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儿子的具体情况 唐太宗的皇后

唐太宗的儿子们

  李世民的长子承乾、三子吴王李恪、四子魏王李泰、五子齐王李佑和九子晋王李治,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就这样也是资料之间很矛盾啊!例如吴王李恪,一般的说法是他是最象太宗的儿子,英明精干,但是我也看到过说他骄纵不法的记载,据说后来高宗杀他正是以此为把柄;再如魏王李泰,原来演的那个《武则天》上说他是肥的不得了,但是我也看过其他记载说他是英俊潇洒的美男子。

  唐太宗共有过14个儿子。长孙皇后生太子承乾,四子濮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二子李宽,生母不详。幼年过继给叔父楚哀王智云,太宗未即位时即死,贞观初年追封楚王。三子吴王李恪,生母杨妃。且有一弟,为太宗第六子蜀王李?。五子李?,生母阴妃。七子蒋王李恽,生母王氏。八子越王李贞,生母燕妃。且有一弟,为太宗第十一子江王李嚣。李嚣贞观五年受封,第二年即死。十子纪王李慎,生 母韦妃。十二子代王李简,生母不详。贞观五年受封,当年即死。第十三子赵王李福,生母杨妃。第十四子曹王李明,生母杨氏。

  其实太宗的儿子还是不少的。虽然其中2、11、12三子早夭,可仍有十一个儿子长大成人。史书中认为“吴王恪、濮王泰最贤”。称他们都是“才高辩悟”,但是都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嫉妒陷害。而对太子承乾,五子李佑的评价最低,称他们是“愚弟庸兄”。

  太子承乾因为是生在承乾殿,所以得名。太宗未即位前曾先后封爵恒山王,中山王。太宗即位后,年仅八岁,便被立为皇太子。因为他生性聪敏,深得太宗喜爱。太宗常令承乾监国,借以考察锻炼太子的才干。但是,承乾长大成人以后,渐渐的开始声色犬马起来,其实是堕落了。他还有个特点,如果有人要劝谏,他能在别人还未开口之前就主动的检讨自己,弄得劝谏之人反到不好意思了。但是,他那是人前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太宗也发现了这一点,于是对承乾逐渐不满。而濮王李泰此时脱颖而出。李泰循礼好学,聪明多才。太宗还为李泰开置文学馆,延请四方名士编纂《括地志》,以增高李泰的声望。承乾发现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并且由于他酷爱打猎,不慎摔坏了腿,落下了残疾。面对风流倜傥的李泰,难免产生自卑心理。尽管太宗一直没有正式的要废除承乾的太子之位,但整个的政治局势却对太子十分不利。他勾结对太宗不满的吏部尚书侯君集,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和太宗的弟弟汉王李元昌密谋发动叛乱。不料,承乾所养的刺客首领纥干承基因受齐王李佑谋反案的牵连,被捕入狱,供出了承乾的造反阴谋。太宗特命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等重臣负责,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共同审理,查实后太子承乾被废为庶人,关押在右领军府,汉王李元昌赐自尽,侯君集、李安俨等要犯一律处死。

  本来,太子被废,李泰就成为新太子的不二人选。可是,长孙无忌坚决反对。长孙无忌坚决主张立晋王李治为太子。长孙无忌是关陇世族集团的首领,得不到他的支持,太宗也很为难。而且,由于立太子是在太宗晚年,太宗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局,最后不得不立李治为太子。吴王李恪是一个文武全才型的人物,太宗认为他很像自己,晚年也有过立李恪为太子的念头,却受制于长孙无忌没能如愿。李恪与长孙无忌之间也是势同水火。唐高宗永徽三年,高阳公主谋反,长孙无忌主审此案,借机将李恪牵连于内,李恪因此被赐死。

  李佑,太宗第五子。曾先后封爵宜阳王,楚王,燕王,齐王,还做过豳州都督,齐州都督。李佑不尊法度,私蓄武士,并整日与宵小之辈斯混,不求上进。太宗为教育李佑,特派正直的权万纪为王府长史,令其时时劝谏李佑。但是,李佑并不悔改,还是每每不能令太宗满意。权万纪怕自己也受牵连,就劝李佑上表谢罪。同时他还替李佑在太宗面前打了保票,说李佑必改。因此,太宗没有深究,只是下诏训诫李佑,同时勉励权万纪。李佑受到太宗训诫,心中不满,又发现权万纪没受责罚,因此认定是权万纪出卖了自己。为此,他与亲信君谟密谋杀害权万纪。但事情败露,权万纪在缉拿罪犯的同时将事情报告了太宗。太宗下诏,要他二人入京。李佑此时方寸大乱,在君谟的鼓惑下,杀了权万纪,公然造反。太宗派李靖前去平叛。因为李佑所属封地百姓不愿附王叛乱,因此李靖很顺利就平息了叛乱。李佑最终被赐死,并被贬为庶人。

  第六子蜀王李愔和李恪也是不须多让。他常常无故殴打官吏,又游猎无度,行为不法。因此屡受太宗责罚。后来在李恪谋逆案中,他也受牵连以致被贬为庶人。后来他又时来运转,被封为涪陵王。他死于乾封二年。咸亨初年,朝廷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地,并赠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越王李贞算个人物。在武则天称制的时候,他与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霍王元轨及元嘉子黄国公李霭、灵夔子范阳王蔼、元轨子江都王绪并贞长子博州刺史琅邪王冲等,秘密图谋匡复唐室王朝。武则天派出十万大军平叛,由于实力悬殊,李姓王室内部也是一团散沙,李贞其兵仅仅二十天即告失败。李贞服毒自杀。

唐太宗儿子的具体情况 唐太宗的皇后

  纪王李慎虽不肯与李贞共谋叛乱,但李贞兵败后,李慎仍受牵连,被判流放。死在蒲州。

  蒋王李恽本来王爷做的很平稳,不知为何被人诬告谋反,也怪李恽的胆子太小,因过度恐惧而自杀。死后被赠司空、荆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曹王李明是最小的儿子。于贞观二十一年受封王爵。高宗时还先后坐过梁州都督,虢、蔡、苏三州刺史。但在永崇年间,因为受到李贤谋反案的牵连,被降封为零陵王,发配黔州。后被迫令自杀。景云元年,朝廷明发丧礼,并将其灵柩移回京城,陪葬昭陵。

  赵王李福是除李治之外,太宗儿子当中最幸运平安的了。一生享受贵族生活,没什么波折。

  濮王李泰也觊觎太子之位。他结交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等二十余人为自己的心腹。并且通过黄门侍郎韦挺、工部尚书杜楚客为自己联络朝臣,建立自己的朋党。借以图谋太子之位。这也使太子感到了威胁,所以太子的叛乱与李泰有很大关系。太子的叛乱失败后,承乾在太宗面前也告了李泰的状。因此,太宗解除李泰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等职衔,降封他为东莱郡王。不多久,又改封李泰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但是太宗对李泰的喜爱不减,仍然在朝臣面前不时夸赞李泰。贞观二十一年,进封李泰为濮王。高宗即位后,对李泰也是非常优待。永徽三年,李泰死于郧乡,时年三十五岁。死后赠太尉、雍州牧,谥曰恭。文集二十卷。

  尽管李泰因为图谋太子之位被贬,但太宗还是很喜欢他。只是长孙无忌不喜欢他,太宗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也许是为了保护李泰,既然李泰做不了太子,那就是平安做个王爷也就行了。可能太宗怕自己死后,长孙无忌会对李泰不利,他先是把李泰贬到外地,使其远离权力斗争的旋涡。同时下诏规定,以后,凡是因为无道被废的太子和窥伺太子宝座的藩王,这两种人永远没有资格作为太子的人选。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太宗把吴王李恪给忘了。太宗常夸李恪像自己一样文武全才,几次想用他代替李治,但无奈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只得作罢。而太宗死后,长孙无忌总是怕李恪会篡夺李治的帝位。因此,长孙无忌才会借高阳公主谋反一案将李恪置于死地。李治虽懦弱,却顾及亲情,不想杀李恪,但当时的长孙无忌就和康熙初年的鳌拜一样,根本就由不得李治。李恪临刑前大骂长孙无忌,说长孙无忌如此擅权,残害忠良,老天有眼,他就快要灭族了。李恪不知道,他死前对长孙无忌的诅咒,被他未来的弟妹-------武则天给实现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5771.html

更多阅读

怎么样才能生儿子 如何生儿子的秘诀 如何生双胞胎的秘诀

怎么样才能生儿子 如何生儿子的秘诀——简介 严格来说,生男生女是一件随机性很强的事情,受精卵最终发育成男胎或者女胎,是由性染色体来决定的。自然受孕过程中,最终是父亲的X染色体还是由Y染色体与母亲的卵子结合,这是没有办法人为控制的

写给儿子的一封安全家书 写给父母的一封家书

写给儿子的一封安全家书浙江华东光电仪器有限公司周明生亲爱的儿子:你好!经过我的努力和勤奋好学,今年的安全家书我可以在电脑上应用拼音输入法打字并通过163邮箱给你在网上发送这份家书了,我的心里十分温暖。因为我和你妈妈每天通过

秦始皇第18个儿子的那些坏事儿 秦始皇极乐净土r18

秦始皇第18个儿子的那些坏事儿李恒昌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是谁?秦二世胡亥是也。秦始皇咋那么多孩子?过去不实行计划生育,即便实行也落实不到皇帝头上。皇帝们想生多少生多少,根本没有任何限制。因此,秦始皇孩子多,也就不足为怪。不过,

一个母亲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给孩子的一封信

这是一位网友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为了说服孩子把责任全承担了下来。当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流泪了。我理解这位母亲,因为我也是一个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母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让人头疼,说轻不行,说重又不行,他们接受新生

唐太宗李世民14个儿子的可悲结局 百家讲坛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14个儿子的可悲结局唐太宗的十四子及生母介绍: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君。可惜,无情最是帝王家,说到他的儿子,这些贵胄的人生结局甚为凄惨:其中三个被杀,三个自杀,三个早夭;一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尔后

声明:《唐太宗儿子的具体情况 唐太宗的皇后》为网友乱花岁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