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何会不自信 为何孩子总是不自信

上篇 人为何会不自信 揭穿自卑

JIECHUAN ZIBEI

我相信,天才骨子里大都有

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

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历史。

--周国平

大人物也有自卑时

自信是相对弱者的自豪,自卑是相对强者的悲哀。强者不可能处处都胜人一筹,弱者也并非一无是处,所以,大人物也有他的软肋,小人物也有他的骄傲。

有自卑感的人,无一例外地会为了取得优越地位而加深自己的错误。"我不如别人"就是他犯错误的前提。众所周知的前美国总统尼克松,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尼克松是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美国总统,是他首次打破中美关系的坚冰,来华访问,开启了中美友好外交关系的新纪元。但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却因为自卑,对自己作出了错误的估计,对对手干出了荒唐的事情,结果毁掉了自己的大好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突出,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看好尼克松,预测他将以绝对优势打败竞争者,再任美国总统。

然而,尼克松本人却缺乏自信,尚未走出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自己会名落孙山。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令其后悔终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虽然赢得了总统选举,可不久便因这次"水门事件"而被迫辞职。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信而败走麦城。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创者,他出身贫寒,讨过饭,当过小和尚。一方面,是他无比的自信、谋略和勇气,使他成为了一代开国皇帝;一方面,出身的卑微,使他内心深处总是暗中纠结着深深的自卑。

先看他自信的一面:

朱元璋当皇帝后,多次微服出巡。有一次,他出巡回来,到金陵郊外一个渡口等船渡江,正遇上一群来金陵参加进士考试的举子也在候船。

这里的风景十分壮丽,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苍茫的钟山似龙蟠虎踞,偌大的采石矶屹立于江岸。一个年轻举子凝视着眼前的景色,脱口吟道:"采石矶兮一秤砣......"

举子们一听,都觉气度不凡,齐声叫好。

朱元璋听后却冷笑一声道:"气魄倒是很大,但恐怕后难为继啊!"

大家听了以后一想,不错,偌大一座采石矶仅仅是一个秤砣,那么,秤杆、秤钩又是什么呢?纵使有了这么大的秤,又去称什么呢?......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那个吟诗的举子也一时语塞,吟不出下旬了。

朱元璋见状笑道:"且待我试续一下。"说完,便高声朗诵起来:

采石矶兮一秤砣,

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钩挂,

称我江山有几多。

此诗一出,举子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吓得不敢问这位先生是何许人也。

再看他自卑的一面:

为了显示出身的高贵,曾想与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扯上血缘关系,但因实在是南辕北辙,最终只好作罢。

眼前见不得"光"、"秃"、"僧"、"乞丐"等字,耳里也听不得别人说到这些字,同音都不行,否则,就有杀身之祸。所以,在出身方面,他也不比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自信多少。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既自信又自卑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优点加上缺点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人生。一个充分认识自己的人不可能不发现自己的缺点、弱点,拿这些与别人相比,自然会自惭形秽,自叹--弗如,自卑之情油然而生。因此,没有自卑的自信不是真正的自信。自信者的自卑是建立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之上的,是明白人的自卑。如果一个人毫无自卑,这样的自信不是真正的自信,而是糊涂人的自大,是狂妄者的自负。真正的自信是有自卑垫底的,也正是自卑充实着自信。是自卑撑起了自信,也是自卑引发了成功。

正是有了自卑,你才发现自己的不足,才有了生活的目标。有了目标的生活是明亮的,令人快乐的,因此自卑点亮了生活的希望之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自卑又是人们冲向成功的发动机。古人说:"知耻而后勇。"我们在迈向成功的时候,也往往是由于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而产生的要超过别人、弥补自己的信念。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在困难中才会义无反顾,在失败中才会昂首向前。到达成功的顶峰之后回首往事,人们才发现自己的毅力竟是由自卑引起的--正是自卑的穿针引线,才织出了我们绚烂多彩的生活图景。自卑有时会压垮一个人,因为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更多的时候,它是人们不断完善自己的法宝。因此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决不能被自卑打败,而要驾驭它,让它为我们服务。

法国曾有过这样一个军人,他拥有比别人更多的理由去自卑。论个头,先天不足;论体质,瘦小孱弱;论智力,并不出众;论家产,一贫如洗,没有英俊的外貌,也没有雄辩的口才,只有一颗因自卑而自尊自傲的心。这样一个无论在政界或是在军界都很难出类拔萃的人,却取得了非凡的成功。这个人是谁?请记住,在他求学的时候,曾被人叫做"穷小子拿破仑"。

自卑能促使人正视自己并奋进,亦能使人灰心绝望而止步不前。"自卑"源于内心的不满,源于对自己的怀疑。自信者的自卑是对自身缺点与不足的睿智思考,自卑是前进的动力,因自卑而有所作为。有了自卑,证明我们已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这是难得的。

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又往往与对自己的怀疑和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天才都并非自信的人,相反倒是有几分自卑,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于是奋起自强,有了令人吃惊的成功。

记住,上帝造人时给每个人都留下了缺点。

耶稣作为神的仆人,他是自卑的;生活中的阿得勒,他是自卑的。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我相信,天才骨子里大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历史。"

因为我们都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我们的勇气,我们就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惟一方法改善环境,来使我们脱离掉这种感觉。鸟必须不断扑腾翅膀来高飞,鲨鱼必须不停游动保持生命--没有人能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

"自卑",终结于必胜的信念,终结于不懈的努力。

虽然这个世界上充满了痛苦,却到处都有解决痛苦的办法。

--[美]盲人作家海伦·凯勒

千万别苛求自己

总是对自己的缺点耿耿于怀,容易滋长自卑情绪,灭自己的威风,长别人的志气,让人瞧不起自己。

下面介绍两种方法,可以培养自信,克服对别人的恐惧。

其一,从思想上适当地抬高自己,并适当地评价别人,即对人对己的看法要保持平衡。

在与其他人相处时,要始终记住两点:第二,别人都是重要的,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角色,所以你要尊重别人;第二,自己也很重要,所以,你更要尊重自己。认识到这两点,当你遇到任何人时,就要这么想:"现在是两个重要人物在相聚。"

其二,从言行上做出不卑不亢的样子,即通过自信的举止,来培养自信的心态。

在与人交往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改变自己的心态。比如,当我们昂首挺胸时,就会显出煞有介事、成竹在胸的自信样子。反之,如果你含胸哈腰,一脸苦相,不仅自觉气短,别人也会觉得你了无生趣。

当与陌生人相遇,作自我介绍时,我们可以同时采用下列三项行动:第一,伸出双手充满热情地握住对方的手;第二,正视对方的眼睛,伴以友好的真诚;第三,同时笑着说:"我很高兴见到你!"这样,你会发现:你的热情感染了别人,你的大方取代了害羞,你的自信代替了自卑,你的勇气代替了胆怯!

有一位经理打电话告诉朋友,说这个朋友推荐来的年轻人已被聘用。

"你知道那位年轻人凭哪一点打动了我吗?"经理问这位朋友。

"哪一点?"

"他在自我表现上与众不同。大部分来求职的人在进入我的办公室时,都有一些恐慌。他们的回答,都是他们认为我想要听的。说实在的,他们有点像乞丐。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毫无主见,但是这个年轻人却是个例外。他尊敬我,但同样重要的是,他也尊敬他自己。更不简单的是,他发问的次数几乎和我问他的次数一样多。他不是像老鼠般的小人物,他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男子汉。"

做到正确地认识别人,也正确地认识自己,就能像上面这位求职的年轻人一样,在人际交往中,真正做到从容自若、游刃有余。

所以,要克服自卑,最重要的就是更新自己的观念:其一,学会正视别人;其二,学会正视自己。

正视别人,即承认别人都有优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如的地方,值得自己学习、效仿;但是,又不能只看到别人的优点,而看不到他的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既不可盲目拔高别人,使自己匍匐在地,也不可无端贬低别人,使自己高高在上。对人对己,在人格上保持平等,既不崇拜任何人,也不鄙视任何人。

正视自己,即要有自知之明。不仅有自知短处之明,也要有自知长处之明。当与人相处时,内心应这样想:他是个重要人物,我也是个重要人物,现在是两个重要人物在一起,正共同探讨双方互利的事情,或正谈论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惟其如此,才能不卑不亢。在对方占优势时,我很谦虚,但不自卑;在对方占劣势时,我很庄重,但不自傲。

我们惟一必须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就职宣言》

与人交往可怕吗

畏惧主要有两种:一是对事,二是对人。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待人接物是主要的内容。"接物"方面的恐惧,一般会少些,因为"物"多是无意识、无情感的,它不会挖苦你、鄙视你,不会惹你生气,不会冒犯你的尊严。你可以欣赏它、赞美它、热爱它,比如美丽的山水、珍贵的玉石,金钱、名车、豪宅......如有能力,你甚至可以拥有它,但无论如何,它不会拒绝你的欣赏和拥有,也不会冷嘲你的赞美、鄙夷你的热爱。你可以畏惧它,比如雄狮、猛虎、毒蛇......但它不会主动来侵犯你陷害你,你惹不起,可以躲得起。你可以敬仰它,比如珠穆朗玛峰、高等学府、知识宝库......但它不会拒你于千里之外,只要你主动接近它,攀登它,它都会任你造访,你多努力一分,就会多接近它一步。

可是说到"待人",即与社会上的各种人打交道,谁都难免有多多少少的恐惧。因为人有感情、有意识,他能做出种种反应,能和你相互影响。我们所恐惧的,主要是担心自己受伤害,特别是心灵上的伤害,比如尊严、人格。人的修养、地位不同,对你的反应也会不同,有的会蔑视你、冷漠地拒绝你,有的会讥笑你、无情地讽刺你......你欣赏他,他可能在心底小看你;你爱他,他可能冷漠地对待你;你想得到他的帮助,他可能以种种借V1回绝你;你想对他友好,他却可能烦你的打扰......

所以,很多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因为自卑,总怕被人讥笑,便尽量避免与人打交道。在选择职业时,他可能会尽量选与人打交道少的职业,比如科学研究、文学创作、坐办公室,他可能不喜欢从政、当老师、做推销员。

然而,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不可能孤家寡人式地生存,不可能万事不求人。而且,只有善于与人打交道,才能有所作为。因此,对人的畏惧,乃是最为严重的畏惧,必须想法克服掉。

克服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培养自信。那些在大庭广众之中如人无人之境的演说家、在高朋满座时谈笑风生的健谈者、一呼百应的政治家、卓有成就的推销员......无一不是自信的典范。那又如何培养在人前的自信呢?

美国成功学家大卫·史华兹提到的他好友的经历,可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这位朋友学会正视别人,是因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 一次经历。他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在进入陆军服役以前,几-y-害-怕所有的人。你简直难以想像我是怎样的害羞胆小。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比我聪明,我自己的身体心理不够成熟,是个天生的失败者。

然而,在命运的巧妙安排下,我不再怕别人了。1942年到1943年间,陆军进行一次颇具规模的征兵。我很幸运地被任命为征兵中心的医官,天天进行各种体检。我对这些新兵看得愈多,就变得愈不怕别人。

上百个新兵站成一列,像傻瓜似的赤身裸体,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子。当然,他们有高、矮、胖、瘦的不同,但全都显得迷惑和孤单。不过才几天前,他们中有些是刚升迁的年轻经理,有些是农民、推销员、工人......但在征兵中心,每个人都一样。

当时我发觉一般人在许多方面很相像,不同点并不多。有一个新兵跟我非常相像,他喜欢美食,他想念家人和朋友;他希望自己有番成就;他有他自己的问题;他喜欢放松自己的心情。所以,既然有人基本上很像我,我又何必怕他们呢?

人与人,脱光了衣服,没有了外在的装饰,其实没多少区别。要说自卑,每一个人都多少有点,只是自卑的方面可能不同而已,故大可不必恐惧任何人。比如,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与一个年轻人面对,便各有自卑之处:老学者自卑其来日无多,年轻人自卑其才疏学浅;但也各有其自信之处:老学者自信其学富五车,年轻人自信其前途在握。这样,不就扯平了?谁有必要畏惧谁呢?

不必把别人想得比你有多么强,虽然他们看起来可能很有地位很有分量,但是,请记住:在本质上他和你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忧愁也有烦恼。

有自卑感的人,总是畏畏缩缩,不敢走向社会,下面这位大学生的自述就是一个明显例子:

我是一名学中文系的大学生,今年23岁。很快就要毕业了,面临着分配和走上社会,有的同学在自寻出路,我很羡慕他们,但是我却不敢。我非常害怕和人交往,尤其是陌生人。现在我只要想到自己去找工作,将单独面对着素不相识的人,由他们品头论足面试,就会心跳不已,手脚冒汗,脸上发烧,就会有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

我的性格一直比较内向,虽然我从小学习就很好,可我一直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提问时,我很害怕到我,尽管那些问题我都会回答。老师若到我时,我就会手足无措,把本已熟知的问题答得结结巴巴,丢三落四的。我怕老师当众提到我的名字,哪怕是表扬,都会让我有种不敢抬头见人的感觉。对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我很灰心也很焦虑。我是学中文的,无论是当编辑、教师还是文秘都要接触人,这让我很害怕。工作是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面对着外面的大千世界,再想想自己的现状,我无法不恐惧。

读着眼前的这封来信,我们眼前会浮现出一个低头脸红、浑身紧缩的青年形象。毋庸置疑,这位大学生"患"的是"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常始于青少年,主要现象为害怕被人审视,在受到观察或被评论的处境中,会产生不适当的焦虑。有的患者当与别人的目光直接对视时就会特别紧张,会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的症状。于是,患者就选择回避社交。有时无法回避,他会避免交谈,或坐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这类患者,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的心理,极端情况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与社会完全隔离。

诚然,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来什么都不怕的人几乎是很少见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都会有自己惧怕的东西,如有人怕蛇,有人怕狗,但是在社交场合,如果"见人便脸红,启齿更慌恐",那就有点病态了。无疑,社交中的恐惧心理,对于正常的交往是一种"催固剂",会成为社交的心理障碍。社交中的恐惧心理主要由自卑引起。自卑与自尊又是一对孪生兄弟。有多深的自卑,就有多强的自尊;越自卑的人越带着一副厚厚的自尊面具。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自我实现,都有自尊需要,都期望自己得到公众的尊重和喜欢,但这仅仅是自己的一种希冀,能否在事实上得到,则取决于公众对自己言行举止的评价和肯定。将自尊的需要作为一种动机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本不错;问题是这种自尊心理不能过分。一个人在社交中过分自尊,让这种心理占据指导和支配地位,就会担心自己的行为是否失当,怕人们会这样那样地看自己。有时甚至会不愿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担心相比之下,会掉自己的"价",这样恐惧心理也就不请自到了。

自卑的另一表现是害羞,害羞的人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他们把别人看做是自己的法官,这样一来,跟其他人在一起就会感到老不自在。特别是和名人或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交往时,这种"不自在"好比芒刺在背。

那么,应怎样克服社交中的恐惧心理呢?

首先你应主动和他人接触,可以先在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的陪伴和鼓励下,一步一步地向陌生人、陌生环境迈进。

其次,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在你能表现的方面、场合多露面。这样的经历多了,你在别人青睐的眼光中会找到自己的价值,增强你的自信心,也就会逐渐在生人面前表现得自如起来。

第三,丢掉那张过度自尊的面具。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交往中我们肯定会遇到比自己强的人,这是常事,没什么好自卑的。如果你正确地对待强者,你会从他身上学到许多优点。只有交往,才能相互取长补短,逐步完善自己。

第四,激发自己的热情。热忱犹如太阳,是宇宙亘古不息的伟大力量。

为了使自己始终充满热情,应有意地开怀大笑,让笑声洋溢自信。应避免和那些闷闷不乐的人交往,应多与已经成功的各路英雄为伍。那些缺乏热心和进取心的人,会使我们的心情也蒙上绵绵阴雨。我们应该尽量通过各种机会和渠道,争取多和快乐自信的人打交道,通过点点滴滴的接触,我们就可以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过不了几天,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身上也具有了一种与之相类似的精神,甚至我们会不自觉地学着用他的手势和口气。他们坚实的信心和超脱的沉静也会给我们的追求予以点拨,使我们调整步伐,确立一种向上的好情绪。可是心灰意冷的人和亢奋不已的人却不能给我们这些影响。他们的情绪是低落的或荒谬的。

在不如意的日子里时常袭来自叹弗如的情绪时,别自己闷在家里,别去找落魄的朋友聊天喝酒,去找个我们认为成功过的人,让他具有感染性的工作热忱,让他的三言两语打破自己的坏情绪。

第五,用知识驱逐恐惧。

一位西方心理学家指出:"愚昧是产生惧怕的源泉,知识是医治惧怕的良药。"例如他人正在谈论的一个话题,如果一个根本不知晓此类问题的人,在这种社交场合下,定生恐惧心理。因为,他若是不介入谈论,便会由于无知而露怯,所以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无知者不可能不着实惧怕三分。所以,用知识来壮大自己,自信自强,就无所畏惧。

......在他的面具底下,并没有坚如磐石的自信和深如大海的平静,只存在着困惑恐惧和孤独,这才是他真实的自我。

--楚天大圣

摘下"自尊"的面具

自卑的面具恰恰是"自尊",但这种"自尊"所表现的往往是孤僻、冷漠、敌视,因为他内心深处是深深的自卑,所以他认为自己是不受人欢迎的,因此他孤僻,偏居一隅,忍受孤独;他认为别人都看不起他,因此,他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他认为别人都会蔑视他,因此他敌视一切人。

由此可知,以自卑为基础的"自尊",与以自信为基础的自尊,是截然不同的,后者所表现的恰恰是合群、宽容、善良。

戴着一副"自尊"面具的人,外表似乎十分坦然,安详快乐、信心十足,做事冷嘲热讽,但在他的面具底下,并没有坚如磐石的自信和深如大海的平静,只存在着困惑、恐惧和孤独,这才是他真实的自我。其实,每当他一想到自己的软弱,充满他内心的总是自轻自贱、失意自卑。

为了掩饰极度的自卑,他便堂而皇之地制造面具,把自己深藏在一副冷漠、孤傲或清高的外表后面,借此挡住那友爱的目光。虽然他也知道这样的目光正是帮他超越自卑的救星,而且是惟一的救星。

他也深知自己对爱的渴望,可是,他更畏惧受到伤害,致使自己躲开了那友爱的目光。

正是因为担心被人拒绝,才使我们不敢向人表示爱;正是因为害怕自尊心受伤害,才使我们不敢接受别人的爱。

为什么我们会恐惧?因为我们自卑。如何摆脱恐惧?要靠我们克服自卑。从自卑中超越的方法就是--找出"自卑"生长的地方,用"爱"去松动它四周的土壤;然后播下"自信"的种子,让它在心中生根发芽,让它在事业中开花结果,让它在社会中茁壮成长,然后,你就会长成顶天立地的自信、自强、自立、自在的大写的人。

爱别人,正是你自信的表现;被人爱,则会助长你的自信。总之,爱既是自信之花,它绽放在你的笑脸上;也是自信之果,它成熟在你的心房。

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自贬,亦即廉价出卖自己。

--[美]成功学家大卫·史华兹、都是自贬惹的祸

"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自贬,亦即廉价出卖自己。"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大卫·史华兹通过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一位北京某大学中文系的女研究生,她是江西人,考取研究生前,当过中学语文老师。她本人长相也不错,皮肤白皙,眉清目秀。她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大哥出国留学,后来在美国定居;二哥是当地一位处级干部,事业蒸蒸日上。由此看来,她应该是位充满自信的人才对。然而恰恰相反,她相当自卑。因为自卑,变得非常敏感、多疑,自轻自贱到了很严重的程度。

比如,取得硕士学位后,曾经工作过的她居然没找到工作。问她原因,她居然说:"我不配找任何工作。"原来,抱着如此想法的她,压根儿就没去找工作!

在北京蹉跎了两年,她一门心思学英语,考托福,想去美国留学,可连考两次,都没过关。退而求其次,再考母校中文系的博士,英语又差几分,没上线好在有美国的大哥支持,给学校交了两万元人民币,得以自费读博士。她总是想尽量长时间地留守在学校,害怕打人社会。在求知路上,她充满自信,因为知识不会看不起她;在求职路上,她充满恐惧,总认为谁都会看不起自己。

在考上硕士研究生前,她就离了婚。读硕士研究生时,数学系的一位教师追求她,两人开始恋爱,并同居了。后来这位教师去美国做访问学者,不久,她主动结束了两人的恋爱关系,原因是她觉得自己不配做个好妻子。带着这个想法,她后来一直没再走人婚姻。她甚至不止一次地对好朋友说:"我只想活到50岁。50岁后,我就自杀。"

万事万物都有原因,她自卑的原因乃是父母对她的歧视。她幼小的时候,家庭困难,是由叔父抚养的,上小学时才回到父母身边。由于父母重男轻女,对她感情淡漠。比如一桌吃饭,她就不敢夹好吃的菜,因为母亲会向她翻白眼,父亲会训斥她。可母亲却总是劝两位哥哥吃饱吃好。她考上大学后,就再没回家见过父母。在北京读博士时,已70多岁的母亲去美国探望儿子,路过北京时,想见她一面,被她婉拒了。可以想像,一个从小就没感受到父母之爱的孩子,心灵上该有多大的伤害。她恨自己的父母,有这种心理的人,又会相信社会上其他人的爱吗?

她作为博士,其实应该能分析出自卑的原因,再对症下药,便能走出那个封闭、自卑的小我。可惜,她一直没能走出童年的阴影。

试想,一位那么聪慧的博士,居然都深藏自卑,不敢面对社会,那么,社会上其他的人,似乎更没资格自信了。

其实,这种自轻自贱的心态,生活中很常见,以很多方式显示出来。

比如,年轻时,见到令自己心仪的异性,总会想:"我配得上她吗?人家会看上我?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再比如,在报纸广告上看到理想的招聘单位,总会问自己:"那么好的单位,该有多少人竞争,会要我吗?"还没试呢,就先打退堂鼓了。

然而,面对任何事,我们都可以有两种心态,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从而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选择积极的心态和做法呢?

使积极的心态成为我们思维的习惯,我们一生将受益匪浅。

世界著名成功学鼻祖拿破仑·希尔,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里,研究了当时美国最成功的500多位伟人、名人,如美国总统、大发明家爱迪生、汽车制造创始人福特、电话发明人贝尔、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等,发现了l7条成功准则。而这l7条中的头一条,就是积极的心态。

拿破仑·希尔还把"积极的心态"称之为成功者的"黄金定律",因为另外16条成功准则若没有"积极的心态"贯穿始终,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一个人,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在别人失败的地方获得成功。--爱德华·艾格莱斯顿

天无绝人之路

普拉格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但他连高中都没念完。当他的长篇小说获奖后,在颁奖典礼上,有记者问他:"你认为自己身上最优秀的品质是什么?"普拉格曼坚定而自豪地说:;"自信,与生俱来的自信!我拥有颠扑不破的自信心。如果将我这一生比喻成一顶王冠,那自信就是点缀在这王冠上最珍贵、最璀璨的一颗钻石。"

有记者问他:"你毕生成功最关键的转折点在何时何地?"普拉格曼回答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在海军服役的那段生活,是我人生受教育最多的日子。至于我迈向成功最关键的转折点,恰是我的生死关头......"

他讲述了那次难忘的经历--

事情发生在1944年8月的一天午夜。两天前我在一次战役中受了伤,双腿暂时瘫痪了。为了挽救我的生命和双腿,舰长下令让一位海军下士驾一艘小船,趁着夜色把我送上岸去战地医院治疗。不幸的是,小船在漆黑的茫茫大海上迷失了方向。那名掌舵的下士惊慌失措,面对无边的黑夜,绝望得差点拔枪自杀。

我当时很冷静,镇定自若地安慰他说:"你别开枪,我有一种神秘的预感,我们肯定会抵达成功的彼岸!"下士听我这样一说,犹疑地放下了对准太阳穴的枪。

我接着说:"如果你开枪自杀,你必死无疑,我也难逃一死。如果我们坚信自己会成功,绝不放弃,总会有希望逃雄。"

其实,我们已在危机四伏的黑暗中飘荡了四个多小时,孤立无援,而且我的伤口还在淌血......不过,我认为即使注定失败也要有耐性,要耐心等待那失败的最后一刻到来,绝不让自己提前堕入绝望的深渊。正这样想的时候,突然前方岸上射向敌机的高射炮火闪亮了起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小船离码头还不到3里。

这次脱险经历,使普拉格曼悟出了一个道理--天无绝人

之路。

后来,普拉格曼在回忆中写道:"自从那夜之后,此番经历一直留存在我心中。这个戏剧性事件竞包容了对生活真谛认识的整个态度。因为我有不可征服的信心,坚忍不拔,绝不失望!即使在最黑暗最危险的时刻,我相信命运还是能把我召向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目的地......

"尽管每天我总有某方面的失败,但当我掉进自己弱点的陷阱时,我总是提醒自己,重要的是要了解所以失败的原因,这更接近认识自我的一种日常生活的严峻考验。无论如何,当我相信自己还能梦想一个比现在更美好的生活时,我就找到了慰藉,就找到了工作过程中的深深快乐。"

英国诗人雪莱有句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中国有几句这样的古谚: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天无绝人之路。

人生总是有苦有甜。甜的尽头肯定是苦,苦的尽头一定是甜。苦时要想着那甜,甜时记得那苦,只有这样,苦时才不沮丧,甜时才不放荡,人生就一定充满回味、享受和希望。

天既无绝人之路,人何苦自寻绝路呢?

你的心理状态决定着你的能力。你以为你能做多少,你就能做多少;你若真正地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多,你就能创造性地思考出各种方法。

--[美]成功学家大卫·史华兹

心态决定成败

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成败: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在着手一项任务时,我们开始抱有什么样的心态,便决定了我们最后有多大的成功。

人们常常受"我不行"的消极心态支配,才导致大部分人一生半穷不穷,半富不富,既不太穷,亦不发达。而实际情况是怎么回事呢?成功总是伴随那些有自我成功意识的人,失败总是伴随那些有自我失败意识的人!

"人类是自己思想的产物。"美国成功学家大卫·史华兹说,"那些相信自己能'移山'的人定会成功,这是信心激发了成功的原动力;而那些相信自己不能的人,就只能做到他们所相信的程度。"

有一位美国绅士,以他的亲身经历,证实了大卫·史华兹的结论。

这位绅士以前是个普通工人,过着很一般的生活:住宅太狭窄,用钱很拮据。他的太太虽然很少抱怨,但显然不快乐,只是认命而已。他内心渐渐感到不满,为自己不能让全家过上舒适的生活,深感内疚。

'后来,他听了大卫·史华兹的演讲《使你的思想帮助工作,而不是阻碍你的工作》,心有所动,决定"运用信心的力量"与命运作一次较量。

于是,他去应聘一家大公司的工作。在面试的前一天晚上,他独自坐在旅馆的房间里,忽然觉得自己很落魄,很凄惨,人到中年,却还是生活在底层的失败者。想到这些,他对自己感到很失望、很厌烦。他问自己:"是什么原因使自己这样的呢?为什么我只是试图找一份仅能向前跨一小步的工作呢?是我没能力吗?"

他心血来潮,在旅馆便笺上写下相识多年的五位朋友的姓名,他们目前都比他有成就。他便问自己:除了有较好的工作外,这五位朋友还拥有什么自己所没有的优势呢?论智力,自己不比他们差;论学历,他们也不比自己强;论操行,大家都彼此彼此。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自己远远不如他们呢?

最后,他终于找到他们成功的要素--干劲。他们一个比一个干得欢,而自己则心灰意懒。

尽管他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凡事都有退缩犹豫的毛病,而且一直如此。

进一步分析,有没有干劲还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的原因是:自己之所以缺少干劲,乃是因为自己从来就没认为自己很有价值。

一发现病根,再回想过去,原来这种自贬的意识在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上都显示出来了:找工作不敢找理想的工作,干工作总于不出令人满意的成果。他不禁自问:是从什么时候起,自卑就开始支配着我的一切的呢?以前简直都是在廉价地出卖自己啊!自己倘若不相信自己,这世界上就没人会相信自己。

就在认识到自卑的危害后,他立刻告诫自己:我不再认为自己是二流的,我也不再廉价出卖自己。

第二天早上,他带着这份自信去面试。本来自己打算应聘一份较低收入的岗位的,为了试验新发现的自信,他理直气壮地自我推销,说明自己的价值,结果,自信实验成功,得到了一份高薪的工作。上班后,仍带着这份自信,工作越干越欢,成就越干越大,两年后公司重组,他还分配到很多股票,外加更多的薪水。

五年后,他的生活彻底改观了,很多方面已超过了那五位朋友,不仅拥有一幢坐落在两英亩土地上的漂亮新居,还在四季如春的地方建了一座豪华别墅;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太太能享受随心所欲购物的乐趣;每年全家还可以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去度假。

由此可见:心态改变一切!

思想决定行动。积极的思想决定积极的行动,消极的思想决定消极的行动。而行动又决定成败:自卑的人失败,自信的人成功。

信心所至,无所不能。比如,人类有了"我们定能征服太空"的信念,于是就真的有了宇宙飞船;人类有了登上月球的信念,于是就真的把这一理想实现;人类有了根治天花的信念,天花果然再也不把人类感染......相信会成功,才有人类创造奇迹的动力;相信会成功,是一切伟人成功的秘诀;相信会成功,就会迎来更多的朋友更好的机会。

自卑的人,凡事都能找到犹豫的理由,干啥都有失败的借诸如"那怎么行得通"、"我先试试吧,估计很难有什么结果"、"现在条件还不具备"......事前就抱定了失败的念头,结果肯定是失败,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朝成功的方向去努力。

"不自信"是消极的心态,导致的是消极的行动。当你心里,不以为然、疑窦丛生时,就会萌发各种消极的理由支持不相信的念头。怀疑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会成功的潜意识,或是对成功的要求不太迫切,都会阻碍自己的进取。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英]萨克雷

自卑的10种类型

自卑是人们自己虚设的一种自我否定,也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和自强。这种心理一般表现为害怕失败,或者说不能正确对待失败。日本有学者研究认为,有自卑感的人,一般属于下列l0种类型之一,或是合乎其中两个以上:

1.为了追求超过限度的愿望而心焦气躁;

2.由于企求赞赏的愿望,不时形之于言表,如未如愿,则反过来责备别人;

3.产生自己是十全十美的错觉,因而自以为能够产生本身产生不了的力量;

4.企盼做出超出能力的事,由于达成无望,因而经常消极地嘲笑自己;

5.曾经在竞争上输给别人,却一直难以忘怀;

6.被别人的成功所压倒,叹息"鸿运没有降临到自己头上":

7.没有测量自己的尺度,总是以别人的尺度测量自己;

8.逢人便说:"我的工作条件不好,怎能成功?"借此逃避自己的责任;

9.怕被别人看穿自己,因此与人接触总是戒意在先;10.不敢面对困难,刻意逃避自己。

二 揭穿挫折

JIECHUAN CUOZHE

挫折并不意味着你业已失败,

挫折只是表示你尚未成功;

挫折并不意味着你一无所获,

挫折表示你获得了经验和教训;

挫折并不意味着你一无是处,

挫折只是表示你有待提高;

挫折并不意味着你前功尽弃,

挫折表示你还须努力.

挫折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放弃,

挫折只是提醒你也许要改换一下方向;

挫折并不意味着上帝抛弃了你,

挫折表示你的命运另有更好的结局。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挫折不等于失败

中国有句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从某种意义上讲,挫折不等于失败,失败也是一种成功。

爱迪生为了发明白炽灯,在第1200次失败时,有人不无恶意地告诉他:"先生,你已经失败1200次了!"言外之意,再干下去只会使他更加名誉扫地。但是,爱迪生却说:"我已成功地发现了l200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你能说这是失败吗?"接着笑道,"如果这算失败的话,我准备失败一万次!"

下面,是一位美国人的人生简历--21岁--做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经商再度惨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竞选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够惨烈吧:商场失意、情场伤心、官场惨败。

商场的两度受挫,使他怀疑自己,可能不适合经商。于是修正目标,转战官场,虽一败再败,但认准目标,绝不轻言放弃,而是愈败愈战,愈战愈勇。

命运决不会忽视那些满怀希望、坚定信心,有勇气、有毅力的人,1860年11月6日,在52岁那年,这位美国公民在激烈的总统竞选中大获全胜,成为美国第l6届总统,而且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人民最热爱、最怀念的一位伟大总统。

这位总统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假如林肯做生意旗开得胜、一帆风顺,那么结局很可能是:美国的芸芸众生中只不过多了一个比较成功的商人,而且也许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商人而已,岂会有叱咤风云、改变了许多美国人的命运并青史留名的林肯大总统?

因此,经商的挫折对林肯是小幸运,对美国人是大幸运!正是这种挫折,使林肯知道了自己的短处,明白了自己的长处,使他扬长避短,校准人生的大目标,朝着更明确、更理想、更伟大的方向前进。

再假如林肯转战官场后经受不了多次挫折的打击,轻言放弃,那将不仅是林肯个人的小损失,更是美国人的大损失;在美国历史上将会多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政客,少了一个大名鼎鼎的好总统。

其实,在林肯登上总统宝座之前的那些挫折,正意味着林肯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种种不足,还须经过不断地锤炼品格、不断地充实心灵、不断地增长智慧,才堪肩负天降重任。

因此,我们所应具备的正确挫折观是;

一、一时的挫折不仅不是坏事,而且是好事。挫折警示你:此路不通,请另寻捷径;此时不灵,请静候佳机;此处境遇恶劣,请另寻理想环境。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二、暂时的挫折并不意味着一生的失败。一个人的成功,正是由无数次的挫折锤炼陶铸而成。它们不断地调整你的人生目标,不断地指出你的弱点,增强你的意志,培养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你以更积极、更自信的心态和更好的方法、更好的途径实现你更远大的目标。

耐心与时间甚至比力量与激情更为重要。年复一年的挫折终将迎来收获的季节。

--[美]奥格·曼狄诺

挫折其实是一种转折

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当我们认准一条路往前走时,挫折有时会是一种暗示:此路不通,请走另一条!从这个意义上看,挫折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能及早向我们提出警告,有助于我们尽早修正目标,尽快走出死胡同,另寻成功捷径。

"蛋卷冰淇淋甜筒"的发明,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1904年在美国的圣路易市有两大盛会同时举行:一个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另一个是路易斯安纳购物展览会。这个展览会又叫"圣路易博览会",共有美国的42个州和世界上的53个国家参加。圣路易市一时盛况空前、人流如潮,商机滚滚。在博览会的众多摊位中,有两个摊位紧紧相邻,一个是卖冰淇淋,另一个卖热鸡蛋饼,生意都出奇的好,简直是好得不得了。

有一天,鸡蛋饼摊位的纸盘子用完了--老板都是用纸盘子盛着鸡蛋饼,再加上三种配料,卖给顾客的。可是,当老板急着求人卖些纸盘子给他时,他发现,整个博览会场里,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把纸盘子卖给他,所有的其他摊位的老板都担心这样会让他抢走一些顾客。这让他十分生气,却又无可奈何。邻摊卖冰淇淋的老板见到同伴的窘况,有点幸灾乐祸,笑着说:"我看,你不如帮我来卖冰淇淋吧。"

鸡蛋饼老板想了想,觉得划不来,便试着不用纸盘子装,而是把鸡蛋饼直接卖给顾客,结果饼里的糖浆全流到顾客的手上甚至袖子上去了,弄得顾客大为生气。没办法,他只好同意按较小的折扣价格向冰淇淋摊主买进冰淇淋,再转手卖出去,赚点差价,以弥补一些损失。

然而,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仍困扰着他:如何处理那些剩下来的鸡蛋饼原料。他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突然灵机一动,一个他认为绝妙的主意闪现在了他的脑海里。

想到就做!当天回到家里,在妻子的协助下,他做了l000张鸡蛋饼,并用一块铁片把它们压扁,趁这些鸡蛋饼还热的时候,把它们卷成圆锥状,底部有个尖端。第二天早上,他便使用鸡蛋卷装上冰淇淋出售,不到中午,他便大获成功:不仅把批发来的冰淇淋全部卖光了,而且1000张鸡蛋饼也卖了个精光!因为遭遇买不到纸盘子的挫折,结果反使他发明了"蛋卷冰淇淋甜筒"!

一个挫折,促成了一项发明。

生活有压力,人生才有动力。要把压力看做人生的正常现象,把逆境和失败看做是对生命的正常反馈,这样,它们就会促使我们培养出柔韧的适应能力,并在我们身上产生免疫力,使我们能坚强地承受重压,永不焦虑,决不沮丧,绝不屈服。

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

--[俄]普希金

挫折中学到的智慧远远超过成功

雅克妮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妇女,丈夫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收入足够全家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雅克妮的日子无忧无虑,轻松享受着家庭主妇相夫教子的美好时光。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丈夫意外去世,雅克妮的天一下子塌了下来,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了她瘦弱的肩膀上。没有工作的她既要付房租,又要抚养两个子女,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选择了一条生存之道:为别人做家务。

每天早晨,雅克妮把两个孩子送上学后,就开始到别的家庭打理家务。下午放学时接孩子回家后,她还要在晚上做一些从别人家带回来的杂务。通过兢兢业业的家政服务工作,雅克妮终于从沉重的口子里走了出来。

由于雅克妮的服务周到热情、细致认真、尽善尽美,她的名声在小区里受到邻里的交口称赞,前来求她做家庭料理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以致她应接不暇,分身无术。后来,她灵机一动:何不成立一家公司呢?专门做家政服务的公司!想到就做!雅克妮很快便把公司注册下来,并开始招兵买马、散发传单广而告知。由于雅克妮辛苦拼搏、服务优良,甚至大名鼎鼎的麦当劳快餐店也请雅克妮的公司来负责店里清洁工作。订单滚滚而来,雅克妮又在周边的城市成立了分公司,她的服务和信誉使公司的业务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一日千里。现在,雅克妮已是拥有美国90多家家政服务公司的老总,分公司遍布美国27个州,雇用的工人多达8万。

贫穷是意志的磨刀石。只要一个人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他就不会被任何困苦所吓倒,他会凭着如刀的意志去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是相互转化的,灾难临头之时,往往也是人生转运之口。假如雅克妮不是因为中年丧夫之痛,她可能会一辈子过着安逸闲适的家庭主妇的生活,而她的智慧、能力也就永远处于潜伏状态,她对社会的贡献肯定要小许多许多。

我期待着一生的幸福,因为我终于悟出藏在坎坷命运后的秘密。每一次的失败,都会使我们更加迫切地寻求正确的东西;每一次从失败中得来的经验教训,都会使我们更加小心地避开前方的错误。就这种意义而言,失败是通往成功的道路。这条路,尽管洒满泪水,却不是一条废弃之路。

--[美]奥格·曼狄诺

挫折是一把筛子

......把每一个绊脚石转变成我的踏脚石。

这是美国人柏吉特所写的一首诗中的诗句,堪作我们人生的座右铭。

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舒勒博士曾讲过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美国爱荷华州的农民主要以种植土豆为生。每年收获完土豆后,他们都习惯于将土豆按体积的不同分成大中小三类,然后分类包装,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分类包装这一环节,占用了他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可是有一个农民却从来不这样做,他的土豆却卖得出奇地快,价格也卖得比别人高,因为他的土豆上市最早,省去了分类包装的时间。

终于在某一年的某一天,有一位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你为什么从不对土豆分类,就直接上市出售呢?价格还卖得最高,有什么诀窍,能告诉我吗?"

这位农民如实相告:"其实也谈不上诀窍,道理很简单。我收完土豆后,直接将它们装上车,然后将车开到最崎岖的路上,经过8公里山路的颠簸,小个的土豆自然沉到了最底层,而个头较大和体积中等的土豆则会自然留在了上层和中央。卖的时候从上往下价格递降就行了,哪还用得上人工分类啊!"

其实,世上芸芸众生也有如一车土豆。崎岖的生活道路和艰难困苦的环境,就像大浪淘沙,冲走的是沙子,留下的是闪闪发光的金子;更像一把命运的筛子,筛掉那些自卑猥琐、自怨自艾、懦弱胆怯、自悲自叹的弱者,而让那些自信坚强的大人物脱颖而出,高高在上。

尽管挫折与失意是严酷的教训,但它们又包含着智慧和哲理,你将由此到达智慧的彼岸;舍此之外,你将不会在别处找到智慧。

--伯恩

东方不亮西方亮

上帝每关上一扇门,就打开另一扇窗。这是一句充满西方智慧的经典名言。

麦士曾是一个成功的商人,58岁那一年,正当他积极拓展业务准备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突然患上了白内障,视力严重受损。疾病使他不能阅读、写作与驾车。这一打击令他一度十分沮丧:蒸蒸日上的事业难以为继,妻儿老小以后如何生存?

经过一段茫然彷徨的日子,麦士终于振作起来。因为视力的障碍,他得以体会到了那些视力欠佳者的不便与需要,将心比心,他寻找到了东山再起的契机。

他决定把全部财力和精力投入到为眼疾患者设计、印刷特种书籍上来。经过一年左右的研究,麦士发现,在纸上印上粗线条的斜纹字体,不仅使视力障碍者的阅读更快而且更舒适。于是,麦士投资办了自己的印刷厂,为视障患者们印出了第一本书。这本特别印刷的书并非文学名著,而是居全球销量之冠的《圣经》。首印后的一个月内,麦士就接到了70万本《圣经》的订单,这一下子便使麦士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从此走上了另一条成功的坦途。

《淮南子·人间调》曾讲过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这就是尽人皆知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典故。用到麦士身上,就是:麦士视障,安知非福?麦士因为患白内障,使自己的事业开辟了新天地,使自己的人生奏出了新乐章,更重要的是,使成千上万的视障患者也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了。

自信的人生没有黑暗,正如古老的中国格言:东方不亮西方亮。

运道往往在不幸的地方开一扇门,让坏事有个补救。

--[西班牙]塞万提斯

化危机为生机

"危机"二字,它具有双重意思:一是危险,一是机会。顾名思义,即是"危险中的机会"之意。它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那"柔胜刚、弱胜强"的生存哲学。《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韩信指挥的"背水一战"、《孙子兵法》说"置之死地而后生",都是对"危机"一词的最好的诠释。

危机也是一种机会,对自信的人而言,它是好运的转机;对自卑的人而言,它是厄运的开始。

宇宙的真相往往是这样的:生命最低落的时候,转机也就要来了。

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有一位名叫琼斯的小农场主。他非常勤劳,也非常聪明,然而不幸的是,他突然得了全身麻痹症。

面对病魔的袭击,作为一家主心骨的琼斯并没有被灾难压倒,不悲观失望,不灰心丧气,而是积极地思考:我的体力虽然不健全了,但我的脑力还很健全,我要用我的智慧向命运挑战,我仍是有用的人,不仅不会成为家庭的负担,而且仍是家庭的顶梁柱。

通过深思熟虑,琼斯主持召开了家庭会议,他说:"我虽然不能用我的双手劳动了,但我能用我的大脑从事劳动。如果你们愿意的话,你们每个人都可以代替我的手足和身体。"琼斯双眼炯炯有神,语气坚定,充满热情和自信,"我现在宣布我的计划:让我们把农场的每一亩可耕地都种上玉米。再办个猪厂,用玉米做饲料。当猪还幼小肉嫩时,我们就把它宰掉,做成香肠。然后给香肠设计一个别具特色的包装,用一种牌号出售。我们可以把这种香肠打入全国各地的零售店。"说到这儿;琼斯微笑地朗声道:

"这种香肠将像热糕点一样出售。"

几年以后,这种名为"琼斯小猪香肠"的特色香肠名扬美国,肉嫩味鲜,成为美国家庭的日常食品,确实如琼斯所说的那样:像热糕点一样出售了。

就这样,全身麻痹的琼斯仅凭一张嘴,"君子动口不动手"地指挥家人,很快成为百万富翁。

像琼斯这样身处逆境仍坚定不移地走向成功的人,历史上不乏其例:小时候腿上要套上矫正器的辛普森成为长跑运动员的冠军,大音乐家贝多芬是聋子,大文豪弥尔顿是瞎子,丹普赛仅靠半条腿就踢出了美国足球联盟历史上距离最远的射门纪录。

你要向怯弱挑战,变怯弱为无畏;要向不幸挑战,变不幸为幸运;你要向失败挑战,变失败为成功;你要向贫穷挑战,变贫穷为富有;你要向自己挑战,改变自己的处境。

每个人都应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其实,放眼芸芸众生,并非只有你的生活才充满悲伤和挫折,即使最成功的人,他也是从一连串的打击与失败中走出来的。成功者和失败者的惟一区别是,前者深深懂得,没有纷乱就没有平静,没有紧张就没有轻松,没有悲伤就没有欢乐,没有奋斗就没有胜利。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所言:"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什么都得付出代价,苦难,是幸福的代价;失败,是成功的代价;奋斗,是收获的代价;相思,是爱情的代价;忠诚,是婚姻的代价;责任,是父母的代价。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都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美]爱默生

挫折过后是成功

成功者的第一个品质特点就是坚定的自信心。

如果用成功学来讲,自信心就是具备积极的思想。不管是美国的成功学,还是中国的成功学,都会跟你这样讲。成功是什么?是你的思想决定你的行为,你的行为又决定你的结果,所以当然思想排第一。

所有成功者的品质特点中,第一个就是自信心,就是所谓的积极思想。

我们可以找到非常多的例子来印证这个观点。

全世界的演艺人员中,收入最高的有史泰龙,22岁退伍,身上带了100块钱,开着破旧的金龟车,像无头苍蝇般地在纽约找工作。他执著于演员工作,可又没有把个人的特点与环境作最适当的调适,没有考虑到自己不是英俊小生,而要当主角谈何容易,所以总共被拒绝了l850次。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没有高度的信心,没有积极的思想,很可能被拒绝两次,就放弃了,他被拒绝1850次后,还一直告诉自己说:"这个世界并没有失败,失败,只不过是暂时停止成功。"后来总算碰到一个导演,非常喜欢他的剧本,但是不想让他当主角,就跟他说:如果叫你当主角,可能是票房的毒药。但是史泰龙说,你如果要用我的剧本,一定要用我当主角,不然剧本不卖给你。那个导演只好尝试一次看看。没想到竟一举成功,这部电影叫做"MyWay"(夺标)。积极的思想与行动比什么都重要。有一位越南华桥叫李宏福,那一年他38岁,所有的企业通通被没收。他们夫妻两个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坐舢舨离开越南,在海上漂流时同船的人都死了,他们夫妻两个也快熬不下去了,最后苦到喝自己的尿吃死人的肉。就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被美军第七舰队巡逻时救起来,送到美国旧金山难民营。

人为何会不自信 为何孩子总是不自信

有人很惊讶,访问他们夫妇两个:奇怪!别人都死了,你们两个为什么没有死?这对夫妻怎么说呢?"我们不想死,所以没有死。"

李宏福不会说英语,但是,他具有自信心和积极的思想,以及立即的行动力。

有一天,夫妻俩聊天,聊到来美国的目的是什么,冒着生命危险离开越南的目的是什么。结果两个人的答案是,要创造人生事业的第二个春天。

这就是成功的第二个特点,叫明确的人生目标,也就是所谓生命的mission。

他太太告诉李宏福说:"宏福啊!我们没有资本、没有设备,但是,我们有一颗要成功的心,只要有这一颗心,我们就是最富有的人。"先生一听有道理,于是想尽办法来克服困难。他们从店里租用烤面包的设备,每天租两个小时,然后把平常存的一点钱拿去买材料,每天用那珍贵的两个小时,做出热腾腾的面包,还取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LeeSBread"(李氏面包),然后由他太太学东方人做生意的方法,推出去卖。有人取笑他说:"李!我告诉你我们美国人是不吃路边摊的东西,所以,你推出去卖没有什么用。不过我要让你死心,还是让你试试看。"这个人就是墨守成规的思想,而李宏福就有创新思想。

美国人平日是吃冷面包,但现在有又香、又软、又好吃的热面包,当他太太推出去卖面包时,清早出来运动的人闻着香味就跑过来了,每天早上都能卖光。他太太又非常聪明,回去对他先生交待,今天八个人来买,明天做七个人的,永远让一个人买不到。

李宏福先生现在是全美国第二大面包连锁店的老板。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失败,失败只不过是暂时停止成功。最重要的是来自这样的自信心,来自这样积极的思想。

鼓励积极思想的第一个大师诺门·皮尔博士写了一本书叫《人生的光明面》。书写出来时被十几家出版社拒绝,他们认为出版这种书不会有销路。

皮尔是鼓励别人积极思想的人,但碰到自己的作品被拒绝时,也垂头丧气,回家便把稿件丢进了垃圾桶。太太倒垃圾时看见贝尔的稿件整堆丢在里面,就拿起来阅读,没想到一读竟然读得忘我,忘记了要倒垃圾,可见内容之精彩绝非笔墨所能形容。

他太太拿着这些稿件去问她先生说:"诺门,你为什么把这么好的东西丢在垃圾桶?"

诺门说:"傻太太啊,好是你讲的,人家出版社的老板说不好,说这个不会畅销,他们不愿意出版。" .

他太太说:"诺门!这本书我看了,非常精彩,对人类帮助很大,可以帮助很多消极的人,使他们的思想变得积极,所以一定要出版。出版的事情交我来办,你继续写好了。"

后来总算找到出版社愿意出版,而且一出版就获得极好的销售,直到现在还在出版。

据研究发现,全世界杰出的l万名企业家,平均一生破产3.75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福特,他一生破产了6次,爬起来6次。这就是成功必须具备的第三个特点,除了自信心还要有坚韧的意志力,所以毅力是人生至宝。

经常跌倒是正常的,变化是正常的,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如果没有高度的意志力,没有坚强的毅力,很难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世界上找到最大的一颗钻石的人叫索拉诺。人们只知道索拉诺找到了一颗名叫"Librator"(自由者)世界最大的钻石。可是没有人知道索拉诺在找到这一颗钻石以前,找过100万余颗小鹅卵石。

三 揭穿苦难

JIECHUAN KUNAN

困难是位严师,加诸困难于我们之身乃是更了解我们、也更爱我们的主的圣谕。困难使我们的精神更加高亢、使我们的技艺.更加纯熟。因此,我们的对手就是我们的救护神。

--伯克

困境是向我们发出的挑战,能激发我们的斗志,会扩大我们的生活经验,使我们的精神得以升华。西方有句古谚说得好:"失意乃是通往天堂之梯。"

全世界最有名的乐曲,多是作曲家在最贫困的环境中谱出的。比如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莫扎特。尤其贝多芬,在31岁时就耳聋了。作为一个音乐家、作曲家,耳聋简直就是致命之伤,但他并未沉沦,而是更加顽强,仍然写出了非常了不起的名曲。莫扎特被钱所逼,贫病交加,临死之际,竟然还答应人家写《安魂曲》,结果,写到一半就死了。

真金不怕火炼,自古英雄多磨难。物质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穷志短。

金大中曾因反独裁、反专制、争自由、争民主,而被判死刑,之后在监狱里面度过很长的岁月。但他不屈不挠,后来当选韩国大总统。

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人能够勇敢地面对贫困、无畏地抗拒困难,但却在富裕这一更为危险的对手面前束手就擒。只有一个实在弱不禁风的人才会被风吹走斗篷,体格一般的人则更容易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之下自动摘去斗笠,因而承受顺境往往比面对厄运需要更加自律而坚强的性格。

财富易使人骄傲,而困境则会使一个有决断力的人的心智更成熟、坚毅。用伯克的话来说:"困难是位严师,加诸困难于我们之身乃是更了解我们、也更爱我们的主的圣谕。困难使我们的精神更加高亢、使我们的技艺更加纯熟。因此,我们的对手就是我们的救护神。"假如没有必须面对的困难,生活或许会更轻松愉快,但人的价值却因之而降低了。困难是我们的试金石,它丰富了我们的心智,铸就了我们的性格,教会我们自立自强。因此,艰难往往会对我们的意志给予最好的磨砺。

困难或许会使胆小鬼驻足不前,但对勇敢坚毅者而言他只会是一针强有力的兴奋剂。

我们所学的一切都是为了主宰困难,而一个困难的克服会更增加你面对下一个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长袖善舞的舞女和表演奏鸣曲的小提琴家都是在不断的练习和不断的失败之后才获得如此纯熟的技艺的。有人听了凯利希米从容优雅的演奏后赞不绝,她却说:"嘿!您永远不会知道获得这份从容优雅是怎样的费劲!"

乔舒亚·雷诺兹爵士当被问及花了多少时间画成一幅画时的回答是:"我用了我的一生。"

并非每一个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常是幸福。经过克服的困难,不仅给了我们教训,并且对我们未来的奋斗有所激励。

--[英]波普

天底下没有几个幸运儿

伟人也曾有过和我们一样的贫穷,甚至比我们还惨,所以我们不必自卑,更不能自暴自弃。

1794年一个阴沉的黑夜,25岁的拿破仑沿着塞纳河堤心情沮丧地走着。孩提时被贫困所压迫,年轻时受政治迫害,现在他离开军队,身无分文,几乎想带着25年辛酸的往事投入一江寒水。

大作家W.福克纳因为生计问题,小学五年级辍学去做房屋油漆匠和洗盘子的杂工,他一度梦想上大学,可是一年级就因为语言不及格被迫退学。后来他在密西西比州一个小镇上谋到一份邮政局长的小差事,但因为把邮件搞得乱七八糟而使顾客大为愤怒。直到25岁以后,他才有了机会,走上后来使自己富有的写作道路。

杜鲁门总统青年时期的穷途困境就更令人难以忍受,由于视力不佳没能进入西点军校,他在药店、银行、装瓶厂、铁路调车场等等十几个工种上尽心尽职,境遇却很长时间没能改善。

林肯和孙中山,还有许许多多大人物都曾有过比我们难过不知多少倍的艰苦生活,甚至还备受虐待,但他们却坚忍地承受艰辛,并用恒久的努力打破了它们的重重围困,取得了丰凡的成功。

很可能,我们受到的不是贫穷本身的折磨,而是变态的贪欲被阻止时的不满。伟人也一样经历过贫穷,伟人之所以没有被它打倒,是因为他们对金钱的态度是散淡的。他们争夺世界时往往并不把金钱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而是为着崇高理念的实现而奋斗。物质财富只是随之而来的东西。这就是常人所说的,一心挣钱的人得不到大钱,当我们有了伟大襟怀时大钱却会自己到来。很难想像,他的心思要挣点钱花,能使林肯奋斗成美国总统;即使艾柯卡转道克莱斯勒公司想给福特公司一点颜色看看的时候,他的主导目标也不是使自己单纯成为亿万富翁,而是按照美国人的复仇方式,在同行业中依靠竞争手段,打败对手,报小福特把他从总裁贬为零件仓库副主管的一箭之仇。从健康欲望上讲,这些有钱人是愉快的。但是许多最有钱的人并不幸福,而许多只有中等财产的人却是幸福的,这就是满足的标准不同的原因。

生活如行路有平也有曲,即使生来一帆风顺,也有遭遇暗礁的时候。司马迁作为太史公的儿子,本来前程光明,可为了他的朋友李陵,竟然触怒了汉武帝。有人传言李陵投降匈奴,他就向皇帝说这是误会。结果没有想到,皇帝一怒之下,下令把他关起来,把他下狱,处以宫刑。遭此奇耻大辱,司马迁不但没有沉沦,反而发奋振作,写下了千古名著《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到现在都是中国最伟大的一部书。

不幸能够使人自我超越。

人生有很多不幸,比如有的人一辈子的时间几乎大部分是在监狱里面度过的,某国的一位政治犯,因反对独裁,曾三次被投入监狱。出狱后,他常常说,很遗憾没有多坐三年牢,因为再坐三年,就可打破曼德拉的纪录。

记者就问他:"你人生的一半是在监狱里面度过的,你对人生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他说:"不知死,何以知生。"他是从死亡回来看人生,所以活得很积极。为什么?因为,他说"我是死过三次的人"。

韩国的大总统金大中也是死过的。他为争民主,被判死刑,之后在监狱里面度过很长的岁月,后来当选总统。

全世界非常有名的著作,很多都是作家在监狱里面写的。像现在我们大家喜欢研究的《易经》,司马迁就说是周文王被商纣抓去关在监狱的时候写的。

《马可·波罗游记》的作者,这位意大利的旅游家离开中国回到意大利之后,竟然卷入一场战争--威尼斯热奈亚的战争。他被抓到热奈亚的监狱关起来,在监狱里面,完成了《马可波罗游记》。还有一本书,叫《堂·吉诃德传》。是西班牙的作家塞万提斯在监狱里面写的。文天祥那首著名的《正气歌》也是在监狱里写的。

人生短暂、生命无常,一个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面对再恶劣的环境都要能够立即投入,在环境里面去适应它。用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超越困境的艺术。

穷困也可以使人超越。

全世界最有名的乐曲,其作曲家多是在最贫困的环境中长大的?包括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莫扎特。尤其贝多芬,在31岁时就耳聋了。一个音乐家、作曲家,耳聋对他而言简直是致命之伤,因为他没有办法听到自己作的曲子......但他竟然还能写出非常了不起的曲子。莫扎特更了不起,被钱所逼,贫病交加,身体的病痛很多,知道自己根本不能再写了,竟然为了钱还答应人家写《安魂曲》。知道自己写完就要死。结果,写到一半就死了,后来还是他的学生来完成的。

这些人因贫困而超越。一个人贫困,那是物质环境的缺乏。但是要让自己的精神富有。怎样精神富有?多看书。书能够怎么样?贫者因书而富。因为读书可以使人有智慧,可以改变人的一堆.

最穷苦的人也有位极顶峰的时候,在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没有被证明有根本不可战胜的困难。

--楚天大圣

英雄不问出处

科学、文学和艺术界的伟人们--这些伟大思想的传道者和伟大心灵的使徒--他们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圣,他们属于生活中各种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人,他们同样来自学校:车间、农舍--来自穷苦人家的茅草房或来自富贵人家的高楼大厦。甚至某些最伟大的上帝的使徒也是来自社会的各阶层。

最穷苦的人也有位极顶峰的时候,在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没有被证明有根本不可战胜的困难。相反,这些困难在很多情况下已被证明是他们最好的帮手。因为这些困难能激发他们工作和坚忍不拔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转化成生活的本领和技能,要不然,这些技能就只能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而不会受到开发利用。通过这种方式克服千难万险并取得胜利的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这些事例还真是证明了这句格言的正确:"顽强的意志可以使人成就任何事业。"

没有人了解过莎士比亚的确切出身。但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是:莎士比亚出身于一个社会底层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卖肉的屠夫兼牧场主。在孩提时代家里人希望他将来成为梳毛工,其他人则断言他是块学校看门人的料,往后至多成为替人代写文书的捉刀人的助手而已。他似乎真的不像是只适合干一种事情的人,而是整个人类的缩影。由于他对海洋事务的遣词造句是那么的准确精当,以至于一位职业海军作家竟然宣称莎翁过去肯定是个水手;而一位神职人员则从莎翁著作中所显示出的种种内在的迹象里推断出莎士比亚曾经很可能是个牧师的秘书;一位出色的善于鉴别马的伯乐则坚持认为莎翁曾经必定是个马贩子。莎士比亚真可谓是个演员了,在他的人生历程中,他"扮演了无数的角色",他从自己经历和观察到的广泛视野里收集、贮藏了无数丰富多彩的各种知识。在任何一个事件中,他都是一个细心好学的学生和刻苦的工作者。直到今天,他的著作仍然对英国性格的形成继续发挥着强有力的影响。

在那些对令人肃然起敬的天文学作出伟大贡献的人物中,我们发现了哥白尼,一位波兰面包师的儿子;开普勒,一位德国小旅馆老板的儿子,而开普勒自己也曾当过"有歌舞表演的餐馆的服务生";达隆巴特,一位弃儿,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在巴黎圣让宏德教堂的台阶上被人捡到,由一个玻璃安装工的妻子抚养长大;牛顿和拉普拉斯,牛顿是一个地产商的儿子,拉普拉斯则是一位贫穷的农民的儿子。尽管在他们的早年生活中有如此不利的困境,这些杰出人物通过发挥他们的天赋,最终取得了坚实和永久的声誉,这是人世间任何财富也无法买到的名声。

事实上,拥有财富被证明是比低贱的出身条件对人生的成长起更大的阻碍作用。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拉格朗日的父亲在都灵担任战时财务主管,然而他父亲的多次投机活动把家产全部赔尽了。他的家庭重回贫穷的深渊。功成名就以后,拉格朗日还习惯于把他的功名和幸福归功于当初的艰难生活条件对他的磨炼。"如果当初一开始我就富裕的话,"他说,"我就很可能成不了数学家了。"

中国有这样的说法:将相本无种,白屋出公卿。比如秦朝宰相李斯就是一个著名的成功例子,且看他是怎样从贫贱走向辉煌的。

1.发现人生的成功秘诀:老鼠哲学

人生在世,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富贵还是贫贱,固然有很多因素,但其中有两大因素,对一个人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这两大因素是:环境和时势。环境决定你所处的地位,时势决定你前行的运气。

有的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仰仗前辈的福泽,环境自然优厚,个人稍加努力,加之前辈亲友的扶持,就很容易功成名就;有的人生在穷乡僻壤或穷闾陋巷,前辈还得为一家的吃穿而辛劳奔忙,环境自然恶劣,个人不作十分努力,很难脱离苦海。不过,个人成长的小环境并不起决定作用,社会所在的大环境才往往对每一个人起着大作用。尤其是社会剧烈动荡之时,富贵的也许成阶下囚,贫贱的也许成人上人。而这所谓社会的大环境,便构成时势。时势之所以把有的人成就为英雄,便在于此人会审时度势,当时机一旦来临,便会像千手神一样紧紧抓住,从此后便平步青云;有的人在时机来临时,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结果好运气与他失之交臂,落得个遗憾终生。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李斯的成功,就很能说明问题。

现在的青年人,知道李斯大名的恐怕不多,但没有不知道秦始皇的。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是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是秦始皇第一个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是秦始皇第一个搞愚民政策--焚书坑儒......但是如果没有李斯,以上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恐怕就轮不到赢政做了,始皇帝也可能就不姓秦了!

李斯为何有如此大的能耐?他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他老爸是不是秦国的大臣或大将,抑或是秦国的名门望族或书香世家?

都不是!李斯是一个穷光蛋,而且还不是秦国人。且看他是如何从贫贱地位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李斯生长在楚国上蔡,也就是现在河南省上蔡县的西部。父亲也不是什么大官,反正没什么名气,否则,李斯功成名就后会在文章中大肆炫耀的。年轻时,李斯做过小吏,不太得志。不过,当小吏的政绩虽然平平,但一心想出人头地的他,竟然在非常简陋的环境下发现了一个为人处世的大道理--老鼠哲学。李斯可能做的是管仓库的小吏,每天免不了要做两件事:上班和上厕所。上厕所时,经常碰到在屎坑中吃屎的老鼠,一个个饿得瘦骨嶙峋,脏兮兮的长毛,惊恐不安的双眼,一见人来,便仓皇奔逃。可上班查看仓库时,仓中老鼠竞又是另外的样子:人来不惊,狗来不忧,身体壮硕,毛发光亮,一个个悠哉游哉地在大谷仓中吃着玩着,好不快乐!

两相比较,李斯恍然大悟,感叹道:一个人的穷达与否,不就像老鼠一样吗?关键在他自己所选择的处境!

自从悟得"老鼠哲学"后,李斯再也不安心做二个区区管粮官了。他想:良禽择木而栖,好汉择主而侍。我这个小小地方的芝麻官,何处是发迹之地,何时是出头之日?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最多也就是混个粮食局局长而已,又有多大出息?--如此想来,胸怀大志的李斯便辞职不干了。

李斯是胸怀大志之人,当时正处在战国末期,正是英雄大展宏图之时。李斯高瞻远瞩,成竹在胸,为自己谋划好了奋斗之步骤:第一步,拜名师,长才学;第二步,傍大腕,展身手;第三步,立大功,做重臣。

2.成功第一步:拜名师。长才学

一个人在社会上摔打奋斗,立志非常重要。无志者,其一生肯定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有志者,肯定会有所作为。有小志者有小作为,有大志者才会有大作为。

李斯,便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

但他知道,徒有大志,没有才干,会在怨天尤人中烦恼终生。所以,他首要的任务便是拜师,求学问。要拜就拜大师,要求就求大学问!大学问,自然就是《大学》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师是谁呢?李斯瞄准了韩非的老师--苟予。苟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大名叫况,战国末的大思想家、教育家,时人都尊而号为"卿"。苟子本是赵国人,在齐国游学了几年,三次做过齐国的祭酒,也就是学会会长。后来赴楚国,受春申君的赏识,委任做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离休"后,便著书立说,一直住在兰陵安度晚年。韩非便是苟子的得意门生,后来成为法家的台柱子,曾深受秦王赢政即后来的秦始皇的欣赏。他写的文章,秦王读了《孤愤》、《五蠢》等篇以后,大赞道:"写得太好了!寡人如有一天能见到他,与之共游,死不憾矣!"日夜盼望见到韩非。韩非留下的著作集《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作。

李斯与韩非于是成了同学。韩非出身于贵族,比李斯出身好一些,而且特别善于著书立说,李斯自叹弗如。不过韩非lZl吃得厉害,不如李斯能言善辩、巧舌如簧。由于有韩非这一高才生做学兄,李斯学得更卖力了,暗中要和韩非一比高下,把苟老师所著的《王制》、《富国》、《强国》、《王霸》、《君道》、《臣道》、《致士》、《议兵》等经邦治国的学说,如饥似渴地钻研吸收,恨不能立刻学以致用。

李斯自觉学得差不多的时候,便想如何找工作了。这时,韩非已毕业回到了韩国,李斯有点瞧不起他,一想:在韩国这么个小小弹丸之地会有多大出息?李斯放眼全中国,暗暗在心中权衡比较各诸侯国的形势:楚国虽大,但楚王嫉贤妒能,害得屈原忠而被谤、到处流浪,不值得我李斯侍奉;其他六国都弱小,我去了反而是龙陷浅滩遭虾戏、虎落平原受犬欺,成不了大气候,就好像厕所中的老鼠一样可怜巴巴。我得学官仓中的老鼠,否则,我这把牛刀就只能做杀鸡之用了!思来想去,权衡再三,还是把终身托付给西边的秦国有指望些。

3.学会选择,是成功的关键

其实人的一生,只要在几个重大的选择上慎重一些,也就会比较顺畅了。比如求学之路上,考入大学是关键的一步;求职路上,找一个既热爱又能发挥特长、既体面又有发展前景的职业,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成家路上,找一个什么样的爱人更是关键的一步。

回首两千年前看李斯,我们便可知道他在求职之路上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重要了--

话说李斯打定主意要投奔秦国后,便郑重来向苟况老师辞行:"感谢老师栽培之恩!我要报答老师的,就是将您的学说发扬光大,上致力于君,下造福于民。因此,我想到秦国施展我学到的帝王之术、治国方略。"

苟子听了,很满意地笑了笑,问道:"你为何不报效祖国,反而投奔他国呢?"

李斯振振有辞:"李斯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得时无怠。如今时机已到,我怎敢无动于衷、懈怠错过呢?" ·

苟子心中暗暗点头,心中仍不紧不慢地考查李斯:"请说其详。"

李斯道:"现在的时势是诸侯争霸、游说之士逞能的时候。现在秦王虎视眈眈,欲吞天下,想称帝称霸,这正是布衣百姓飞黄腾达的时机,是游说之徒一吐胸中雄才大略的金秋季节。那飞禽走兽见到大块肥肉,即使有人在旁也要冒险前去抢食到口,那处在卑贱地位的有志之士岂能坐失良机,不挺身而出拼命一搏呢?人生在世,耻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贫困。久处在卑贱地位,老呆在困苦环境,自命清高,视金钱如粪土,无所作为,此岂是有志之士的行为?因此,我决定西去,游说秦王,立大功,图大业,不负老师所教,不负我一腔热血!"

4.成功第二步:傍大腕,初露锋芒

辞别苟子,来到秦国,李斯便开始傍大腕了!从何处着手呢?他想:我一介布衣,无名鼠辈,只能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于是,李斯通过庄襄王的门卒引荐,来到秦相吕不韦的家里,要求做他的门客。吕不韦何许人也?他是当今秦王赢政的"仲父",其实是赢政亲爹。当初在赵国时,吕不韦把自己已有身孕的爱妾献给子楚,后来生下赢政。后来子楚回到秦国立为太子,后即位,即庄襄王。子楚便让吕不韦当丞相,封为文信侯。可惜子楚在位只三年,便死了,赢政便即位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李斯拜在吕不韦门下,算是找准了晋身之阶。

自从做了吕不韦的门客,李斯竭尽全力表现自己,深得吕不韦的赏识,不久便提拔李斯为侍郎,也就是做秦王的侍从官。'这正中李斯下怀,使他有机会经常见到秦王。

一天,李斯见秦王情绪好,便趁机游说,投其所好。此次游说非同小可,若龙颜大悦,则李斯跳进龙门;若龙颜大怒,则李斯梦想成空。且听胸有成竹的李斯,如何在秦王面前口若悬河:"想当初秦穆公称霸,威震天下,却始终没作向东吞并六国的打算,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诸侯众多,周德未衰,周天子虚名还在,故而五霸你方唱罢我登场,都假装尊奉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天下大势已变,周室卑微,诸侯相互兼并,关东虽合为六国,但秦国胜券在握,称霸诸侯已过六世了。现在各诸侯国臣服秦国,好像是秦国的郡县一般。凭着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英明,足以灭掉诸侯,成就帝业,使天下成一统!如此良机,万世难遇!大王现在如果迟疑不决,不赶快行动,等到诸侯再强大起来,抱成一团,即使有黄帝的贤德,也难以吞并诸侯。"

秦王一听,龙颜大悦,没想到这小小侍从官竞有如此见识!便拜李斯为长史,对他特别信任,几乎是言听计从。

从此,李斯就好比官仓中的老鼠,摆脱卑贱的地位,找到了施展平生才学和抱负的历史大舞台。

5.成功第三步:借时势。力挽狂澜

不久,秦王便听从李斯的计谋,开始了先礼后兵、远交近攻的吞并诸侯的行动--秘密派遣谋士,带着金玉游说诸侯。凡是可以用金玉宝器打动的,便大送财宝;不为财利所动者,利剑对付。、几年下来,犹如捅了马蜂窝,直扰得各诸侯国王互不信任,各打各的小算盘,再也拧不成一股绳,联合起来对付秦国了。李斯这一招"有的放矢,各个击破"的战略,效果显著,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正符合"让天下大乱进而天下大治"的战术。李斯离间天下有功,秦王又拜他为客卿,意即来秦做官的客人。以后,秦王更器重李斯这位来自楚国的谋士了。

当秦国在各诸侯国之间挑拨离间、煽风点火,大搞阴谋诡计的时候,少数诸侯国也有英明冷静的君王。他们识破秦王的虎狼之心,如任其强大,势必为秦国所灭,于是乎,也有敢人虎穴与秦国作对的诸侯。如韩国,便派一间谍郑国,以水利工程师的名义,打人秦国,美其名日为秦国大修水利,游说秦王,想耗费秦国人力物力财力,企图以此种方式搞垮秦国经济,阻止、延缓秦国对韩国等国的兼并战争。秦王一时糊涂,居然为郑国的花言巧语所惑,采纳了他的建议,征发大量民工,由郑国主持开凿长达300余里的水渠,西引泾河水,东注洛河,可灌田地4万余顷。工程进行中,秦王察觉了郑国的意图,想诛杀郑国。郑国申辩说:"引水开渠,对秦国有万世之利。大王何必急眼前之功,而弃千秋之业?"

秦王一想,也有道理,便让郑国继续施工。郑国大概也早忘了当初韩王的嘱托,一心一意修好水渠,利万民,显己名,功垂千秋,名传万代,何乐而不为?渠成,引肥效丰富的泾河水浇灌关中的盐碱地,于是关中成沃野,年年丰收年,秦国得以更加富强,后来终于吞灭诸侯。为纪念水渠的功德,便命名为"郑国渠"。韩王偷鸡不成蚀把米,欲搞穷秦国反而使秦国更富裕了!当秦王察觉郑国的意图,想杀郑国的时候,李斯也面临着一场暴风骤雨的到来。秦国的宗室大臣都对秦王说:"诸侯国来的那帮人,很可能都是他们主子派过来的奸细,想离间秦国。为秦国国家安全之故,请大王把他们统统赶回老家去!"李斯也在要赶出秦国的黑名单中。

李斯急如热锅上的蚂蚁,自己老谋深算好不容易爬上如今的地位,一旦遭逐,岂不是前功尽弃?一肚子宏伟谋略,再也没机会施展了,岂不惜哉!

不过,李斯毕竟是李斯,当厄运降临时,他决不会任其宰割,他决不会做命运的奴隶!思忖周到后,便敢独闯龙潭,去拔老龙的胡须了!他面见秦王,呈上他精心炮制的《谏逐客书》。第一段,用大量历史事实证明--"客何负于秦哉!"客们不仅不负秦,反而对秦的富强作出了大贡献!第二段,将宝物与人才相比,指出秦逐客不逐物,乃是重物不重人,非英明领袖所为。第三段,以泰山、大海类比,归结得气势磅礴、胸怀宽广。第四段,直指"逐客"的危害性,让秦王幡然悔悟。

秦王读罢,立即撤消逐客令,恢复李斯官职,积极采纳李斯的计谋。不久,李斯便官至廷尉。二十多年后,秦王在李斯的辅佐下,终于统一天下。秦王称帝,称始皇帝。李斯做丞相,身居要职,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终于实现了当年的梦想:由厕所中的瘦老鼠变成了官仓中的肥老鼠。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斯的长子李由官为三川守,他的儿子都娶秦公主为妻,女儿都嫁秦诸公子,与秦始皇成了亲家。某日,李斯做寿,李由告假回咸阳省亲,李斯在家大办酒席,百官都来送礼祝寿,门前车骑数以千计。李斯见此阵势,喟然叹道:"嗟乎!我听苟老师说:'物禁太盛。'想我李斯当初不过是楚国上蔡县的一名布衣,穷闾陋巷中的一名百姓,哪想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4813.html

更多阅读

鼻炎传染吗 鼻炎会不会传染 狐臭会不会传染吗

?????? 鼻炎传染吗?这是很多患者都比较纠结的问题,很多人都是身边有人患有鼻炎,自己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就认为是传染的,其实这是不科学的,鼻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该疾病的危害是很大的,我们要引起一定的重视,一旦患有鼻炎要及时去医

疑病症能不治自愈吗? 扁平疣会不治自愈吗

疑病症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性病症,疑病症在今年来越来越被人所知,并且被更多的人所关注。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疑病现象其实是会自己消失。那么,究竟疑病症会不会自己消失呢? 一、有些轻度疑病现象是能够自然消失的 天津疑病症医

人无信不立 人无信则不立

孔老夫子說「人無信不立」,一個人假如沒有信用,在家庭、在社會都無法立足,也無法贏得別人的尊重。《論語》裡面也提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人假如沒有信用,真不知道他人生還能做出些什麼事來?但是現在商場上講不講信用?有些是是而非的想

用糖尿病者的尿浇菜可以吃吗会不会传染 糖尿病会不会传染

在农村的很多人会把尿倒在菜园里,这样相当于给菜施肥,大家也知道,农村的糖尿病患者有很多,那么用糖尿病患者的尿浇菜还可以吃吗?会不会传染啊?首先糖尿病不会传染,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性,但是不是绝对的遗传,关于糖尿病传染的说法都是不科学的

声明:《人为何会不自信 为何孩子总是不自信》为网友咆哮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