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荠菜 挖荠菜 张洁

挖荠菜

如果不是生长在农村,如果不是家庭生活困苦,是难以理解人们对于荠菜的那份深厚感情的。

荠菜,在我们老家,称呼为“地菜”。至今仍然记得很小的时候,似乎是春节过后不久,我们就会跟着大人去田野里挖荠菜。麦地里、田埂上、树林里、沟边渠旁,似乎都能找到。上小学了,这个时节放学后,也总是会和一帮小朋友们,拿着铲子,挎着篮子,去挖荠菜。有时间还会比赛,看谁挖的多。如果挖累了,就会一起做游戏,几个人并排站着,将铲子使劲往身后扔,然后是扔近的同学,再拿着铲子去砸稍远的一个,稍远的一个再拿铲子去砸下面一个,依次类推。如果砸到了,那么被砸到的那个人,就要拿出一把荠菜给他。砸不到的,就相反。小时候,我们管这个游戏叫“背踩(老家话念chai第三声)”。

那个时候,挖荠菜的人多,所以并不是每次都能挖到很多。于是就会寻找偏僻或者路远的地方去挖,往往要走很远,到河流旁边的荒地上,到离村较远的树林里,到两村交界地方的荒滩上,要是看到很多的荠菜,或者看到大颗的荠菜,那么就会变得兴奋,眼明手快,一会就可以挖到很多。

回老家里,大人就会把荠菜洗干净,用开水烫一下凉拌,或者剁碎包成饺子,开始吃的时候,真是好吃,新鲜甘甜,咀嚼也有韧劲。但是那个时候,凉拌没有多少佐料,做馅也不放多少油,吃的久了,也便失去了那份新鲜。

但是,每年的春天,荠菜总是会带给我们许多快乐和期望。一帮小朋友们可以结伴去田野里玩耍嬉戏,可以挖野菜,可以做游戏,也可以去捞鱼摸虾。总之,是明媚春光下的有趣玩耍。

及至上到高中,学校里面有个文学社团,叫荠菜花文学社,我后来成为她的一员,并且成为她他第二任的社长,才知道古往今来许多诗人名家,都挖过、吃过、写过荠菜。我们荠菜花文学社名字由来,就是一个何老师根据辛弃疾词中“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而选来的,期望我们这些从农村、从县城来的孩子们,能够像荠菜花一样,扎根在生活的大地上,要强坚强,茁壮生长,恣意成长。

多年后的今天,想想农民对于荠菜的感情,似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们对于春天、对于土地、对于生活物资的感情。碧绿的、恣意生长、毫不起眼的荠菜,却使人们对于春光、对于美好、对于幸福产生了向往和期望。

对于国人,吃荠菜似乎有着悠久的历史了。早在《诗经》中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说明至少在西周时人们就已经吃荠菜,至今已有三千多年了。之后的历朝历代,几乎都能找到写荠菜的诗句。在诗词网上随便搜索,便能找到264句。

晋代夏侯谌曾经写过一篇《荠赋》对荠菜的耐寒品质赞赏有加:“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舍盛阳而弗萌,在太阴而斯育。永安性于猛寒,差无宁乎暖燠。”说荠菜不像一般草木,只有天气暖和了才生长出来,它是凌寒而发。齐人卞伯玉在他的《荠赋》中写道:“终风扫於暮节。霜露交於杪秋。有萋萋之绿荠。方滋繁於中丘。”对荠菜“迎寒荠叶稠”的苦中生长大为赞颂。

苏东坡在《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中也有咏荠的名句:时绕麦田求野荠。说的多么像我们小时候挖荠菜的情形。苏东坡还赞美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是少有的“天然之珍”。

而写荠菜最多的诗人,恐怕是南宋陆游了。随便搜索,便可以得到34句,像写荠菜的:雨後初得荠;春荠花若雪;五溪春荠老;墙阴春荠老;勿使老春荠;春荠忽已花;挑荠满荆篮;荠花如雪满中庭;残雪初消荠满园;春荠可采鱼可钓;荠花如雪又烂熳。像写吃荠菜的:唤客烹荠糁;手烹墙阴荠;赖有墙阴荠;荠糁朝供钵;荠糁更宜人;冷饼供新荠;汤饼挑春荠;风炉荠糁美;荠老尚登盘;惟荠天所赐;绿叶离离荠可烹;翦韭腌荠粟作浆;从今供养惟春荠;得似茅檐荠糁无;两京春荠论斤卖;寒荠绕墙甘若饴;春来荠美忽忘归;荠糁芳甘妙绝伦;盐酪不下荠糁羹;一杯荠糁敌琼糜;满园春荠又堪烹。在陆诗中随处可见荠菜的身影,有的甘之如饴,有的苦中作乐。虽然陆游极尽赞美,但是从诗中,我却看到了他的心酸与无奈。

而陆游诗歌中有句“两京春荠论斤卖,江上鲈鱼不直钱”,让我想起了唐朝高力士的感慨。唐肃宗上元二年七月,他被贬途经巫州时,看到遍野荠菜没人采摘,不由得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两京做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同是荠菜,相差悬殊,人之在位与贬谪,句句透着凄凉与无奈。

清代郑板桥也有咏颂荠菜诗句:“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清兴不辜诸酒伴,令人忘却异乡情。”有点野菜,有点水果,有壶好酒,有几个朋友,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去野外PARTY一下,岂不是一大乐事?

然而,如今人们对于挖荠菜似乎也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虽然城里的荠菜依旧卖的比较贵。但是在农村,大人们大多出去打工了,毕竟打工的收入要不挖荠菜来的直接而丰厚,孩子们上学大多是去几个村并在一起的学校,要走几里路,回到家里还要写作业,帮助爷爷奶奶做事情,而老头老太太们,挖点野菜,也仅仅是自己尝尝新鲜而已。同时,现在麦地里大多用了化学肥料,似乎荠菜也少了,只能到一些田角地边上寻找一二了。但纵如此,今天的荠菜也比我们小时候四处寻找而变得很多似的,一个方面也反应出今天物质的极大丰富,投射出小农情怀的日渐式微。

小小荠菜,千百年来,为饥饿百姓充饥填饱,为达官贵人增加新鲜,为穷酸文人提供精神趣味。尽管她每年是一枯一荣,但从其数量来看,又折射出社会发展、百姓生活的穷富好坏。摘录陆游的一首《春荠》,以感谢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得享温饱与平安。

春荠

食案何萧然,春荠花若雪;

从今日老硬,何以供采撷?

山翁垂八十,忍贫心似铁,

那须万钱箸,养此三寸舌?

软炊香粳饭,幸免烦祝噎。

一瓢亦已泰,陋巷时小啜。



挖荠菜 挖荠菜 张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4158.html

更多阅读

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全文 爱是不能忘记的赏析

我和我们这个共和国同年。卅岁,对于一个共和国来说,那是太年轻了。而对一个姑娘来说,却有嫁不出去的危险。  不过,眼下我倒有一个正儿八经的求婚者。看见过希腊伟大的雕塑家米伦所创造的“掷铁饼者”那座雕塑么?乔林的身躯几乎就是那尊

台山鳗鱼卖出20亿 都阳鳗鱼

致富经:台山鳗鱼卖出20亿(图)http://www.csh.gov.cn2007年5月5日中国农产品加工网服务员:您好,你点的菜。孙佳怿:张洁,这是我特意为你准备的。张洁:这是什么啊?孙佳怿:你尝尝我再告诉你。张洁:恩,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这是黄鳝吧?孙佳怿:不对。张

麻黄 白芷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为《本经》),本品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关于气味,《本经》言“味甘,温,无毒。”张洁古言:“性温,味苦而甘辛,气味俱薄,轻清而浮,阳也,升也。手太阴之药,人足太阳经,兼走

速写:女作家张洁——财新博客

博主:徐泓财新传媒公信力委员会委员77岁的女作家张洁,十月下旬,在北京举办个人油画展。开幕式上,她双手作揖,向文坛和读者告别。洒脱,决绝。现在,她已经回到了美国的家中。去年,她卖了北京二环路边的房,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校区买了一一套小小

声明:《挖荠菜 挖荠菜 张洁》为网友专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