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年空巢人

中年空巢人

《人生与伴侣》2011年第6期

有资料显示,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越来越多的中年空巢家庭开始在城市里出现,“中年空巢人”亦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专家预测,未来10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年甚至中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可能达80%以上。同时,现代社会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家庭结构不断向“三口之家”的模式发展,四五十岁的“中年空巢”家庭将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意义上的“空巢家庭”多指“老年空巢”,进入“空巢”阶段的父母大多接近或进入老年阶段,“空巢期”相对较短。然而,随着独生子女求学和谋职,相当一部分中年夫妇提前进入“空巢期”,成为“中年空巢人”这一阶段相应延长。以城镇平均初婚年龄女性为25岁、男性为27岁为参照,假设初婚与初育平均间隔为2年,且这些夫妻的独生子女若18岁离家,那么,他们进入“中年空巢”期的平均年龄通常为45岁至47岁。如此一来,这类夫妻将提前近15年进入“空巢期”,在“空巢”中生活15年后才会进入老年阶段。如果按照预期寿命为80岁计算,他们将在“中年空巢”和“老年空巢”阶段生活35年左右。
  
  一、现状
  
  张女士:生活重心倾斜了
  大学新生开学将近一个月了,家住南宁市明秀小区的张女士心里总是感觉空落落的。自从儿子考上桂林的一所大学之后,她老是感觉心里少了点什么。回想儿子备战高考的那段时间,张女士每天都在花费心思给儿子补充营养、调整饮食,整个高考下来自己也感觉像打了一场仗。儿子离家上学之后,她感觉生活的重心一下子找不着了,特别是临近中秋,儿子告诉她今年不回来过节后,她感觉心里更空了。张女士说:“儿子不回来过中秋,买了月饼也不知给谁吃,实话说我连准备中秋晚餐的心思都没有了。”
  蒋先生:时刻盯着MSN
  蒋海反复刷新页面,看到的只是女儿在开心网上昨天发的帖子。他略感焦躁,不停地瞟MSN。MSN是女儿出国前教会他的。为了及时和女儿交流,蒋海开始“触电”。
  作为离异家庭,父亲蒋海一直兼着母亲的角色,平时女儿的生活起居都由他来打理。去年将女儿送到加拿大去留学,可这一年里他过得并不好。他总担心女儿的生活会有问题。
  女儿走后,蒋海就每天趴在电脑前,即便在单位上班时,他的MSN也是一直开着。为了能和女儿多聊几句,他练起了打字,还时常光顾各种论坛看别的留守父母如何度过长假。
转载:中年空巢人
  蒋海总觉得空落落的。他克制着不去看MSN,却总希望对话框主动弹出。
  郑女士:恨不得半小时就给孩子打个电话
  时针指到了早上6:00,家住济南市50岁的郑梅起床去小区附近的早市买菜,给老公做完饭送他上班之后,走进了女儿的房间,虽然平时没人住,她还是坚持每天打扫,女儿已经在外地上学三年多了,但是房间的布置几乎跟她上高中时一样,有时候还会坐在床边看着孩子的影集发呆。这是一位空巢中年母亲平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郑梅的女儿莹莹在潍坊上大学,虽然离家不算远,但平时周末或者小假期莹莹都不回家,只有寒假、暑假才回家待着,每到此时她都想把孩子绑在身边,跟她聊天聊到够。“孩子不在跟前了,生活突然一下子变得没了重心,觉得家里空了,自己的心里也变得空荡荡的,而且平时工作也不忙,经常会自己一个人在家发呆,情绪变得很低落。”
  “同事说我常常魂不守舍的,其实我是在想孩子在学校的一天是怎么过的,那时候恨不得过半小时就给孩子打个电话问一下情况。”郑梅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晚上做梦经常会梦到孩子。
  赵女士:盼孩子回家像当年盼香港、澳门回归
  47岁的赵咏玲的境遇跟郑梅差不多,只是她儿子上学的地方更远一些,在华南师范大学,以前孩子在家时,她的精力都在孩子身上,很少跟老公聊天,现在没事就拖着老公聊孩子的话题,想着此刻孩子在干吗,而且因为老公中午不回家吃饭,全职主妇的她甚至不做中午饭,总是凑合吃一点。“想想做了饭也是我一个人吃,做起来都觉得没劲。”赵咏玲说,小区里有个台球室,吃完晚饭之后老公想让她去那儿打台球,但她总是提不起兴趣。“宁愿抱着孩子从小到大的相册翻着看。”每次孩子放寒假或者暑假之前,是她最兴奋的时候,提前半月就把床单、被罩洗干净换上,把被子晒好了,就等着他回来。“那一段时间是天天看日历,就像当年盼着香港、澳门回归一样,一天一天地倒数孩子回来的日期。”
  殷女士:孩子出国第三年离婚了
  一个网络调查显示,有39.1%的人认为夫妻感情会因为“中年空巢”变得冷漠 。认为“中年空巢”导致夫妻感情失和,确实有失偏颇。不过不能否认社会上确实存在这样一种家庭:夫妻感情欠佳,但是为了孩子还是将就着过。孩子外出了,家就散了。
  殷女士的丈夫工作很忙,而殷女士却十分关注孩子,结婚20多年来,她和丈夫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原本孩子在家的时候,无论工作多忙,殷女士的丈夫都会每周抽出两天时间回家吃晚饭。可自从孩子去澳大利亚读书,殷女士的丈夫回家吃饭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终于在孩子出国的第三个年头,殷女士的丈夫有了外遇,和殷女士离婚了。
  
  二、困扰
  
  由于独生子女到外地求学、参军或工作,使许多中年父母倍感失落、焦虑,以往在老年家庭才有的“空巢现象”,正向中年家庭逼近,被专家称为“新空巢现象”。
  独生子女离家单飞,中年家庭空巢增多
  自从我国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开始离巢,而他们的父母还正年富力强,于是,“中年空巢”这个词首先在城市出现,并且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专家预测,未来十年,空巢家庭所占比例将达到城市家庭的80%。“空巢”对于许多中年人来说,是始料不及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独生子女出国留学、到外地上学或者工作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中年人空巢家庭已经屡见不鲜了。除了到外地上学、工作以外,很多刚刚跨出大学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口袋还没有鼓起来就决定离开父母,自己到外面租房子过日子。在外面租房子生活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寻找自由。
  子女离家时间提前,父母感到难以适应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空巢现象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当时住房改善了,不用三代同堂,晚辈们纷纷搬出去“独立”。而今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子女离家的时间越来越早,比过去提前了五六年。家庭空巢期提早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家庭成为新空巢家庭。
  以前,家庭人口结构呈“梯队形”,哥哥走了有姐姐,姐姐走了还有妹妹,可是现在成了“倒三角形”,即“四二一”结构。过去老年人空巢被称作老两口,现在大量的中年人变成了“中两口”。这种不小不老的两口儿从多年的忙儿忙女中解脱出来,突然发现不知道该干什么了,种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少父母感到难以适应。
  加快社会发展步伐,彰显亲情教育缺失
  空巢家庭低龄化到底意味着什么?内蒙古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阿尔泰表示,从社会发展学角度来看,空巢家庭低龄化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阿尔泰认为,空巢家庭逐渐低龄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社会发展对家庭规模的要求不再是传统的大家庭,而是核心化的小家庭。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空巢期的提早可以让中年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时,空巢期的到来也可以为中年人的心理制造一些压力,因为寂寞会迫使他们的心理由封闭转向开放。但是不可否认,空巢期的提早到来也会使子女赡养父母的道德意识越来越淡漠,与父母缺乏沟通,这就需要中年人面对现实,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专家指出,空巢期提前到来也与新一代子女亲情教育缺失有关。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罗萍说,现今的中国父母只是一味付出,一切围着孩子转,没有教会孩子懂得感恩,学校在亲情教育方面也几乎是空白,容易造成新一代人家庭观念淡化,不愿与父母沟通和联系,有些家长为此感到失落、苦恼。
  母亲不适感高于父亲,转移对孩子注意力
  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王高华教授称,有的母亲在孩子离开家以后,总是提不起精神,晚上也睡不着觉,感觉生活像变了味。如果再加上丈夫经常出差,两个人平时欠交流,导致共同话题越来越少。孩子到外地上大学,夫妻二人事业进入平稳期,按理讲,夫妻要进入第二个蜜月期了,可是那些以孩子为重心的家庭,夫妻却常常觉得失去了生活重心,一时间没有了共同的话题。由于“新空巢家庭”对女人影响大,所以夫妻双方要特别注意增加家庭凝聚力,当心婚姻危机。
  在“新空巢家庭”中,母亲的不适应感明显高于父亲。王高华分析,此时的女方多面临退休、身体步入更年期的阶段,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很大变化;而男方此时多为事业黄金期。“一闲一忙”形成了对比,加上作为“纽带”的孩子不在身边,更容易遭遇婚姻危机。
  
  三、对策
  
  “中年空巢”和“老年空巢”是“老龄化社会”问题的两个方面,只不过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中年空巢”在物质需求上显然要比空巢老人低得多。
  “中年空巢”家庭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积极调节,选择各种方式,摆脱孩子这个家庭核心离开后引发的种种失衡、失重心理和行为,重新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建立一套适应自己身心的工作生活方式,焕发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心理专家认为,中年空巢期不同于传统的空巢期,中年夫妇大多有工作、有自己的事业,只要积极面对、主动调节,一般都能摆脱空巢期的不适感,重新明确在家庭生活中的定位和社会角色的扮演,适应新的生活。
  “中年空巢”情感危机的克服,当事人的心理调适是关键。孝义道统养成对儿女过高的心理期望、传统家庭对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过深的情感倚重、以家庭为轴心的价值观对其他社会关系的无意疏远……都成为中年人突然迈进“空巢期”的暗礁,心理不适与“空巢综合征”之源。
  孩子离家后,注定要带走往日的一些欢乐和生机,父母该如何重找自我,重新焕发生机呢?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认为,心病还要心药治,空巢家庭综合征主要是心病引起的,所以关键还是调整心理状态。
  首先,孩子离开后,对不少父母尤其是母亲来说应该是人生的第二个起步,因此要另寻找一个生活的目标,重新建构一种生活方式,体现自己活着的价值。比如可以与自己年龄相当的人联手,在自己经济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家小店等;也可以去学习些新东西,比如电脑知识等;如果自己的经济基础不错,也可以与朋友一起去旅游、健身、游泳、练瑜伽,感受集体活动;也可以到社区去应聘做义工,你在付出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快乐。
  其次,夫妻正好借机重筑二人世界。该走的总是无法强留,当相依为命了十几年的孩子去开始自己的灿烂人生之后,做父母的除了需要找回“丢失”的自我、做一些以前想做而无法做的事外,对以前曾忽略的与爱人的交流,又需要重新面对。夫妇之间在子女离家后,更应注意相互给予更多的关心、体贴和安慰,建立自己新的生活规律和情感支持系统,以使自己的心态保持稳定。
  最后,还要做一些适当的心理调节。空巢家庭综合征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缺少情感交流。现在我国大中城市中年空巢现象日趋明显,也有了一个群体的出现。这个群体间可以一起逛街购物、游玩,这种互相交际交流、倾诉沟通非常有必要,可以得到相互的理解和支持。如果自己实在调节不了,也可找心理医生和有关的专业机构进行调整和治疗,面临空巢家庭的“中年空巢人”,积极地去处理对待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中年父母要适应新时期的家庭关系转型,减轻对子女过度的心理依恋;学会做潇洒的现代父母,降低对子女的回报期望值;分散注意力,将重心从倚重纵向关系的小家庭中分散出去,把更多目光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及伙伴关系)、陌生关系(社区及社会);在社会中寻找到新的可以替代角色,及时进行角度调整或者转换,譬如参加志愿者组织和公益性活动,在有能力帮助他人时付出劳动,在需要他人帮助时收获爱心等。尽量培养子女养成体贴父母的习惯,及时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尝试寻找新的生活重心,重拾多年前的一些爱好,找回属于自己的生活模式,如经常一起旅游、健身、参加文娱活动等。除此之外,还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朋友聚会,通过与朋友的交流、沟通,充实自己的生活。这些都是有效的应对之举。
  
   四、榜样
  
  转移注意力 “空巢”有乐趣
  白女士今年42岁,儿子前年去英国留学后,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很不适应,虽然有丈夫在家,两口子还是孤独、寂寞,感到家里空落落的,两人常常相对无言,一起思念儿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磨合,白女士夫妇渐渐调整了心态,认识到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迟早要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也接受了儿子不在身边这个事实。白女士说:“孩子有孩子的理想和事业,他只能陪伴你一段时间,真正能长久陪伴你的还是自己的爱人。”
  孩子“飞走”后,重新回归二人世界,不用再每天一大早就起床为孩子弄饭,不用再天天操心孩子学习的事。“换个角度看,反而有一种解脱的轻松”,于是,白女士和丈夫开始慢慢享受二人世界的甜蜜,寻找新的生活乐趣,每天一起晨练、逛公园,听听音乐,偶尔还看一次电影,去西餐厅吃一顿浪漫的烛光晚餐,将“空巢”生活过得其乐融融,有滋有味。“看到我们生活得很快乐,儿子在外面也很放心。”白女士深有体会地说。
  家住郑州市二七区今年50岁的苏女士告诉记者,当初自己的龙凤胎一个考上上海某重点大学,另一个则去了新疆读书,平时热热闹闹的家,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使得她多年来一直绷得紧紧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了,本想着可以歇一歇,放松一下身心了,可身体却开始“极度不适应”起来,竟然大病一场,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
  苏女士坦言,生病的这一个多月是一次大休整,让两口子重新对家庭和生活进行了思考。
  也就是从那时起,爱人秦先生开始主动分担平时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家务活,同时两人开始“大补功课”,把过去想做却因为要操心儿女而没做的事补起来,比如探亲、访友,周末与朋友聚会,回老家看望双方父母……夫妇俩甚至拿出积蓄买了一辆私家车,节假日与老朋友一起自驾旅游,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
  既可多照顾老人,又能重享二人世界
  家住济南某居民小区的姜女士,也是中年空巢群体中的一员。
  现在姜女士的生活重点也从女儿身上转移到四位年迈的父母身上。“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去我父母和公公婆婆那儿转上一圈,打扫打扫卫生,陪他们说说话,给他们做做饭。”
  姜女士说,现在自己照顾年迈的父母很像自己小时候被父母照顾的感觉,很有趣,也算是一种回归。希望自己女儿到中年空巢了,也会这样回归一下。
  “我发现这几年我爸妈的感情越来越好了。”采访中,在济南某事业单位工作的付小姐告诉记者,现在爸妈的生活方式比以前改变了不少。“那时候,他们的生活几乎都是围着我转,尤其是妈妈。现在他们俩成了家里的核心,彼此围着对方转,呵呵。妈妈早就退休了,我上高中那会儿都是在家‘伺候’我,现在我出门在外了,在爸爸的建议下,妈妈就去爸爸的公司帮忙。还特意在公司隔壁又买了套房子。”如今,他们老两口早上一起出门上班,中午妈妈会提前下班直接在公司附近的房子做好饭,两个人一起吃。晚上回家吃完饭还会一起出门散散步。
  与此同时,付小姐还告诉记者,自己爸妈现在也很喜欢到处逛逛,通过旅游的方式来开阔他们的视野。“他们还去上海世博玩了一圈。”付小姐父母告诉她,虽然排队时间有点长,逛得也有点累,但这趟去得很值。“不管怎样,如今中年空巢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只要父母调整好生活状态,做子女的也会很开心。”
  八成英国父母“空巢”也幸福
  文/赵纪萍
  很多中国父母都担心孩子长大离开家后,自己会过上“空巢”的孤独生活。但英国父母却一点也不担心,他们似乎很乐意享受“空巢”生活。
  英国学子公司最新完成的一项调查却发现,孩子上大学或到别的城市工作后,大多数英国父母非但没有得“空巢综合征”,甚至还感觉如释重负,重拾生活情趣。当孩子离开之后,这些“空巢一族”感觉手头更宽裕、身体更健康、心情更快乐。很多老夫老妻还重燃爱火,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调查显示,有84%的受访英国父母称,孩子不在家的日子里,他们的感情显著改善。过去孩子在家的时候,夫妻二人不得不整天围着孩子转。孩子离开之后,父母有更多自由的空间和更多相互陪伴的时间。一些父母表示“感觉自己一下子年轻了10岁”,而且感觉经济上也宽裕不少,每月平均可以节省开支600英镑(约合6421元人民币)。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朋友相聚,朋友圈子越来越大,经常联系的朋友至少增加了5个人,每周社交活动3次以上。还有50%的英国父母表示,等孩子离家之后,希望尝试一些挑战身体极限的爱好,比如漂流、蹦极和高山滑雪。
  去年的一项类似调查数据也表明,如果孩子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时间过长,反而会让父母感到不自在,甚至会有压抑感。
  编辑/平湖秋月 王翠萍 延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7314.html

更多阅读

什么是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的作文

  什么是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指的就是家里小孩不在身边的中老年人,他们缺少关爱,生活寂寞,因为儿女长时间不回家,家庭如同空巢一般,令人心酸,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们由于工作、学

《空巢姥爷》:感慨空巢老人

最近我看着电视剧《空巢姥爷》,看到剧情中空巢老人的孤独,子女远在天边,远水救不了近火,养儿防老成了空谈。觉得剧情很是贴近生活。心生一念,敲下剧情片段,给大家分享,想必会有朋友共鸣!老王同志看模样六十几岁,他的子女远在国外。老王的老

空巢里的孩子,辛酸感觉 四维感觉孩子好丑

刚刚看完了这部最新的电影,《空巢里的孩子》,记录了一群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相比现在的三枪等垃圾电影,拍的可谓是经典,小孩的演技非常的好,而且也确实放映了社会的问题。尤其让我最后感动的辛酸落泪的是,小青岛为了学游泳而留下

空巢不空 空巢

看了日剧《冷暖人间》,我很有感悟。有许多父母,在子女长大成人离家自立后,一下子就陷入了“空巢”的悲哀里不能自拔了,这是不对的。两个人结婚,开始了新的生活,当有了孩子后,两个人乘的车上就多了一个小乘客。当小乘客长大了,下车乘坐他自己

转载 关爱空巢老人意义在于爱 关爱空巢老人千万计划

原文地址:关爱空巢老人意义在于爱作者:道理通江红专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约有1.69亿,其中40%是空巢老人,个别老城区“空巢老人”家庭已达到70%,预计2010年将达到80%以上。“

声明:《转载:中年空巢人》为网友守护那一段爱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