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实录 范进中举课堂实录王君

二、“对象与目的”(作文)课堂实录

李卫东

学生: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八年级12班

时间:2011年12月10日地点:校体育馆

活动: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名师成长论坛

整理:王萌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小故事,请大家看投影(屏显):

“故事”来源自荷曼·麦尔维尔的《抄写员巴特利比》:最初,巴特利比的工作是信件分发员,他和其他分发员不同的是,他专管死人的信件,因而这些信件永远不能分发出去,也永远不会被拆开阅读。之后他当了一个律师的文稿抄写员。经过了那么多年与死人信件打交道的工作后,当律师叫他从事一些写作任务时,他的唯一反应就是回答说“我宁愿不”。他宁死也不肯写出一个字。

师:您猜猜巴特利比为什么宁死也不肯再写出一个字呢?

生:我认为是他看多了死人的信件产生了条件反射,认为要是写了这封信,写这封信的人就要死了。(大笑)

师:谁要写信就会死?呵呵,这个条件反射可够强烈的,这是他的解读,这个解读有一点浪漫的想象,还有其他的意见和猜测么?

生:他之前分发的东西都没有人看,他担心自己写的东西也会没有人看。

师:这位同学的意见和我的比较相似,我相信还会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在这里我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东西呢?就是我和这位同学一致的地方,抄写员之所以不愿意写东西就是因为他怕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人看?点灯熬油,耗费精力,又没有人欣赏,于是他想当然的认为写作是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这就从反方面告诉我们说写作一定要考虑到什么?

(学生沉默思考)

师:写作目的。我写这篇东西干什么?读者读到文章后的反应是什么?我写好这个个东西被读者看见了,但是如果读者毫无反应,那么这个作品跟死亡者的信件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就要考虑,我给谁写啊给谁看啊?心中有没有装着读者啊?有没有目的啊?同学们会不会觉得老师说的有点神乎其神?不是的,这是一个常识,让我们写作走出死亡者信件的症结,不让我们的作品永远沉寂在角落里。我写出来的东西可以不好,但是我可以让你看,可以达到我的目的。这就是好作品。起码是真实的作品。老师今天给大家提供一个调查表,提醒一下大家写作的时候有没有心中装了读者啊,有没有写作的目的啊?(屏显):

1.有明确的读者对象吗?

2.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吗?

3.有足够的细节描述提供给读者吗?

4.作者写什么、不写什么考虑到读者对象和写作目的了吗?

5.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和感受了吗?

6.作者的语气适合读者对象吗?

7.语言表达能让读者明白和接受吗?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把这七条朗读一遍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师:有没有不同意某一条或需要老师对某一条稍作解释的么?

生:第五条我不太理解,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与考虑读者需求有什么关系呢

师:(重复问题)有同学能替我解释么?

(学生沉默)

师:好我自己来解释一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看看读者是否能接受,这样安排读者认为合理么,读者喜欢么,详写的东西读者感兴趣么,你这个写得太假太罗嗦,读者会不会不喜欢?

生:好文章应该适合所有人,为何第一条要强到明确的阅读对象,

师:很有想法,实际上明确阅读对象可以有几种形式,一种是有具体的人,一种是指一类人,同学、朋友等等,还有一种是写给自己的。形式不一,但是不管写给谁,都要想到读者,心中要有读者。

生:为何要有细节描写?你怎样知道提供给读者什么样的细节描写?

师:有能替我解释的么?我说的有点多了。

生:细节描写是最重要的,最能展现文章灵魂的。

生:最能体现描写对象的特点的,最吸引读者的。

师:都很好,打个比方说吧,记一节最特别的语文课,给其他班级的同学们看,那么我们要写写李老师这个人什么样,他上课的做派什么样,同学们的反应如何,把这些细节突出出来,同学们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否则你只是简单的交代一下有个北京来的李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课课题是什么,这样就不会让读者有兴趣,读者会感觉不解渴。

生:写文章写给别人看,可是每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适合的语气也不同,我们如何判定什么语气适合?

师:好,问题很具体,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写作的时候采取一种什么视角呢?仰视?俯视?还是平视?怎么处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还是平等的,平易近人的,围绕读者与他们面对面地展开交流?而仰视可能又是另外的一种感觉了。就是这样的一个意思。

(学生无人举手)

师:如果大家都没有问题了,咱们不妨那一篇文儿来说说事儿,看看这七件事儿他都有没有做到,这是李老师做老师时教的一个学生的作品,当时李老师教初一,初一的学生住校,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我布置的题目是《给的一封信》。老师给大家读一些这篇文章。(屏显)

给咪咪的一封信

咪咪:

你想妈妈了吗?我好想妈妈。每晚抱着你进入梦乡时,我的心总会微微痛一下,鼻子酸酸的,泪水涌上眼眶。我又想妈妈了。

在学校,友情必然深厚,师恩必然珍贵,但是母爱才是我最想要的!每当同学们聚在一起,谈论妈妈做的可口饭菜时,我也想起了,仿佛眼前就有一桌美味、丰盛的佳肴,口水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每当繁重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来气时,我也好想扑到妈妈怀里听她讲一会儿故事。

我本来没有晚上睡觉要抱一个娃娃的习惯。可是,我想妈妈,我想抱着她,闻闻妈妈清香的体味,我也踏实了。事实却是如此残酷,我离开妈妈了,我没有了每晚的“依靠”。我只能抱着一只玩具娃娃,看着你的大眼睛,抓着你柔软的小手。我为什么总是想起妈妈?在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提到“妈妈”这个字眼,薄薄的泪水一次又一次地冲刷了我的双眼。或许你永远不会读懂这封信,或许你永远只会对着我憨笑,或许你永远不会像妈妈那样带给我欢乐、亲情!但是,我还是要写,在xx,这个四面大墙的校园里,或许我的心永远不会飞到妈妈的身边,但是,每当妈妈的一抹微笑挂在脸上时,请你告诉她:我爱她!

在周五返校后,我总是激动地问妈妈:“妈妈我很想你!妈妈你想我吗?”妈妈总会抚摸着我的头,轻轻地,温柔地说:“妈妈也想你,宝贝,妈妈每天中午都等着你的电话。”我不知是高兴,还是听了妈妈的话感到感动。我又哭了,这次是紧搂着妈妈放声大哭。那一刻,虽然我们都落了泪,但不是每晚凄凉的泪,不是写信时难过的泪,而是欣喜的泪,是幸福的泪。

咪咪,你虽是个可人的布娃娃,但是,我相信,你也是有感情的,我相信,每次你看到我流泪,你也为我伤心。不管怎么说,谢谢你,谢谢你让我在每晚夜深人静时还有一个朋友,还有一个倾诉的对象。你让我知道,就算妈妈不在我身边,我也能搂抱着一个人安然入睡。

希望你能睡个好觉,爱你的主人将和你一起把脑海里那一份对母亲的思念带给她。

此致!

敬礼!

和你共枕同眠的人

2007年9月17日

师:同桌之间讨论一下,看看这篇文章,刚刚我们说过的七条他都达到了么,那条没有达到。好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师:想发表意见的同学请举手,说说你认为她哪一条做得好或是还不够?

生:第六条做得很好,他的语气把布娃娃当成了一个朋友,是一种平视的感觉。

师:还有么?

生:他第三条也做得很好,他别是周末回家时投入妈妈怀中的那种细节描写,催人泪下。

师:对,催你泪下了。这个细节的确很好,同学们,细节并不神秘,你只要把那些平时不被我们注意的,打动人心的,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用细腻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就可以了。还有其他意见么?

生:他第一条做的不太好,说是写给咪咪的,但更多是写给妈妈的表达对妈妈的爱,真正写咪咪的反而没有多少。

师: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么?

生:我认为不是的,他就是要通过写咪咪来表达出在那些没有妈妈的日子里,他是依靠咪咪来寄托对妈妈的爱的。

师:还有补充意见么

生:她把咪咪当成自己的朋友,倾诉对妈妈的想念。

师:看似是交流对象,实则是在跟自己交流,但是我同意这位男同学的话,他应该在写作中多一点跟咪咪的直接对话,使之更加自然亲切。这篇文章角度很新,语言很流畅,但是也有可以改进得地方。同学们如果老师这时候给你们这样的一个文题,(屏显:以“xx,请听我说”)为题写一篇文章。你们看看你们会写给谁?

师:填上你最愿意填的,那个人,那个事,那个物,等等都可以,说说你想说的话,不要想你写得是深还是浅,是好还是坏,拿起笔来写,不停的写,写完再说。开始——

(学生写作15分钟)

师:很棒,大家在十五分钟内不停的写,我看写得最多的同学写了有六百多字,大多数同学都写了三四百字。我们先欣赏一两份吧

生:《妈妈,请听我说》:这个星期六,我打开日记本,刚要记录这天发生的事情,心里突然想到了妈妈:虽然知道您工作忙,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可请您停一下停一小会儿,我有话对您说。

诚然,作为人类的工程师,您有太多太多的事要忙,而我,您唯一的孩子,是不是被淡忘了呢?您一向以您的学生的出色而自豪,可当我获得优异成绩时,却从未听过一句表扬,鼓励。我为这种不平等的待遇感到不平,可我又能说什么?

在事业和家庭上面做出选择,我相信您一定会选择事业,因为太多太多的事情使我坚定地相信您只关注您的学生。每当深夜,我从噩梦中惊醒时,心中总会涌现一股无名的哀伤。

每当您把班上的学生带到家中,耐心与他交流、指导时,我心中更是无法言说,您何时这样对待过我?当我看见您头上那一缕白发时,心中更是无法述说,不禁对您的学生产生一股怨恨;凭什么把我的妈妈累成这样?

妈妈,我爱您,但请您分些爱给我!

师:很好,对象是自己的妈妈,写出了对妈妈的爱的渴求,抒情色彩很浓,挺好,但是李老师要建议一下,如果再多一点细节会更好,一味的这样抒情下来,总显得单调,但是总体说来还是不错的,还有同学愿意读一下么?

生:《爸爸,请听我说》:小时候,我在爷爷奶奶身边成长,在六岁时回到您身边,在我心中,您就是一个神般的存在。从一年级开始,您对我严格要求,希望我出类拔萃的人,我感觉得到您心中的希冀,我一直在努力跟上您的步伐。

可是,爸爸,请听我说,不停地快速奔跑是会很累的,有时候,在路边稍微休息一下也未尝不可,这条路上,太多阻碍,我的身体没有您强壮,请慢下脚步等等我可以吗,选择一个适合我的速度,我相信这样我会跑的更好。我依稀记得小时候,您教我代数,我什么都不懂,只有不住的点头,您洪亮的声音一直在我耳边盘旋,一直鞭策着我。爸爸,我知道,您希望我有一个平坦的未来,希望消灭我前方所有的荆棘,但是,有时请放一放手可以吗?因为,未来总有一天,您不会再拉着我奔跑,那个时候的我摔倒了怎么办。

师:“奔跑”一词很有象征色彩,这位同学用他的心里话打动了我这样的一个父亲,我的女儿和你们的年龄差不多,我从你的文章中学到了要给我的孩子以自己的慢节奏慢生活,要让她以自己的步履去走她自己的路,不要拽着她跑,写得真好。其他的请同学们在课下完成,下面请看这个题目《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镇江市中考的作文题目。(屏显:《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师:这个题目会为李老师解围,因为在座的老师会向李老师提出质疑,上一个作文的题目采用书信形式好确定读者对象,那这七条对镇江市的中考作文题目还灵不灵呢?有同学能为李老师解围么?你如何确定读者的对象呢?

(思考,有一男同学举手)

师:这位男同学,真仗义。

(观众笑)

生:可以把读者对象确定为家长,表达对他们的一种歉意,处于青春期的我们,不能理解他们的苦心,但我相信经过岁月的洗礼我会慢慢理解他们所做的许多的事情。

师:很不错,跟刚才那位女同学文章中的内容很相似,理解是慢慢的,不要强加,不要牵强。好我们再看一个题目(屏显:xx,请听我说: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我把两个问题站在一起了,xx,请听我说: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我们来看,写任何文章心里都要装着读者,至于这些读者是哪个人,哪些人,哪类人都不重要,关键你的心里要装着他们,要和他们分享物质?还是和她们分享感情?还是让他们接受感情?这样一粘连,我们把前面一篇文字稍稍改头换面一下,就是一篇很言之有物的文章了。

师:下课。

生:老师再见!

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实录

王君

王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实录 范进中举课堂实录王君

学生: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八年级18班

时间:2011年12月10日地点:校体育馆

活动: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名师成长论坛

整理:符婷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语文吗?

生(齐声):喜欢!

师:那你们很了不起啊,那等会儿就把你们的喜欢告诉我们的老师们,让我们不再寒冷!

同学们喜欢读新闻吗?

生(零星回答):喜欢。

师:如果一篇小说和一篇新闻放在面前,你们先读哪一个?

生:小说!

师:王老师小时候跟你们一样,一定是先读小说,不过这些年有了改变,因为老师发现阿,新闻也很有意思。那我们今天学这个新闻,就不再讲你们第一次学过的东西了。你们第一次讲了什么内容?还记得吗?

生:第一次我们讲了新闻的基本知识。

师:比如——

生:新闻的基本要素。

师:新闻的基本要素;怎么样写新闻,对不?咱们今天就不讲这些了,咱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学新闻。好,把书打开吧,做好准备。希望待会儿听到每一个同学的发言。(上课铃响)

师:好,有点紧张。那我们请班上最有激情的一位同学来读屏幕上的文字,回顾一下这则新闻的背景。有这样的同学吗?

(一生自荐,举手)

师:好!先运一运气。读!

生读新闻背景资料。(屏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不仅是激发历代文人灵感的源泉,更是千古豪杰建功立业的战场。想当年诸葛羽扇纶巾,周郎火烧赤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1800年后,一场激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战役在这千里长江上拉开了雄壮的大幕。

师:很好,他在“千里”和“雄壮”上重读了,他想表达一点儿气氛。还冷吗?我还有点冷,还有几句更有气魄,谁来读?

生读。(屏显)

毛主席下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于是,大江之上涛走云飞,百万大军蓄势待发,这是国共之间惊心动魄的大搏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渡江战役。万船齐发,气势如虹。千里江防全线崩溃。向全国进军的号角就此吹响!一个国家的黎明即将到来!

师:恩,好!那么大的会场,要有点气魄不太容易啊!来,最后几句,同学们一起来。“万船齐发——”

生:万船齐发,气势如虹。千里江防全线崩溃。向全国进军的号角就此吹响!一个国家的黎明即将到来!

师:为了记录这场战役,所以毛泽东写下了——读!

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热身运动:

师:这堂课我们有好几轮挑战,咱们先来做一项热身运动。注意了,你们想听我们同学自己朗诵呢?还是想听老师的音频?

生:自己朗诵!

师:好,有志气。我们自己朗诵。注意了,在朗诵的过程中,如果文中出现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词语,请你再次把它们圈画出来,帮助自己理清新闻的层次。非常重要。

(一生读课文。)

师:我很喜欢你的朗诵,因为你的重音处理的非常好。下一位。

(一生读课文。)

师:这是一位温柔的播音员。谁接下去读?

(一生读课文。)

师:恩,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继续。

(一生读课文。)

师:你也是一位准备充分的播音员。好,一起看屏幕。把这些词的读音读一读(屏显)。

锐不可当要塞荻港歼灭溃退

师:歼灭的“歼”很容易读错,一起来——jiān。

三、挑战一:

师:现在啊,东路军很烦恼,因为他们被安排在这则新闻的最后,他们觉得啊为什么不把我们东路军安排在前面啊?前面很重要啊。这是老师假设的一个情境。现在要在文中找出依据来说服东路军,安抚他们的心灵,把他们安排在最后是有道理的。方法:找出刚才关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核心句子,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屏显)

生:我觉得应该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时间的原因,因为文中有“21日起”,这里应该是写中路军;然后“21日下午5时起”是写的西路军;最后“23日”是写东路军。所以按照时间顺序是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

师:嗯,你发现的是时间角度,他们是最后发起进攻的。很好,有没有另外的角度?

生:我觉得第二个角度是从敌人的由易到难。因为文中写中路军、西路军遇到的敌人是“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而东路军“所遇之敌抵抗较为顽强”,所遇敌人由易到难,所以东路军被放到了最后。

师:嗯,你发现把他们放到最后并不是因为他们不重要,而是因为——

生:他们是最重要的。

师:他们是压轴的,他们遇到的敌人最顽强。真好!

师:同学们很敏锐啊!看来,新闻的结构的安排是很讲究的。很好,你们很敏锐,表达很准确,接下来的挑战会难一些哦。

四、挑战二:

师:新闻的结构有讲究,新闻的语言也是有讲究的。我们就以东路军的核心句子为例,来一起抬头看屏幕,读一读关于东路军的句子。(屏显)

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生齐读。

师:我们之所以爱看小说,不怎么喜欢看新闻,是因为小说的语言中有形象、有情怀等等。但其实新闻的语言中也有形象、也有情怀。比如说,这些句子中红色的字眼,请选择其中的一句来说。(屏显)

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生:我选择第三处。“较为”可以看出东路军所遇的敌人比中路军和西路军要强一些。这是与上文做对比。从“整天”可以看出此处的敌人十分顽强,也可以看出我军的力量也很强大。

师:“整天”说明时间长,时间越长,说明敌人越顽强,说明我军——

生:战斗力比敌人更强。

师:很好!

生:从“击溃一切敌人”可以看出我军力量强大!

师:嗯,回答井井有条,而且都说到点子上了,再来,其他两句。你的眼睛闪闪发光,你来。

生:我想说第二句。“所有”说明所有的预定计划都已经实现,看出毛主席的作战计划都已实现,说明我军离胜利已经不远。

师: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预想的和现实一模一样。还有一句,“同日同时”这其中也有形象、也有情怀哎。

生:写出了两只大军团结一心,同心同力。

师:我们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

生齐答:齐心合力!

师:读一读!

生齐读: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五、词语辨析:

师:眼睛睁大了,看屏幕,这是老师的表述,和原文对比,可以用老师的表述吗?(屏显)

歼灭一切抵抗之敌。

控制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并占领江阴要塞、切断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封锁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师:好,准备发言。这个女孩,你来!

生:我说“歼灭”这一句。原文中是“击溃”,“击溃”与“歼灭”有程度深浅的区别。“歼灭”是把敌人打垮,或许敌人并没有死心,而“击溃”是把敌人打退去。

师:她发现了“歼灭”与“击溃”的不同点,谁能帮助她说得更完整更具体一些?

生:我觉得“歼灭”只是将敌人杀死,而“击溃”更是连敌人的内心也打垮了。说明敌方被我军打的军心溃散。

师(对前一个发言的女生说):你觉得他说的比你的好在哪里?

生:“歼灭”是讲敌人打败、杀死。“击溃”不一定把人杀死,但是把军心杀死了。

师:好,谢谢!真好!继续。

生:我想说第四句“切断长江”。书上是用的“封锁”,我觉得“封锁”更好,因为人力是无法完完全全切断长江的,无法阻止长江正常的流动的。我们只能封锁长江,组织长江的航运。还有,可以连着第5句一起讲。铁路是可以被人力所控制的,是可以被“切断”的,所以用书上的“切断”比较好,而且也不会与上文重复。

师:很好。不同的地理环境用不同的动词。还有一句,谁来?

生:我来。书上用的是“占领”,我觉得“占领”更好,因为“控制”只是控制了该地区的粮食、饮水等,而“占领”表明该地区已经完全被我军占据。而江阴要塞不是那么容易被攻打下来的,所以用“封锁”而不用“占领”比较好。

师:你像一个军事家滔滔不绝,很好!到底是“控制”更厉害一些,还是“占领”更厉害呢?

生:“控制”的范围比较大一些,“占领”的地区比较小一些。

师:我们来看注释,什么叫“要塞”?咽喉地区吧?如果我们要占领镇江,控制哪些地方就可以了?

生:控制火车站、市政府等等。

师:呵呵。对,要控制咽喉地区。齐读。

(生齐读原文句子。)

师:下面老师要展示的,与原文意思是一模一样的。这是老师的改文。老师改成这样,好吗?(屏显)

江阴等(原文是“诸”)县的广大地区;

已经(原文是“业已”)切断

生:不好,新闻的字眼要准确、严谨。虽然意思一样,但是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师:什么感觉不一样呢?

生:原文的字眼感觉更加正式,更有新闻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很敏锐。为什么会感觉更加正式呢?

生:我认为原文读起来更有气势。

师:怎么就更有气势呢?意思完全一样,但是“诸”、“业已”是什么词啊?

生:文言词语!

师:毛主席何须人也?他不仅是个政治家,还是个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歌。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可以赋诗的政治家。来,我们来感受一下。

生齐读:“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业已切断……”

师:学好文言文,对写文章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增添它的韵味!

六、你有火眼金睛吗?

师:文章的导语和注释里的表述在长度上有微妙的不同,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发现很有意思。你能发现吗?

生:课文导语中是写“1000余华里”,注释里是写“500余千米”。课文中的写法更有气势,可以看出解放军战士的雄壮气魄!

师:这个同学滔滔不绝,很好。“1000余华里”完全等于“500余千米”,但是读起来让我们感觉——

生:更有气势!

师:哎,战线更长,是吧?气势就更加强大。在文中,有一个词语反复出现,在许多时候,甚至完全可以不用,但是它的表现力是极其强大的,哪一个词语?

生:“我”。

师:这个词在文中出现多次,来读——(屏显)

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师:去掉“我”好吗?

生:我觉得去掉不好,因为去掉后显得很没有气势。“我西路军”让人觉得西路军是“我”指挥的。

生:我认为如果去掉的话,感觉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而加上“我”能突出毛泽东那种领导力。

生:能读出毛主席对自己军队的自豪和骄傲。

生:写出了我军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师:凝聚力领导力都写在这个“我”字中,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军队——

观看视频《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师:一个共和国的黎明诞生了,这就是“我军”。毛主席曾经在这首我们熟悉的词中写到——读

生齐读《沁园春雪》

师:谁是风流人物?毛泽东,还有毛泽东领导百万大军。你看,这领导力凝聚力必胜的决心都在其中。再来读——

生: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师:“一切”一定要重读。再来。

生再读。

师:还有没有同学愿意来为我们读这首诗?有大情怀的、有我军的气势的,王老师来为你配点音乐——

一女生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屏显)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师:这位女毛泽东真有气魄,来,像她一样读——

生齐读。

师:这就是我军,读——

生: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师:这就是我军,这就是人民解放军,读——

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师:新闻有点儿意思吧?为什么?因为新闻的滋味很绵长,新闻的滋味很绵长,是因为新闻的背后站立的不是一个小小的“我”,而是一个伟大的“我”、一个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新闻背后一定有伟大的情怀。(显板书)

师:孩子们,为什么我们既要读小说,又要读新闻呢?在《说文解字》中,“闻”表示“用耳朵来倾听”,倾听的不是自己房间里的声音,而是门外的声音,而且还是门外不断变化的、传递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最新变化的声音!孩子们,倾听吧、琢磨吧、思考吧,小我就会变成大我!来读——

倾听门外世界,关注社会人生(屏显)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品读新闻的方法。当有一天你们发现自己爱读新闻多过爱读小说的时候,你们就长大了!来,再齐读——

生: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师:希望我们这个班也有横渡长江似的气魄!有一天从小我变成大我!

下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4705.html

更多阅读

蒋军晶《临死前的严监生》课堂实录 穷人课堂实录蒋军晶

蒋军晶《临死前的严监生》课堂实录(2013-03-16 10:45:46)分类: 精品课堂五下《临死前的严监生》课堂实录蒋军晶1.初读:读准字音师:刚才学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我们其实可以发现一点,一篇文章反复读,我们就可能有新的发现。

黄厚江《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实录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反思

黄厚江《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上课。生:起立!师:请坐。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板书:谏太宗十思疏,魏徵)作者魏徵,既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可是,他之所以彪炳史册,得到后人的敬仰,却

声明:《王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实录 范进中举课堂实录王君》为网友夜空已沉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