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鲁迅 教学设计 鲁迅 祝福 教学设计

《风筝》(鲁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2、合作探究,体会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的自责自省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自省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 曲《三月三》,创设情境。

2、彩屏显示小诗:

同学们,这首小诗写的是什么情景?想到风筝,你们会有怎样的情感?(生谈感受。)可一想到风筝,文学大师鲁迅却感到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诗《风筝》,去触摸大师那颗敏感的心灵吧!

二、介绍作者:结合屏幕,师生共同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掌握字词

3、思考:本文围绕什么展开回忆?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四、研读,合作探究

彩屏显示: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2、找出文中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当“我”发现弟弟在糊风筝时,弟弟有什么反应?而“我”又有哪些行为?“我”在这件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4、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

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5、假如你是文中的弟弟,有何感触?生活中的你有类似的体验吗?

五、思读,质疑问难

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哪些困惑之处?

准备问题:

“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样理解?

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怎样理解结尾的句子?

六、多角度探讨文章主题

可从下列角度任选一个做深入分析讨论

1、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的角度:

2、从手足之情的角度:

3、从游戏的意义这一角度:

4、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的现象上看

七、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八、课堂小结

《风筝》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地叙写了同胞兄弟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精神。它吹奏了人情美的温馨之歌,使我们沉浸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
《风筝》(鲁迅)教学设计 鲁迅 祝福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风筝

浓浓亲情

自责反省幼稚纯真

恳求宽恕全然忘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4291.html

更多阅读

鲁迅《风筝》主题解读研究综述 鲁迅风筝读后感

鲁迅《风筝》主题解读研究综述海客谈瀛洲《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刊于同年2月2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12期,1927年4月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野草》是一部真实记录鲁迅独特思想、心境的作品,它表达了鲁迅对人生、对世态

转:读鲁迅的《风筝》随想与批注

读鲁迅的风筝随想与批注风筝鲁迅课文导语: 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春日》古诗教学反思 古诗四首教学反思

《春日》古诗教学反思衡阳华新开发区蒸水小学廖海燕国培班上听富有经验的老师上古诗课,整堂课充满诗情画意,听得我是如痴如醉。影子教学期间我也想尝试一下,就以朱熹的《春日》开刀吧!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教学这首古诗,如

《称赞》课堂教学实录 称赞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497《称赞》课堂教学实录国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授课: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庆安小学  邢 莉整理:安徽省铜陵市淮河路小学    孙秀萍

声明:《《风筝》鲁迅 教学设计 鲁迅 祝福 教学设计》为网友倔强的梦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