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吃害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青蛙吃害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蛙吃害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一个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害虫”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本课首先利用“青蛙吃害虫”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图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交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50里面有()个十,30里面有()个十,合起来是().

(2)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复习数的组成,为学生铺垫了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二、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大家听好了,“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

2.同学们很聪明,一下就猜对了!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青蛙吃害虫》。(板书)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 ]

三、探究新知

1.两只青蛙正要比赛捉虫子呢!大家看看现在有结果了吗?快来听听它们说了什么。 。
  2.(课件播放)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听了它们的话,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害虫?

[学习内容的形成来源于学生,而且呈现形式活泼,学生感到亲切,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为问题解决打下基础,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3. 解决数学问题,探讨计算方法。

(1)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课件)
  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2)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A: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方法
  B:集体交流
  生1: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课件)
  生2: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3)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师小结:56+30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出了好几种,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你喜欢那一种?在今后的计算中可以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同时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培养优化意识]

4.师: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和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生:56-30

请学生用喜欢的方法互相交流。
《青蛙吃害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先拨56,减去30,就从十位上拨去3颗珠子。再和个位上的6合起来得26。

5.同学们真棒,能够主动寻找计算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虽然方法不一样,但是只要是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三、巩固练习

1.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有38只青蛙,荷叶上有多少只青蛙呢?那跳下去多少只?动脑筋举手回答。

2.口算题

好,看来大家能够积极动脑解决问题,非常棒,接下来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口算能力,咱们一起去智慧岛转转吧,翻看课本3题,看谁又快有细心。(生独立完成)

3.淘气带42名同学们去看讲故事比赛,可只有30把椅子,每人一把椅子,还有多少名小朋友没有座位,谁能帮帮他呢?

[精心安排,分层练习,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练习阶段,通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特别是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巩固了知识]

四、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和青蛙一块度过了愉快的40分,你学到了什么呢?希望大家在平常学习中做个认真细心的好学生。现在请听一首关于青蛙的儿歌(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新课)。

[引导学生总结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延伸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板书设计

青蛙吃害虫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56+30=86(只)
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 56-30=26(只)
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56-30=26(只)

教学反思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作导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课中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利用“青蛙吃害虫”的童话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在加减法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计数器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这样做即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又有助于发展学生探索和合作意识,使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学习了计算方法之后,注意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出示问题时,应让学生自主发现“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和“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害虫?”是一个算式,这个环节缺少引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7813.html

更多阅读

《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及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及思考2012“千课万人”回来,我就想搬薛法根老师的《猴子种果树》,他的组块教学法真的是常用常新、童叟皆宜,呵呵。但是,如何让这次的搬课更接地气,能给老师们更多的引领与启迪?我还真是动了一番脑筋,保留了薛特的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实录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北大荒的秋天ppt课件

5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区别形近字:“铃”和“岭”,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转”,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现在的北大荒已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及反思腾蛟一小林素君 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

声明:《《青蛙吃害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为网友清明时节雨纷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