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在超市里见到水果区里摆着菇茑,看看标价,十几块一斤。以为自己看错了,再看看......没错呀,这就是偶小时候那个最常见的零食,随处可见的菇茑。难道这东西在北京很金贵?回来问了几个朋友,他们还真没见过这东西,经过多方考证才发现原来这个我觉得在平常不过的小东西可能是东北特有的,很多南方甚至北方的朋友都没见过。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
先贴张图看看
这是成熟的,去了皮的,洗过的,马上就可以吃的菇茑
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唯一的一张还长在枝上的菇茑图片,正是快熟的时候
菇茑在成熟的时候会变成黄色,外皮会干枯,这时候里面的果实是用来吃的,菇茑的味道不能说有多美味,主要是甜的,但却和任何一种水果都不相似;而未成熟是外皮和里面都是翠绿色的,这个时候是不能吃的,而是用来玩的。将绿色的菇茑皮轻轻撕开,露出里面的小菇茑,用食指和拇指轻柔,让菇茑的果实变的越柔软越好,再将撕开而没有拽掉的菇茑皮向后捋顺。这一切都是前奏,关键的就是这一步,用一个恰到好处的力量将菇茑皮拽下来,为的是能将菇茑的“内脏”全部扯出,而不伤及它的“皮肤”,然后将它的剩余的果瓤轻轻挤出,只剩下一个薄薄的菇茑果皮就OK了。这叫做“拔菇茑”。将完整的菇茑果皮放在嘴里吧,轻轻地放在舌尖上,那个小圆口要朝着外面,轻轻吸一口气,让瘪瘪的菇茑皮充满空气,然后用下唇堵住小圆孔,用上牙轻轻的咬下去,就会听到“卟”的一声。这叫做“咬菇茑”。然后重复上面的动作,你就会听到不断的响声了,说到这里估计你可能会想起放屁。
也许这样的游戏对于成年人来说实在是不觉得有什么好玩的,但对于儿时的记忆来说却有着非凡的乐趣,“拔”和“咬”都是需要技术的,拔的不好就会将菇茑皮撕坏,那是累死你也不能咬响的;也有的人就是咬不出声音来,这可是女孩子的专利,男孩子会的不多。
在百度上搜了一下菇茑的信息,还真是不多,图片更少,所以就萌生了写这篇博的想法,不过还是有新的收获的,原来菇茑不仅营养丰富还有药用价值,以下是我在网上搜集的资料:
金灯果俗称菇茑又称洋姑娘、红灯笼、戈力,是一种浆果,成熟后富含营养,滋味鲜美,主要产地在东北长白山区。金灯果外表被一层薄薄的枯叶包住。枯叶缝隙里可以看见金黄的果实,口感像牛奶,也有点像草莓,甜甜的,淡淡的。据说有开胃、助消化、补血、降压、提神之功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有一定疗效。
黄菇茑为茄科植物多年草本在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生长较多。株枝上的果实呈多角灯笼形,内有圆形果球,如樱桃大小,秋天成熟后可食用,味甘甜。它还是一种中药材,有清热解毒,镇咳利尿的功效。又据现代科学分析,菇娘果中含有十八种氨基酸,有二十一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还有八种维生素。又是无污染、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天然食品。分为红菇娘和黄菇娘两种。黄菇娘又称:甜菇娘、金菇娘。甜菇娘属草本植物,抗病力强,是天然绿色食品,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维生素C、维生素E含量是其它果品的5倍。长期食用可润喉止咳,通便利尿,生津开胃降血压,美容养颜。富硒甜菇娘的硒含量比普通水果高10倍,重金属含量为零。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之功效。
上面提到的红菇茑还要说一下,比黄菇茑略大些,成熟时会变成通红的颜色,但这个就不是用来当水果吃的了,而是挂着房前屋后晒干以备药用的,吃起来是苦的,良药苦口吗。
串起来挂在窗前,风景不错哦
以下是我搜到的红菇茑的药用价值,原来古代就有这么多记载了:
红菇茑又称挂金灯
(《救荒本草》)
【异名】酸浆实(《本经》),天泡草铃儿(《卫生杂兴》),金灯笼、天灯笼(汪连仕《采药书》),灯笼果(《铁岭县志》),天泡果(《贵州民间方药集》),包铃子(《安徽药材》),端浆果、野胡椒(《江苏植药志》),锦灯笼(《山西中药志》),鬼灯笼(《浙江民间草药》),水辣子、浆水罐、勒马回(《陕西中药志》)。
【来源】为茄科植物酸浆的宿萼或带有成熟果实的宿萼。植物形态详"酸浆"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宿萼呈红色或红黄色时摘下,去掉果实或连同果实一起晒干。
【药材】干燥的宿萼,呈三角形灯笼状,多压扁。基部略平截而内凹,中央着生细长的果柄,萼边缘2~4裂 ,常皱缩。将萼片全部展开,直径4~6厘米,橙黄色至橙红色,略有光泽,革质,薄而柔韧,具细密的网状脉,中空,或留有橙红色果实1枚。果实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果皮皱缩,内含多数种子。气特异,萼味苦,果味甘微酸。以个大、整齐、色红、洁净、不带果柄者为佳。
主产于吉林、河北、新疆、山东等地。此外,黑龙江、辽宁、山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含类胡萝卜素成分酸浆果红素。
【性味】酸,寒。
①《别录》:"寒。"
②《卮言》:"酸甘。"
③《滇南本草》:"-微温,味咸。"
④《纲目》:"酸,平,无毒。"
【归经】①《陕西中药志》:"入肝、脾二经。"
②《闽东本草》:"入肺、脾二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治骨蒸劳热,咳嗽,咽喉肿痛,黄疸,水肿,天泡湿疮。
①《本经》:"(主)产难。"
②《别录》:"治烦热,定志益气,利水道。"
③陶弘景:"小儿食之能除热,亦主黄疸。"
④《嘉祐本草》:"主骨蒸。"
⑤《滇南本草》:"利小便,治五淋、玉茎痛。攻疮毒,治腹痈,破血,破气。"
⑥《南京民间药草》:"治喉痛及肿。"
⑦《中药材手册》:"清肺胃热,消郁结,止喉痛。治咽肿,锁缠喉风,一切疮肿,妇女血崩。"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吹喉。
【宜忌】①《陕西中药志》:"虚泄泻者忌用。"
②《闽东本草》:"有堕胎作用,孕妇忌用。"
【选方】①治百日咳:酸浆果实,瓦上烧存性。每服一分,白砂糖送下。(《江西中医药》(3):22,1953)
②治喉炎:天泡果研末一钱,加冰片一分,吹喉部。(《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尿结石:天泡果五钱,龙胆一钱,草药(红茯苓)三钱.香樟根一钱,生车前草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天泡湿疮:天泡草铃儿生捣敷之,亦可为末,油调敷。(《卫生杂兴》)
⑤治天蛇头(指尖痛):天泡果套在指上患处。(《贵阳民间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