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皮话也叫歇后语,是从古代缩脚语发展而来的。缩脚语本是文人搞的文字游戏。例如一个穷书生无酒招待客人,便以水相待并说:“君子之交淡如⋯⋯”,客人也明白其意,便答:“醉翁之意不在⋯⋯”两人都把水和酒隐藏起来而相视一笑,心照不宣。缩脚语隐掉的部分,是对原来成语的截取。截取后,前半部分不成语,不知原句的人,根本就不懂是什么意思。俏皮话则不同,前半句是个比喻,有个完整的含意,就是不加解释也可以使人理解。东北是俏皮话之乡。有些俏皮话很富有地方色彩,自然有其生命力。东北人的俏皮话是丰富多彩的,农村百姓更是爱说爱笑,有些俏皮话就是农民从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他们张口就来,俯拾皆是。例如:
横垄沟拉磙子——一步一个坎。
扫帚顶门——差(杈)头多。
瘸子打围——坐着喊。
二齿钩挠痒痒——一把硬手。
狗皮袜头子——不分反正。
腰揣一副牌——谁说冲谁来(对爱吵架者的批评讽刺)。
辘轳把底下——正经(井)。
扛椽子进大门——直来直去。
卖不了的秫秸——靠边戳着。
黄皮子(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六碗菜添编花——多余(鱼)。
小牛犊子撵兔子——有劲也使不上。
要饭花子的烟——没准(嘴)。
穷寡妇赶集——没人没钱。
醉鬼走路——东倒西歪。
骑毛驴看唱本——走着瞧。
锅碗的戴眼镜——找茬(碴)。
老蕨菜——伸巴掌(指打人)。
城里人也爱说俏皮话,有些是富有教育意义的。例如在伪满时期,人民群众中偷偷地流传着一句俏皮话:“满洲国”的旗子——黄面大(迟早要完蛋)。这句俏皮话反映了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统治下,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盼望着伪满早日完蛋、祖国重见光明的心情。不过,城里人创造的俏皮话常常和成语、谚语有关。例如:
大江放木排——顺流而下。
旗杆上的锡顶子——高高在--上。
老儿子娶媳妇——大事完毕。
哑巴吃饺子———肚里有数。
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
锯过梁做板凳——大材小用。
老财主卖粮——不卑(背)不亢(扛)。
书蠹虫进书箱——咬文嚼字。
老爷子的破被子——概(盖)有年矣。
包脚布绣花——底子太差。
大脚穿小鞋——不好提拔。
东北人不但自己创造俏皮话,而且也继承和运用古老的俏皮话丰富口头文学,是些雅俗共赏和耐人寻味的俏皮话。例如:
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剃头挑子——一头热乎。
下屯烧饼——穿(串)起来了。
瞎子点灯——白费蜡。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砂锅捣蒜——一槌子买卖。
狗掀帘子——光凭嘴。
奶妈抱孩子——人家的。
土地奶奶喝烟灰——有口神累。
诸八戒照镜子——里外不够人。
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冻豆腐当凉菜——真不好办(拌)。
豆腐掉到灰堆里——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