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 说课稿
《图文混排》说课稿
说课人:邹林圣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初中时就认真学习了计算机或在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较为熟练,对各种操作都较容易上手,在学习当中可以带动和指导其他学生,但许多乡下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形同虚设,所以大部分学生在上高中之前对计算机还是比较陌生;
2.高一的学生比较喜欢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也比较强。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材采用的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一书。图文混排是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二章中学习的内容,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可以使文档更加美观,是编辑图文并茂的文档必备的技术,在文档编辑排版中较为重要。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的方法,艺术字的许多处理方法都适合图片的处理,这对在文档中处理图片可以起到正迁移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向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2)掌握设置图片格式和简单编辑图片的方法;
2.方法与过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插入图片和剪贴画的方法;
(2)设置文档中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调整图片的大小;
(3)对图片进行裁剪等处理。
2.教学难点
对图片的各种文字环绕方式的理解与应用。
三、媒体选用
1.针对学科特点,我选用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2.课前准备:设置好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的文档一篇,与文档内容相符的图片若干张。
四、教法及学法指导
(一)教学方法
(一)教法
1.讲解法:对于图片格式和文字环绕方式等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演示法:对于一些较难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果一味地总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挫败感和厌倦,而且效率低下,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另外,对于比较简单,没有探索价值的操作,由老师演示,可让学生快速地掌握;
3.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既能让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在解决问题之后又能让学生产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模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所以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
设计任务——启发探索——辅导归纳——学习评价——课堂训练
(二)学法指导
自己多动手操作的方法不但符合中学生的特点,而且习得的直接经验比获得的间接经验印象更为深刻,所以,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助协作,总结经验,完成实践任务,以达到概念内化的效果。这样的学习既可以掌握操作技能和学习的方法,又能培养和提高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组织过程
(一)让学生设置一行艺术字,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教师巡视辅导。
(二)导入新课:教师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如:(大屏幕中显示事先准备的图文并茂的文档。)我们上节课所编辑的文档中只有文字,还不够漂亮,大家看大屏幕上的文档漂亮吗?想不想让我们的文档也如此漂亮呢?下面就一起来完成吧。
(三)学生打开上节课编辑的文档,然后认真阅读教材第一段,记住下面要完成的任务。
(四)合作探索完成教材中第一段中的任务。
1.将学生四至五人分成一组,合作完成教材第一段要求的任务。教师指派好小组长,负责管理本组进程和维持纪律。
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辅导,答疑,发现典型问题。
2.学生交流成果,由一个小组选派同学到多媒体控制台操作完成任务,完成后给以肯定性评价。教师给予补充讲解。
3.让学生再尝试做以下操作,得出结论,教师巡视辅导。
(1)直接用拖动的方法调整图片大小;
(2)设置图片的不同版式,看看效果怎样。
4.师生一起讨论(1)选中图片后出现的八个小方块,各有什么作用?
(2)在“设置图片格式”的“大小”选项卡中,“锁定纵横比”起什么作用?
讨论后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观察,论证讨论结果。
(五)组织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单独完成下面练习,教师巡视给予个别指导。
(1)在文档中的第三段落的段首处,插入剪贴画“卡通”中的卡通人物,裁剪成只有人物,并缩小30%。
(2)利用“图片”工具栏,调整图片的颜色(灰度、黑白、冲蚀、自动)、调整对比度和亮度、重设图片,观察变化,获得经验。
(3)先让学生演示效果,然后教师给予评价和总结。
(六)评价学习结果,总结本课教学
(七)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里练习操作,完成一篇至少包含两幅图片的文档,看谁排得更精美,下节课比比看。
本节课由于突出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完成任务情况看,知识目标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