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听了堂真语文课 一堂有趣的语文课

终于,听了堂真语文课

王旭明

我们都上过语文课,个中滋味多了,可以写成一本书,今天不谈。今谈的是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听过不少语文课,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水平高低先不说,一个共同的特征或者说普遍的毛病是假。假的特征是,大的方面说如教师拙劣或水平不高的自我表演啦,设计无数个坑,勾着学生往里跳啦,空洞和贴标签似的升华以及老师不着调的语言等。小的方面说,PPT和各种声光设备,让人眼花缭乱啦,课堂上随意指点学生、老师奔来跑去、呼风唤雨的抽风状啦,以及让学生朗诵腔十足的诵读和老师堆起来的假笑等,这都是假语文课,不是真语文课。

我曾赞美过的江苏张赛琴老师、辽宁魏书生老师和福建孙绍振老师等的语文课是真语文课,但少,少极了。终于,我又听到了一堂朴实无华,朴实到只用粉笔和黑板、无华到老师只用嘴的语文课,一堂让我难忘的真语文课。这堂课的授课老师是已经74岁的来自上海的贾志敏老师,想起这年龄和我终于捕捉到了的这种真语文课的感觉,就想哭……

贾老师给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讲阅读与写作。课前他用工整的板书在黑板上(没有加标点)写下当天要讲述的古文,内容如下:一人家贫卖画以度日一日作画一年无人问津问师师曰试倒之一年作画恐一日可售试之然。

38字的小文在贾老师的讲授里简直幻化成短文、学生和老师的三重交响曲,真实、和谐、动听而引人回味。贾老师首先由古字说起,明句逗、释意。他说到古文的三大特点无标题、无标点、语言简练,然后让学生练标点并指导学生诵读。特别值得说的是学生一听要求诵读就开始集体诵和拿腔拿调。贾老师立刻止住,说“不要拿腔拿调,就要按照正常人说话那样读。”他又点了几个学生读,学生还是习惯的拉着长音“家~贫~”,他说,“不是家~贫~,就是家贫!”纠正后,让全班跟着他一起学“家贫”。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发出的不是假声,而是真声,是活生生真人真生活中的样子,真好!

在分析短文教学时,贾老师紧紧扣住文本内容讲解,既不添枝加叶,也不虚张声势,真真切切说文,实实在在讲课。比如讲贫字的理解,让学生用成语表达,一贫如洗、家徒四壁、贫困潦倒---,学生用了一串,忽一生说,他家里穷极了,老师马上说意思对,但不是成语。又如恐字,学生分别答恐怕、可能、也许--,有生说恐惧,贾老师马上纠正你再看原文,这里是害怕吗?贾老师的分析抓重点字、词,抓重点字、词在篇章中的理解和运用,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和特点,也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

在指导学生练习上,贾老师简直达到调度有余、出神入化之境地。他先要求学生用十分钟时间将古文扩展成五百字的文字,然后让学生当堂练习,有的念开头,有的念中间,有的念结尾。贾老师的评价不仅真,而且实。有学生说,他好不容易爬到山顶,贾老师说,你这是废话,思维不清楚,该写的不写。有学生说,他穷得像乞丐一样,贾老师马上止住,别瞎夸张,这位画家是穷,但不是穷得像乞丐一样,有学生又说,他的家贫穷得布满了蜘蛛网,贾老师马上说,蜘蛛网不是穷,是脏,引得学生哄堂大笑,但却得到了真实的语言感受。他夸学生也同样真实。有学生说,这位画家画了一天卖了一年也没有卖出去,而画了一年的那幅栩栩如生、人见人爱,贾老师特别表扬这个孩子“人见人爱”用得好---。贾老师就是在这样的真实的批评与表扬相结合的过程当中,提升与锻造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贾老师的语感特别好,这是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也是传家宝,但现在像要失传似的。有学生说到年轻人和青年人,他和学生说,可以说年轻人,但你是“青年”后面就不用加人了。还有最后让学生给这段小古文加题目,诸如一个画家的故事、一幅画的故事、果然如此、倒过来试试、成功的秘诀、慢工出细活----,学生们一个个题目蹦出,老师都点头称是,不去逼学生说主题、提升思想,让感受语言之美,尽情尽意。

尤其要说的是贾老师在课堂上体现出来的对学生的真实真诚的爱。我在听课中经常见某些老师在上课前说“老师爱你们,老师喜欢你们,你们喜不喜欢老师啊”之类的问答,矫情做作又让人想笑。贾老师没有这些废话,直接讲课、直接入题。伴以在学生中间走动,不时抚摸下孩子头,纠正坐姿。当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他会走过来倾听,“嗯,不对,这里应该是……”“好,很好,这句特别妙……”学生每念一句,贾老师都及时指出其字句中的优点和不足,一字、一词、一句地指导修改。在听学生回答时,他经常用手按男学生的肩膀,嗔怪着,“你刚才没听啊,你要听啊。”遇到好句子,他不吝赞词,抬高声调的夸。正是在这表扬与批评、宽与严之间渗透出一种真挚的爱。我一向以为,赏识教育不是对学生一味说言不由衷的好话,甜得发腻的夸奖,真正的爱应该是严格加赏识,表扬与批评,而贾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这种严格教学和慈悲关爱相结合的真爱之氛围。

贾老师的课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动听的音乐,也没有眼花缭乱的画面,没有煸情的话语,每一句话都真实自然,每一个指导都恰到好处,每一句点拔都能让孩子有所进步,包括我这个大人都止不住频频点头,讲得好啊!

应该说一堂课,很难见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但可以肯定的说在贾老师的引导和教授下,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能够得到真提高。可惜的是当下这样的老师还是太少了,目前这位毕竟已经74岁。坐在我身边的一位优秀老师告诉我,有些教研员不屑贾老师的讲课,认为他太土、太传统、太慢、太不刺激、太不时尚,这样的认识还不在少数。闻此,我这个也曾为学校语文教研员者痛心疾首,这样的人可气可恨啊。正是“洗尽铅华呈素姿,返璞归真为语文”,我被贾老师的真语文课迷住了。

那天,我听得爽,连续发了几条微博,表达了对贾老师语文课的敬意-----

@听贾志敏老师讲课,讲课人老,已经74岁了;讲课手段老,粉笔板擦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讲课方式老,老师讲学生听和练,一个老人呈现的老课。然而朴素的表达真诚的教学和逻辑严谨的环环相扣以及对学生实实在在的引导,都令人耳目一新。当下有太多的形新实老,太少的形老实新,误国误教误人!

终于,听了堂真语文课 一堂有趣的语文课

@受贾老师启发,郑重建议全国语文教师少用或不用PPT、录音录像以及各种道貝,只用嘴和粉笔黑板,让语文教学回归语和文!

@听过不少名头比贾老师多得多也大得多的中青年优秀老师讲课,大失所望!因此,我更加坚定了上午二个观点:一是许多优秀语文老师已经很老了,尽管他们表面年轻,手段现代。二是语文课练语练文,少来花里虎哨。增加了一观就是当下优秀多了,专家更多,含金量真的少了,不可信名头!

@一天有感:真实真情真心真意呼吁:全国人民学语文,语文教师也要学语文,优秀语文老师更该学语文!学会语文和说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让我们记住贾志敏老师以及他的语文教学观:

老师上课,就是借教材的课文,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写话训练。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泛语文”活动以及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等,都或多或少地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

时下的一些教学观摩活动正趋向于商业化操作,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课堂变成舞台,执教者由于在意听课者的反应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恰恰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于是,“课堂教学”演变成“课堂表演”。课堂教学和舞台表演不同:前者,追求“真”,后者,追求“美”;前者,表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后者展示演员排练的结果。教学不是表演,不能变味,更不能异化。课堂上,要关注的始终是学生。

语文是一门学科,语文教学则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严谨和规范,需要按事物发展规律行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

-------

说的多好啊!前文说到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是因为像贾老师这样的人太少了。其实,不一定是74岁老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关键是我们引不引导和如何引导。就当下语文教学来说,弥漫着浮躁之风和低俗之态。我们那里有那么多新发明、那么多新理念、哪里用得着那么多花里胡哨。我坚持认为,古人教授语文比现代人强得多、效率高得多、魅力大得多,虽然教学手段简单得多。以PPT为例,那本是国外传过来的舶来品,本来是一个辅助的手段,对于很复杂的事物进行形象展示的过程。现在我们随意的一个会议都用PPT,甚至到了语文教学中来,看不出难点重点,只是把稿子搬上去了,滑天下之大稽还自觉挺美。如果是数学为了展示复杂的公式推理或展示物理实验过程等,尚可。但是,现在则是过度和不恰当使用。更可怕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放出音乐、鸟声和画面,讲啥展示啥,让孩子没有任何想象的空间,没有任何文字感受力,长此以往,怎么得了?我们现在上的语文课,要姓语更要姓文,从这个意义上我呼吁多一些贾志敏,少用PPT和其他光电设备。这些东西破坏了学生对于语文感受,使本来完整而美妙的语文变成了支离破碎,由大脑感觉和发生器官感觉的东西变成了视觉和听觉的东西。再强调下,学习语文绝对不是提高视觉和听觉而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从贾志敏老师这堂真语文课引发如此拉拉杂杂,真感受,不吐不快。虽自知无用也愿振臂一呼,呼唤真语文课、真语文人、真学语文、真爱语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6110.html

更多阅读

机会、幸福,也说成年猫领养 一次幸福的机会 伴奏

因外伤失去一只左眼的如意在公馆呆了近四个月,来的时候全身大部分被剃了毛,因不明原因皮肤问题显得很严重,左侧脖子下面还有一条挠破的了口子,穿着一件绒夹袄,就看见一个大脑袋。如意,一只温婉,安静,但是眼睛残疾的成年猫。当当,不知从哪里来

作文记一件有趣的事600字 记一件有趣的事450字

记一件有趣的事所谓足球之战也只不过是一个装有沙子的瓶子踢来踢去,可在同学们的脚下却变得和真的足球比赛一样激烈,一样有趣。在谭纪豪的号召下大家纷纷来到操场上,有的是来观看,有的是要亲自上阵。我和谭纪豪等人分好了队,一队是由谭纪

粥,一碗粥,承载着中国半部历史 一碗粥的小说

粥,一碗粥,承载着中国半部历史“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放翁《食粥诗》粥,两个“弓”夹着一个“米”,是一种用水把稻米、小米或玉米等粮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米”指米粒,“弓”意为“张开

声明:《终于,听了堂真语文课 一堂有趣的语文课》为网友尒可爱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