,则天地之性存焉。”这说明南派丹法亦重炼心习静,遑论北派!关于“炼心”一着,《唱道真言》中讲得最透彻。我将内丹学称为打开生命科学之门,进而解开人类心灵奥秘的钥匙。道教内丹学和佛教唯识学从本质上讲都是探索人类心灵之谜的学问,在修持上达摩老祖“全凭心念用功夫”的话也正是要害之处。然而内丹学入手法门的要诀在“心息相依”四字上,不是以心止念,也不是什么“心理暗示”。丹家入静,乃目不乱视,心不留事,“神返于心,乃静之本”。这要丹家体会《阴符经》“机在目”的要诀,以一个“忘”字扫除杂念。然而内丹家不像佛教修持那样费多年功夫作控制自我意念的游戏,因为以心止念,以意识审查意识,以心神控制心神,实际上乃是事倍功半的自扰之术。在内丹家看来,以自我意识来测度自我意识而求入静,有如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虽费尽心机而少成效。内丹学的身体观将人体看作是形、气、意的三重结构,气是形和神的中介,因之以炼气入手,等于炼了形也炼了神。丹家入手法门讲究以假修真,以后天转入先天。后天的气就是呼吸,后天的识神就是意念,以意念调整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以“心息相依”为要诀,逐断由后天呼吸转变为先天元神显现时的胎息,便是内丹的入手法门。

“心息相依”四字说来容易,真正做到甚难。如果要求学者将注意力全集中到呼吸上,心无一丝杂念地记住自己的每一次呼吸,多数人连三分钟都难以坚持。因之丹家又以数息法、听息法等权法导人入静,从而排除掉人的常意识(识神)而使元意识(元神)呈现。这样,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内丹学是一项凝炼常意识,净化潜意识,开发元意识的系统工程。元意识即丹经中常说的元神,丹家称为“主人公”,是人真正的“自我”。“心息相依”四字真正做到了,不到半个小时即可见到“玄关一窍”,炼精化的内丹仙术便可拾级而登。

顺便指出,内丹学既是集中了道、释、儒三教精华的民族文化瑰宝,它决不会真正排斥禅宗。皆因自唐代释神会以南宗顿悟成佛之旨压倒北宗渐修成佛之法后,禅林中皆舍难趋易,没有坐禅入定便说已开悟见性,于是“狂禅”、“口头禅”、“野狐禅”遍行于天下,凡夫惑业深重、无明未断也讲“人人皆有佛性”可立地成佛,学风败坏尚不自知。内丹学之文始派虽言顿超直入,也有筑基功夫。钟吕丹派(少阳派)则必须通过筑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乃至炼虚合道几个阶段,不能躐等而进。如果以禅宗的话说,内丹学是先要以神秀“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渐修工夫入手,以次第分明的内丹修炼程序达到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需要说明,现代国内外那些气功“大师”们传授的自创或师承的五花八门的气功,大多是炼后天精气神的“安乐法门”,包括某些自称达到“小周天”、“大周天”的气功,也仅处于内丹学的筑基阶段。至于那些标新立异的各类功法,都脱不出古已有之的三千六百傍门的范围,故丹家有云:任他百千差别法,“总与金丹事不同”。气功和内丹学的分界为气功炼后天之精气神,丹功炼先天大药(也写作炁),因之丹功也可称作“炁功”。气功炼到精气神三全,精满现于牙齿,气足现于声音,神旺现于双眼。牙齿健全,声音洪亮,二目有光,以气功完成筑基,然后才能实施调药、采药、封炉、炼药、止火等丹功“小周天”炼精化炁的程序。同时还要说明的是,以“气功”命名修炼人体精气神的健身术,并无大错。“气功”名称的来源,学术界早有考据,“气功”二字不仅早见于唐代道书,宋代《云笈七签》中称为“气术”、“气法”(如“诸家气法”),清代武术著作中更定名为“气功”了。甚至在明清小说中,内丹家亦自称“炼气士”。今人刘贵珍出版《气功疗法实践》,但“气功”之名非他首创。气功疗法皆以人体形、气、神三重结构的中间层次入手,以“气”为中介健身养性。“气”不仅是中国哲学和中国医学的基本范畴,又是人体中的生命能量,还直接意指呼吸。气功疗法的人体生命能量可以做功,炼功又从调整呼吸入手,“气功”是目前为国内外群众最能接受的“定名”。有些气功师故意哗众取宠,自称“生于中医世家”,或某门派第几代传人,拉“洋人”、“名人”、“科研机构”的大旗作虎皮,骂其他门派所传气功皆是假的,甚至要改气功名称为“心理暗示法”或“催眠术”,实际上只不过证明他们自己才真正是“伪气功师”。奉劝有志修行丹功的学者,千万不要上这些伪气功师的当,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研究气功的学者,而是靠标新立异和自我表演的舆论宣传来提高自己知名度,和江湖骗子是一丘之貉,目的仍在于借气功旗号骗名、骗财、骗色而已。

(三)取坎填离

其三是钟吕内丹各门派皆传“取坎填离”之术,以调动人体性能量为丹法秘诀,以取得人的生命体验作为丹功成败的关键。《悟真篇》云:“万卷仙经语总同,金丹只此是根宗。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向干家交感官。莫怪天机俱漏泄,都缘学者自迷蒙。若人了得诗中意,立见三清太上翁。”这首诗实际上就是讲取坎填离(或曰抽铅添汞)之术的,此术详情我在以前连载的文章中多有论述,阴阳派和清修派丹功也各有法诀秘传。取坎填离的直接效果称作“还精补脑”,其中的道理也并不神秘,实际上源于道教医学中补肾可以健脑的思想。在道教医学中,坎为肾,肾是“先天之本”;离为心,心藏神,而脑为元神之府。内丹家虽继承了中医学“心之官则思”的说法,但在实际人体修持工程中早已体验到大脑对人意识活动的关键作用。还精补脑的真义就是以自我调节人的性激素及内分泌入手,通过增强人的性功能来恢复大脑的青春活力。具体地说,就是以调整人的精囊、前列线、胸腺、脑下垂体、松果体、胰腺、肾等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来改善整个人体的生命机能和精神状态,协调人体性腺和丘脑的负反馈机制。内丹家入手功夫以精为基础,以气为动力,以神为主宰,有一套调动人体性能量的秘诀,将人的性体验看作是人类最根本的生命体验。阴阳双修派丹法源于道教中的房中养生术,但比房中术高出一个层次。道教中流传下来的房中术是古代性保健和性医学的文化遗产,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竹简《天下至道谈》等便是中国房中养生的古文献,受到国外科学史家和性科学家的关注。这说明至少汉代学者尚视房中养生术为“天下至道”,现代看来其中的科学价值也仍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有领先地位。至于阴阳双修派丹法秘诀,与房中术性质根本不同,全世界稍知内情的人寥寥可数,至今来在学术刊物上披露,道教研究领域的人尚且多为捕风捉影,外行的学者怎可妄加评论?然而近年中国大陆某些气焰熏天的伪科学家却将道教房中养生术的研究定为“黄色淫秽”的禁区,斥责内丹学的研究为宣导“封建迷信”,这和君主专制时代维持封建礼教的伪君子唱得是一个腔调。人们知道,李约瑟博士把道教文化作为中国科学思想的旗帜,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五分册专门研究内丹学,他称之为“生理炼丹术”,难道这也是贩卖“伪科学”,宣导“封建迷信”吗?这些年老的伪科学家依仗权势为道教文化的研究设置禁区,否定道教文化也就等于否定了中华民族的科学思想史,推行早已过时的“科学主义”、“技术主义”、“工具理性万能”的西方中心论,这是落后时代潮流和不得人心的!

内丹学不仅特别注意研究人的性体验,而且还认真研究了人的垂死体验。丹家以为性体验激发出人类“生”的激情,濒临死亡的体验则使人类获得“死”的感受。丹经中讲“若要人不死,须是死过人”,只有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才能真正认识再生的规律,而性体验的激情又将人再生的生命超越到道的境界。内丹家以参悟生死的修炼功夫改造人体素质,开发心灵潜能,将生命激发到超常的新状态,其中的科学道理留待跨世纪的新一代科学家去意识吧!

(四)招摄先天一炁

其四是钟吕丹法皆以招摄先天一炁促进人体和宇宙的大循环为实效,以与道合真作为丹功修成的标志。先天一炁在内丹学中又称太乙真气、道炁、元始祖炁、元始含真气、元始先天一炁等,名目不一。这种先天道炁,可以理解为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初始信息,是时间和空间还没展开的宇宙本源。初始的宇宙混沌中隐藏着秩序,存在着产生普适的内在节律的信息源。先天一炁是宇宙本源残留下来的信息,是宇宙运动的根本节律。内丹学的理论以为只要按丹家秘传的法诀将这种残留在宇宙中的先天一炁招摄到体内,即通过元意识的激发在量子层次上和自然界基本节律共振发生相互作用,才能使自己的身心与混沌的宇宙融为一体,同宇宙的自然本性契合,返回先天的自然状态,进入同道一体化的境界。内丹家在“致虚极,守静笃”的条件下采用师徒秘传的同类阴阳交感的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将人体节律同宇宙内在节律调谐的技术,促进宇宙和人体的大循环,达到归一成真,还虚合道的目标。以上解释是我于1992年在比利时安特节普医学中心和根特大学讲学时提出的,当时由于西方学者对内丹学中带有宗教神秘色彩的传统术语较难理解,不得不以西方科学家熟知的语言释俗。我对他们譬喻说:天界的“上帝”有一个电台,向外发射宇宙电波,人体比如一个收音机,要接收“上帝电台”的宇宙电波就必须谐调,使人体的频律和宇宙的根本节律相一致,才能听到上帝的声音,这就是人体招摄先天一炁的谐调原理。人体的生命节律和宇宙运动的根本节律相一致时,就达到了生命与道合真的境界。这种内丹功法的直接效果,就是将个体的生命纳入宇宙的自然循环节律之中,解除人体神经系统、气血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等的瘀滞,使之达到自控制、自调节、自修复、自组织的最佳生存状态。其实人的许多疾病,都是先由心、脑及全身供血不足、体内气机不畅或说能量流动受阻之类原因造成的。内丹功法以其独特的方法促进气血流通,化瘀解滞,必然会有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效果。西方医学的弊端就是缺乏整体观、滥用药物,现代身心医学的发展和自然疗法的推广正在纠正这些弊端。内丹学将人体先天的精、气、神称作“药物”,将内丹称作“大药”,药就在自己身中,解除疾病包括解除或缓解现代西医望而束手的大病全靠自己身中的“药物”。大药炼成,百病全消,这就是内丹家数千年来苦心修炼的信念。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钟吕派内丹功法的最大特征,就是在人身中模拟道家宇宙反演的规律,将老子的道家哲学变成自己的生命体验,使人体的小宇宙和自然界的大宇宙进行天人感应,以“道法自然”的原则修炼成道。rn钟吕派内丹法脉的特征还可举出一些,今举其要者略论四端。现代中国存在着民众宗教意识复苏,传统文化的精华被重新发现的文明复兴背景,特别是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激下,一些江湖骗子和伪气功师必然会又打起“道教内丹学”的旗号招摇撞骗谋财害人,那些自称某门派第几代传人或某大师嫡传弟子的人也会出来借传播内丹学以欺世盗名,从而在国内外民众中败坏内丹学的声誉。然而假的东西出现正好说明真的东西实际存在,这就像商业中的名牌产品都会引起市场上的冒牌货泛滥一样。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不应像文革那样设置学术禁区,而应该将道教内丹学纳入学术研究的轨道,组织真正的专家学者以现代科学和哲学为武器来破解内丹之秘,这对于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正本清源,鉴别害人的骗子,维持护社会安定,无疑也有重要现实意义。


道教常用手印决式介绍


道教手印掐决之法种类繁多,比较流行的是百决图内的手印掐决法,因无时间整理,故只列出数种掐决之法,以方便道教爱好者学习。以下的手印掐决之法如有不正确之处,望同行道友给予指正,在此多谢。

--------------------------------------------------------------------------------
太子爷指决
1.右手五指平伸,指尖朝上。
2.大拇指掐中指,第二指、小指弯曲入掌心。
3.五指尖方向由上朝前。
4.左手指法与右手相同。
5.左手小指勾右手小指,左右的皆朝前方。
说明:哪吒太子中坛元帅,驱邪煞、冲煞神、邪妖的指决。

--------------------------------------------------------------------------------
王天君决
1.右手五指平伸,指尖朝上。
2.无名指从中指背过,勾定食指
3.大拇指掐小指,食指弯曲入大拇指内侧。
说明:王天君为护法监坛之神。此决为驱邪、治病、净符或咒法水时所用。

--------------------------------------------------------------------------------
阳雷法决
1.右手五指平伸,指尖朝上。
2.大拇指掐其它四个手指。
3.四指伏藏,行兵发电,电当前,喷水书符。
说明:五雷时,阴阳两雷合并。

--------------------------------------------------------------------------------
清净决
1.右手五指平伸,指尖朝上。
2.大拇指掐无名指。
3.其它三指不动。
说明:使用清净决时,左手成三清状,立碗装法水,右手第四指尖沾水后,大指扣指尖将法水弹,此法是净水时施用。

--------------------------------------------------------------------------------
三清决
1.右手五指平伸,指尖朝上。
2.中指、无名指弯曲入掌心。
3.大拇指、食指、小指各矗一方形成一鼎状。
玄天上帝决
1.左手五指平伸,指尖朝上。
2.小指从无名指处背过,勾住中指。
3.大拇指扣住中指,无名指扣住大拇指。
说明:玄天上帝决是驱邪的指法。

--------------------------------------------------------------------------------
日君决
1.左手五指平伸,指尖朝上。
2.除食指外,其它四个手指指尖微向内弯。
3.以食指第一关节念日君咒,存想太阳真气,取其气用之。
4.此决为法师取阴阳气书符或引真气入符,同月君决。

--------------------------------------------------------------------------------
月君决
1.左手五指平伸,指尖朝上。
2.除无名指外,其它四个手指指尖微向内弯。
3.以无名指第一关节念月君咒,存想太阴真气,取其气用之。
4.此决为法师取阴阳气驱邪伏鬼怪。

--------------------------------------------------------------------------------
招星决
1.在左手第四指第一节。
2.看见天上星星正在你所处的位置时,可用此法召之。

--------------------------------------------------------------------------------
卓剑决
1.右手五指平伸,指尖朝上。
2.大拇指掐其它的四个手指指根。
3.此法是发遣功曹用。

--------------------------------------------------------------------------------
勘鬼决
1.右手五指平伸,指尖朝上。
2.大拇指掐中指指甲下。
3.此法是问询土地爷、怪异狂邪用。

--------------------------------------------------------------------------------
追魂决
1.右手五指平伸,指尖朝上。
2.大拇指掐中指指根。
3.此法是追魂所用。

--------------------------------------------------------------------------------

驱病决
1.右手五指平伸,指尖朝上。
2.大拇指掐食指指根。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 秘传杀手拳
3.此法是法师、道士治病人时驱病用。
张三丰论内丹功法马济人

关于张三丰其人,历来传说很多,姑且不论,但他对内丹功造诣很深,确有据可查。兹根据气功古籍,综述如下。

一、张三丰论炼己功夫
《玄机直讲》中说:“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
1.练已的涵义
炼己是内丹功法最基本的要求,贯彻于整个过程中,不可须臾或离,所以也称炼己筑基。所说筑基,一是指“炼己”阶段,或指内丹功法第一步炼精化气小周天,是强调炼己这步功法的重要性。
什么叫炼,明代伍冲虚《天仙正理》上说:“谓炼者,即古所谓:苦行其当行之时曰炼,熟行其当行之事曰炼,绝禁其不当之时亦曰炼,精进励志而求其必成亦曰炼,割绝贪爱而不留余爱亦曰炼,禁止旧习而全不染习亦曰炼”。这是要求排除外界联系、爱好,要诚心,下苦功夫。所以取其炼字,是取外丹冶炼、洗炼之意。
什么叫己,己是己土,是心意,是意念。这是从易经“纳甲法”来的。所谓纳甲就是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大干与《周易》上的八卦;乾、坤、良、兑、坎、离、震、巽配合起来,如“乾纳甲、壬,坤纳乙、癸,已纳离”等,而“心为离”,故己即指人心,正如清代柳华阳《金仙证论》中说:“己即我心中之念耳”。在五行中己属中央戊己脾土,为此又称己土;土为黄色,在内丹功法中又称“黄婆”,名称虽不同,实际只是指意念。
综合上述,炼己这步功夫,就是指如何集中意念,不断排除杂念。宋代张伯端《悟真篇》中说:“若要修成九转,必须炼已持心”。张三丰《玄要篇》中说:“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所说的持心、炼性、修心,都是对炼己的要求。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进一步指出:“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修心者,存心也;炼性者,养性也。存心者,坚固城廓,不使房屋倒坍,即筑基也;养性者,浇培鄞鄂,务使内药成全,即炼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无思无虑,心与性内外坦然,不烦不恼,此修心炼性之效,即内丹也”。
2.正念与杂念
炼己的要求之一,就是要建立正念,扫除杂念,《玄机直讲》中说:“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所以正念是指在练功过程中不断排除杂念保持清醒的、集中精力练功的意念。正如元代陈虚白在《规中指南》中指出过的:“盖无念之念,谓之正念”。此无念即指无杂念。较正念更胜一筹的,张三丰称之为“真神”。他在《道言浅近》中说:“神要真神,方算先天。真神者,真念是他,真心是他,真意是他。……丹家云,一念从规中起.即真神,即真念也。又云,微茫之中,心光发现,即真神,即真心也。又云,定中生慧,一意斡旋,即真神,即真意也。真神从不神中炼出,学者知之”。能做到这样,应该是已达到较高的炼己要求了。
与正念相对的是杂念,杂念的根源是情缘。杂念是指练功过程中,各种杂乱的念头纷至沓来或此起彼伏,以致意念不能集中到练功上来,又称散乱。正如张三丰《玄要篇》中说的:“初下手时最难行,离了散乱又昏沉”。按散乱原是佛教用语,指贪嗔等烦恼,使心思分散的那种心理过程。古代练功人土常喻喻为心猿意马,认为是练功的主要障碍之一。一般的练功中杂念,大都是原来于工作中、生活中遇到或考虑到的问题;有些是原来不曾想到,或很久前的事情,在练功中反映出来,影响了练功的正常进行。亦有在练功中胡思乱想,想到一些使人气愤、懊丧、恐惧、恼怒之类的事情,以致情绪激动,心神不宁,这称为恶念。在练功中某些杂念,是基于练功者不纯正的思想意识,不正常的欲望发展而来的,则称为邪念。上述产生杂念、恶念、邪念的思想、事物,即为缘。在练功中出现邪念、恶念时要停止练静功而只做动功。
在练功中不断出现杂念,这是止常现象,不可能要求一功中不出现些杂念,实际上也不会一功中都是杂念。只要情绪乐观,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专心在练功上,杂念就自然减少。对待杂念,既不能讨厌,又不能硬驱,而是要在出现时能及时警觉,能比较顺利地排除它,这问样可以收到练功效果。当然,“人杂念少者,得丹早;杂念多者,得丹迟”(《玄机直讲》)。这里的得丹,是指练功效果。
张三丰所说的昏沉,则是指练功中用意不及,以致忘记了原来的练功要求,而出现昏昏沉沉的状态。如隋代智顗在《童蒙止观》中所描述的:“坐时心中昏暗,无所记着,头好低垂”,其甚者“觉心志散慢,身体逶迤,或口中流涎,或时暗晦”。发现此类情况,必须及时纠正,否则功夫下长进,也收不到应有的效益。
3.凝神调息
炼己的方法,就是凝神调息。张三丰《道言浅近》中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什么是凝神。他又说:“凝神者,收己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所以凝神是指已排除杂念,精神安宁,意念专一的炼功状态。明代陆潜虚在《玄肤论》进一步说:“凝神之要,莫先澄神;澄神之要,莫先遣欲。《清静经》曰: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又说:“所谓凝者.非诀然不动之谓也,乃以神入于气穴之中,与之相守而不离也”。所谓气穴,《玄肤论》中又说:“夫气穴者,乃吾人胎元受气之初,所禀父母精气乃成者,即吾人各具之太极也。其名不一,曰气海,曰关元,曰灵谷,曰下田,曰天根,曰命蒂,曰归根窍复命关,即一处也”。这许多名称,都是指几下丹田。下丹田的具体位置,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指出是脐下一寸三分,也即规中,也即玄关。由于凝神入气穴重要,所以被视为内丹功的诀窍之一。正如《还丹复命篇》中说:“昔日遇师亲口授,只要凝神入气穴”。凝神入气穴与现在的用语“意守下丹田”基本相似。如何凝,才算掌握得比较好呢,《天仙道程宝则》中说:“所谓凝也,先以目光注所凝处,微以意敛真气氤氲回归”。这里要用“观照”,即“回光返照”。张三丰在《注百字碑》中还指出:“眼口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决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关于调息,张三丰在《道言浅近》说:古仙云“调息要调其真息”。真息是指练功者在心情非常安静状态下,所出现的柔匀、深长、细缓的一种呼吸形态。但是这种呼吸又不是硬做出来的,而是在自然基础上形成的。正如《道言浅近》中说的:“凝神凋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内丹功法还强调要炼先天气.但是先天气还是通过后天呼吸之气而进行调练的。《道言浅近》中对这个问题也讲得很清楚:“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大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大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因为通过以上的锻炼,“心静则息凋,静久则心自定,死心以养气,息机以纯心。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游,外三宝不透中而扰,呼吸绵绵,深入丹田,使呼吸为夫妇,神气为子母,子母夫妇,聚而不散,故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外游,精不妄动,常熏蒸于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

三、张三丰论得药口诀
《道言浅近》中指出:“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
1.什么是药物
《心印经》上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规中指南》中说:“采药者;采身中之药物也。身中之药者,神、气、精也”人道言浅近》中也说:“精气神为内三宝”。
精、气、神三者,在内丹功法中强调练先天的,忌用后天,称为内药。《金丹四百字》序中说:“炼精者,炼元精,非淫溢所感之精;炼气者,炼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思虑之神”。这与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的“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是一致的。后天的精、气、神是外药。但实际上内药、外药两者既是一而二、二而一,是相互促进的。正如《性命圭旨》上说的,以外药言之,交感之精先要不泻,呼吸之气更要微微,思虑之神贵在安静,以内药言之,元精固则交感之精自不泄漏,元气住则呼吸之气自不出人,元神凝则思虑之神自然泰定。所以说,内丹功法虽然强调炼先天的,但实际上是从后天入手,以后天去推动先天,如前述的凝神调息都是后天的功法。
对药物,在丹书上还有许多代名词,如《周易》中的坎卦、离卦,龙虎、铅汞等。《马丹阳语录》中说;“龙虎是铅汞,铅汞是水火,水火是婴姹,婴姹是真阴真阳,真阴真阳即是神气,种种名相,皆不可着,止是神气两字而已”。因此,离坎有许多同义异字,如:

(赤龙)(朱砂)
┌离——龙——汞——火——婴儿——真阳——元神
药│
<<br>物│
└坎——虎——铅——水——姹女——真阴——元气
(黑虎)(黑铅)元精

2.得药景象
通过以上凝神调息的下手功夫,原被虚耗的精气逐渐充盈起来,于是体内就会出现产药的景象,又称“药生消息”(《注百字碑》)、“一阳未复”(《玄要篇》)。产约的景象一般丹书都略而不谈,因为很难描述,而且明说以后,易于产生追求,违反“不即不离,勿忘勿助”的原则。另方面,各人的景象也不可能一致。至于得药的景象可分为小周天、大周天两种。
小周天的得药景象——张三丰在(百字碑注》中说:“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气自固,将见二气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了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气,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大妇配合,如痴如醉,二气氤氲,结成丹质”。其中的如痴如醉四个字,即是小周天的主要得药景象。因为还只是小周大,所以称小药,小药又名真种子,即张三丰所说的丹质。小药产生的时机,称为活子时、一阳生。如痴如醉的说法,原起于《入药镜》中的“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肖紫虚在《解注入药镜》中描述说:“恍恍惚惚,杳杳冥冥,自然身心和畅,如痴如醉,肌肤爽透,美在其中矣”。
大周天的得药景象——张三丰在上书中说:“忽然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即药生消息也。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大周天产药于静极复动之机,该时称为正子时,所产之药为大药。该时的景象,有的称为“六根震动”即“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丹道九篇》)。
3.采药口诀
张三丰《百字碑注》中说,药产之际,要“以神助之,则其气如火,逼金上行,穿过尾闾,轻轻运,默默举,一团和气,如雷之震,上升泥九”。他又在《玄要篇》中进一步说:“一阳来复体轻泄,急须闭性太玄关,火逼药过尾闾关,采时用目守泥丸”。这里的神、火,是指用意念,金指肾中的精气。采药就是要加强意念作用,引暖气感觉穿过尾阎,避免从前阴遗泄,后阴矢气,使沿督脉逆行上升。具体来说,可用《性命圭旨》中强调的吸、舐、撮、闭四字诀。此四字诀的具体内容为:撮提肛门向上,舐或作抵,为舌柱上腭,闭是目闭上视,吸是吸气停闭。这称为“火逼金行”之诀。

四、张三丰论火候细微
张三丰《玄要篇·打坐歌》中指出:“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性要悟,命要传,休将火候当等闲”。这是说要重视火候在炼功中的重要性。
1.火候为不传之秘
过去丹书中,对什么是火候,怎样掌握火候,大部秘而不谈,正如薛道光在《还丹复命篇》中指出的:“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其原因:一是火候为内丹功法中最重要的一环。练功者知道了丹田,知道了药物,知道了炼己,如果不知道火候,前述内容就变成空诀。所以张紫阳《悟真篇》中说:“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正因为重要,所以就不肯轻传。二是各人练功情况不一,掌握水平差距也大,很难立一法而释千疑,因此强调临炉指点,即强调现场指导、具体指导。这在张三丰著述中也是如此。
2.火候的内容
《规中指南》上说:“神是火,气是药”。《金仙证论》上也说:“火者神也,曰汞,曰日,曰乌,曰龙,皆我之真意也”。因此火就是神,就是炼功中的意念。正如《真诠》中说的,“火候全在念头上着力”。《规中指南》中又说:“火候口诀之要,尤当于真息中求之”。这里的真息,也就是指呼吸。《金仙证论》中强调指出:“凡小周天,始终全仗橐籥之讯,为金丹之权柄”。橐籥也是指呼吸。所以火候就是用意念来掌握呼吸。对火候的用法,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武火也称进阳火、遇阴符。张三丰在《玄机直讲》上有一段关于这个问题的恬:“一对中,上半刻为温,为进火,为望,为上弦,为朝屯,为春夏;下半刻为凉,为退符,为晦,为下弦,为暮蒙,为秋冬”。这一段话,可以用下列表格分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张三丰这种火候之说,是基于《周易参同契》但义打区别。因为《周易参同契》是以八卦结合月亮的盈亏消长来借喻火候。如以一天的十二时辰结合卦象来比喻,则以子、丑、寅、卯、辰、已的上半刻六阳时进火,所以又称阳火,以午、未、申、酉、戌、亥的下半刻六阴时退火;所以又称阴符。
3.火侯的掌握
火候该如何掌握,张三丰也语焉不详,兹补充简要论述如下。《修道全指》中说:“盖武火者,即呼吸之气,急重吹逼,采取烹炼也;而文火者,即呼吸之气,微轻导引,沐浴温养也”。也就是说,得产药景象后,即用前述的四字诀,结合武火,以*暖流感觉从背部督脉上行,过尾闾、夹脊、玉枕达头顶“昆仑”而下,接前面的任脉时,用文火而归于下丹田。而在武火过程中、文火过程中,都要有一次沐浴.即不进火、不减火,维持原状。

五、张三丰对内丹术的若干论述
内丹术作为一种具体功法,文字材料只作参考。张三丰在《玄机直讲》中指出:“凡看书不可按图索骥”,“千经万卷,皆是异名”,而且书中都是“隐语譬喻”。所以从古到今都强调要在具体指导下进行实践,以免出现副作用。但文字材料实为前人的经验总结,有些话更是通过实践所得的真实体会.可供炼功者在实验中作“印证”之用。因此也一直受到古今炼功家的重视。这里再搞选张三丰论述若干则,以供参考。
1.河车初动、河车真动、大周天(《玄机直讲》)
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斯时也,于此念中,活活泼泼;于彼气中,悠悠扬扬。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吸之至下,下不冲肾,一阖一群,一来一往。行之一七、二七,自然渐渐两肾火蒸,丹田气暖,息不用调而自调。不用炼而自炼。气息既和,自然于上中下不出不入,无来无去,是为胎息,是为神息,是为真橐籥,真鼎炉,是为归根复命,是为玄牝之门、天地之根。气到此时,如在方蕊,如胎方胞,自然真气熏蒸营卫,由尾闾穿夹脊,升上泥丸,下鹊桥,过重楼,至绎宫,而落于丹田,是为河车初动。但气至而神未全,非真动也,不可理他,我只微微凝照,守于中宫,自有无尽生机,所谓养鄞鄂者也。行之一月、二月,我神益静,静久则气益生,此为神生气,气生神之功也。或百日或百余日,精神益长,真气渐充,温温火候,血水有余,自然坎离交媾,乾坤会合,神融气畅,一霎时间,真气混合,自有一阵回风,上冲百脉,是为河车真动。中间若有一点灵光,觉在丹田,是为水底玄珠,土内黄芽,尔时一阳来复,恍如红日初升,照于沧海之内,如雾如烟,若隐若现,则铅火生焉。方其乾坤坎离未交,虚无寂灭,神凝于中,功无间断,打成一团,是为五行配合。至若水火相交,二候采取,河车逆转,四候得药,神居于中,丹光不离,谓之大周大,谓之行九转大还也。此时一点至阳之精,凝结于中,隐藏于欲净情寂之时,而有象有形,到此地位,息住于胎,内外温养,顷刻无差,又谓之十月功夫也。
2.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玄机直讲》)
坐下闭目存神,使心静息调,即是炼精化气之功也。回光返照,凝神丹穴,使真息往米,内中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无限天机,即是炼气化神之功也。如此真气朝元,阴阳反复,交媾一番,自然风恬浪静,于此时将正念止于丹田,即是封一固火候。
3.降伏思虑(《百字碑注》)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人静,贵乎制伏。眼口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恩虑。
4.周天(《道言浅近》)
大凡打坐,须将神气抱住,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于四肢,流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了,总要勤虚炼耳。
5.内丹大道(《道言浅近》)
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游,外三宝不透中而扰,呼吸绵绵,深入丹田,便呼吸为夫妇,神气为子母,子母夫妇,聚而不离,故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外游,精不妄动,常薰蒸于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
6.凝神调息(《道言浅近》)
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调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未有不逐日长工夫者。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
7.甘露洒须弥(《百字碑碑注》)
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气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日甘露洒须弥。诀曰:甘露满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气以养之。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道家静坐十二心法

灵独觉法

当做工夫时,宜绝念忘机,静心定神;提防动心起念,惟有一灵独耀,而归真返朴;此时便易入无为正定,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尽皆消殒,归於寂灭。在一灵独耀境中,不可动心思量,才涉思维,便成剩法。故宜念起即觉之,心动卸止之。心本虚灵不昧,於修静定工夫中,固须制其外驰;然不可入於昏沉寂灭;宜贯注全神,集中一点,并保其一灵惺惺之境,妄心欲动时,即伏之不动,妄心已动时,即制之不动。要去欲起时,即摄令不起,妄念已起时,即予觉破,令不续起。故古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念念觉破,便自可至无念矣。无念便无心,无心便近道,且亦登堂入室矣。当一心散乱,幻与杂念纷起,生灭不停时,宜急用斩截法,截断诸心,打杀万缘。使心住心位,境住境位,心不外缘而内寂,境不内扰而外静。及至一尘不染、一念不生时,则自虚灵不昧,澄澄自知,虽寂寂而常惺惺,虽惺惺而常寂寂;一灵独耀,神光晔煜,而得大自在力。正如郁山主所说在:“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此即为一灵独耀说法也。修道而能至一灵独耀,便能“入色界不被色惑,入声界不被声惑,入香界不被香惑,入味界不被味惑,入触界不被触惑,入法界不被法惑。”(临济语)无入而不自得也。在此境界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最易体认天理。彻识仁体,明心见性而与道合真。孔门“慎独”之功,亦即在求能保此一灵独耀之灵明也。孟子倡“良知”,阳明承之倡“致良知”,均系此一静极通神工夫。故日:“心至无心神自定,一灵独耀遍乾坤。”

泯外守中法

儒门以“执中”为心法,并以中庸之道为天下後世倡。老子以“守中”为心法,丹道门庭修链更有“守中”与“守中黄”一诀法,心口相传。佛家亦倡“中道”,主舍空有二边而行中道,最後虽主“中亦不立”,即中亦应舍,然仍以得证中道为修证要妙。故亦可以说,守中为三家共法。泯外守中之先,第一步须行“制外存中”法,制外所以令外不入内,守中所以令内不缘外。泯外则不用强制防治外尘之干扰,而外境自泯,外泯则内景之中体自见。天地有天地之中,宇宙有宇宙之中,人心有人心之中,理事有理事之中;得其中,固执而守之,守而勿失,便入道矣。丹道派则须配合八卦五行以“规其中”,复以中为玄牡之门,乃天地之根;故以“中窍”为千古不传之“圣窍”与“道窍”。守之可应天地之中与宇宙之中,得到人心与天心合一、及人心与道心合一之境界,因之而神化万千也。

泯外守中法

儒门以“执中”为心法,并以中庸之道为天下後世倡。老子以“守中”为心法,丹道门庭修链更有“守中”与“守中黄”一诀法,心口相传。佛家亦倡“中道”,主舍空有二边而行中道,最後虽主“中亦不立”,即中亦应舍,然仍以得证中道为修证要妙。故亦可以说,守中为三家共法。泯外守中之先,第一步须行“制外存中”法,制外所以令外不入内,守中所以令内不缘外。泯外则不用强制防治外尘之干扰,而外境自泯,外泯则内景之中体自见。天地有天地之中,宇宙有宇宙之中,人心有人心之中,理事有理事之中;得其中,固执而守之,守而勿失,便入道矣。丹道派则须配合八卦五行以“规其中”,复以中为玄牡之门,乃天地之根;故以“中窍”为千古不传之“圣窍”与“道窍”。守之可应天地之中与宇宙之中,得到人心与天心合一、及人心与道心合一之境界,因之而神化万千也。

冥心守一法

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三家圣人教人,除以中为道体外,又复以一为道体。道本虚无。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惟在此虚无中,有宇宙天地万物,若无“中”则上下左右,运行生息,俱无由立,亦无由维系而至於不坠不灭。虚无不可穷不可见,以一见之。仙经谓“守一存真,乃能通神”者在此。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生於一,一生於道,故守一即可至於道。老子又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一者道之始生,而为万物之母,故老子又有“守母”之训,庄子有“我守其一、而处其和”之训。守一为得一之阶梯,乃入道之不二法门。冥心於一,合气於淡,则不二三,心不二三即定;行者於此,宜将牙关咬紧,死尽偷心,冥合於一,此为定心妙法。孟子曰:“天下乌乎定?定於一。”俞真子曰:“人心乌乎定?定於一。”一心不动,一念不生,即自得定。惟心不冥极,杂念纷起,根尘不净,难得见一,一不可见,又乌乎守?乌乎定?一者道体,人与天地万物之共性,见一即见道,亦即佛家之见性工夫。心一冥极,则自“灵台一而不桎”(庄子语),而清虚澄澈;便即见一,亦即见性,迄乎见性,便即入道。迄与道合,一亦不立,性亦不立,而其极於无。宇宙天地万物人我,打成一片,而复归於浑沌无我之境界。

系心守窍法

守中守一,为无形无相无位之道法,此守窍法,则为有形有相有位之道法。夫人心好动,易向外驰放,难得片刻安住;欲其冥极,殊不易言,於此时便可用系心守窍法。系心守窍,亦即儒门之“收放心”工夫。当做工夫时,一觉此心已放,便应即予收回,系於窍中。初时,一住即放,一放即收;再收再放,再放再收;久久纯熟,自不驰放散乱,佛遗教经谓:“制心一处,无事莫办。”心念一动,制令不起,微嫌有强勉意。佛家修止,有“系缘止,制心止,体真止”三止法,均所以息妄想颠倒,归於一切处无心、无念、无欲、无为,而以得解脱也。系心守窍,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均可守,初步则均以守下丹田为通则。惟亦有初下手即教令守眉间,泥丸者,此亦名守黄庭法。亦有教守鼻柱、绦宫、气海、海底、命门者,尤以教守玄关法为最神秘。故古真谓:“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干六百门。”盖以“此窍非几窍,乾坤共合成。”故不可指。工夫到时,方得见得知也。道家守窍法,均有口诀,有工程,有火侯,有符度,有证验,有境界;惟此则过来人自知,不足以为外人道也。

虚心实腹法

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壶子谓“心不虚则神死,腹不实则命危。”心不虚极,则不能空灵,亦不能清明在躬。心无一物则物泯,心无一念则念泯,心无一理则理泯,心无一事则事泯;如此则自一尘不染,万境诸寂,心法双泯,能所两忘:而入於无何有之乡矣!无论用空心空境法、存心存境法,或存心空境法、存境空心法,总以求此心之能虚极静笃,空灵神明为要妙。至於“腹”字,乃指丹田,五行之土,为人之命宝。道家秘传有“积气实腹法”,有“聚气实腹法”,腹实即所谓“丹田有宝”也。丹田有宝後,尚有“采药”“过关”“服食”“温养“沐浴”“还丹”“神化”诸法,法各有诀。实腹者“坤”腹,虚心者“离”心;故有“实阴服食”与“取坎填离”之方;此亦为交合心肾、变换阴阳之诀法。故曰:心处神来合,腹实命不枯。

心息相依法

即做功夫时,心不易制服,亦不易系住,欲其息诸乱想杂念,入於静定境中,了不可得。於是而可采行此一工法,使心相依於息。相守於息。息行心行,息住心住,息运心运,息止心息。心息相合,则心息一体。玄门有住息法,止息法,住心法,止心法;乃呼吸控制、气脉控制、心理控制、精神控制之要道。迄乎万境皆寂,一念不生,人法两空,能所双泯时,使得见性入道,且自有“一阳来复後,天地尽皆春”之境界。此法初入手时,可与“凡息”相依,进乎中乘,可与“胎息”相依,迄乎上乘,可与“真息”相依。真息乃先天息法,似有息而实无息,似无息而实有息,并使此息与天地之息合,而人心亦自与天地之心合矣。行此法切不可用心去依,而以“似在相依似不依,似不依时又似依”为诀窍。修行人,开始亦可由通行之“数息法”与“听息法”入门,久久纯熟,再求次第深入。

凝神寂照法

凝神寂照法则非在凝“凡神”,而在凝“元神”。凡神与元神之分,过来人皆可顿悟。寂照法初步可自寂照“凡窍”入手,久久不摇不动,即可产生元阳,激发真气。再上一乘,则可凝元神而寂照“玄元窍”(亦有以玄元窍为“玄关”者),此易入大定而生起“真火”,亦称“神火”。(真火与凡火有别。丹家炼药。多误认凡火为用,大误。)此火能起死人而肉白骨;有回天之功。惟不知“止火”之诀者,则易走火入魔,甚至火炽焚身,使人丧身失命,故修行人,又须懂得“防危杜险”之法。古者,圣人虚其心而实其照,凝其神而寂其照;并以此为得静定之要法。静极则生意盎然,定极则别有天地;此不可思议境界,与佛家之寂灭境界,大有迳庭。禅宗修四禅八定九次第定,可由之而胡心见性;惟与丹道门庭之定法有别,道门此法之诀要,主在“凝神所以内定其心,寂照所以内回其机。”邵子谓“一念回机,即同本得。”此诀主在有“回机”之妙用,不但可藉真阳与神火之生,可回其生机;且可藉“人天合发”兴“人神感应”之理,而回其天机,复其本体。正所谓“回机一蹴透三关,枯树逢春花满山”老是。凝神之功力,不可思议,古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可为此一工法注脚。经曰:“祗灭动心,不灭照心。”寂照之要,在常照常寂,常寂常照;尤须体认──“凝以不拟而凝,照以无照而照”之妙义!否则差之毫厘,失以千里矣。

回光返照法

回光法乃做功夫时,宜收拾精神,依照太乙金华宗旨所示:“於万缘放下之时,惟用梵天∴字,以字中点存眉心,以左点存左目,右点存右目,则人两目神光,自得会眉心。眉心即天目,乃为三光会归出入之总户。”(按∴字即梵天伊字,谓日月天罡在人身。总户为丹书所谓日月合壁处。)收拾精神,乃所以使周身之精气神聚於一处;回光乃所以使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而日月天罡之光无不合。故经曰:“专一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回光既久,此光凝结,即成自然法身。”“光已凝结成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天地万物莫不有光,人身亦有光;心有心灵光,性有性灵光,脑有脑神光人佛家称头光),五官百孩,莫不有能,莫不有神,亦莫不有光;得其神则生,失其神则死;其於光也亦然。回光即所以外回宇宙之光,内回心性之光,外回自然所发之光,内回形体所潜之光,会於眉心,而住於泥丸;使内外之光,合而为一圆光。同时,并行返观之法。返觏之法,乃所以用观以养其神光也。天玄子谓:“玄门有“三回光法”“五返观法”,向极秘惜不传。盖“一念回光”,可直夺天地之机!专一返观,可即透造化之体。”惟均须於心境两空,一念下生时,方能修持有得,故亦为寂心正法。佛家天台宗主止观双修,有三止三观法,极为详密;禅宗主观心参究,密宗主观想持明,华严主法界澄衬;凡此均为观字法门工夫。诀法虽异,迄乎得道,则一也。

息心止念法

人之心无时不动,动则散乱,而万念纷飞,幻想交织,无时或静。动一分妄念,则损一分真气;多一分清静。即添一分元阳。欲得其本心,全其真阳,则须寂其心,死其心,使一心不动,万念俱止,心寂则念自止,念止则心自寂。心静为心,动则为念;念者,人。二心也。一心即正,正者,止於一也;二心即魔,魔者,其鬼如麻似粟也。人之所最难降服者,即此魔心用事。即心为圣,即心为魔;即心是佛,即心是贼。经谓“心为贼王”,擒贼先擒王,修道先降魔:故丹书首重降心一诀,而佛祖亦以“加何降服其心”为教。禅宗“牧牛”之说,道家“牧马”之说,旨均在降服其心,便能自息而止於静也。古真谓“心死则神活,心活则神死。”即是为寂心法说教。寂心之法,一者寂其心体,二者寂其心机。心体寂则机自不生,心机寂则念自不起。古真又谓“心杀境则僊,境杀心则凡。”此即是教人、心不为境转,心不为物迁,心不为慾动,心不为理驰;而能转境转物,寂慾寂理。佛家戒贪、瞋、痴者,以其足以害心也。故宜万尘扫尽,一物不留。空室道人智通曰:“尽道水能洗垢,谁知水亦是尘,直饶水垢顿除,到此亦须洗却。”这即是教人凡情与圣解俱宜舍却。柱杖应舍,法亦应舍,以至通体空无;以本来无一物也。人能寂心止念,则自可入於无思无虑、无忧无惧、无欲无为、无念无心之境地,此为三家入圣之要功。故曰:“心中无一物,乾坤自在闲。”

存想谷神法

道家用功心地,有“存想”一法。存想与观不同,犹回光与回机之有别。心不可动,亦不可失;妄心不可有,照心不可无。欲心不可有,定心不可无。存想即所以存其本心也,恐人之放其本心而失之,或泯其本心而失之也。孟子曰:“无失其赤子之心。”亦即说:本心不可失也。存想之法多端,其大要有“九存想法”,最上乘之诀,即为存想谷神法。此亦称存想黄庭法,存想泥九法,存想崑仑法。其位在头脑九宫中之中央一宫,中虚而灵明,为元神所居之地;谷虚而其应无穷,能神而其用不竭;存想於斯,可大开慧悟,并能神化无极,而有意想不到之妙用。庾信诗谓“虚无养谷神”,高义方清诫谓:“智虑赫赫尽,谷神绵绵存。”其言得之,盖此实乃以神养神法,而存想实亦即存神法也。一心存想不动,即能生神。惟切忌太过。过则火炎;宜若有想,若无想,若无无想;若有存,若非存,若非非存;想而无想,无想而想;存而非存,非存而存。圣凡同泯,物我一如,浑浑默默,杳杳冥冥,而入於真体之绝对境界,又称虚无境界,亦即佛家之究竟湟盘境界,斯为诀要。

息妄全真法

道家修道,重真心为用。真心在妄即凡夫,妄心归真即圣地。真心者,即人之本来心,亦即道心、天心;妄心则为凡心、物心,以及虞廷十六字心法中之人心。动心即妄,不动心即真。息其动心使复归於寂然不动,即得全其真心。人心本静,感於物而动,今如泯物泯境,灭其惑因,则自仍寂然无动於中,而复其本体矣。大易曰:“洗心退藏於密。”即此意也。洗链其妄麈,退藏於密地;使外不入内,内不缘外,外境寂然,内心澄然;此外息其境之斩截法,亦即“杜外全中”法也。泯物泯境之不足,则可用泯心止念法,以内息其心。息心不用,便同无心;无心起用,用亦无心;即无即用,即用即无;斯即真心用事矣。此正永嘉所谓:“洽洽用心时,洽洽无心用,无心洽洽用,常用洽洽无”之境地。或则泯外存内;万境寂然,一心澄然。或则泯内存外;万境森然,一心寂然。或则用外双泯;心境两寂,而全同本体。或则内外双存;万象森罗,而对境无心。或则内外一体;即内即外,即外即内。或则心物一如;即心即物,即物即心。虽日临万物,而若无一物然,以本来无一物也。虽日理万机,而若无一几然,以本来无一事也。加此则自顿彻真心,而超性地,与道全真矣。故曰:有心皆可用,无用不成心。无心自无用,无用亦无心。今以无用用,便以无心心。无用用中藏大用,无心心处见天心。

返还先天法

道家修链,最重先天,而忌後天用事。此即是说:道家修链,重末形而不重已形,重未然而不重已然;重无象之象,无相之相,无物之物,无体之体。修重逆修逆用,诀重返本还元;鼎重先天炉鼎,卦重画前一封。观重观喜怒哀乐未发前是何气象?重父母末生前是何面目?与乎观天地未分、鸿蒙末判时是何境界,同时,做工夫时之最上一乘诀法,天玄子谓:“调息须调真息息(先天元息),链神须链不神神(先天元神);链气须链玄元气(先天元气,亦有重先天祖气者)。链精须链未然精(先天元精),链性最重无性性(先天真性),链心首在复天心(先天真心)。”天玄子又谓:“顺则为人逆则僊,返还最易到先天。能脱形骸力为道,不养圣胎亦是僊。”盖一从事链养圣胎,即属有为法,有为法为後天法;无为法力为先天法。在丹道派之“先天道”中,概以清静无为为主“以无修无链为功,以无生无灭为道,以无证无得为得。复以其重先天,故易不失其赤子之心,易保其婴儿之态,易养其天趣,存其天机,而保其天真!一切与父母未生前之本来面目无以异。无识无知,无忧无乐。且又无戒而自戒,无定而自定,无慧而自慧,无悟而自悟。本来如是,故尔如是;本自具有,不少欠缺;不加些子,当体即得;得无所得,一得永得。故曰:“返还在垢复,抽添重坎离;能凿鸿蒙窍,使与羲皇齐。”

总上十二法,虽未能概道家静坐心法之全,然大要者皆已简述无余。惟於静坐做工夫时,十二法无须全体采用,亦不必循序渐进。择心性资质夙根之所近,任取一法修之,均可使心入於“虚极静笃”之大定境界,而得顿超圣地。在修链过程中,有不少神秘经验、神秘现象、与神秘境界之产生。有者不必惊惧,无者不必灰心。一味平平常常,默然静去;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无怠无荒,无忘无助;自是一日有一日之功,一月有一月之功,一年有一年之功,日积月累,自有进境;不用功而不达者有之矣,未有用功而不达者也。惟须因其自然,不加丝毫勉强,不着丝毫意念,久久纯熟,则妄心自息,妄念自除,昏气自清,俗染自净,而得与天理相应矣。

静定工夫深者,无间动静,静固静,动亦静。定固定,动亦定。同时,修静中,不但仅求心静,尚须求其气静,神静,理亦静。不但仅求心定,尚须求其气定、神定、理亦定。人生在世,涵养须用静,事功须用定。静观天地,则清明在躬,而毋或谬;定转乾坤,则宇宙在手,而毋或失。盖人心能虚极静笃,澄然常定,则观物易清,见理易明,料事易彻,而可臆测必中,算无遗策。且得其本体,握其道枢,心定神闲,自可转物而不为物转,转事而下为事转,转人而不为人转,转境而不为境转,转法而不为法转;转生死寿夭而不为生死寿夭转,转天下万世而不为天下万世转。故静定之学,不仅施之於养生为然也。

此外尚有静观太极法,运转乾坤法,长养圣胎法,存想丹头法,混和五气法,阖辟玄牝法,水火既济法,定神出神法,神通变化法,羽化登真法;均为修身而亦可修心,了命而亦可了道者。

“凝神入气穴”要旨探析

盛克琦

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
以精化气气化神,炼作黄芽并白雪。

——宋•薛道光《还丹复命篇》

  自南派内丹学大师薛道光(1078-1191)提出内丹功法“只要凝神入气穴”以来,“凝神入气穴”即成为了内丹修炼千古不易的要领。修炼者大多认为“凝神入气穴”与“意守丹田”相类似或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实则两者之间差别甚大。“意守丹田”主要是将意念集中于脐下丹田部位,一意不外驰,静心守候丹田中的动机,久久生出一股暖气,被称为“真气”。其气具有冲瘀荡滞、却病强身的作用。但是,由于意念是后天思虑识神的作用,属于阴神,故而产生的“气”中夹杂阴气,不能“结丹”,难成“乾体”,亦无法达到遍身纯阳的地步。“凝神入气穴”属于丹法正宗功夫,正确运用则“纯阴之下一阳来复”,“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采而结丹,返归于乾体,为高层次修炼创造良好的基础。因此,简单地将“凝神入气穴”理解为“意守丹田”是不正确的。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凝神入气穴”的理法要旨进行探讨,望丹道大德予以斧正。

  首先,将“凝神入气穴”一句逐字进行分析一下:凝者,凝聚、聚集的意思;神者,性也,先天本体之元神。张紫阳(984-1082)在《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中说:“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禀之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因此,意念是后天思虑的识神,元神则是先天自然所赋之本体,丹法所用之“神”即是“元神”。功中自“大静真空”中得来的正念灵光,静为元神本体,动则化出真意。识神属后天之残渣,元神是先天清净之宝,二者截然不同。丹法最贵先天而贱后天,用气(无形)不用质(有形),所以丹法中的“精气神”都是先天清灵之精微,非后天重浊的残渣,切不可混为一谈。“气穴”,指腹部脐下丹田中的内窍,又叫做“窍中窍”(按:此为北派所解,南派及三丰一派另有所解,此不赘述。可参考拙作《心息相依,大定真空——西派清净丹法口诀探要》所述。)。《性命圭旨》云:“劈开窍中窍中窍,踏破天中天外天”。又说:“气穴者,内窍也”。清•柳华阳(1736-?)《金仙证论•图说》云:“八脉凑成,共拱一穴,为造化之枢纽,名曰气穴”。又谓:“盖其穴在脐后肾前稍下,前七后三,中间空悬一穴,此正是调药炼精之所,而学者不可不察矣”(《金仙证论•风火经》)。此气穴,气机发动时则成窍,机息时则渺茫,所以惟气机发动时才能得知气穴的具体部位。柳华阳告诫说:“黄庭、金鼎、气穴、关元四穴,俱是无形,若执形求之,则谬矣”。又说:“其穴无形无影,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金仙证论•图说》)。我人身内先天元始祖气根于气穴之中,神息在气穴中相依,子母在此相会,俟神息相依则真气发动而一阳来复,是为“阳生药产”,真阳生矣(按:著名学者、丹道专家胡孚琛先生在《丹道法诀十二讲》中谓“丹田气穴”是“得铅定律”的重要部位)。“入”字的含义,就是进入,从一个方位或部位进入到另一个方位或部位的意思,这正是破译“凝神入气穴”真实含义的关键所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凝神入气穴”的修炼包含两个过程。首先是“凝神”,为第一层次,聚集先天元性之灵光,斩却后天思虑之杂念,降伏躁动的心猿和意马,静中得到元神的本体,由静生动化出真意来,为下一个层次的修炼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是“入气穴”,为第二层次,着重于“入”字,将培出的正念(真意)伏藏于气穴之中,使得到的真意灵光在气穴中与元始祖气结合起来,是为“神气合一”而成就“圣胎”,呼为“内丹”。现将“凝神入气穴”的具体方法简述于下。

  一、凝神。

  盘膝静坐,头正身直,全身放松,两手互握成练功手势,两目轻闭垂帘,留一线微光注视鼻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将渐已安静的意念逐渐集中于祖窍(两目之间鼻梁骨上端的山根穴,是两目神光会聚交并之所,古称为“外日月交光”。)。两目内视寂照祖窍(两眼球须平视向内寂照,稍如“对眼”之状,古称“双瞳抱睛之术”,又谓“对合同”,一定要自然,切勿僵执拘紧,否则易生弊端。内视眼球切勿向上,时间稍长就会引发眼痛头昏的偏差。内视寂照,用意也要轻重适度,总的原则是用意越轻越妙,是为自然文火。据报道,意守印堂、山根等穴窍可使血压升高,宜注意,此或以用意轻重有关。),两耳内听祖窍内动机,舌尖上抵对准祖窍,鼻息调匀归并于祖窍。含眼光,凝耳韵,缄舌气,听心息,是为“和合四象”。这是锁心猿拴意马的桩子,是斩伏识神杂念的有效手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念无念之间,息息自然归根,气沉丹田,绵绵不绝,上下之间自然相顾牵持也。张三丰(1247—?)《注吕祖〈百字碑〉》中说:“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心、神、意三者集中于一处,则两目神光渐渐合一。神光是两目之光与真意合一的结合体。道家内丹学说认为,人一身属阴,惟两目之中一点真阳独存。两目之阳与真意相结合,则阳性之质已潜于真意之中,谓之“阳神”(按:此处所言“阳神”,非日后能飞升出壳的“阳神”,惟于此时的心神性质属阳,不再沉沦被阴气所侵扰耳,切不可二者混淆不清。下所言“阴神”也同此,不赘述)。两目神光内照眼前的虚空幽深玄远大境(宜内照眼前一寸至一尺范围,另尚有推拉“神光”之法,亦是“权法”),初时眼前一片黑暗,持之以恒,待之以诚(丹经谓“虚寂恒诚”),日久神不外驰(驰于声色,丹经谓“神不外驰气自回”),后天自然返先天,两目中的阳火自然化去目前的阴神,阴气渐除,阳神渐显,眼前会显出无数星光(小亮点)。《阴符经》中谓:“机在目”。继续凝神不动,虚寂恒诚,静坐之际眼前可“见”一片光明,幽深玄远,或有可能“看见”各种彩光,或有一点亮光超然跃出,称为“粟(黍)米”(按:此光被内丹家称为“性光”。性光与静定成正比关系,性光定则心静,性光动则心摇,性光隐则心躁,越静定性光越明亮。得“光”机理,按现代生理学来讲或许与开发脑内“松果体”有关,松果体内遗存有退化的感光细胞。)白玉蟾(1194-1289?)谓:“大道不离方寸地,工夫细密有行持”(《大道歌》)。渐而功深,大定之中现出一轮中秋圆月如○象,叫作“元性”。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谓:“盖自太极既分,禀得这一点灵光,乃元性也”(《气为用说》)。又说:“性之初,如星大,圆陀陀,光烁烁,未足言见性,但气质之性稍息,而元性略见。……三阳纯者,是所谓元性尽现。三阳生者,则光不在内,不在外,但觉此身如在虚空,亦无身,亦无虚空,亦无日,亦无月,常能如此,则大定也”(《蟾光论》)。又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二气交感,凝结不散,遂生玄珠○如黍米”(《交会论》)。因此说,“粟(黍)米玄珠”是坎中真阳气与离中真阴气发动而结合现出的灵光。

  识神不静,元神不显。玄珠亦难以产生。故降住心猿,伏住意马,识神渐静则元神渐凝,大静真空之时真阴真阳在祖窍中结合得此玄珠,则“凝神”已得大验。元性现出,不以有意求,不以无意守,有意无意之间,罔象中常得玄珠不离。斯时得全身上下氤氲和暖,如沐春风,酥软快乐。脐下丹田中亦有一知觉,如蚁爬行,痒痒洽洽,又似有一股祥烟冲上心口绛宫,复回旋于下,妙不可言,是为“气生”景象。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谓:“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而元精产矣”(《精从气说》)。李涵虚(1806-1856)在《道情》诗曰:“钻杳冥,引生祥烟,冲得我绛宫痒痒,醉得我四体绵绵”。此气机升降起始之处即是“气穴”真实部位,古云“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柳华阳在《金仙证论•风火经》云:“虽在脐下,犹未得其所以然,要必得其神气相投者。盖其穴在脐后肾前稍下,前七后三,中间空悬一穴,此正是调药炼精之所,而学者不可不察矣”。

  二、入气穴。

  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谓:“金丹之士,才见此物(元性)分明,便是元气产矣,遂因而用之。譬之见贼便捉,毋使再逸。然以之收于鼎器之中,而一点元气之真,始不可得而出矣”(《蟾光论》)。上则祖窍中金木交并化出神光,下则丹田中气机发动形成气穴,则凝神之大功告成。于静中将元神动而化为真意(静为元神,动为真意,是二是一,以静为体,以动为用。),摄两目神光御此元性,灵光沿人体中线的任脉下十二重楼,降于脐下丹田气穴之中(此句为“着相”之言,言如是,事非真有“御”,仅用两目神光自然地向下内照丹田而已)。用两目神光、性光及真意所化成的三昧真火烹炼气穴炉中药物真精,如太阳悬于太空,阳光普照大地,地中阴气因得阳光照射而化为阳气上升。《天仙道程宝则》中说:“所谓凝者,非块然不动之谓也,乃以神入于气穴之中与之相守而不离也”(《古书隐楼藏书》)。张三丰在《道言浅近说》中云:“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收入气穴,乃曰凝神”。丹诗曰:“与君说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月明中”。宋•俞琰(1258-1314)《易外别传》中云:“太阴受太阳之光以为明,人之心为太阳,气海犹太阴,心定则神凝,神凝则气聚,人能凝神入于气中,则气与神合,与太阴受太阳之光无异”。柳华阳在《金仙证论•风火经》解曰:“盖太阳喻神,月明喻气,移在者,神气相会也”。神光下摄于丹田之中,刹那间丹田中金光一片,虚室生白,恍惚之间入于无我无物的混沌境中,大休息一场,此即是“移神入气穴”也。静定之中,朗照日久,其间精气、真息、神光三家融合归一,正所谓“纯阴之下,一阳来复”,自有无限生机,元气萌、真精产、小药成。元气萌动,驾自然之河车,牵上昆仑顶,复降下十二重楼归于气穴之中,氤氲回转,渐化胎息。炼气补精,精足而“阳生药产”。待小药生成,采摘逆返,风吹火化锻成真金,封固于炉中,炼精化气。火候足验,采完三百六十周天度数,阳光三现,大药抟成,过关服食,一点落黄庭,内丹结成,是为“金液大还丹”(以上“炼精化气”阶段仅是概括而言,具体功诀可参见《伍柳仙宗》、《性命圭旨》、《性命法诀明指》及《乐育堂语录》诸书。)。

  总之,只有将静定中元神凝聚于祖窍之内,“泰宇定者,发乎天光”(《庄子》),翕聚眼前所显出的元性,灵光下照伏藏于丹田气穴之中,蜇藏使之生发,才能叫做“凝神入气穴”。正如尹真人《性命圭旨》中所释:“此诀无他,只是将祖窍中凝聚那点阳神下藏于气穴之内”。赵避尘在《性命法诀明指》也指出:“其口诀无他,将祖窍内炼出先天阳神之气光,已经收入腹中,立觉咕噜之响,即系已到海底之证,再以目光久视丹田,有股热力,漱漱动荡”

按:王重阳《全真集》有《四得颂》,诗云:“得汞阴消尽,得铅阳自团,得命颠倒至,得性见金丹”。丹道专家胡孚琛先生在《丹道法诀十二讲》中称《四得颂》是“丹法的总纲,凡丹道之真传无能背离者”。并且提炼出“得汞定律”和“得铅定律”,作为内丹修炼的基本法则。考之“凝神入气穴”一语,实以函盖“得汞”和“得铅”两个层次。“凝神”为“得汞”,“入气穴”则为“得铅”,因此薛道光在《还丹复命篇》高度概括所得丹诀为“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以精化气气化神,炼作黄芽并白雪”。又考“自身阴阳”之“清净丹法”,又有“先性后命”和“先命后性”两途。“先性后命”为先“得汞”而后“得铅”,本篇所论即是此类。“先命后性”为先“得铅”而后“得汞”,大抵由“胎息”功夫入手,是有为有作之自然的命功,并可配合“服气辟谷”等法促生真气,最后再用“性功”而“得汞”。刘一明在《悟真直指》中云:“性命必须双修,工夫还要两段。盖金丹之道,为修性修命之道,修命有作,修性无为”。西派丹法以“心息相依,大定真空”为贯彻始终口诀,身外九还而金木交并是为“乾坤交”,为“得汞”;身内则七返而水火既济是为“坎离交”,为“得铅”,内外同时并进,则可称为“性命兼修”。《伍柳仙宗》一脉丹法,是“先性后命”的丹法,“最初还虛”一着功夫是入门关键,今人以《伍柳仙宗》从事丹道实践者,多忽略此着要害,故难得大效验。以上仅是本人的一点粗浅认识,错谬之处,敬请诸丹道前辈批评赐教为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7969.html

更多阅读

《火影十大杰出青年》_火影忍者 世界十大杰出青年

个人档案  姓名:千手柱间   生日:10月23日   星座:天蝎座   身高:185.1cm   体重:74 kg   性格:温厚、深思熟虑  喜欢的食物:蘑菇杂饭   讨厌的食物:(没有特别讨厌的)   喜欢的话:大地丰饶、天衣无缝。   兴趣:盆栽、雕刻 

浅谈韩剧《正祖大王李祘》 类似李祘的经典韩剧

韩国的古装剧历来不多,却少而精。有些是歌颂平凡却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物,像《大长今》、《医道》、《黄真伊》、《快刀洪吉童》,有些则是着重政治风云人物,如《女人天下》、《正祖大王李祘》、《王和我》和《明成皇后》。把《女人天下》

上清集 大丹直指txt

海南白玉蟾著游仙岩记黄叶飞云新雁篆空庭蕙破玉篱菊铸金有客来自琼州蓬发垂颐黧面赤足缯草文躯露胫半裎横锡袒肩气槩越尘所适上清之三华谒云谷君于薄暮竹锁翠烟檐铎檄风龛灯微红栖鹊呼雏客乃驰怀饮瀑茹之丁宵御枕偃仰无梦矍然凭  

声明:《《丘祖秘传大丹直指》 秘传杀手拳》为网友战场将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