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5日下午5点45分,一代表演大师项堃去世了。
享年94岁。
由于我在国外,没有来得及看他最后一眼。
从小,我就看项堃老师的电影。
他扮演的《南征北战》里的张军长,《在烈火中永生》里的徐鹏飞,《停战以后》里的李国卿......,都是电影观众家喻户晓、津津乐道的银幕形象。
不过,他扮演的都是反面的硬派角色,都是些“黑五类”。
我是看着他的电影长大的。
我跟项堃老师合作了四部电影:《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潜网》、《婚礼》。
在我们合作的电影里,他扮演的就不是“黑五类”了。
《潜网》里项堃老师扮演我的父亲,因为爱我干涉我的恋爱婚姻,使我后来生活很不幸福。
在我和张连文主演的影片《婚礼》里,他扮演一个支持我们的老工程师,一不高兴就用拐杖敲水暖管替我们伸张正义。
在《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里,我扮演少女慈禧和青年慈禧,他扮演效忠男性皇帝一直跟我作对最后被我斩首示众的军机大臣之首,清史上的著名人物肃顺。
在影片里他老练、能干、有才华,有一股凛然正气,时常和我这个年轻而初涉政事名不正言不顺的咸丰皇帝的偏房“西太后”当庭顶撞甚至大吵,以致于把温顺懦弱的正宫娘娘东太后吓得流眼泪,我的七岁儿子同治皇帝则吓得尿湿了裤裆。
这段戏在1983年我们几个共同制造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上播映,轰动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项堃老师扮演的肃顺非要将他分类的话,算是个“花五类”吧。
连同他在《潜网》中扮演我的爱女不当的父亲一样,也是个“花五类”。
只有在《婚礼》中,他扮演的工程师由于坚决和我站在一边,所以可以说是个“红五类”,不过戏太少了,远远改变不了他在观众心目中在银幕上扮演的“黑五类”的印象。
和项堃老师合作印象最深的还是《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两部影片。
是年,由于美国记者问我“谁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我回答说“是我。”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
项堃一见我就洋溢着由衷的喜爱,他说我是“一代女优”。这个名词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并且从一向孤傲不群德高望重的项堃老师嘴里说出来,使十分年轻的我感到莫大的鼓舞。
当时,我们是和香港导演李翰祥合作,也是梁家辉的第一部电影。
我们对李翰祥一无所知。
李导演喜欢教演员演戏,而项堃是学院派的表演艺术家。
李导演临时写剧本,信手拈来,他本人就是清史专家。
而项堃老师习惯研究人物,提前琢磨剧本,他和李导演在创作方法上有很大的差距。
好比说项堃老师对李翰祥导演刚发下来还是热的剧本仔细研究,连台词为什么有一个逗号都想出十几种可能。
我拿这十几种可能去问李导演,李导演哈哈大笑说:“什么可能?我随手点了一个点,要喘气嘛。大陆演员就是太用功了!”
项堃老师当年已是七十多岁高龄,身体也不太好,几乎每天打点滴,可是他还几乎每天带着点滴瓶在片场给我下跪,直到实拍才将点滴瓶拿开。
他的这种敬业精神给我很大的感染,对我日后的演艺生涯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常常和他们八个大臣:项堃老师、王培老师、王潼老师等在片场开玩笑说:“你们不要得罪我哦,否则我每个镜头都故意几遍通不过,让你们一直跪着!”
而每当他们齐唰唰地跪在我面前时,我都得意地朝他们做鬼脸,气他们。
当然,我每次给梁家辉下跪时,他们也做出各种幸灾乐祸的表情。
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项堃老师在生活上关怀我,就象我的父亲一样。
《火》、《垂》二片放映后,在世界各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日本,影片改名为《西太后》,民众踊跃前往排队观看。
而我们,成为了第一批被全世界观众接受的中国内陆演员。
这些成功,更加深了我和项堃老师之间的感情。
后来,中国电影代表团访问东南亚,一共六个团员,其中就有我和项堃老师。
所到之处,我们俩被围得水泄不通,项堃老师还坚持为观众签名,大家时常去“抢救”他。
项堃老师早在我出生之前就拍电影,红遍全中国了。
他在1940年就主演了电影《青年中国》、《火的洗礼》两部影片,并在《青年中国》拍摄中和女主角阮菲相识相恋,相伴白头,走完一生,中间没有任何绯闻传出,在电影界传为佳话。
项堃老师一生精品电影代表作无数。
项堃老师婚姻幸福,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均事业有成,并且儿孙满堂。
项堃老师老年时仍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94岁高龄去世,也可以说是喜丧了。
人生得以像项老这样,也真是无憾了。
要能过一百岁生日更好。
项堃老师,你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