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故事从这里开始
词:戴安澜
曲:不明
音频地址:http://bbsimages.military.china.com/twhb/1011/2009/3/16/1237178832791.mp3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夷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
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
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
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
60多年前,在中国云南西部的原始丛林里,在每一个滩头阵地,在每一片浴血热土,在每一处峡谷,这支撼人心魄的歌常常冲破云霄。肩负挽救国家民族危亡重任的中国军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抒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国远征军军歌》。
中国远征军,一个令所有中国人肃然起敬的名字。
1942年,中国云南西部。中国抗战最激烈、最艰苦的时期。中国战场的军用物资仅靠滇缅公路进行运输。英军在缅甸失败后,滇缅公路落在日军手中。美国总统派史迪威将军作为中印缅战区的总参谋长协助中国军队作战,企图夺回滇缅公路。
由于中、美、英三方意图不一,同古失守,曼德勒会战夭折,腊戌落入日军手中。戴安澜死守缅甸同古城,伤亡1000余人。中国将士惨烈战死,连日军都为之惊叹,甚至为200师阵亡官兵树碑题字:支那勇士之墓。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解救了70 00英军;日本天皇命令报复中国人,滇西保山城内血流成河;中国军人炸掉惠通桥,把日军阻挡在怒江西岸。败局已定,美国派飞机接史迪威一行,史谢绝,率残部走向印度。
曼德勒被日军占领后,中国远征军被迫撤退,10万大军在缅甸征战半年,伤亡6万人(其中有5万人是在撤退中累死、饿死、失踪的)。200师师长戴安澜死在撤回祖国的征途中。败北后的中国远征军从缅甸的野人山走回祖国,经历了无数难以言传的磨难:伤痛、饥饿、原始森林中巨大的蚂蚁和蚂蝗夺去了数万将士的生命,远征军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败后,一部分随同史迪威步行到印度的兰姆加建立整训营地。蒋介石命令郑洞国到印度接替罗卓英,郑洞国带蒋纬国到达兰姆加;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奔向兰姆加,反攻滇缅战场的序幕拉开了。
脱掉草鞋和褴褛军装的中国远征军经过整训,恢复元气后,8万人随同美国筑路部队边打日军边修路,向野人山、胡康河谷、密支那及滇缅公路延伸。夺回滇缅路的时机成熟了。
日寇横扫东南亚,中国10万远征军将士临危受命,毅然出国远征,以劣势装备在缅甸同日军殊死激战,战斗之惨烈、条件之艰苦、绝境之恐怖、撤退之艰辛、牺牲之巨大都是难以想象的。中国在缅印和滇西战场先后投入兵力达40万,20万官兵长眠于红土地和亚热带丛林……这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也是二战史中唯一的中美英三国军队共同对日作战,是中国与盟国军事合作的典型范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不可磨灭的辉煌。
远征军的最后枪声从缅甸丛林消失已整整60余年了,昔日充满血腥与硝烟的战场在被人遗忘的沉寂中沉默,只有不时出现的中、美、英、日老兵旧地重游的枯瘦身影,才使人们意识到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
二战期间,腾冲一度成为中国唯一的外国援华物资通道——滇缅公路——的侧翼支撑点,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被誉为中国的“咽喉”。腾冲,又名腾越,它曾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石城”,城墙由巨石砌成,城内则被形容为“琥珀牌坊玉石桥”。由于挟南方丝绸古道的要冲,文化和商旅异常发达,又因世界翡翠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在此聚散,因而腾冲又被称为“翡翠之城”。
1942年5月,随着中国入缅甸作战远征军的全线败退,日军突入云南,致使腾冲沦陷。
日军以腾冲为战略高地,并派重兵死守。
腾冲城的构造本身就似一个巨大而坚固的地堡,敌人在此修建了多个构造坚固、火力强大的地堡群,要想夺回腾冲,就必须穿越火线,拿下一个又一个地堡,最后才是腾冲这个最大的“地堡”。
腾冲不守,则中国南大门不守,中国西南大后方不守,滇缅公路不守,中国必将孤立抗战,时局危如累卵。
夺回腾冲!
这是摆在当时的中国人民面前唯一的选择。
中国远征军临危受命,悲壮出征。
1944年5月11日黄昏,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强渡怒江,打响了收复腾冲的第一枪。
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摘自《战狼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