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名师点评
月湖听月 整理
【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的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1.6月7日,今年的高考第一场考试语文考试结束后,作家十年砍柴对湖北省的高考作文题进行了点评。
一个题目是:“它”往上飞,旁边一个声音问它:“累不累?”说理,有人愿意飞翔,他的飞翔就是他的快乐,给思辨能力强、逻辑能力强的考生能发挥优势。另一个题目是,父亲在剪报纸,孩子抱着父亲说,我愿意这样陪着你,感觉很幸福,这个题目让我想到了德国著名漫画《父与子》。
这个命题对善于说情、善于感情表达的考生能发挥优势,让各有所长的考生展示自己最好的一方面,非常人性化。因为如果是单一选择,如说理,有的考生善于说情,散文很好,但让他说理不行。相反,有的考生文字表达能力不怎么样,但读过一些书,或者恰巧度过类似的文章,就能把一些大道理阐释清楚,这样他的分数反而能超出平时作文好的同学,这种的题目反而是不公平的。
我认为,湖南省的这种命题方式应大大的推广,即一个命题注重说理,一个命题注重说情。
2.要理解材料1的旨意,就要把握“它” “天边的彩云” “飞”“累不累?”等关键词语的含义。“它”是一奋斗者的形象,“天边的彩云”则是理想的化身,“飞”可以理解为“劳动”,“累”可以理解为“辛苦”,“我愿意”则是追求中“苦中有乐”,那么,本则材料的旨意:则是为了理想而劳动最美丽。
要理解材料2的旨意,关键是要整体把握材料内涵:“父亲在剪报纸”即“父亲在劳动”,孩子抱着父亲说:我愿意这样陪着你,感觉很幸福”即“欣赏剪报纸劳动感觉很幸福”,但“剪报纸乃简单劳动”,孩子干嘛只说不做?
这则材料反映当今家庭教育中轻视孩子劳动的旨意。如果说陪伴父亲劳动是福,那么帮父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会更幸福吗?显然,两则材料共同立意:劳动创造美丽!
推而广之,可以写幸福的三要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等等。如果单一写我们应该多陪陪父母,那么没有顾及两则材料的共同点,不怎么切题!
3.记者也第一时间联系到株洲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傅琼和。
傅琼和老师认为,相比起往年的高考作文,今年难度稍微大一些。由于去年是图文材料作文,因此对于多则材料作文,考生应该还是有心理准备的。
多则材料作文,一般是并列或者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今年的作文题就为并列关系。
比如第一则材料是,姑且理解“它”为一只雄鹰,为了追求梦想奋力飞翔,虽然可能历经磨难、伤痕累累,但是它享受到了内心的充实和满足。所以他回答“我愿意”。
第二则是一种亲情的回归,一种回巢的感觉。享受的是与自己的亲人之间一种宁静的幸福。
综合两则材料,可以说是两个场景,或是人生中的两种境界。而综合两则材料的立意,应该聚焦在“我愿意”三个字。那么人生中应该是有很多种选择,其实不管选择哪一种,去坚守或是去付出,都应该是一种收获。
比如她就想起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需求》提到的理论。人应该有一种情感归属,和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因此,如果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阐述两则材料的话,第一则更强调的是人的自我的价值的实现,愿意为自身实现梦想而付出;而第二则材料,感觉是一种情感的归属,飞得再高再远,还是要回首坚持一些东西,比如亲情、友情、爱情。
那么,学生把这个立意确认好以后,那么就可以采取发散性思维去写作。
4.湖南卷,有两个题目,人要克服困难,冲破重重的例子,有另外一个,湖南卷的作文是二选一,如果学生选择这个材料的话,可以看到,父亲的书桌有一个小椅子,夫子俩没有说话,儿子望着父亲,说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伴你,很辛苦。命题有一定深度,所给的两则小材料内容很温馨,同时也具有浓厚的哲理韵味。此题目与2012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目相比,增加了审题难度,文题由两则材料组成。这个命题对善于说情、善于感情表达的考生能发挥优势,同时,由于多角度命题,也可让各有所长的考生展示自己最好的一方面,因此这样的命题作文非常人性化,因为有些考生善说情,散文很好,说理不行;相反,有的考生善说理,不善言情,而此次湖南高考作文平衡了这两个方面。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提示的主题导向非常明确:追求高远、志向坚定,虽历艰辛而内心充实满足;与父亲静静相伴,内心充溢宁静的幸福——主题词“我愿意”的这两个触发点,提供给考生文思翱翔的天地很开阔、宽广,也包含了与考生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许多契机,考生们大可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根据自己之所长进行发挥。
而写出好文章、获得高分的关键,是有真情实感。给出的两段材料一虚一实,但虚实可以反转,虚者实写(记叙)、实者虚写(议论)。要说难度,可能在于如何写出有个人辨识度特质的文章。是求工稳还是出奇兵?需要考生从自己真情与实感的角度,结合自己所拥有的素材、选择的体裁做决定。
如果对这两则材料缺乏真情实感,则细致体味试题材料,也能获得许多有用、有意味的信息。例如父亲回家,在桌子前剪报,面容祥和,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静静陪伴等等,都有很多可以生发生活想象、品味生活况味之处。
5.看湖南作文题,有两个亮点值得称道,一是给两段材料可以任选其一,这就给考生们更多选择的余地。从材料来看,第一段暗含人们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第二段则着重体现人对亲情的珍惜,它提供了一种人生多元价值的思考与选择。是不懈拼搏还是温情相守,是追求卓越还是回归平淡,这是对人生价值的一种理解,一种追求。这样的作文题,直击内心深处,探讨亲情与理想,于考生而言,也有利于发挥各自的写作风格;于教育而言,它更是一种价值观的指向和引导。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好的文章,绝不只有诗意的美感,也必会饱含社会责任感、文化使命感。而这种重担的挑起,不仅应交由已走向社会的创作者来完成,对于每一位通过高考的锤炼而走向成熟的考生来说,也应该是必须经历的考验。当高考作文少了一些假抒情,多了一些真思考;少了一些虚无缥缈,多了一份脚踏实地时,教育的本义就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如果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高考这样一个大炼炉中,引发了青年学子们的集体思考,得到了全民的广泛关注,这样的教育,也就肩负起了培养新一代栋梁的责任。这样的社会,自然更能趋于理性、成熟。
我们常说,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高考作文题立足现实就是更好地传道的一种方式,正如捷克作家哈维尔说:“心灵比智慧更加重要,承担比回避更加重要,参与比置身事外更加重要”,当高考作文题愈加注重引导我们的孩子培养情商、学会承担、积极参与时,我想,这样的教育将为民族的未来带来更灿烂的曙光。
6.题材要求:不允许除诗歌外的任何文体。
生命的成长
海燕
如今,坐在洞开的时间里/想起你进入我生命时,滑腻腻的样子/你婴儿般的面孔从那时起/已成为标签,贴入我的心口
你快速地进入角色/比我更懂得如何借助风力/在这个时代,迅速成长/你像一个大人/装模作样地训斥你的母亲/我像一个看着自己孩子高飞的老鹰/满足地掩住笑脸/在过往的时光中/孤寂与沉重,会像一道伤口/裂出浓郁黏稠的命运/你剥离它们,又完美地黏合/像一个胜利者,站在高处
如今,你坐在考场/只是再一次创造一件作品/火候的掌控与风有关/我只能退后,冷静地察看气象/并准确地向你报上数字
作者简介:本名余海燕,湖南女诗人。诗作者说:今年湖南高考作文的两个命题,在我看来,第一题要义在放飞梦想,努力拼搏;第二题则为亲情淳厚,心静平和,归于自然。
我用诗歌的形式写了第二个命题,题为《生命的成长》,以感谢女儿给我带来生命的暖色,以记录她成长的时光。
我所见到的蝴蝶
雪马
我所见到的蝴蝶/是没有骨头的/倒有易碎的肉/也是很累的/只有不断地飞/从花的世界里,它们探出带尖嘴的头/告诉你:这个是有毒的/那个才是香的/其实飞到天空/它们也是有骨的/只是骨长在飞里/长在不断的飞里/飞习惯了就不累了/不断地飞/它们夜伏昼出/想飞到更大的花朵/彩云间里
作者简介:诗人、行为艺术家、策展人、《艺术村》主编。
诗作者说:湖南今年的高考作文,还是有些创意和想法的,给学子们留下了写作的空间和想象。“它”表面上是指一个会飞的生物,生物有生命,当然有它的“追求”,也会有它的“累”,只要它活着,就会在“累”里不断“追求”,其实这也折射出了更高一级的人的生命状态和价值,他们在这一尺度上是无限接近的。《我所见到的蝴蝶》所要表达的内涵也包含了人的生命本义,他们的“追求”殊途同归。
为梦——我向上(有删节)
黄国松
做一只蝴蝶/从地底飞向遥远的花丛/徜徉在无边的幸福甜蜜的花蕊中/做一只青鸟/从低空冲刺清明的高空/翱翔于空灵的五彩斑斓的九霄上/做一只蜗牛/用坚韧和毅力化作翅膀/游走于现实与梦幻的强者的天堂
旁边的它很不解/笑着问,“你不累吗?为什么要努力去闯荡?”/我也微笑着回答它/——为梦,我向上/不再抱怨,不再彷徨/勇敢地在梦的天国里自由翱翔/也许会有很多伤/可那又怎样?/依然阻挡不了我向上的欲望/未来的某一天/我能骄傲地对自己说——/曾经的梦的选择与坚持我无悔/青春和生活本来就是一场拼搏
作者简介: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学生
诗作者说:有的人天生就喜欢飞翔,也许累,也许苦,但绝不会放弃自己的选择!过自己充实的生活本身也就是一种快乐,无畏困难挫折,无畏世俗,无畏辛酸苦累。坚持自己的梦想,坚持飞翔!
解疑
诗歌缺乏优劣判断标准
本报长沙讯 从最初的“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到最近的文体只要求写“议论文和记叙文”,高考作文为何屡屡拒诗歌于门外?在湘潭大学写作课程任课教师黄春霞看来,人们对诗歌的理解往往会存在偏差,“一千个读者可能出现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诗歌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艺术性的情感表达,在现实生活中也较少用得着。而高考讲究的是公平公正,人们对诗歌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出现两极分化,阅卷老师也难以把握,在实际高考阅卷中不好操作。
湖南农业大学语文教师谢惠莲则认为,高考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诗人,而是考核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诗歌往往来自于一瞬间的灵感呈现,这样就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另外,如果允许诗歌体裁的存在,也不排除有些学生会直接把自己平时写的诗歌默写在答卷上,这样也不能达到高考的目的。”谢惠莲补充说,要是有特别擅长写诗歌的学生,并想让阅卷老师知晓其才能,也可以写诗化的散文,或者在记叙文中穿插一首小诗之类,都是可以的。她认为,尽管限制了诗歌体裁,但学生也可以在其他符合要求的文体中展示自己的诗歌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