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中国式管理之父”的曾仕强先生将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易经》了。他的专业是管理学,先后拿到过美国、英国的管理学硕士、博士学位,他如何解开《易经》和奥秘不得而知,他的著作多达上百种,我们穷老百姓也没那闲功夫去拜读,读了也没谁可以管理。台湾曾家是杨公风水的嫡传,这样说来曾先生讲《易经》也不算太离谱。聊借东风,凑个热闹,说说几个名字取自《易经》的名人。
《易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深邃而神秘,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从《易经》的章句中起一个名字以表明自己的精神指向、胸襟抱负自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坤卦》六四,“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大意是谨慎行事不会有祸害。《蒙卦》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大意是要防患于未然。看到这两段,自然会联想到两个名字:申不害、列御寇.
申不害(约前385—前337),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法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第一个系统研究“权术”的人,后世玩弄权术的政客,不管如何青出于蓝,都不应忘了祖师爷。列御寇,世称列子,战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是继老庄之外又一位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我们熟知的“愚公移山、夸夫追日、杞人忧天”等寓言故事都是来自他的著作。相传列子能“御风而行”,“乘风游八极”,看来列子的轻功十分了得。当时人们对名字尚不甚讲究,我怀疑这种名字是“脑筋急转弯”的产物。
檀道济(?—436),南北朝时宋朝名将,因为功盖当世,儿子们又都英勇善战,而为宋文帝所忌,与11个儿子也同时被杀。被害前怒曰“乃坏汝万里长城”。这就是“自毁长城”一词的来历。看来我们老刘家继承了老祖宗刘邦杀戮功臣的传统。常言道兔死狗烹,其时南北对峙,天下未定,北魏尚威胁边境,刘义隆却做出这种亲疼仇快的事,确属混蛋。他的名字大概来自《系辞传(上)》第四章:“智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从其“唱筹量沙”之计轻松退敌可见其军事智慧,但料敌如神却难测君王之心。
骆宾王(约627--?),字观光,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名字来自《观卦》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大意是“了解国家的情况,有利于辅佐帝王”,这正是当时人们积极向上、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写照。不过即使在盛世,怀才不遇也是常事,骆宾王一生并不得志。武则天称帝后,徐敬业在扬州起事(徐敬业之名,想必来自《乾卦》九四,文言:“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无咎”之类),骆宾王担任机要秘书,写出了著名的《讨武氏檄》。这篇文章让武则天惊出一身冷汗,武则天并没有介意文中对自己恶毒的辱骂,反而起了爱才之心,说:“这个总理怎么当的,只顾挖土豆去了,而让这样的人才流失?”徐敬业虽颇具胆识,但远不是武则天的对手,不久义兵失败,骆宾王不知所终。我们南通狼山上还有骆宾王的墓。
懂得茶道的人对“茶圣”陆羽(733—804)必不陌生,陆羽字鸿渐,是个孤儿,从小被寺庙收养,当时卜卦得《艮卦》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遂以为名。如果你从他的爱好与名字把他想像为一位潇洒倜傥的师奶杀手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他自述长相丑陋,说话结巴,幼年在庙里生活很苦,12岁时逃出去后做过小品演员。那时的演员可不象今天,名利双收,拿绿卡,进政协,一次走穴出场费多少万,有的还当官授将。虽然将“扒灰”变为佳话的唐明皇李隆基同志对演艺事业十分支持,自己亲自创作歌舞,客串演员,但演员的地位是很低的。好在当时没有什么潜规则,所以后来陆羽遇到了贵人,完成了学业。不过他鄙夷权贵,无意功名,热爱自然,潜心茶道,丑陋的外表下是一颗高雅脱俗的灵魂。他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和骆、陆相比,白居易幸运多了。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意思是以《易经》为指导,乐天知命。取自《系辞传(上)》第二章:“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第四章“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唐代著名诗人,影响远及朝鲜、日本。当时唐朝表面上还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但房价飞涨,通货膨胀,危机四伏。16岁那年,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见当时文化部的一个副司长顾况。顾况一看到他的名字就说,这京城里什么东西都贵,住下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读到“离离原上草,贪官如牛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更生;送走长青胡,又来克杰成;恭逢和谐世,偏多许宗衡。”顾况忙改口说,能写这样的诗,就算房价二三万一平方,也还是可以住下去的。白居易一生,前期勇于任事,后来一看上面只顾作秀,光说不练,下面争权夺利,贪污腐败,已经露出末世相了,也就独善其身了。这一装糊涂就活到75岁高寿,留下了《琵琶行》、《长恨歌》等名篇,西湖上的白堤就是他任杭州市长时建造的。唐王朝在他去世后一个甲子灭亡了。中国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时代,一直到宋朝建立,社会才基本稳定,术数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北宋名臣吕蒙正(约944—1011),字圣功,名字来自《蒙卦》,彖曰:“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圣人通过教育培养纯正的品德,他虽是状元出身,并不以诗文名世,而是以“为官清廉、质厚宏简”的政治风格见称,官至宰相。
明朝是术数发展的高峰。王用汲(1528—1593),字明受,取自《井卦》九三,“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易经的爻词大多不太好解释,不知何意,个人理解,意思是“快捞吧,碰上个好时候大家发财享福”。我知道这种解释是对王用汲的不敬,因为王用汲是海瑞为数不多的知已之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用汲也是个刚正不阿、敢作敢为、连权势炙手可热的张居正都敢得罪的硬汉子,但你不捞不等于别人不捞,不捞白不捞,白捞谁不捞?张居正的改革后政府财政收入大幅提高,捞的机会也更多了。捞着捞着,李自成、张献宗等就不干了,后来大家一看敢情李自成、张献忠比老朱家的官捞得更狠,更不干了,于是清兵入关了,当时也就十来万人马。
近代以来西风东渐并没有改变人们取名于《易经》的偏好,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陈诚(1898—1965),字辞修,国共题材的影视中常能见到,取自《乾卦》九三,“文言曰:修辞立其诚,可以居业也”。在那个将星云集的时代,陈诚的军事才能实在算不了什么,不过他对老蒋忠心耿耿,倒也有点“终日乾乾,夕惕若”的味道。老蒋败退台湾后,他做到“副总统”、“行政院长”,与天性凉薄、喜怒无常的老蒋处了一辈子没翻脸,这大概是陈诚的过人之处。他在台湾学习共产党搞土改,对促进台湾经济的腾飞起到了积极作用。
还有一个近年多被人提及的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一看便知取自《震卦》“声震百里,不丧匕鬯”,是说人镇定自若。蒋百里在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前写出了《国防论》,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全面抗战、持久战等真知灼见,他相信日本必败,抗战必胜。蒋百里是一位军事理论家,还是一个文人学者,有人说他是一个奇人,实际上他更是一个颇有个性的性情中人。蒋百里本人也就罢了,他的女婿可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功臣,他叫钱学森.
要 说在个人名字上最下功夫的非蒋介石(1887—1975)莫属。蒋氏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这些名字都不够份量气魄,故从《易经》中寻找,不知道老蒋翻了几遍《易经》,终于找到个自己满意的名字:蒋中正,字介石,意为居中守正,耿介如石,取自《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彖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豫:利建侯行师”,透露出其政治抱负和帝王之志。不过老蒋只顾在字面上下功夫,并没有真下领会《易经》“顺以动(顺应天道民心而行动)”的深刻内涵,加上志大才疏,有命无行,虽说是黄埔军校校长,军事上还不如自己学生,最主要是只顾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不顾老百姓死活,最后被从人民所抛弃。想当年他第五次围剿打败中央红军,抗战胜利后发动内战,声称三个月消灭共产党,正应了“初三,鸣豫,凶”;败退重庆、台湾应了“六五,贞疾,恒不死”;最后在台湾进行了一些改革,“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除了看不出他的“中正,介于石”,这个卦似乎是他一生的谶语。
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现代派文艺思想也影响到我国当时的文艺界,出现了“新感觉派”小说,其开山奠基人名叫施蛰存(1905—2003),取自《系辞传(下)》第五章:“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倒也契合当时战乱的现实。他的名字传统,小说新潮,不过在救亡图存的的大背景下有些不着调儿。
最后讲两个虚构人物。喜欢武侠小说的人都熟悉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对梅超风的九阴白骨爪印象深刻。这门功夫来自一部叫《九阴真经》的秘笈。这本秘笈在这两部小说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能发明这种武功的自非等闲之辈,金庸为其杜撰了一个名字:黄裳,取自《坤卦》六五,“黄裳,元吉”。虽然金庸交代的《九阴真经》的来历颇有牵强之感,但坤为阴,《九阴真经》的武功偏于阴狠一路,倒也可以看也金庸的匠心。
虚构人物的名字最见机巧的当属学究天人的钱钟书先生小说《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名字取自《渐卦》,从“初六,鸿渐于干”到“上九,鸿渐于陆”,以失群的鸿雁飞到水边、石上、山顶、高树、丘陵等,隐寓主人公犹豫彷徨、辗转流离的人生,主人公名字就是打开小说“城门”的钥匙,其妙手天成令人叹服。
当然了,本人的算命店取名“天则”也是来自《易经》,乾卦文言,“乾之用九,乃见天则”,乾卦用九说的是什么呢?“见群龙无首,吉”,什么意思呢?物及必反,大乱后有大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