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艺术形式 我喜欢的文学艺术形式

我喜欢的艺术形式 我喜欢的文学艺术形式

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喜欢的艺术形式》

谈到音乐,大家可能各自有喜欢的风格。有的喜欢古典,有的钟情爵士,有的偏爱摇滚,有的沉迷于蓝调。而我独爱民谣。那是一种很温暖的音乐形式,不似古典厚重,也没有摇滚尖锐。它更多的是要表现民族的气质,地域的情调,缠绵悱恻的情感和淡淡的忧伤。

而民谣当中,相信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校园民谣,那么我们就来聊一聊校园民谣。虽然属于校园民谣的时代已经远去,现在我站在这里讲这些,未免有些老生常谈的意味,但不可置否它曾带给我很多很多的震撼和感动。作为踩在80年代的尾巴上,被冠以“80后”名称的饿小孩,我感到心不甘情不愿,但唯一庆幸的是我比“90后”的“非主流”们更早更多地接触到了校园民谣,并且为它们奉献了很多的眼泪,而且那些完全是心甘情愿的。

谈到校园民谣,就不能不提齐豫和罗大佑。1979年齐豫这个波西米亚风格的女人以一首空灵的《橄榄树》宣告了台湾民谣的诞生,而罗大佑的《童年》更是为我们所熟知。

而谈到内地的校园民谣,则不能不提老狼.叶蓓和那盘曾不被人看好却横空出世发行近60万张的音乐合辑〈〈校园民谣1〉〉

最先知道的无疑是老狼。那首〈〈同桌的你〉〉好似一条红线,渐渐拉近我与校园民谣的距离。那一年,这首歌很红,使得我与校园民谣的第一次见面毫无悬念可言。当然,那时太小,还体会不了当中的情感,只是后来听到〈〈流浪歌手的情人〉〉和〈〈月光倾城〉〉才开始真的喜欢。有人说,老狼的歌声像是一本日记,他就一页一页地将他的和我们的成长撕给我们看,于是相同的年轻和忧伤便浸染了我们。

再说高晓松,他是和方文山.林夕齐名的天才作词人。从清华大学退学,长发披肩,喜欢流浪,出版个人作品集〈〈青春无悔〉〉,并捧红了老狼和叶蓓。

知道叶蓓是很多年以后,因为她翻唱了朴树的〈〈我爱你,再见〉〉,深情的演唱,妖冶到极致,所以一下便记住了。回过头去听她以前的歌〈〈b小调雨后〉〉,也非常的喜欢。

再说那盘专辑,当中作品多来自于过去校园文化的积淀,由此产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至今不衰。其动人的旋律,充满诗意的歌词,质朴的音乐内涵成为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音乐圣经。

在那个属于校园民谣的时代,有一大串人的名字为人所念叨:叶佳修,王洁实,谢莉斯……他们曾是校园民谣鼻祖似的人物;还有宋柯,黄舒俊,沈庆,郁东,朴树……他们也曾像周杰伦一样红。

然而属于校园民谣的时代终究还是过去了。就像一位网友说的:“也许这个时代不再有白衣胜雪,不再有纯真笑脸,也许80派的青春,他们只有春树式的冷酷或者twins式的浅薄,或者花儿式的直白。这个时代不需要温暖和含蓄。但校园民谣曾如一股清新的风拂过流行乐坛,吹皱了一池春水。它所歌唱的纯真,爱情,友谊,对于个人而言,是青春的烙印,对于乐坛而言,是一种内秀淳朴的可贵气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7914.html

更多阅读

小森阳一:帝国的文学/文学的帝国:夏目漱石的《文学论》

摘要:就“学力”而言,阅读英语的能力和阅读汉籍的能力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为什么在“好恶”方面,偏偏对汉籍情有独钟,而对用英语写成的“文学”却喜欢不起来呢?――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漱石。*本文是作者在比较现代主义:帝国、美学与历史”国

真正的文学作品是什么样子的?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博主按:平生不喜欢不懂装懂的人,认为我们都应该如古人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近来发觉自己对于这个世界也知之甚少,甚是惭愧。决定在以后的几个月内不再打理博客,不再关注文坛是非。读书时轻狂不羁,如今才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一直想

关于川端康成的文学解读 文学文本解读

主题:川端康成•新感觉—《雪国》、《山音》、《千只鹤》分享会全文实录。时间:2013年8月29日地点:日本文化交流中心嘉宾:李长声、毛丹青主持人:各位读者朋友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川端康成新感觉读书分享会。我们今天非常荣幸请

声明:《我喜欢的艺术形式 我喜欢的文学艺术形式》为网友风度翩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