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的保护
摘要森林资源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它带来的效益是不可比拟的巨大财富,森林资源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森林资源已造成不可忽视的破坏,部分森林资源也面临着灭绝的危机。本文就森林资源的社会效益和我国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一些保护对策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社会效益 基本情况存在问题 保护对策
一、森林的社会效益对国计民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其带来的好处,让人们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一)森林的经济效益
森林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涉及国计民生衣食住行各个领域。自古以来,森林提供给人类的产品大量是木材,另外还有林副产品,为人们生产、生活直接或间接提供了大量的基本物质产品,在建筑、矿业、铁路、航空、化工、纺织、轻工、包装、造纸、家具以及医药食品工业等部门和行业中发挥很大作用。
(二)森林的生态效益
森林的生态效益是多方面的,且是巨大的,远远大于它的经济效益。据计算,森林的生态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几倍、十几倍,甚至是几十倍。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森林已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是保证美好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其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森林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增多土壤中的水分和地下水,涵养水源,保护水库
庞大的森林群体是风、沙运动和水土冲蚀的重大障碍,茂密的林冠对降水有截留作用,一般情况下有20%—30%的降水量被林冠所截留。据统计,每公顷森林可贮水500—2000立方米,人们喻称森林为“绿色水库”。
2.森林调节和改善气候
由于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自然界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都有重要作用,森林每天从地下吸收大量水分,再通过树木树叶的的蒸发,回到大气中,因而森林上空水蒸气含量要比无林地区上空多,同时水变成水蒸气要吸收一定的热量,所以在大面积的森林上空,空气湿润,容易成去致雨,增加地域性降水量。
3.森林能消除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森林在净化空气、净化城市污水、消除噪声等环保方面作用显著,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据测定,1公顷阔叶林在一昼夜内吸收约10吨二氧化碳,释放出730千克氧气,可供1000人呼吸,在城市里按每人每天呼吸消耗0.75千克氧气计算,则人均有10平方米的森林绿地即可满足需要。森林具有吸收有害气体、杀灭菌类,净化空气的功能。由于树木有茂密的树叶,噪声通过森林后,可降低声音强度,一般40米宽的林带即可减低10—15分贝。森林对大气中的灰尘有阻挡、过滤和吸收的作用,可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和尘埃。
(三)森林的社会效益
1.森林是旅游休养的最佳场所
森林造就了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人们在森林中可以敞开情怀,尽情的享受与领略苍松翠竹的原始美、自然美。
2.森林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
森林是各类气候带中最丰富、最珍贵的物种宝库---“基因库”,是人类探索、研究、发掘出物质资源及自然遗产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
3.森林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森林为人类提供了美丽的景观,是文学、摄影、绘画、电视、电影的源泉,这些创作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
4.森林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风景如画的大森林,观后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二、我国森林资源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多样,适宜各种林木生长。据全国第五次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我国森林面积15900万公顷,森林蓄积两1267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6.55%。还有大面积的宜林荒山荒地,适宜发展林业。现有森林资源特点是:
1.树种和森林类型繁多
据统计全国灌木树种约有8000种,其中乔木约2000种,包括1000种多种优良用材及特用经济树种。有大量孑遗树种,如水杉、银杏、银松、金钱松、连香树、珙桐、马尾树、水青树等。其中水杉、银松、银杏被称为“活化石”。我国森林类型众多,为世界罕见。我国有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雨林,温热带雨林,温热带阔叶林,温带针叶阔混交林等基本类型;还有地方性的次生类型和大量人工林和经济林。
2.林产独特而丰富
我国丰富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提供了各种木材,而且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其他森林产品。
(1)野生动物我国森林中的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量多的国家之一,约有1800余种,其中珍贵的有驼鹿、雪兔、东北虎、紫貂、白唇鹿、大熊猫、金丝猴、野牛、长臂猿、野象等,森林的鸟类、昆虫、爬行类、两栖类和各种生活于土壤中的低等动物也是十分丰富多样的。
(2)野生植物
中药材:近代查明我国药用植物约有3000种,大部分分布在林区,常用的约有5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常见的有杜仲、肉桂、厚朴、刺五加、枸杞、五味子、杜鹃等;草本植物有人参、黄芪、红景天、桔梗、枣皮、绞股蓝等;菌类植物有灵芝、猪灵、伏灵等。
山野菜:主要产于东北林区,资源比较丰富,经济价值比较高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林副山特产。主要品种有蕨菜、徽菜、黄瓜香、猴头、黄花菜、山芹菜等。
食用菌:分布林区的食用菌多达20多种,仅黑龙江林区的品种食用菌蕴藏量就约在1500万千克以上。林区食用菌主要品种有:黑木耳、元蘑、蘑、黄蘑、松蘑、云芝、银耳、平菇等。
山野果资源:林区的野果资源有两类,一类是浆果资源,一类是有核食果资源。
蜜源植物资源:我国林区分布着大量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及花草,林区可供蜜蜂采集酿蜜的主要植物有:柳、色木、槐、杨,满山红及各种花草。
3.森林覆盖率低,人均资源少
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远低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29.6%,更低于多林国家的水平,属于少林国家。
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虽然总量可观,但人均资源少。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为世界第五、第七位,居亚洲之首。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为0.012公顷,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我国人均森林资源蓄积量为8.6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8.
4.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森林不仅覆盖率低,而且分布不均,大部分森林集中在东北和西南。东北森林蓄积量占全国31%,西南占44%,二者共占75%,是我国主要林业生产基地。
5.森林林种结构不合合理
长期以来,按经营目的科学的划分林种的工作还没全面展开。由于过去把森林仅作为生产木材的用材林来经营,没有能按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和森林功能,进行分类经营,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
6.森林质量较差
我国森林资源生产力较低,如全国林分平均蓄积量每公顷仅78.06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8.47%;用材林为72.05立方米,人工林为34.76立方米,都远低于世界上林业发达国家水平。
(三)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
我国森林资源的面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减少,质量也有下降,其主要原因如下:
1.森林资源集中过伐,更新跟不上采伐
长期以来,林业指导思想上重采伐、轻造林育林,没有建立林价制度。在木材生产中对林木无偿采伐,森林资源的消耗得不到经济补偿,林业生产的必要的营林资金不足。由于搞单一的原木生产,不重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是按需定产,木材生产任务过重,集中过伐,致使采育失衡,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更新跟不上采伐。
2.毁林开荒
我国热带地区林地区向农地和热作地转化问题尤为严重,从1985年至1989年间全国被征用的林业用地达2.8万公顷,1990年统计为7989公顷,1993年上升为44万公顷。
3.乱砍滥伐
作为薪柴砍伐的森林资源占全国总消耗量的30%,我国目前许多山区,仍以薪柴为主要的农村生活能源,约占能源结构中的68%-74%,尤其是干旱区的农村生活能源至今仍十分缺乏。
4.森林火灾频繁
森林火灾频繁,齐整90%是人为引起的。大部分林区由于经营管理水平低,防火措施差,火灾预防和控制能力低,造成森林火灾多,损失惨重。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森林火灾是1987年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特大火灾,火灾面积为133万公顷,过火林地和疏林地面积114万公顷,其中受害面积为87万公顷。
5.森林病虫害剧增
据统计,我国有各种森林病虫害8000多种,随着森林过伐和大面积人工纯林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森林的组成结构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生态关系,降低了森林自我抗御病虫害的能力,造成森林病虫害发生的规模和频率加剧,对森林的危害十分严重。
6.造林保存率低
长期以来,由于造林技术不高,片面追求造林数量,忽视质量,造林后又缺乏认真管理,新造林保存率低。在一段时期内,新造林的保存面积仅为造林面积的1/3。
7.林业管理上的失误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指导思想上是重采伐、轻造林育林,把森林当作自然任意索取,对森林的价值没有足够的认识。此外,森林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严重。
四、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对策
1998年的特大洪水,惊醒了人们,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客观上是由于气候异常,主观上是人为因素。朱容基总理指出“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国务院于1998年批准了国家计生委组织有关部门制定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了认真贯彻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实施建设规划,应采取以下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对策。
(一)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资源的总量
通过继续深化全民植树运动,加快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大退耕还林的力度,大力加强商品林的建设,种植薪炭林,大力推广节柴灶等途径来扩大森林资源的总量。
(二)下决心抓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1.认真实施天然保护工程。对禁伐区实行严格管护,坚决停止采伐,大幅度调减缓冲区的天然林采伐量,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大力开展营造林建设,加强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2.坚决制止毁林开荒,陡坡种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的通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毁林开垦、滥占林地的不良做法,坚决刹住乱砍滥伐、超限额采伐的歪风。对大案、要案,尤其涉及领导行为的案件,要严肃处理。
3.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防火,充分认识森林防火工作的严峻形势;加强重点火险区以控制火源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抓好防火扑火队伍的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防火值班,努力实现火灾次数和受害面积的双减少。
4.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培育抗虫害的良种壮苗,搞好预测、预报,做到及时检测,尽快治疗,加强防御。
5.进一步强化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大力加强森林公安和林业工作站的建设。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
大力宣传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重要性,特别是宣传林业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只有山清才能水秀,只有林茂才能粮丰,没有足够的森林,就没有完整的生态体系,通过深入的宣传,增强全民的绿化意识、生态意识,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森林资源。
(四)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实施依法建林
1998年新一届人大组建后,修改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森林法,把保护森林资源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就有了强制性,才能使人们更好的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
(五)实行责任制
制定并实施领导干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及时检查通报目标完成情况,使之有效实行。
(六)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加强已建立的林业基金的使用管理,切实用于水土保持、植树种草等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开辟新的投资渠道。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上的各类投资主体向生态环境建设投资。
(七)实施科教兴林战略,推进林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要大力强化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要攀登林业科技的高峰,尽快缩短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要建立新型林业科技体制,形 成科技与生产建设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八)加强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我国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建得比较早,数量也较多,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与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发展,全面规划,有计划地加强建设。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也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参考资料
〈〈生态保护〉〉孔繁德等编著(68-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