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6年11月中旬至12月初召开的全国工交座谈会上,陶铸坚持工矿企业不搞“四大”,坚持八小时生产的主张。陶铸的正确作法为林彪、江青等人所不容。由于他坚持原则,拒绝批判刘少奇、邓小平,并千方百计地保护老干部和革命群众,成为林彪、江青等人篡党窃国的障碍。1967年1月4日,江青等人采取突然袭击的卑鄙手段,捏造罪名,诬陷他是“中国最大的保皇派”、“复辟资本主义的急先锋”,把他与刘少奇、邓小平同列为打倒的对象,进行步步升级的关押揪斗,从此失去人身自由,遭到造反派揪斗。由于监管的人监视很严,他不能同前来探望的女儿谈任何现实情况,就给她讲历史上的直节忠臣的故事,满怀激情地讲汉朝的范滂如何刚直不阿,挺身就险,跟擅权祸国的宦官阉党作斗争,情真意切地讲为官清正廉洁、关心人民疾苦的宋代贤臣范仲淹,如何不畏权贵,抨击时弊,在被贬外逐时,还念念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陶铸愤激地说:“我就是因为不会给他们叩头下跪,才落得今天这个下场!以后,我还要凭着这点骨气活下去!”
1967年9月7日晚,姚文元的文章《评陶铸的两本书》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9月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陶铸公开点名批判。陶铸在极端痛苦之中,为明心志,用毛笔在报纸上写道:“自杀,就是有见不得人的事,不想把自己问题搞清楚。当然也有这样的可能,就是你去见了马克思,问题还是弄不清楚。那也不要紧,事实终究是事实,最后还是可以弄清楚的。我相信我自己的四句话:“性质纵已定,还将心肝掏。苌弘血化碧,哀痛总能消。”长期的精神折磨和肉体摧残,陶铸的身体受到了致命的伤害,1968年10月前后患了脑腺癌,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扩散。1969年10月18日,林彪、江青一伙以“战备疏散”为由,不顾他已病体枯槁,仍将陶铸押送到合肥某部队医院。在那里,他度过了43年革命生涯的最后43天。
陶铸同志被驱逐出中南海时留给妻子曾志一首诗,也是陶铸同志留下的最后遗言。让我们再重新欣赏一次这首千古诀别的呐喊。全诗共八句,题目是《赠曾志》:
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
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曾志同志小心翼翼地把这首诗轻轻地折叠好,用塑料纸包紧,然后一针一线地缝入棉衣里。
43天后的1969年11月30日22时15分,陶铸的生命之火在合肥熄灭了,但两眼依然圆睁。在关押他的牢房墙壁上,清晰地留有陶铸同志发怒时拍下的五个手指印,后来把这五个手指印拓下来刻印在墓碑上。
粉碎“四人帮”后,在邓小平直接过问下,中组部部长胡耀邦负责重新审查陶铸这起重大冤案,决定予以彻底平反昭雪。1978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隆重的陶铸追悼大会。邓小平主持,陈云代表中央致悼词,高度评价了陶铸光辉的一生。2008年1月16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纪念陶铸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指出:“陶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革命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
在追悼陶铸同志大会上,曾志才把缝在棉衣中的这首诗拿出来,这首诗才得以艰难的问世。后来这首诗收入了《陶铸诗词选》,我幸运地买到了第一版的《陶铸诗词选》,其中最喜欢的就是这首诗,尤其是最末一句,也从此把这句诗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另一句诗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是毛泽东说的。
“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做到了。
陶铸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党内的一头牛”,而且是一个散文家和诗人。
最著名《松树的风格》和《理想·情操·精神生活》,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松树的风格》一文,我曾经给学生讲授过此文,还记得“文眼”是:“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
诗人的形象最个性化。诗是心灵的反映,是思想的升华,有些诗常常只是写给自己看的。陶铸失去自由后常常写诗,没有宣纸,就用旧报纸。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将家里的新旧报纸都写光了,摞起来足有两米高。有些诗的内容曾志也不知道。陶铸逝世后,家人清理旧报纸,一些诗作才重见天日。这些诗也是陶铸内心深处真实观点和感情的流露,对于了解认识陶铸很有价值。其实,陶铸年幼时就打下比较深厚的古文功底,一生写下不少诗篇。
如《1969》:
宇字廊前花木森,风送芬芳入杳冥。
静坐偶欣唯蝶舞,夜眠深苦长蚊鸣。
汉家狱辱周何怨,宋室廷刑岳慨承。
人世烦冤终不免,求仁奚用为身名。
1969年春天大手术后,陶铸力弱体衰,每日在室中读书练字,用毛笔将这首七律写在旧报纸上,夹杂在毛主席和鲁迅的诗词中间,以行书书写较难辨认,得以保存。
再如《过客》:
过客匆匆六十年,无须悲痛写诗笺。
全球沐浴东风里,万紫千红死亦欢。
表达了将个人生死荣辱置之度外的坦荡胸怀,为党为民死而无憾的心境。
但最感人的还是那首《赠曾志》,沉郁悲壮,感人至深。在家乡人民纪念陶铸诞辰百年的演出活动中,湖南祁阳的演员用祁剧曲调演唱这首诗时,台下有的观众被感动得掉下泪来,可见此诗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正是来自陶铸以一个诗人的笔去写心灵之声。
尽管我不是伟人,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也同样需要一个无私的胸怀,坦荡的心底,这样才能在人世间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暗礁险滩而活得仗义潇洒,活得顶天立地。
参加工作以来,还真让别人诬陷过几次,有的甚至影响了前途。都因为心底无私而度过了难关,但毕竟付出了代价,但我并不后悔,从来就淡泊名利,付出的代价也无非就是名和利。
一个人只要出以公心,不贪图名利,就可以做到“心底无私”的,一旦做到了“心底无私”,那么就感到天地是那么的辽阔,心胸也自然会陶冶到宽广的境地,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精神是身内的。扎扎实实地工作,潇潇洒洒地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多读点书,尤其是历史和哲学,你就可以透过华丽的语言看穿他肮脏的灵魂;你就可以通过漂亮的动作窥测他掩盖的蹩脚,从而使自己不上当,不受骗,不随波逐流,不人言亦言,站得稳,行得端,走得正,不担心什么。因为大千世界,纷繁世事,最终都会成为过眼烟云的。
是“心底无私天地宽”这句诗帮我度过了难忘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